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9,7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职体育后进生心理致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探究
1
作者 李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8期0009-0012,共4页
在体育教学中,存在一部分学生被称为体育后进生。由于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与运动教学内容不相适应,使得学生根本无法顺利完成运动课程任务。体育后进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他们缺乏参与体... 在体育教学中,存在一部分学生被称为体育后进生。由于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与运动教学内容不相适应,使得学生根本无法顺利完成运动课程任务。体育后进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他们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和成功体验,成为体育课堂的弱势群体。为了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因材施教,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需要帮助这些后进生进行有效转化。因此,本文对中职体育后进生心理致因分析及转化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体育 后进生 心理致因 转化策略
下载PDF
体育运动中引发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改善措施 被引量:15
2
作者 余友儒 汪清详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92-94,共3页
从体育技术动作教学、训练、比赛中的各种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调查分析,引发损伤的心理致因主要与人的个性心理、外界不良的刺激因子,赛前的心理准备以及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应激等有密切关系。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使之有利于减少因心... 从体育技术动作教学、训练、比赛中的各种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调查分析,引发损伤的心理致因主要与人的个性心理、外界不良的刺激因子,赛前的心理准备以及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应激等有密切关系。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使之有利于减少因心理因素造成的运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运动损伤 心理致因 改善措施
下载PDF
公安院校学生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疗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广丰 刘洪富 王杨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84-88,共5页
以吉林警察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公安院校学生健身锻炼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疗法。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健身运动项目的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不同,造成运动损伤的部位也不同,其心理康复疗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导... 以吉林警察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公安院校学生健身锻炼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疗法。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健身运动项目的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不同,造成运动损伤的部位也不同,其心理康复疗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导致健身锻炼人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主要包含人格特征、应激反应、运动动机、心理障碍、心理疲劳、心理准备、生活事件等。主要心理康复疗法有认知疗法、自我暗示疗法、心理演练疗法、激发疗法、目标设置疗法、音乐调节法以及阅读疗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锻炼 运动损伤 心理致因 心理康复
下载PDF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其心理康复疗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程禹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5-96,共2页
现在的竞技体育,运动员随着比赛强度和对抗的不断增强,运动损伤发生率越来越高,大多数学者对运动员损伤的研究是从心理、医学、训练等方面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从心理训练方面和运动损伤有机结合,以期望通过可行的方法探索出一条解决运... 现在的竞技体育,运动员随着比赛强度和对抗的不断增强,运动损伤发生率越来越高,大多数学者对运动员损伤的研究是从心理、医学、训练等方面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从心理训练方面和运动损伤有机结合,以期望通过可行的方法探索出一条解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训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 心理致因 康复疗法
下载PDF
大学体育差生的心理致因调查及对策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家林 陈佩华 胡爱民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1-52,共2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访谈法等探析了大学体育差生的心理致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对策 ,供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体育差生 心理致因 素质教育
下载PDF
煤矿井下职工个体不安全行为心理致因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静 曹庆贵 《现代矿业》 CAS 2017年第5期220-223,229,共5页
通过逻辑演绎与归纳法,建立了个体行为产生的一般模式,将行为产生分为3次心理过程(初始心理、个体意向形成心理、最终意向形成心理)、9个阶段(初始状态、刺激感知、记忆查询、知识判别、行为判定、外来干扰、二次知识判别、二次行为判... 通过逻辑演绎与归纳法,建立了个体行为产生的一般模式,将行为产生分为3次心理过程(初始心理、个体意向形成心理、最终意向形成心理)、9个阶段(初始状态、刺激感知、记忆查询、知识判别、行为判定、外来干扰、二次知识判别、二次行为判定、实际行为)。提出了个体行为转化的7种途径,并基于特尔斐法验证了模式的合理性。以山东某煤矿为例进行了模式验证分析,选取了两例近1 a年来该矿在掘进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较典型的由工人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伤害事故,并与事故的5位当事人进行了座谈,结果表明:当事人在伤害事故产生过程中的大致心理变化过程与所提行为产生模式基本吻合,表明该行为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个体行为 不安全行为 心理致因
下载PDF
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康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邓德林 钱小芳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4-46,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广州市部分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损伤的心理致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得出紧张心理、恐惧怯场心理、消极心理、自负心理和骄傲自满心理是造成其损伤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一些针...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广州市部分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损伤的心理致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得出紧张心理、恐惧怯场心理、消极心理、自负心理和骄傲自满心理是造成其损伤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一些针对性的策略,从而预防或者减少运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致因 篮球运动 损伤 康复
