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春的心理文化折射与主体精神的本源回归 被引量:3
1
作者 吕广利 王效峰 《理论月刊》 2005年第8期169-171,共3页
大众话语背景下的校园青春亚文化,折射出当代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多元化表达。这种文化表达有其潜在的集体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内在决定了青春亚文化的个性化特征。但其最终方向还是要回归于主流文化,实现个人主体精神与社会价值观... 大众话语背景下的校园青春亚文化,折射出当代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多元化表达。这种文化表达有其潜在的集体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内在决定了青春亚文化的个性化特征。但其最终方向还是要回归于主流文化,实现个人主体精神与社会价值观的妥协与融合。运用先进文化手段加以渗透和引导,可以加速实现青年群体主体精神的本源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亚文化 主体精神 心理折射 回归
下载PDF
网络语言对网民心理的折射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存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5-47,共3页
随着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的增多,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目前主要有四类:“新造网语”、“数字网语”、“缩略网语”以及“符号网语”。网民赋予网络语言形象生动、标新立异的特点,折射出特定人群在特定时期的心理状况。
关键词 网络语言 类型 特点 心理折射
下载PDF
语言折射内心——浅析日语文学作品中礼貌用语折射的人物心理
3
作者 张乐洲 《中国电子商务》 2014年第6期139-139,共1页
日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礼貌用语表达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仅是对不同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折射,也用于区分各人物角色不同层次的语言运用功能,同时创造了适于人物、情节发展的语言环境.使用礼貌用语来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是日本文学作品... 日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礼貌用语表达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仅是对不同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折射,也用于区分各人物角色不同层次的语言运用功能,同时创造了适于人物、情节发展的语言环境.使用礼貌用语来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是日本文学作品的重要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活动折射 礼貌用语多变 遵循礼貌原则 区分人物功能
下载PDF
瑕瑜互见的心灵表白——略评抒情散文《心事》
4
作者 吴道毅 《写作(中)》 1999年第6期44-44,共1页
《心事》这篇散文抒写了作者的一段心理流程,既是时代变迁的心理折射,又是一种比较严肃的人生况味。在我看来,这篇文章在创意和写法上都具有一定的可取或可贵之处。其一是它写出了当下中国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价值的失... 《心事》这篇散文抒写了作者的一段心理流程,既是时代变迁的心理折射,又是一种比较严肃的人生况味。在我看来,这篇文章在创意和写法上都具有一定的可取或可贵之处。其一是它写出了当下中国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价值的失落及不屈的抗争精神——金钱至上的畸形价值观不仅淘空了两性之间的情感生活,而且最终导致了人的精神家园的毁弃。抒情主人公离“家”出走,正是因为这个曾经带有浪漫诗意的温馨之“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主人公 心理流程 精神家园 现代社会转型 心理折射 人生况味 时代变迁 心灵 传统社会 抗争精神
下载PDF
我们为什么容易轻信?
5
《公民导刊》 2003年第4期32-32,共1页
"谣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众人盲目相信并传播谣言,病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为的病毒。"这是继广东、福建等地抢购风后,当地新闻媒体的反思。我们为什么容易轻信?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力为何会丧失?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折射出什么问题?
关键词 谣言 社会成员 登陆广东 病毒 心理折射 粮油 短缺 新闻媒体 非典型性肺炎 问题
下载PDF
愁乡石
6
作者 张晓风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1年第Z1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小圆石 海潮冲刷 民族情感 游子 雨花台 心理折射 王国维 贝壳相 世家子弟 对比手法
下载PDF
敲开社会审美心理的窗口——观《北京深秋的故事》
7
作者 邹佩华 《当代电视》 1997年第3期24-24,共1页
初看这部连续剧时,感到只是一些平平淡淡的故事,但两集观赏下夹,便能感到作品中人物那有力的呼吸声和时代的脉搏声。该剧编导者以一群当代人因对社会、对尘事的不同看法入手。
关键词 社会审美心理 下夹 吸声 观众 受害者 剧情 自然记录 连续剧 不同看法 心理折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