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动漫文化传播的文化心理基础 被引量:10
1
作者 谭玲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55,共1页
由于动漫形象符号的作用,动漫文化成为一种特殊的视觉文化。它在传播方面具有跨越国籍、种族和雅、俗文化的广泛性,以及贴近心理真实的深入性。因此动漫文化的传播具有坚实的文化和心理基础。
关键词 动漫文化 传播 文化心理基础
下载PDF
对台宣传的文化心理基础、现实挑战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喜燕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48-52,共5页
共同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心理以及共同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情感是对台宣传的社会意识基础。对台文化宣传应以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为主线,并配合国家总体战略共同实施,同时应更新宣传模式。
关键词 对台宣传 文化心理基础 现实挑战 对策
下载PDF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心理基础、阻碍及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善梅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8-22,共5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3年提出到2017年写入十九大报告,经历了由概念到思想体系的逐步发展升华的过程.面对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难题,由中国领导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3年提出到2017年写入十九大报告,经历了由概念到思想体系的逐步发展升华的过程.面对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难题,由中国领导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有其自身的文化心理基础:人性能群的心理,中华和文化心理,弱者求正义的心理.但是这一理念的推广也有其文化心理阻碍:国强必霸的历史阴影,万国来贡的天朝心态,错综复杂的历史恩怨.要想克服这些文化心理阻碍,中国不能空喊口号,只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其他国家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即用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为其他谋求发展的国家提供样板,用"一带一路"的实践探索与周边国家分享发展的红利与经验教训,用大国责任的实力担当赢得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认可和信任.唯有这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从理念变成现实,成为中国为解决当今世界问题贡献的智慧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心理基础 文化心理阻碍
下载PDF
对台宣传的文化心理基础、现实挑战及对策分析
4
作者 张喜燕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17-319,共3页
本文从文化认同意识、民族认同意识以及国家认同意识三个方面解读了对台宣传文化心理基础的基本内涵,并分析了新时期对台宣传面临的诸多挑战,最后提出应对策略认为,对台文化宣传应以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并配合国... 本文从文化认同意识、民族认同意识以及国家认同意识三个方面解读了对台宣传文化心理基础的基本内涵,并分析了新时期对台宣传面临的诸多挑战,最后提出应对策略认为,对台文化宣传应以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并配合国家总体战略共同实施,同时应更新宣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台宣传 文化心理基础 现实挑战 对策
下载PDF
从传统儒生到马克思主义者──论“五四”时期先进的中国人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心理基础
5
作者 刘国华 《江淮论坛》 CSSCI 1999年第5期9-14,29,共7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者 文化心理基础 无政府主义 社会主义学说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青年毛泽东 郭沫若 陈独秀 济世救民 周恩来
下载PDF
浅析20世纪初基督教在石门坎苗族中传播的文化心理基础
6
作者 陈钰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4年第1期4-5,共2页
大花苗族被迫迁徙到石门坎,物质生活极其匮乏,政治上毫无地位,受封建统治者和当地彝族土目的统治,人们在精神上对宗教产生了特殊的需求。石门坎是汉、苗、彝、回多民族聚集地,但儒释道思想、彝族宗教和伊斯兰教等影响微乎其微,而本民族... 大花苗族被迫迁徙到石门坎,物质生活极其匮乏,政治上毫无地位,受封建统治者和当地彝族土目的统治,人们在精神上对宗教产生了特殊的需求。石门坎是汉、苗、彝、回多民族聚集地,但儒释道思想、彝族宗教和伊斯兰教等影响微乎其微,而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又满足不了这一需求,这为基督教的传播奠定了文化心理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石门坎苗族 文化心理基础
下载PDF
论明清小说批评“幻中融真”观念的文化心理基础 被引量:1
7
作者 薛蕾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幻中融真"作为明清小说批评话语中重要的审美观念,其形成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心理基础之上。中国神幻文化中对自然的人格化想象,对梦幻体验的神秘化解读,以及对生命循环模式的道德化构想开启了批评家们的审美思维,使其从人物论... "幻中融真"作为明清小说批评话语中重要的审美观念,其形成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心理基础之上。中国神幻文化中对自然的人格化想象,对梦幻体验的神秘化解读,以及对生命循环模式的道德化构想开启了批评家们的审美思维,使其从人物论、叙事论以及价值论等层面对小说"幻中融真"的审美意蕴进行深刻剖析,从而拓展了小说艺术真实理论的审美维度,提升了小说理论的文化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批评 “幻中融真” 文化心理基础
下载PDF
萱草·忘忧·母亲节
8
作者 王浩 《餐饮世界》 2024年第5期66-67,共2页
5月12日是母亲节。母爱伟大而平凡,如润物春雨,似拂面和风。母爱是迷惘时的苦苦规劝,母爱是远行时的殷切叮咛,母爱是无助时的慈祥微笑,母爱是跌倒时的鼓励之声!祝福天下母亲,母亲节快乐!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文化记忆很大一部... 5月12日是母亲节。母爱伟大而平凡,如润物春雨,似拂面和风。母爱是迷惘时的苦苦规劝,母爱是远行时的殷切叮咛,母爱是无助时的慈祥微笑,母爱是跌倒时的鼓励之声!祝福天下母亲,母亲节快乐!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文化记忆很大一部分是节日的记忆。孝,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以新“廿四孝”为代表的中国式孝顺成为目前中国家庭的幸福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家庭的幸福 母亲节 文化心理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 母爱
下载PDF
神秘文化的科学解读——《神秘文化与中国人》阅读札记
