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性偏好的概念、表现及成因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昊天 喻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93-2405,共13页
“自然”常常被人赋予神圣且仁慈的积极价值。尽管有时自然与人造的物品并无客观差别,人们仍然推崇天然生成的事物和与生俱来的能力,此即“自然性偏好(naturalness preference/naturalness bias)”。本文旨在梳理自然性偏好的概念定义,... “自然”常常被人赋予神圣且仁慈的积极价值。尽管有时自然与人造的物品并无客观差别,人们仍然推崇天然生成的事物和与生俱来的能力,此即“自然性偏好(naturalness preference/naturalness bias)”。本文旨在梳理自然性偏好的概念定义,提出“自然性偏好的三领域概念模型”,从自然环境、自然物品和天赋偏好等领域总结自然性偏好的发展历程与具体表现,并首次将其成因归纳为三种因素,即认知(心理本质主义)、情感(积极与消极情绪)与规范(神圣道德价值观)。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究自然性偏好的消极后果、文化心理差异及其对新兴科技接受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性偏好 心理本质主义 道德 新兴科技接受度
下载PDF
Cultural Psychology: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2
作者 Austin Johnson 《Sociology Study》 2016年第1期55-61,共7页
Cultural Psychology emerged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field roughly in the 1980s/1990s. With about thirty years of momentum, this discipline has grown from little more than a special interests group to a topic to whi... Cultural Psychology emerged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field roughly in the 1980s/1990s. With about thirty years of momentum, this discipline has grown from little more than a special interests group to a topic to which multiple institutions and journals have been dedicated.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utline of the discipline of Cultural Psychology from an Americ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The pitfalls of General Psychology (research methodology, politicization, and an essentialist hermeneutic) and Anthropology (an epistemological gap in the four fields approach, psychophobia, and the role of the researcher in cultural change) are addressed, in turn. Cultural Psychology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to these pitfalls by drawing on the strengths of each discipline to address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roblems. Cultural Psychology urges for a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history of its own discipline, resulting in a broader academic canon and a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interdisciplinary relations within the human sci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HROPOLOGY cultural psychology HISTORY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PLURALISM
下载PDF
论概念主义是否蕴含先天论
3
作者 田继江 《外国哲学》 2020年第1期238-252,共15页
本文回应非概念主义者提出的概念主义蕴含先天论的指责。非概念主义者提出,如果概念对于经验内容是必要的,那么在缺乏相应概念时,学习者不具有相关经验内容,进而也无法基于这些内容展开概念学习,除非概念主义者持有与自然主义不相容的... 本文回应非概念主义者提出的概念主义蕴含先天论的指责。非概念主义者提出,如果概念对于经验内容是必要的,那么在缺乏相应概念时,学习者不具有相关经验内容,进而也无法基于这些内容展开概念学习,除非概念主义者持有与自然主义不相容的概念先天论。本文通过区分成人与幼儿的学习指出,在成人的情形中,非概念主义者错误地认为缺乏需要被学习的概念意味着缺乏用于学习的经验内容;而在幼儿的情形中,基于经验的学习则未必需要经验具有内容结构。本文进一步提出成人概念的学习模型,并说明这一模型与幼儿学习模型中的经验是不同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学习 先天论 概念性内容 指示词 心理本质主义
原文传递
真实自我:规范性的经验探求
4
作者 梅剑华 李明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22,共7页
自我是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最近一些心理学、实验哲学研究开始关注大众对真实自我的理解。纽曼(Newman)等人提出了一个关于真实自我的新理论:真实自我在根本上是善好的。本文从经验和概念两个层面分析了善好的真实自我理论,为全面深入... 自我是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最近一些心理学、实验哲学研究开始关注大众对真实自我的理解。纽曼(Newman)等人提出了一个关于真实自我的新理论:真实自我在根本上是善好的。本文从经验和概念两个层面分析了善好的真实自我理论,为全面深入理解自我、个人同一、心理本质主义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自我 个人同一 规范性 善好 心理本质主义 实验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