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 被引量:82
1
作者 杨雪岭 冯现刚 崔梓天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考察大学生样本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某医科院校398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文将留守经历定义为:在个体成长阶段(≤16周岁)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生源地外出务工,自己留守在家乡,由父或母单... 目的:考察大学生样本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某医科院校398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文将留守经历定义为:在个体成长阶段(≤16周岁)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生源地外出务工,自己留守在家乡,由父或母单亲照顾或托付给其他人照顾。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来测量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和自杀风险,其中,SBQ-R总分≥7分,提示有较高的自杀风险。共回收有效问卷343份。结果:116(33.8%)人有一年以上的留守经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RSCA总均分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3.4±0.5)vs.(3.7±0.4),P<0.001],而SCL-90总均分和SBQ-R得分高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1.1±0.7)vs.(0.7±0.4),(5.9±2.6)vs.(4.9±2.1),均P<0.001]。结构方程建模发现,心理韧性部分中介了留守经历与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β=0.22,P<0.001)。结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韧性水平可能较低,并可能与个体出现心理病理症状和较高自杀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心理韧性 心理病理症状 自杀风险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复原力、心理病理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彩霞 石梅 王伟 《精神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复原力、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53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大学生复原力量表(RSC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 ASLEC评分、RSCS评分和SCL-90得分之间...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复原力、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53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大学生复原力量表(RSC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 ASLEC评分、RSCS评分和SCL-90得分之间相关显著(P<0.05)。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表明,生活事件对复原力(P<0.05),生活事件对心理病理症状(P<0.05),和复原力对心理病理症状(P<0.05)的直接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可以直接或通过复原力为中介间接影响其心理病理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事件 复原力 心理病理症状 结构方程模型 中介作用
下载PDF
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及冲动控制在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联中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马双双 万宇辉 +7 位作者 张诗晨 许韶君 刘婉 徐亮 翟露露 张辉 郝加虎 陶芳标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0-535,共6页
目的探讨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及冲动控制在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自伤行为关联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11月—2014年1月选取郑州市、贵阳市9704名在校城乡初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城镇4049名,农村5655名;初中... 目的探讨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及冲动控制在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自伤行为关联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11月—2014年1月选取郑州市、贵阳市9704名在校城乡初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城镇4049名,农村5655名;初中5168名,高中4536名;男生4600名,女生5104名。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Barratt冲动性量表第11版分别测量童年期虐待、非自杀性自伤、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和冲动控制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间童年期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指标间的关联,自举(Bootstrap)程序和PROCESS软件检验各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结果 44.6%的中学生曾有过童年期虐待经历,其中女生高于男生(45.9%vs.43.1%),初中生高于高中生(47.3%vs.4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58和32.433,P<0.01);但童年期虐待检出率在户口所在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5%的中学生有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其中女生低于男生(37.1%vs 40.1%),初中生高于高中生(41.4%vs.3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51和37.955,P<0.01)。自评家庭经济状况中等的学生童年期虐待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检出率均低于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和较高的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16和25.735,P<0.01)。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以及冲动控制评分分别与童年期虐待评分和中学生自伤行为频率显著相关(P<0.01);控制性别、年级、城乡、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后,心理病理症状、消极应对方式和积极应对方式及冲动控制在两者关联中的中介作用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中介效应分别为33.41%、14.87%、0.49%和3.48%,四种中介因素的共同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2.24%。结论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及冲动控制在童年期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联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减少心理病理症状、消极应对方式及冲动行为的发生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有童年期虐待中学生的自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虐待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心理病理症状 中学生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心理病理症状在童年期虐待与医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联中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婷婷 万宇辉 张澄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0-204,210,共6页
目的分析心理病理症状在童年期虐待和医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联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整群选取安徽省某医科院校4007名大一、大二在校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童年期虐待评定问卷、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条目列表和心理亚健康自评问卷进行童年... 目的分析心理病理症状在童年期虐待和医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联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整群选取安徽省某医科院校4007名大一、大二在校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童年期虐待评定问卷、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条目列表和心理亚健康自评问卷进行童年期虐待经历、自伤行为和心理病理症状等信息调查,使用Pearson相关、线性回归和Sobel检验分析三者间的关联。结果童年期躯体、情感、性虐待、总体虐待评分与心理病理症状评分和自伤行为频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心理病理症状在童年期各种虐待经历和自伤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Sobel检验显示中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33%~9.96%(男性)和6.06%~10.36%(女性)(P〈0.01)。控制年龄、家庭居住地、经济状况、独生子女状况、父母学历等混杂因素后仍存在中介效应,Sobel检验显示上述中介效应仍具有统计学意义,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7.93%~9.96%(男性)和6.10%~10.20%(女性)(P〈0.05)。结论心理病理症状在童年期虐待经历和自伤行为的关联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减缓医学生心理病理症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有童年期虐待经历者的自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心理病理症状 童年期虐待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原文传递
中学生健康素养和手机使用依赖与发生心理病理症状的关联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蓉 李丹琳 +8 位作者 万宇辉 许韶君 马双双 王伟 曾寒君 徐洪吕 徐慧琼 陶芳标 张诗晨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和手机使用依赖与发生心理病理症状的关联。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沈阳、蚌埠、新乡、乌兰察布、重庆和阳江等6个城市抽取中学生22628名,分别采用《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 目的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和手机使用依赖与发生心理病理症状的关联。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沈阳、蚌埠、新乡、乌兰察布、重庆和阳江等6个城市抽取中学生22628名,分别采用《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获取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健康素养状况、手机使用状况和心理病理症状。根据问卷得分百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低水平(<P25)、中等水平(P25~P75)和高水平(>P75)3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机使用依赖和健康素养与发生心理病理症状的关联。结果调查对象的年龄为(15.4±1.8)岁,其中男生10990名(48.6%)。调查对象健康素养得分为(104.1±18.7)分,手机使用依赖和心理病理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5.4%(5752/22628)和29.1%(6581/22628)。与高健康素养水平相比,中等和低健康素养水平与心理病理症状有关联,OR(95%CI)值分别为2.30(2.10~2.52)和5.40(4.89~5.97)。与无手机使用依赖相比,手机使用依赖与发生心理病理症状有关联,OR(95%CI)为3.60(3.37~3.85)。有手机使用依赖且低健康素养水平的中学生心理病理症状检出率最高,为68.0%(1345/1977),OR(95%CI)值为19.59(17.07~22.48)。结论中学生健康素养和手机使用依赖与发生心理病理症状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素养 学生 依赖(心理学) 横断面研究 心理病理症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