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灾后心理重建对策——评《心理健康教育及灾后心理重建研究论集》
1
作者 洪美玲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1期I0021-I0021,共1页
灾后心理重建能针对性地解决灾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提升灾民的心理健康素质有重要的思想指导意义,与此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心理健康教育及灾后心理重建研究论集》一书主要由“灾后心理援助与健康教育”“大学... 灾后心理重建能针对性地解决灾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提升灾民的心理健康素质有重要的思想指导意义,与此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心理健康教育及灾后心理重建研究论集》一书主要由“灾后心理援助与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三大栏目组成,以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为蓝本,剖析了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以及灾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对策,系统研究了灾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心理重建对策,探讨了心理重建与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灾区重建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灾后心理重建 汶川大地震 心理健康素质 灾区重建 健康教育现状 灾后心理援助 重建对策
下载PDF
基于阅读疗法的心理重建结合知信行健康教育对产前胎心监护异常孕妇恐惧情绪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
作者 秦选维 梁蕾 李春英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阅读疗法的心理重建结合知信行健康教育对产前胎心监护异常孕妇恐惧情绪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于医院进行产前胎心监护并显示异常的1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阅读疗法的心理重建结合知信行健康教育对产前胎心监护异常孕妇恐惧情绪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于医院进行产前胎心监护并显示异常的1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阅读疗法的心理重建结合知信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分娩恐惧量表(CAQ)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阅读疗法的心理重建结合知信行健康教育可缓解产前胎心监护异常孕妇的恐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减少剖宫产与不良妊娠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疗法 心理重建 知信行健康教育 产前胎心监护异常 恐惧情绪 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 被引量:21
3
作者 宁维卫 徐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4,14,共5页
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是汶川大地震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广大灾区群众的心理需求、建设震后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一项具有多层次目标、分阶段进行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从目标上讲有消除恐惧、应对压力、增... 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是汶川大地震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广大灾区群众的心理需求、建设震后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一项具有多层次目标、分阶段进行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从目标上讲有消除恐惧、应对压力、增强自信、获得力量等;从阶段上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分为情绪恢复、环境适应、人格升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从策略上讲应加强健康人格的塑造,加强情绪调节技术和应对灾害技能的学习,加强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心理恐惧 心理重建 心理教育 人格塑造
下载PDF
人文关怀的中医理念及在地震灾区受灾群众心理重建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雪梅 青晓 +2 位作者 魏雪梅 邓敏 李家敏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S1期89-89,共1页
目的介绍中医理念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人文关怀对地震灾区受灾群众心理重建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4.20雅安芦山地震灾区群众200例患者,分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组,每组10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目的介绍中医理念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人文关怀对地震灾区受灾群众心理重建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4.20雅安芦山地震灾区群众200例患者,分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组,每组10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使用焦虑自评量表GAS)对患者的焦虑水平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焦虑水平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1)。结论在地震灾区受灾群众心理重建过程中实施入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地震 心理重建 心理压力
下载PDF
体育心理调控方法在5.12地震灾区心理重建中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献青 彭波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308-310,共3页
地震灾害给灾区人民的心理造成巨大创伤,通过了解灾区心理创伤者的心理特点,针对灾区心理患者不同群体特点,结合体育心理调控的功能和作用,尝试构建体育心理调控模式,提出体育心理调控的4种具体方法和运用注意事项,以达到缓解灾区不同... 地震灾害给灾区人民的心理造成巨大创伤,通过了解灾区心理创伤者的心理特点,针对灾区心理患者不同群体特点,结合体育心理调控的功能和作用,尝试构建体育心理调控模式,提出体育心理调控的4种具体方法和运用注意事项,以达到缓解灾区不同群体心理压力和治愈他们的心理创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动作疗法 灾后心理重建
下载PDF
地震灾后心理重建 被引量:6
