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产妇分娩过程中精神心理状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兰明 侯天飞 +2 位作者 周保锋 余蓓蓓 王慧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年第12期41-45,共5页
目的分析孕产妇分娩过程中精神心理状态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在十堰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22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别对孕产妇分娩过程中3个产程的精神心理状态变化进行动态评估,每个产程分... 目的分析孕产妇分娩过程中精神心理状态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在十堰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22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别对孕产妇分娩过程中3个产程的精神心理状态变化进行动态评估,每个产程分别设置焦虑组和无焦虑组、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比较不同组间孕产妇的基本情况,调查每个产程孕产妇的心理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第一产程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7.27%、55.91%,独立危险因素为家人的关心程度低和生产年龄≥35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4.09%、51.82%,独立危险因素为产时不自信和孕期未接受过健康教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4.55%、24.09%,独立危险因素为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过程中不同产程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可以根据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分娩过程 精神心理状态变化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状态新变化与应对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春晓 《河北职业教育》 2021年第4期72-74,共3页
新冠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面对随疫情缺少正确抵御、有效疏解思绪的方式方法,缺少应对困难、分辨是非的心理建设和手段。因此,持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冠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面对随疫情缺少正确抵御、有效疏解思绪的方式方法,缺少应对困难、分辨是非的心理建设和手段。因此,持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新变化开展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文章对在这一时期的工作中遇到的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概括,并以此为出发点,对疏导学生心理压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时代 学生心理状态变化 心理疏导
下载PDF
心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ICU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党路锦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5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ICU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ICU病房治疗的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心理问题并实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ICU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ICU病房治疗的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心理问题并实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住院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DS、SAS、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0.05);观察组护理后生理功能、生理角色、心理健康、情感角色、躯体疼痛、活力、社会能力、总体健康评分等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心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调整心理状态,提升治疗适应性,加快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 心理干预 心理状态变化
下载PDF
精神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任晓霞 王云凤 《中外医疗》 2022年第7期136-139,154,共5页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精神康复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传统护理)和康复护理组(传统护理+精神康复护理),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精神康复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传统护理)和康复护理组(传统护理+精神康复护理),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睡眠障碍、睡眠时间、日间功能、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变化。结果康复护理组护理总依从率(97.14%)高于传统护理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5);康复护理组睡眠障碍(0.85±0.19)分、睡眠时间(1.31±0.25)分、日间功能(0.95±0.22)分、睡眠质量(1.25±0.22)分均低于传统护理组睡眠障碍(1.75±0.29)分、睡眠时间(1.86±0.59)分、日间功能(1.99±0.55)分、睡眠质量(1.95±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57、5.077、10.386、7.334,P<0.05);护理前,康复护理组心理状态评分(76.69±5.29)分同传统护理组心理状态评分(75.78±6.2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7,P>0.05);护理后,康复护理组心理状态评分(55.29±4.49)分低于传统护理组心理状态评分(70.29±6.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9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精神康复护理后,护理依从性、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明显,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整体预后水平的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精神康复护理 护理依从性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变化
下载PDF
Design and Research on Artificial Rumen Continuous Culture System
5
作者 孟宪章 李敏 +2 位作者 施继红 胡晓丽 刘庆福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1期2445-2448,共4页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dynamic changes of forage nutrient substance fermentation in rumen, and a set of continuous culture system of artificial rumen was designed. [Method] With in vivo as control, the...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dynamic changes of forage nutrient substance fermentation in rumen, and a set of continuous culture system of artificial rumen was designed. [Method] With in vivo as control, the simulating rumen fer- mentation effect in vitro culture system was evaluated. [Result] The simulation rumen fermentation test needed adaptive phase of 2-3 d, and the fermentation state was relatively stable within 3-9 d, with good effects. The test showed certain regularity variation with index value of rumen in vivo. [Conclusion] The continuous culture sys- tem of artificial rumen could be used as the ideal model to study the rumen fermen- tation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men fermentation Continuous culture system Experimental research Effect evalu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