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剧表演中的情感体验与心理深度研究
1
作者 张昊霖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7期24-26,共3页
在戏剧表演中,情感体验和心理深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舞台表演,传达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情感体验和心理深度是戏剧作品能否深入观众内心、产生共鸣的重要因素。戏剧表演中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深度研究对于提... 在戏剧表演中,情感体验和心理深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舞台表演,传达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情感体验和心理深度是戏剧作品能否深入观众内心、产生共鸣的重要因素。戏剧表演中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深度研究对于提升戏剧表演的艺术性、提升戏剧作品的艺术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表演 情感体验 心理深度
下载PDF
基于PycModel高效深度学习模型的心理咨询问题分类探究
2
作者 易云恒 张超群 +1 位作者 武家辉 汤卫东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6-64,共9页
大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提高心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采用互联网手段采集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数据,使用一种融合脚本筛选、数据整理以及利用Easydata进行主动学习式数据标注的新方法构建数据集,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BERT预训... 大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提高心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采用互联网手段采集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数据,使用一种融合脚本筛选、数据整理以及利用Easydata进行主动学习式数据标注的新方法构建数据集,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BERT预训练模型等技术,在textvec-base-chinese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PycModel模型,以实现更加高效的心理咨询问题分类。实验结果显示,PycModel在心理咨询问题分类的准确率明显优于其他参照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心理咨询的效率和效果,可以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分类 心理咨询问题分类:深度学习
下载PDF
道德的深度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叶湘虹 李建华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1-103,共3页
人类理性的高扬带来人的自我膨胀,认为人可以实现“尽善尽善”,否认、摒弃人性中恶的“阴影”并压抑到无意识领域和向外投射;人格的分裂使旧道德与人性分离,从而使现代人陷入道德危机。如何走出旧道德的危机?深度心理学认为承认、接受... 人类理性的高扬带来人的自我膨胀,认为人可以实现“尽善尽善”,否认、摒弃人性中恶的“阴影”并压抑到无意识领域和向外投射;人格的分裂使旧道德与人性分离,从而使现代人陷入道德危机。如何走出旧道德的危机?深度心理学认为承认、接受和整合“阴影”是重建真实、完整人格的唯一方法,基于“整合人格”而创建一种整体性的、自主的、自救的新道德是现代人不可回避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人格 旧道德 整合人格 新道德 深度心理
下载PDF
深度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道德建设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贵芳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4-86,共3页
高校学生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人们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反思。深度心理学揭示了高校道德建设的偏差源于对人性预设的偏差,要走出道德建设危机,只有接受、整合人性的阴影,重建健康的完整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 阴影 深度心理 道德建设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心理自助类图书畅销的深度心理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籍元婕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19,共4页
伴随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在新媒体广泛使用的时代,人们对心理学的认知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对心理自助类图书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心理学自助类图书的热销现象成为一个尤为值... 伴随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在新媒体广泛使用的时代,人们对心理学的认知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对心理自助类图书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心理学自助类图书的热销现象成为一个尤为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文章尝试从深度心理学视角,透过新媒体时代心理自助类图书的发展现状,解读媒体融合对人们心理学观念转变的影响,并对心理自助类图书的价值取向进行深度心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心理健康 自助畅销书 深度心理分析