下载PDF
体育差生心理致因探析及转变策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俊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5年第8期97-99,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通过个人实践,从对体育差生概念的界定入手,对体育差生的心理表现及心理致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体育差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动机不明确;情绪消极自卑,缺乏自信;意志品质薄弱;注意力分散...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通过个人实践,从对体育差生概念的界定入手,对体育差生的心理表现及心理致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体育差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动机不明确;情绪消极自卑,缺乏自信;意志品质薄弱;注意力分散,较难集中。导致体育差生这些心理表现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自身原因。由此,提出了转变体育差生心理的对策,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气氛,激发差生体育学习兴趣;有效运用心理技能训练,培养体育差生自信心及意志品质;改善家长对体育的态度,提高差生体育学习意识;促进社会与学校体育的互补,提高差生积极性。这为提高体育差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改变自身对体育课程的不良心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差生 心理致因 对策
下载PDF
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疗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少伟 文博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4年第8期169-169,171,共2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分析归纳法等课题研究方法,对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疗法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主要有:应激反应、心理障碍、人格特...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分析归纳法等课题研究方法,对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疗法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主要有:应激反应、心理障碍、人格特征、运动动机、心理准备、心理疲劳以及生活事件等;主要心理康复疗法有:认知疗法、自我暗示疗法、心理演练疗法、激发疗法、目标设置疗法、音乐调节法以及阅读疗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锻炼 运动损伤 心理致因 心理康复
下载PDF
煤矿“三违”行为的心理致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兵建 张亚伟 《中州煤炭》 2009年第9期122-123,共2页
"三违"是造成我国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从安全心理学出发,通过分析"三违"人员的心理状态,认为侥幸心理是"三违"存在的基础,并提出了煤矿安全双保护层和事故发生具有小概率特点是违章心理存在的理... "三违"是造成我国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从安全心理学出发,通过分析"三违"人员的心理状态,认为侥幸心理是"三违"存在的基础,并提出了煤矿安全双保护层和事故发生具有小概率特点是违章心理存在的理论依据,据此提出克服安全生产侥幸心理、减少"三违"现象的对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违” 安全生产 侥幸心理 省能心理 安全培训 煤矿安全双保护层
下载PDF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干预措施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广周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55-157,共3页
心理因素是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应激反应、焦虑、人格特征、动机、心理准备、心理疲劳、生活事件、场地设备与运动损伤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旨在减少因心理因素造成的运动损伤.
关键词 运动损伤 心理因素 心理康复
下载PDF
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早衰”的心理致因
12
作者 王加林 陈佩华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5-46,共2页
一般来说,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均是经过了几年的系统业余训练,这些高校运动队不同于省、市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队员来源,运动经历等方面差异很大,不仅导致高校运动水平的下降,造成大量人财物的浪费,而且直接影响运动人才梯队的衔... 一般来说,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均是经过了几年的系统业余训练,这些高校运动队不同于省、市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队员来源,运动经历等方面差异很大,不仅导致高校运动水平的下降,造成大量人财物的浪费,而且直接影响运动人才梯队的衔接,甚或导致运动队伍的“断层”。因此,探索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早衰”的致因,寻找预防对策就成了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价值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运动员 优秀运动员 心理衰竭 心理致因 业余训练 生理 高校运动队 队员来源 运动水平 运动经历
下载PDF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比赛中技术发挥失常心理致因分析
13
作者 李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第6期158-159,167,共3页
本文主要透过问卷调查法,从运动自身因素、比赛环境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探索导致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比赛发挥失常的心理致因。研究结果如下:1、影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比赛发挥失常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水平、情绪波动、社会支持、担忧与无... 本文主要透过问卷调查法,从运动自身因素、比赛环境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探索导致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比赛发挥失常的心理致因。研究结果如下:1、影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比赛发挥失常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水平、情绪波动、社会支持、担忧与无助、兴奋过度和外部干扰六大因子;2、男女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失常的心理致因中的"焦虑水平、情绪波动、社会支持、担忧与无助、兴奋过度和外部干扰"的类型上均没有差异性(p>0.05);3、U14和U16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失常的心理致因的"担忧与无助"类型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在"焦虑水平"方面存在差异性(p<0.05);4、不同成绩组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导致比赛发挥失常的"焦虑水平"、"情绪波动"和"担忧与无助"的心理致因类型上存在差异(P<0.05)。基于上述结果,提出提高动机水平、发展情绪控制能力、加强注意力、意志品质及竞争力培养等心理技能训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 发挥失常 心理致因
下载PDF
排球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预防
14
作者 韦超 《拳击与格斗》 2017年第12X期77-77,共1页
以往对运动损伤的研究大多是从生理学、医学、运动训练学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在排球运动损伤中引起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如何做好预防.
