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心理学角度看迷信、邪教痴迷及其与神经症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庄东哲 刘景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29,共3页
迷信有久远的历史渊源 ,掩藏着人的深刻的心理动机。邪教的本质特征是将教主神化。邪教痴迷者往往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法轮功”痴迷者最明显的个性特征是幼稚、理想主义、自卑、顺从、封闭等。以巴甫洛夫的神经类型活动分类 ,邪教痴迷... 迷信有久远的历史渊源 ,掩藏着人的深刻的心理动机。邪教的本质特征是将教主神化。邪教痴迷者往往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法轮功”痴迷者最明显的个性特征是幼稚、理想主义、自卑、顺从、封闭等。以巴甫洛夫的神经类型活动分类 ,邪教痴迷者多属于弱的或强而不均衡型 ,按照现代医学对神经症的病因学研究 ,此类型恰恰是神经症的易患素质。神经症所具有的焦虑、恐惧、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强迫观念及行为、疑病观念和植物神经症状群等几乎在“法轮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迷信 邪教 神经症 历史渊源 邪教痴迷 人格特征 “法轮功”痴迷 个性特征 情绪 强迫观念 强迫行为 疑病观念 植物神经症状群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动机 恐惧
下载PDF
运用心理学知识做好转化“法轮功”痴迷者的工作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晓辉 崔淑芳 任莉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一、痴迷者误入“法轮功”组织的心理过程。 “法轮功”痴迷者不是精神病人,也不是心理障碍者,更不同于一般气功练习者,也与常人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区别。其有一定心理缺陷,为了满足于一定的心理需求,摆脱目前心理困扰,而想通过练功寻求... 一、痴迷者误入“法轮功”组织的心理过程。 “法轮功”痴迷者不是精神病人,也不是心理障碍者,更不同于一般气功练习者,也与常人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区别。其有一定心理缺陷,为了满足于一定的心理需求,摆脱目前心理困扰,而想通过练功寻求精神寄托。当受到李洪志的心理暗示、反复诱导、精神恐吓后逐渐达到的精神控制,而不能主动解脱的一种心理不健康的特殊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思想转化 “法轮功”痴迷 邪教
下载PDF
心理学视野中的所有权探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淑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9-52,共4页
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所有权情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和实践者的关注,但国内尚无相关论述。该建构包括四个基本内容:心理意义上的所有权,心理所有权的定义,心理所有权的理论基础和心理所有权与法律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心理所有权... 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所有权情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和实践者的关注,但国内尚无相关论述。该建构包括四个基本内容:心理意义上的所有权,心理所有权的定义,心理所有权的理论基础和心理所有权与法律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心理所有权在未来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权 心理所有权 占有心理学 区别与联系
下载PDF
法轮功邪教组织痴迷者心理障碍及其矫正 被引量:1
4
作者 何为民 陈鹏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2年第4期52-54,共3页
对法轮功邪教组织痴迷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法轮功痴迷者之所以“痴迷”和转化困难的原因;分析了法轮功痴迷者的改造难点;总结了对法轮功痴迷者的矫治对策。
关键词 法轮功痴迷 心理障碍 矫治对策 困难 矫正 角度 心理学 邪教组织 难点
下载PDF
如何使“法轮功”痴迷者走出心理误区”
5
作者 石华 《前线》 2001年第4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法轮功” 痴迷 心理干预 心理误区 行为干预 教育转化工作 管教人员 歪理邪说 人格特征 心理学知识
下载PDF
组织心理所有权与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沛 陈淑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4-779,共6页
介绍了心理所有权的理论基础,整合了组织心理所有权的基本内涵及其构念,阐述了组织心理所有权与工作态度及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①对组织的心理所有权与员工态度以及工作行为之间具有积极的关系;②心理所有权有助于解释员工的工作责任及... 介绍了心理所有权的理论基础,整合了组织心理所有权的基本内涵及其构念,阐述了组织心理所有权与工作态度及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①对组织的心理所有权与员工态度以及工作行为之间具有积极的关系;②心理所有权有助于解释员工的工作责任及其行为;③心理所有权对员工绩效的预测价值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所有权 组织心理所有权 占有心理学 工作态度 工作行为
下载PDF
心理所有权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浩 刘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0-76,共7页