下载PDF
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深度辅导方式初探
6
作者 陆杭波 单韩洁 宝月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1年第4期193-194,共2页
大学三年级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考研、工作、出国留学等选择,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何深度辅导学生克服种种心理压力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社会环... 大学三年级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考研、工作、出国留学等选择,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何深度辅导学生克服种种心理压力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的发生,成为各高校辅导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三年级 心理健康 深度心理辅导
下载PDF
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意写作——基于深度心理学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国玲 《写作》 2022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从深度心理学关于创造力与无意识、力比多的关系研究观察,创造力是无意识的力比多能量,是人用来对抗死本能的生本能力量,创造力对于人的身心整合和心灵疗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健康人格的核心,人通过创造性的实践获得存在的体验感。... 从深度心理学关于创造力与无意识、力比多的关系研究观察,创造力是无意识的力比多能量,是人用来对抗死本能的生本能力量,创造力对于人的身心整合和心灵疗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健康人格的核心,人通过创造性的实践获得存在的体验感。正是在这个层面,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意写作是一种主体通过语言进行的存在论意义上的创意实践,注重创作主体内在情感和原型意象的自然呈现。创作者可以通过创意写作整合身心、疗愈自我,同时获得个体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这些研究为探析创意写作“人人可以写作”的理念提供了深度的心理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写作 创造力 无意识 深度心理 荣格心理
下载PDF
深度心理学视角下人本主义伦理思想述评
8
作者 毛佳佳 《教育评论》 2020年第11期62-67,共6页
弗洛伊德不仅揭示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幻觉,而且通过本能学说(尤其是死亡本能)进一步将人还原为本能冲动的集合体,将有机体生命还原为无机物。弗洛姆反对弗洛伊德本能学说,将本能排除出人的本性,提出以生活艺术为目标的人本主义伦理学... 弗洛伊德不仅揭示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幻觉,而且通过本能学说(尤其是死亡本能)进一步将人还原为本能冲动的集合体,将有机体生命还原为无机物。弗洛姆反对弗洛伊德本能学说,将本能排除出人的本性,提出以生活艺术为目标的人本主义伦理学。通过对现实和历史的考察,弗洛姆得出“人死了”的结论,与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殊途同归,最终生活艺术也发生了微妙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姆 人本主义伦理学 深度心理 弗洛伊德 本能学说
下载PDF
《内经·本神》对深度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启发
9
作者 程坤 王迪 何异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4-1717,共4页
通过文献研究法旨在探讨《内经·本神》中的深度心理学理论内涵,对现有深度心理咨询和治疗诸多流派的基础理论、基础假设和技术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发掘并阐释《本神》中的四层结构心智模型、心理问题四种程度的分类与认识、心理问题... 通过文献研究法旨在探讨《内经·本神》中的深度心理学理论内涵,对现有深度心理咨询和治疗诸多流派的基础理论、基础假设和技术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发掘并阐释《本神》中的四层结构心智模型、心理问题四种程度的分类与认识、心理问题的心身一体解释系统、六种心理介入与干预技术。通过对比研究指出当前深度心理咨询和治疗所面临的跨文化和多元性的挑战、个体化需求的满足以及持续性效果的保证等问题,系统论述基于《本神》的理论对以上挑战和问题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神 深度心理 心理咨询与治疗 中医心理
原文传递
形而上学在当代心理学中的复兴
10
作者 郑荣双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4-107,共4页
形而上学在当代心理学中颇受争议并引人关注,它在被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拒斥之后,又出现了复兴的趋势。本文以超个人心理学、深度心理学和量子心理学为例,阐释了形而上学在心理学中复兴的表现、途径、特征及其价值。
关键词 形而上学 超个人心理 深度心理 量子心理
下载PDF
电影《白日梦想家》的心理分析研究
11