关键词 排球 运动损伤 心理致因 预防
下载PDF
体育待优生的心理致因及转化策略
15
作者 于海潮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第4期171-172,共2页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大学体育待优生的心理致因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体育待优生的心理致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并针对这两方面的原因提出了心理激励、同学互促、转化教育策略等对策建议,旨在为整体提高...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大学体育待优生的心理致因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体育待优生的心理致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并针对这两方面的原因提出了心理激励、同学互促、转化教育策略等对策建议,旨在为整体提高体育教育水平,缓解体育待优生心理压力等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待优生 心理致因 转化策略
下载PDF
高水平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心理致因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汉一 窦月盈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第21期196-199,202,共5页
本研究致力于探索高水平运动员心理损伤的原因,以及心理准备活动的使用情况。研究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通过自编问卷对30名高水平体操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高水平体操运动员的唤醒程度和运动动机、运动焦... 本研究致力于探索高水平运动员心理损伤的原因,以及心理准备活动的使用情况。研究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通过自编问卷对30名高水平体操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高水平体操运动员的唤醒程度和运动动机、运动焦虑之间呈现显著相关;高水平体操运动员人格维度下的对比显示,在兴奋性和社交性两个特质的表现上,运动年限较长的运动员表现显著好于运动年限较短的运动员;运动年限更长的运动员更加有自信;运动年限较短的运动员对心理准备活动的了解和应用不够。希望给经历过运动损伤或想要预防运动损伤的高水平体操运动员提供方法参考,通过加强心理技能训练,提升心理素质水平的方法,有效帮助运动员提升竞技状态,避免运动损伤,保护运动生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心理 心理因素 心理准备活动
下载PDF
高原运动员上肢损伤心理致因及心理干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钧 周东滢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121-127,共7页
文章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高原地区特殊环境进行了解,分析出诱导高原运动员上肢损伤的不同因素,探究导致损伤可能存在的心理致伤因素,在对心理致伤因素进行全面剖析后,分析并采取正确有效的心理干预康复手段,... 文章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高原地区特殊环境进行了解,分析出诱导高原运动员上肢损伤的不同因素,探究导致损伤可能存在的心理致伤因素,在对心理致伤因素进行全面剖析后,分析并采取正确有效的心理干预康复手段,促使运动员恢复身体机能至良好的竞赛状态,缩短在高原地区训练时的适应时长,有效提高竞技能力,顺利完成高原地区运动训练,最终保持身心健康。研究高原环境下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心理致伤因素,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心理干预康复,是当代体育运动有待解决的较有意义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运动 上肢损伤 心理致伤因素 心理干预措施
下载PDF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治疗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邢崇慧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0期399-399,404,共2页
随着当代竞技体育的要求逐步提高,运动员比赛强度的和对抗也随之不断增强,运动损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运动损伤发生后,运动员将会产生巨大的生理及心理障碍,这些障碍将直接影响以后的训练、比赛和健康恢复。本文通过分析导致运动损... 随着当代竞技体育的要求逐步提高,运动员比赛强度的和对抗也随之不断增强,运动损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运动损伤发生后,运动员将会产生巨大的生理及心理障碍,这些障碍将直接影响以后的训练、比赛和健康恢复。本文通过分析导致运动损伤心理变化及致因,探讨如何从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入手,加强受伤运动员的心理康复治疗,对运动员进行认知教育,帮助其掌握心理恢复技巧,使其尽快恢复训练与比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 心理 康复治疗
下载PDF
新形势下农村初中流生现象的心理致因及其疏导策略
19
作者 葛威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8年第3期11-13,共3页
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中途离开学校,停止学习的现象日趋严重。有资料表明,初中学生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人生发展最脆弱、最孤寂无助的时期,又是心理障碍的高发期。心理学家指出,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实践和... 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中途离开学校,停止学习的现象日趋严重。有资料表明,初中学生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人生发展最脆弱、最孤寂无助的时期,又是心理障碍的高发期。心理学家指出,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实践和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会出现诸如:学习厌倦、消极自尊、社会逆反、盲目从众、狂妄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笔者认为,这是导致流生现象的主要心理障碍,若不注意及时调适或克服这些不良心理障碍,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初中学生 心理障碍 流生现象 疏导策略 人生发展 学校教育 社会影响 学生时代
下载PDF
立体化心理干预联合体位干预对肺癌胸腔镜手术后漏气患者心理健康及康复的影响
20
作者 于川川 陈静儒 +1 位作者 陈瑞云 杨慧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探讨立体化心理干预联合体位干预对肺癌胸腔镜手术(VATS)后持续性肺漏气(PAL)患者心理健康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4年1月某院收治的肺癌VATS术后PAL患者82例,将2018年1月-2021年6月接受常规干预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目的:探讨立体化心理干预联合体位干预对肺癌胸腔镜手术(VATS)后持续性肺漏气(PAL)患者心理健康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4年1月某院收治的肺癌VATS术后PAL患者82例,将2018年1月-2021年6月接受常规干预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7月-2024年1月接受立体化心理干预联合体位干预的44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心境状态、康复情况、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干预后SAS、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2.674,-2.396;P<0.05);研究组消极情绪得分(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均低于对照组(t=-2.635,-3.410,-3.612,-4.341,-2.896;P<0.05);研究组积极情绪得分(精力、自尊感)均高于对照组(t=4.227,3.668;P<0.05);研究组留置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2.196,-3.514;P<0.05),研究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273,P<0.05);研究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463,2.256,2.779,2.680;P<0.05)。结论:立体化心理干预联合体位干预有助于改善VATS术后PAL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心境状态,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化心理干预 体位干预 胸腔镜 持续性肺漏气 心理健康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