本文从心理所有权的概念、理论基础,心理所有权与相关概念的边界,心理所有权的测量、根源、产生的途径以及影响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除了探讨心理所有权相关的理论问题外,还应该重视心理所有... 本文从心理所有权的概念、理论基础,心理所有权与相关概念的边界,心理所有权的测量、根源、产生的途径以及影响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除了探讨心理所有权相关的理论问题外,还应该重视心理所有权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所有权 占有心理学 组织心理所有权
下载PDF
论《米》的心理脉诊与男性写作
8
作者 杨国蓉 《神州》 2011年第07X期12-13,共2页
《米》是苏童向新历史小说转型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现实中的城市和梦中的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叫五龙的逃荒男性从枫杨树乡来到城市奋斗和毁灭的过程。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另辟蹊径,通过心理学角度,对苏童笔下的这... 《米》是苏童向新历史小说转型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现实中的城市和梦中的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叫五龙的逃荒男性从枫杨树乡来到城市奋斗和毁灭的过程。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另辟蹊径,通过心理学角度,对苏童笔下的这名逃难乡村青年疯狂想要占有米的行为,分析他在乡村洪水灾难中由于食物的匮乏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投射行为。另外,《米》中与五龙发生千丝万缕关系的除了米便是女人,然而作为男性作家笔下的女人,她们都没有逃脱被贬低或压迫的厄运。也就是说,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不在是男性作家笔下的花玉,而是一堆血淋淋的碎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痴迷与占有 男性视角 女性生存
下载PDF
如何对待儿童反抗心理
9
作者 朱明 《医学文选》 1991年第2期93-94,共2页
儿童由于自由活动能力的加强,各方面知识的不断增多,希望独自去做一些事,是一种意志的自我表现,表现出顶牛、执拗、只想着做自己的事,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反抗心理”,其实,这种心理只不过是孩子以反抗的形式,要求占有和扩大生活范围而... 儿童由于自由活动能力的加强,各方面知识的不断增多,希望独自去做一些事,是一种意志的自我表现,表现出顶牛、执拗、只想着做自己的事,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反抗心理”,其实,这种心理只不过是孩子以反抗的形式,要求占有和扩大生活范围而表现出的独立性,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反抗 心理学 心理状态 自我表现 活动能力 独立性 意志 占有 加强
下载PDF
一本有学术包容价值的心理学专著——读罗大华、何为民著《犯罪心理学》
10
作者 林崇德 《政法学刊》 2005年第1期44-44,共1页
罗大华、何为民教授(以下简称作者)合著的<犯罪心理学>由台湾东华书局1999年出版繁体字本,再由浙江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简体字本,到2004年已是第三次印刷.
关键词 犯罪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价值 包容 1999年 2002年 2004年 学术专著 市场份额 科普读物 繁体字 简体字 可读性 工作者 爱好者 印刷 占有
原文传递
努力做品类第一
11
作者 韬略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年第11期68-70,共3页
1.为什么要做品类第一 心理学研究和市场统计告诉我们,凡是在消费者心脑中占有某种第一的品牌,其市场占有率往往比第二品牌多一倍,第二品牌比第三品牌又多一倍,这种关系不易改变。韬略策划认为,品牌抢占类别第一非常重要。
关键词 市场占有 市场统计 品牌 心理学 消费者
下载PDF
焦仲卿自杀新解
12
作者 洪之渊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5期6-10,共5页
本文从深层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焦仲卿的自杀事件为切人点,探讨并发掘隐藏于这一悲剧底层的更为幽微但也同样能引人深思的心理学意义。
关键词 焦仲卿 自杀 心理学 占有 献祭 再生 《孔雀东南飞》
全文增补中
人靠衣裳,佛重金装
13
作者 张学诗 谢伟民 《新会计》 1986年第8期8-9,共2页
常言道:“人靠衣裳,佛重金装。”商品怎么样? 有人认为,商品重在使用价值,只要质量好,何在乎装璜。所以,结论当然是:讲求产品包装是一种多余的事。
关键词 产品包装 市场心理学 挫刀 刺激需求 第三代 插入式 设计大奖赛 猛虎添翼 以宁 市场占有
下载PDF
顾客心理所有权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9
14
作者 寇燕 高敏 +1 位作者 诸彦含 Samart Powpaka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5-122,共18页
顾客心理所有权指消费者将企业、品牌、产品、服务等目标物或其一部分视为"自己的"的一种心理状态,强调顾客对与消费有关的目标物的拥有感。顾客心理所有权超越了实际所有权,被认为是致使禀赋效应发生的根本原因,会影响顾客... 顾客心理所有权指消费者将企业、品牌、产品、服务等目标物或其一部分视为"自己的"的一种心理状态,强调顾客对与消费有关的目标物的拥有感。顾客心理所有权超越了实际所有权,被认为是致使禀赋效应发生的根本原因,会影响顾客的产品价值评价与购买意愿;它同时代表了顾客关系发展的终极形式,连接着稳定性最强和盈利性最高的顾客,对顾客忠诚和顾客公民行为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对国内外有关顾客心理所有权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顾客心理所有权的概念、起源和测量、影响因素、影响效应等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述评,并对顾客心理所有权在顾客定制、B2B顾客关系、本土品牌、广告等研究领域的未来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客心理所有权 所有权效应 禀赋效应 占有心理学 顾客关系