作者 王新生 余祖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20-125,共6页
白日梦指的是个体在清醒意识状态下出现的带有幻想情节的心理活动。电影《白日梦想家》的心理学主题非常明显,而且心理意义深刻。首先,电影通过主人公米蒂一系列的白日梦反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白日梦对个体具有重要的心理意义... 白日梦指的是个体在清醒意识状态下出现的带有幻想情节的心理活动。电影《白日梦想家》的心理学主题非常明显,而且心理意义深刻。首先,电影通过主人公米蒂一系列的白日梦反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白日梦对个体具有重要的心理意义。其次,在深度心理学视野下,米蒂白日梦的诸多意象表现出英雄原型的幻想特点,它们对于米蒂孕育转变、实践自性化具有重要作用。再次,电影所包含的"转化"意象能够激发观影者的无意识自主性活动,从而产生心理疗愈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日梦 无意识 英雄 自性化 深度心理
下载PDF
当代农民工小说创作的范式特征
12
作者 陈一军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2年第2期187-192,共6页
农民工小说集中描述改革情境中身陷城乡分割体制中的人生存在,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然而,相形之下,农民工小说的社会价值更加凸显,这标明它过度胶着在社会现象层面。相比描述农民进城生活遭遇的经典小说,农民工小说对主人公精神文化世... 农民工小说集中描述改革情境中身陷城乡分割体制中的人生存在,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然而,相形之下,农民工小说的社会价值更加凸显,这标明它过度胶着在社会现象层面。相比描述农民进城生活遭遇的经典小说,农民工小说对主人公精神文化世界的深度开掘显得乏力,这使得它成为阶段性的文学成果。妨碍农民工小说深度掘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作家受实用的牵绊太多、缺乏必要的沉潜外,现代性自身的复杂、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这促使农民工小说在价值判断上陷于犹疑和焦虑,影响了对思想和艺术的深度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小说 城乡分割体制 心理深度 价值选择
下载PDF
启蒙边缘与人性深处——论战争背景之下1940年代文学的精神暴力形态
13
作者 黎保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8-144,共7页
1940年代文学的精神暴力一方面是战争暴力的大背景造成的,它是战争状态下的精神刺激及其对作家的启发,另一方面则与"战争暴力"形成对照,在相似的"暴力性"、"破坏性"之中显示出精神的深度,甚至超越时空的... 1940年代文学的精神暴力一方面是战争暴力的大背景造成的,它是战争状态下的精神刺激及其对作家的启发,另一方面则与"战争暴力"形成对照,在相似的"暴力性"、"破坏性"之中显示出精神的深度,甚至超越时空的深度。它分为以战争或不以战争为背景的故事与人物心理两种类型,具有群体性与时代性的特征。简言之,作为启蒙边缘的精神暴力书写,却体现了人性深处的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0年代文学 战争背景 精神暴力 心理深度 启蒙
下载PDF
病态“逻辑”的悲剧与迷惑——读孙建成的《大哥》
14
作者 夏至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86-86,共1页
《大哥》(《上海文学》91年4期,作者孙建成)是一篇颇具心理深度和社会深度的小说。它写了一个人的悲剧命运,而这种悲剧命运又与其妄想型病态人格有关。小说对人物的特殊“思维”与“逻辑”亦即病态心理作了深入细致的揭示,小说的深刻之... 《大哥》(《上海文学》91年4期,作者孙建成)是一篇颇具心理深度和社会深度的小说。它写了一个人的悲剧命运,而这种悲剧命运又与其妄想型病态人格有关。小说对人物的特殊“思维”与“逻辑”亦即病态心理作了深入细致的揭示,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写的人物的病态“逻辑”非常合乎某种特殊圈子的逻辑,局外人看来只是一种“行规”,似乎很正常,本来就是这样,它使健康人迷惑以致相信,辨不出虚伪与真实,因此,作品所揭示的病态“逻辑”就具有了某种社会概括性和艺术典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人格 病态心理 典型性 思维方式 悲剧命运 逻辑 上海文学 深入细致 小说 心理深度
下载PDF
消失在传统的地平线——先锋小说人物谈
15
作者 梁晶 《艺术广角》 2001年第1期14-18,共5页
小说人物一向是小说写作的重点和评论的焦点,若按照传统文学评论的准则,先锋小说人物无疑是不成功的。与典型人物相比,先锋小说人物显然没有个性。若想挖掘他们的心理深度,寻找他们行事的心理动机,那将会徒劳无功。先锋小说中的人... 小说人物一向是小说写作的重点和评论的焦点,若按照传统文学评论的准则,先锋小说人物无疑是不成功的。与典型人物相比,先锋小说人物显然没有个性。若想挖掘他们的心理深度,寻找他们行事的心理动机,那将会徒劳无功。先锋小说中的人物常如幽灵,无根无迹,来去无影,做事没有动机,心理没有发展,形容面貌言行都非常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人物形象 文学评论 心理深度 文学观念
下载PDF
转喻心理加工深度的认知语用研究
16
作者 范振强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19年第4期113-129,共17页
转喻的加工深浅问题是转喻认知研究亟需解决的重点课题。运用概念结构多层级理论对转喻进行分析发现,就内部认知机制而言,作为认知方式的转喻是一种概念结构复合体,至少存在意象图式、认知域、框架和心理空间等四个加工层级;就外部语用... 转喻的加工深浅问题是转喻认知研究亟需解决的重点课题。运用概念结构多层级理论对转喻进行分析发现,就内部认知机制而言,作为认知方式的转喻是一种概念结构复合体,至少存在意象图式、认知域、框架和心理空间等四个加工层级;就外部语用机制而言,转喻也是一种交际方式,转喻认知在交际中受到互文性、文本结构、语境和交际个体四个因素的制约;研究再次表明,转喻是一种复杂的认知和交际方式,其复杂谜底的解开需要综合运用认知和语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心理加工深度 概念结构层级 认知语用机制
