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证据为本心理治疗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佘双好 潘莉 王笑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2008年第2期74-80,共7页
证据为本心理治疗是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心理治疗理念和范式。它以辩证的思维整合了咨询实践的临床智慧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主张把现有最佳研究成果、咨询师专业技术与来访者的背景相结合,以寻找一种最为适切的心理干... 证据为本心理治疗是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心理治疗理念和范式。它以辩证的思维整合了咨询实践的临床智慧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主张把现有最佳研究成果、咨询师专业技术与来访者的背景相结合,以寻找一种最为适切的心理干预方案。这对于提高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科学水平、咨询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咨询资源的利用率等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为本心理治疗 高校 心理咨询 价值 运用
下载PDF
浅议犯罪物质现场与心理现场之问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晓锋 伍继纯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85-88,共4页
犯罪现场是储存犯罪信息的载体,包括物质的现场和心理的现场,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研究犯罪现场就是为了侦查破案,认定犯罪,最终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实现物质现场与心理现场的相互 认定。
关键词 物质现场 心理现场 辩证关系 心理证据
下载PDF
论司法证明方法的第三次转变 被引量:1
3
作者 温建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3-98,共6页
从古到今,司法证明方法变动不居。而证据是司法证明方法历史兴替的标志,证明方法的各种属性是司法证明方法历史兴替的根据。发源析流,知古鉴今,人类社会的司法证明方法已然经历过两次重大的转变,当代基于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和仪器测试而... 从古到今,司法证明方法变动不居。而证据是司法证明方法历史兴替的标志,证明方法的各种属性是司法证明方法历史兴替的根据。发源析流,知古鉴今,人类社会的司法证明方法已然经历过两次重大的转变,当代基于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和仪器测试而取得的各种各样的心理证据的出现预示着司法证明方法第三次转变的发展方向。而一些国家对证明犯罪人主观心理方法合法性的立法认可显露了司法证明方法第三次转变的冰山一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证明方法 主观罪过 心理证据
下载PDF
《意义新论》——第2章 最小语义学与心理学证据
4
作者 埃玛·博格 刘龙根(译) 《当代外语研究》 2013年第5期64-72,66-72,共9页
本章集中探讨质疑最小论的几种主要理论立场,并初步作出回应。作者首先通过分析最小论与所言的关系,提出最小论者认为语义理论应当旨在提供的是对句子意义的阐释,而不是针对关于言语行为内容的直觉判断做出阐释。然后,通过详细阐述最小... 本章集中探讨质疑最小论的几种主要理论立场,并初步作出回应。作者首先通过分析最小论与所言的关系,提出最小论者认为语义理论应当旨在提供的是对句子意义的阐释,而不是针对关于言语行为内容的直觉判断做出阐释。然后,通过详细阐述最小论与心理学相关联的三种方式,突出强调最小论对两者关系的认识,即语义学对心理学论据具有形而上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作者剖析并反驳了怀疑最小论解释力的主要论调,诸如"直接获取观"、"可及性原则"、"真值条件语用学"。最后,作者以简表概述了自己所持的最小论与声称与之相对立的几种理论之间的共识与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语义学 心理证据 所言 可及性原则 真值条件语用学
原文传递
Aortic stenosis: insights on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4
5
作者 Patrizia Carita Giuseppe Coppola +8 位作者 Giuseppina Novo Giuseppa Caccamo Marco Guglielmo FabioBalasus Salvatore Novo Sebastiano Castrovinci Marco Moscarelli Khalil Fattouch Egle Corrado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89-498,共10页
Aortic stenosis (AS) is a common valvular heart disease in the Western populations, with an estimated overall prevalence of 3% in adults over 75 years. To understand its patho-biological processes represents a prior... Aortic stenosis (AS) is a common valvular heart disease in the Western populations, with an estimated overall prevalence of 3% in adults over 75 years. To understand its patho-biological processes represents a priority. In elderly patients, AS usually involves trileaflet valves and is referred to as degenerative calcific processes. Scientific evidence suggests the involvement of an active "atherosclerosis-like" pathogenesis in the initiation phase of degenerative AS. To the contrary, the progression could be driven by different forces (such as mechanical stress, genetic factors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inflammation and calcification). The improved understanding presents potentially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preventing and inhibi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Furthermore,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management of AS patients implies the evaluation of generalized atherosclerotic manifestations (i.e., in the coronary and carotid arteries) even for prognostic reasons. In counselling elderly patients, the risk stratification should address individual frailty beyond the generic risk scores. In these regard, the co-morbidities, and in particular those linked to the global atherosclerotic burden, should be carefully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define the risk/benefit ratio for invasive treatment strategies. We present a detailed overview of insights in pathogenesis of AS with possibl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HEROSCLEROSIS Clinical implications Degenerative aortic stenosis PATHOGENESIS The elderly
下载PDF
对在刑事审判程序中确立未成年被告人心理援助权之立法基础的思考
6
作者 孙宇红 封瑜 《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0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纯粹的少年司法制度,未成年人这一刑事诉讼中的特殊主体,在享有诉讼权利保护方面,较之成年人并无独到之处。建议在刑事庭审程序中构建心理援助权这一特殊诉讼权利,即在庭审前由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向法官提供未成年被...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纯粹的少年司法制度,未成年人这一刑事诉讼中的特殊主体,在享有诉讼权利保护方面,较之成年人并无独到之处。建议在刑事庭审程序中构建心理援助权这一特殊诉讼权利,即在庭审前由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向法官提供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评估报告,帮助法官挖掘被告人犯罪动机和主观恶性,提供量刑参考;并使法庭教育指向性明确,切中要害,触动心灵,有利于对被告人的帮教工作。同时,在庭审过程中通过法官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共同对存在心理障碍的被告人进行适当心理干预,最终强化被告人的认知、自控能力,预防其重新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心理援助 品格证据心理干预
原文传递
用儿童语言来进行语言学论证--一些方法学上的考虑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行德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2-571,共20页
人们一般采用两种语言证据来进行语言学论证: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前者包括各种表达式的形式语义特点以及语言形式的分布;后者则包括来自儿童语言、语言演变、语言处理和语言障碍等方面的相关语料。用儿童语言来进行语言学论证,在一个... 人们一般采用两种语言证据来进行语言学论证: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前者包括各种表达式的形式语义特点以及语言形式的分布;后者则包括来自儿童语言、语言演变、语言处理和语言障碍等方面的相关语料。用儿童语言来进行语言学论证,在一个层面可以为某一种理论提供示例、说明和诠释,如功能学派韩礼德对婴儿语言的描述、结构主义学派雅柯布森的音系获得学说以及生成语法对早期幼儿句法的各种转换分析。在另一个层面,儿童语言可用来确认或支持某种理论或假说,给语言分析建立一个实证基础,并通过新规律的发现反过来推动语言理论的建构,这方面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对普遍语法中结构依赖性原则和功能范畴的验证。本文回顾一些经典个案,从中探索如何把儿童语言运用在语言学论证当中,提出一些相关的方法与准则。儿童语言证据与语言学论证之间呈现复杂的互动关系,不能简单地仅以儿童掌握某种形式的难易或这种形式出现的早晚作为支持某种语言分析的关键证据。用语言获得数据来印证一种语言分析,必须在语言发展及其初始状态(普遍语法)这两方面都具备一个理论模型,才能有效地建立理论和获得证据之间的联系。本文对近年来用儿童语言来论证句法分析的名动包含说进行评估,指出其方法论上的不足,并说明儿童语言事实并不支持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语言 语言学论证 心理语言证据 语言学方法论 名动包含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