9
作者 晓磊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3期144-145,共2页
神秘文化的科学解读———《神秘文化与中国人》阅读札记晓磊神秘文化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态。从本质上说,神秘文化属于非科学甚至反科学的范畴,科学之光普照之所,往往是神秘文化匿迹之处;反过来,神秘文化... 神秘文化的科学解读———《神秘文化与中国人》阅读札记晓磊神秘文化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态。从本质上说,神秘文化属于非科学甚至反科学的范畴,科学之光普照之所,往往是神秘文化匿迹之处;反过来,神秘文化的活跃往往潜含着科学的不昌。正因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文化 科学解 文化心理基础 伦理道德观念 文化行为 文人士大夫 阅读札记 非理性 精神胜利法 源远流长的历史
下载PDF
神秘文化的科学解读──《神秘文化与中国人》阅读札记
10
作者 王守国 《武陵学刊》 1997年第4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神秘文化 科学解 文化心理基础 文化行为 伦理道德观念 文人士大夫 非理性 精神胜利法 源远流长的历史 文化
下载PDF
神秘文化的科学解读——《神秘文化与中国人》阅读札记
11
作者 王守国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S3期35-36,共2页
神秘文化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态。从本质上说,神秘文化属于非科学甚至反科学的范畴,科学之光普照之所,往往是神秘文化匿迹之处;反过来,神秘文化的活跃往往潜含着科学的不昌。正因为如此,特别需要我们用科学求实... 神秘文化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态。从本质上说,神秘文化属于非科学甚至反科学的范畴,科学之光普照之所,往往是神秘文化匿迹之处;反过来,神秘文化的活跃往往潜含着科学的不昌。正因为如此,特别需要我们用科学求实的态度对中国过于丰富的神秘文化现象进行认真的清理和梳理,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并为如何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文化 科学解 文化心理基础 源远流长的历史 文化行为 伦理道德观念 文人士大夫 中国文化 非理性 表现形态
下载PDF
大团圆三基础论
12
作者 鲍云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62-67,76,共7页
大团圆作为我国的一种典型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自然、社会、历史和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概而言之,中原地区封闭的环境、季节分明的气候条件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大团圆的环境经济基础,为大团圆的形成提供了... 大团圆作为我国的一种典型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自然、社会、历史和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概而言之,中原地区封闭的环境、季节分明的气候条件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大团圆的环境经济基础,为大团圆的形成提供了哲学观: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反动统治者的残酷统治和劳动人民的苦难现实,是大团圆形成的社会政治基础,它使大团圆具有了高度统一的内在精神和强大的外部制约力量;而我国人民传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等则成为大团圆的文化心理基础,它是大团圆历久不衰的催化剂和温床。尽管三者在社会结构中分属于不同的层次,但是对大团圆的形成都有着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大团圆 环境经济基础 社会政治基础 文化心理基础
下载PDF
在人格与诗境相通处──论中国古代诗学的文化心理基础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春青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0-40,共11页
在人格与诗境相通处──论中国古代诗学的文化心理基础李春青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的一个前题性问题,即诗学观念生成的主体心理依据以及价值论基础发表一点见解,探讨中国古代文化主体的心理状态、人学观念、人格理想是如何显现... 在人格与诗境相通处──论中国古代诗学的文化心理基础李春青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的一个前题性问题,即诗学观念生成的主体心理依据以及价值论基础发表一点见解,探讨中国古代文化主体的心理状态、人学观念、人格理想是如何显现为诗学观念的。这就首先要从文化学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焦虑 人格境界 中国古代 社会角色 文化心理基础 士人阶层 诗学观念 角色期望 自我超越 社会关怀
原文传递
试论历史上中越宗藩关系的文化心理基础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双燕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9-24,共6页
历史上的中越宗藩关系是产生于东亚儒家文化圈的特殊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它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儒家文化从中原这一文化内核区源源不断地向越南辐射,促成了越南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这为中越宗藩关系的形成... 历史上的中越宗藩关系是产生于东亚儒家文化圈的特殊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它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儒家文化从中原这一文化内核区源源不断地向越南辐射,促成了越南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这为中越宗藩关系的形成奠定了心理基础;儒家文化中的“华夷之辩”及其所体现的文化中心主义,导致了以华夏为世界中心的国际秩序观的形成,这是中越宗藩关系的理论基础;而儒家以“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藩关系 儒家文化 中原王朝 文化心理基础 越南 文化内核 儒家文化 文化势能 中原文化 中越
原文传递
诗学意境的生成与接受
15
作者 吕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8-61,共4页
“意境”是诗的基本审美范畴。“意境”的生成与接受是一个双向流程,从诗思的获得、取境创造到鉴赏层的再现,都围绕着这一流程展开。意境美是造境与体境、创造与接受的内在统一。
关键词 文化心理基础 意境的生成 意境的再现
下载PDF
古汉语中的谦敬用法
16
作者 施真珍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10期27-28,共2页
本文从"尊、谦称名词、谦敬副词、委婉用法"三个方面论述了古代汉语中的谦敬用法,并剖析了其存在的特定文化和民族心理基础。
关键词 古汉语 谦敬用法 文化心理基础
下载PDF
The Relevance of Vygotsky's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to the Debate on Methodology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被引量:1
17
作者 Marie Santiago-Delefoss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8期515-526,共12页