原文传递
Collapse mechanism of deep tunnels with three-centered arch cross section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永鑫 姚聪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3293-3301,共9页
The possible collapse of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is derived with the help of the limit analysis theory.Analytical equations related to collapsing mechanisms in deep tunnel with smooth three-centered arc cross sections... The possible collapse of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is derived with the help of the limit analysis theory.Analytical equations related to collapsing mechanisms in deep tunnel with smooth three-centered arc cross sections are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Hoek-Brown failure criterion and upper bound limit analysis.The pore water pressure is considered in the analysis,as a work rate of external force.Numerical results about the shape of detaching curve and the weight of collapsing block per unit length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with the help of mathematical software.The shapes of collapsing block are drawn with respected to different parameters.Furthermore,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the shape of detaching curve and the weight of the collapsing block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buffed tunnel collapse mechanism Hoek-Brown criterion limit analysis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18
作者 侯赛因.伊卜拉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0-118,共9页
本文旨在探讨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以张爱玲"参差的对照"的美学观为切入点,从五个方面分别揭示其人物形象的凡俗性,语言艺术的"新旧杂陈"性,修辞手法上比喻和意象运用的繁复性,心理描写上的深刻性以及文学品... 本文旨在探讨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以张爱玲"参差的对照"的美学观为切入点,从五个方面分别揭示其人物形象的凡俗性,语言艺术的"新旧杂陈"性,修辞手法上比喻和意象运用的繁复性,心理描写上的深刻性以及文学品质上的雅俗交融性,从而较为完整地展示张爱玲小说艺术世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人”形象 杂陈语言 繁复修辞 深度心理 雅俗品质 对照
下载PDF
灵感特征浅论
19
作者 江左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85-86,共2页
灵感特征浅论江左普希金在抒情诗《秋》中是这样描写灵感状态的:“诗兴油然而生,抒情的波涛冲击着我的心灵。心灵颤动着,呼唤着,如在梦乡觅寻,终于倾吐出来了,自由飞奔……思潮在脑海汹涌澎湃,韵律迎面驰骋而来,手去执笔,笔去... 灵感特征浅论江左普希金在抒情诗《秋》中是这样描写灵感状态的:“诗兴油然而生,抒情的波涛冲击着我的心灵。心灵颤动着,呼唤着,如在梦乡觅寻,终于倾吐出来了,自由飞奔……思潮在脑海汹涌澎湃,韵律迎面驰骋而来,手去执笔,笔去就纸,瞬息间一诗章迸涌自由”。①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感特征 潜意识 深度心理 暂时神经联系 写作研究 神经心理 因果逻辑关系 创造性 诱发放射性 集体无意识
下载PDF
精神分析与茨威格的小说创作
20
作者 关晓林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83-89,共7页
奥地利德语作家斯·茨威格的一些作品已陆续介绍到我国,评论文章也有几篇,其中提到弗洛伊德对他的影响问题,但并未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国外有人断言,茨威格的小说“除了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外,看不出别的特征”。这种观点... 奥地利德语作家斯·茨威格的一些作品已陆续介绍到我国,评论文章也有几篇,其中提到弗洛伊德对他的影响问题,但并未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国外有人断言,茨威格的小说“除了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外,看不出别的特征”。这种观点又失于偏颇。茨威格的作品(特别是小说)究竟接受了弗洛伊德学说的什么影响?表现在哪些方而?谈谈我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威格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学说 莱拉 变态行为 本我 变态心理 深度心理 人物形象 二十四小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