原文传递
马克思反映概念的三大特性
15
作者 潘知水 《哲学动态》 1987年第8期41-41,共1页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说的是反映的自我创造性;“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这说的是反映的随机选择性;人以“全面的方式...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说的是反映的自我创造性;“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这说的是反映的随机选择性;人以“全面的方式”、作为“整体的人”去占有对象,这说的是反映的时空多维性。马克思反映概念的三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性 日内瓦学派 占有对象 心理学 生理机制 马克思 相适应 创造性 本质力量 历史学派
原文传递
只要你过得比我差
16
作者 王烁 《财新周刊》 2019年第21期15-15,共1页
芒格说嫉妒是心理学研究的富矿,但没被充分开垦。我本来不太信,直到读一本心理学家写的《嫉妒》,才发现芒格说得有理。这书讲的嫉妒主要是对异性的占有欲。它当然是无处不在,但在嫉妒的世界地图里只有一席之地。有个英语短语,看得很紧(j... 芒格说嫉妒是心理学研究的富矿,但没被充分开垦。我本来不太信,直到读一本心理学家写的《嫉妒》,才发现芒格说得有理。这书讲的嫉妒主要是对异性的占有欲。它当然是无处不在,但在嫉妒的世界地图里只有一席之地。有个英语短语,看得很紧(jealously guard),指的就是这种嫉妒驱使下的行为。视某人某物为我所有,于是看得很紧,惟恐有失。这种嫉妒太正常了。哪怕是狗护食也把骨头看得很紧。这种嫉妒完全符合简单的理性预期,意思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嫉妒》 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 英语短语 理性预期 占有 行为
原文传递
秘密
17
作者 罗琳琳 《音乐天地》 1999年第4期15-15,共1页
问你一个小问题:“喜欢听流行歌曲吗?”你大约会答:“喜欢。”那么再向你一个问题:“为什么喜欢?”这下答案可能就多了,什么“放松神经”呀,“消遣娱乐”呀,更有痴迷者,答曰:“能从中听到自己的心声。” 暂且放下前两者不说,单说这“能... 问你一个小问题:“喜欢听流行歌曲吗?”你大约会答:“喜欢。”那么再向你一个问题:“为什么喜欢?”这下答案可能就多了,什么“放松神经”呀,“消遣娱乐”呀,更有痴迷者,答曰:“能从中听到自己的心声。” 暂且放下前两者不说,单说这“能从中听到自己心声的”。按照心理学中的“镜像观念”,这的确无可厚非。因为“人类先天有一种倾向,就是使自己被人注意,这时他人就好像一面镜子,自己从中观察自我。”试想,当你发现有人与你说着同样的话,有着同样的心情时,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那简直就是心灵上强烈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歌曲 心理学 痴迷 说来也怪 大众心理 流行病 流行风 上当受骗 心声 小问题
原文传递
女人是神选的一种混合物
18
作者 陈连锦 《幸福(少年)》 2007年第6期64-64,共1页
古人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颇赞同此观点。女人天生喜欢唠叨,与女人上街买东西,多数是只看不买的,挑了半天终于见到合适的,问男的意见,你若很快地说好,她说你是在应付,可若说不好,她又觉得你小气,不肯买给她,随后的唠叨更让人累。男人... 古人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颇赞同此观点。女人天生喜欢唠叨,与女人上街买东西,多数是只看不买的,挑了半天终于见到合适的,问男的意见,你若很快地说好,她说你是在应付,可若说不好,她又觉得你小气,不肯买给她,随后的唠叨更让人累。男人在外应酬,晚上迟一点回来。得以"下一次不再犯"的誓言作为担保,才能换来"通行证",可若天天在家吃饭,女人会说你"怎么混的,连个蹭饭的朋友都没有",男人在不在家,女人都要唠叨的。对于女人的唠叨,男人大可不必过于在乎,就让其一只耳朵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买东西 这个世界 占有 报纸报道 外科医生 心理学专家 利刀
原文传递
培养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策略
19
作者 董爱梅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第14期13-13,共1页
分享是一种社会美德。但是,在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养尊处优,喜欢独占、独享。幼儿独占玩具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缺乏分享意识,这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幼儿要具备分享意识和爱... 分享是一种社会美德。但是,在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养尊处优,喜欢独占、独享。幼儿独占玩具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缺乏分享意识,这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幼儿要具备分享意识和爱心。”人们的分享行为对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世界各民族都赋予它非常高的道德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游戏活动 心理健康 道德评价 榜样示范 现实生活 占有 助人者 情感态度 孔融让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