Throughout his work, Lev S. Vygotsky (1896-1934) pursued the objective of reformulating psychological theory. His historical-cultural analysis of the "crisis in psychology" showed that, beyond contradictions betwe... Throughout his work, Lev S. Vygotsky (1896-1934) pursued the objective of reformulating psychological theory. His historical-cultural analysis of the "crisis in psychology" showed that, beyond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two main methodological currents---"objective/explanatory" and "subjective/intuitive"--psychology is primarily influenced by its empirical-sensory foundations. This influence is actually at the origin of the disagreement since it maintains the obligation for the two currents to make reference to empirical-sensory data. Only a general model of the developing human being, assessed by its usefulness, will allow reorienting psychology towards a broader science. This would lead to a general theory of psychology, which could then facilitate the search for tools for an indirect method enabling it to go beyond empiric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jectivism/subjectivism development EMPIRICISM crisis in psychology Lev S. Vygotsky
下载PDF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linguistics and modem cultural studies
18
作者 Jinjun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2期105-107,共3页
Language stud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cological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studies. The predicament of modern ecological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theory is that there no linguistic theory to rely on. Biolinguistics em... Language stud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cological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studies. The predicament of modern ecological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theory is that there no linguistic theory to rely on. Biolinguistics emphasize th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environment, regard language as the intermediate link between nature and culture. It combines the "environment" of language with nature and social psychology. Thus this theory studies beyond such one-way determinism of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as "the world constructed language" or "languag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orld,"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world. It also goes beyond the dualism of "naturatness" of language and "agreement" of the issue to become the real eco-dialectical linguistic theory with rich "argument" . This theory can help people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and the world, nature and culture, natural ecology and social spiritual ecology. Therefore it is a basic theory of modern literature, cultural studies, as well as one of the most leading and challenging issue for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poetic and culture abr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GUISTICS language theory contemporary culture
下载PDF
佛国茶香
19
作者 雷杰龙 《普洱》 2011年第10期28-33,共6页
今日,普洱茶文化已经成为云南茶文化的统称。普洱市已经成为"中国茶城",成为普洱茶文化的重镇。但在普洱茶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个地方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因为正是在这个地方,
关键词 普洱茶文化 云南茶叶 南诏大理国 饮茶习俗 整合 政治经济基础 南诏国 文化心理 政治经济中心 心理文化基础
原文传递
汉画像中的玉壁与丧葬观念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江风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7-70,共4页
汉画像中的玉壁与丧葬观念陈江风1990年11月,中国汉画学会在四川中部风景秀丽的乐山召开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考察了麻浩、白崖、柿子湾等著名汉代崖墓。在柿子湾考察时,代表们对其中一组崖墓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并排凿... 汉画像中的玉壁与丧葬观念陈江风1990年11月,中国汉画学会在四川中部风景秀丽的乐山召开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考察了麻浩、白崖、柿子湾等著名汉代崖墓。在柿子湾考察时,代表们对其中一组崖墓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并排凿有三个墓道的崖墓,三个墓门外是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丧葬观 玉壁 玉璧 灵石崇拜 天门 文化心理基础 中国文化 《周礼》 崖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