6
作者 康岚 唐登华 《中国护理管理》 2008年第10期72-74,共3页
汶川大地震是建国后发生在我国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波及近半个中国,已造成数千万人受灾,损失惨重。对于灾区人民来说,物质损失终能弥补,很多身体创伤可以恢复,而心理创伤若不能得到及时救助,则有可能伴随一生。因此,提升灾区... 汶川大地震是建国后发生在我国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波及近半个中国,已造成数千万人受灾,损失惨重。对于灾区人民来说,物质损失终能弥补,很多身体创伤可以恢复,而心理创伤若不能得到及时救助,则有可能伴随一生。因此,提升灾区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干预各种心理问题,是迫在眉睫且任重道远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重建 大地震 灾后 心理创伤 健康水平 心理问题 建国后 灾区
下载PDF
震灾后儿童心理重建的复杂性与长效机制 被引量:23
7
作者 何侃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4625-4627,4630,共4页
依据汶川大地震及其他地震资料与相关信息,较系统、全面、深入地分析探讨了震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救援、救助)的复杂性,认为我国灾后儿童心理重建是一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工程,应按长效机制有效运行。运用复杂系统工程方法(... 依据汶川大地震及其他地震资料与相关信息,较系统、全面、深入地分析探讨了震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救援、救助)的复杂性,认为我国灾后儿童心理重建是一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工程,应按长效机制有效运行。运用复杂系统工程方法(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从五个方面解读了灾后儿童心理重建的系统特性及其复杂作用。主张"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处理",强调"把震灾儿童当作震灾儿童",不仅超越了传统的线性思维与还原论等束缚,也弥补了非线性思维与整体论等知识不足,从而为我国震灾后儿童心理重建至少行动20年的机制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思路。纠正了轻视心理重建的观点。提出了预防二次心理创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灾儿童 复杂性 系统工程 心理重建 长效机制
下载PDF
价值观引导在灾后心理重建中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慧 马岳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4-27,共4页
价值观引导是对5·12汶川大地震受灾群众进行心理援助的核心,它有助于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解读和受灾群众独立人格的完善。具体地说,价值观引导在灾后心理重建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通过个性品质影响对地震的认识,通过意志... 价值观引导是对5·12汶川大地震受灾群众进行心理援助的核心,它有助于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解读和受灾群众独立人格的完善。具体地说,价值观引导在灾后心理重建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通过个性品质影响对地震的认识,通过意志影响对地震的承受力,通过态度影响对地震的适应力,通过政府的价值观引导建立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缓解不良心理。价值观引导需与灾区特定的文化环境相契合,通过完善受灾群众个体的人格,根本上达到心理重建的目的,这为灾区心理重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 价值观引导 心理干预 心理重建 5·12汶川大地震 生命价值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心理重建——灾后重建的心理学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宁维卫 陈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14,共6页
开展灾后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重建是心理学领域的全新课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不同于精神医学的危机应对模式,社会心理的危机应对模式充分考虑个人的地域文化差异,在灾后重建中能起到独特... 开展灾后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重建是心理学领域的全新课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不同于精神医学的危机应对模式,社会心理的危机应对模式充分考虑个人的地域文化差异,在灾后重建中能起到独特的作用。而灾后心理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其核心内容是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因此,整个过程必须坚持疏导与引导相结合、以人为本、人的和谐发展和长期教育等原则,重点在价值观引导和认知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地震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重建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论阅读疗法在震后灾区青少年心理重建中的运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斌志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106,共5页
通过阅读来实现地震灾后青少年的心理重建,不仅具有治疗理念、介入方式、服务内容以及工作方法上的优势,在服务的对象、时间、场地和人员方面也具有可行性。因此,需要充分发挥阅读疗法的涉入、认同、投射、净化、洞察和运用等心理机制,... 通过阅读来实现地震灾后青少年的心理重建,不仅具有治疗理念、介入方式、服务内容以及工作方法上的优势,在服务的对象、时间、场地和人员方面也具有可行性。因此,需要充分发挥阅读疗法的涉入、认同、投射、净化、洞察和运用等心理机制,通过准备、预估、计划、实施、评估和追踪六个阶段的工作,协助灾后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最终实现心理重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疗法 汶川地震 青少年 心理重建
下载PDF
四川地震灾后本地心理重建工作人员的应对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文君 袁茵 +2 位作者 欧阳旭伟 孔娣 张涛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控讨四川重灾区和非重灾区地震后本地心理重建工作人员在地震生活事件冲击、情感关系以及地震后应对方式的差异性以及三者相关性。方法用生活事件冲击量表、应对方式问卷以及地震与情感关系量表,对196名地震后四川灾区医疗机构抽调... 目的控讨四川重灾区和非重灾区地震后本地心理重建工作人员在地震生活事件冲击、情感关系以及地震后应对方式的差异性以及三者相关性。方法用生活事件冲击量表、应对方式问卷以及地震与情感关系量表,对196名地震后四川灾区医疗机构抽调的心理重建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重灾区和非重灾区人群在生活事件冲击上和应对方式上没有差异性,不同性别的心理重建工作在生活事件冲击上和应对方式上亦没有差异,生活事件冲击量表与应对方式问卷,地震与情感关系量表与应对方式问卷有多项因子呈高相关(P<0.01)。结论此次地震灾后重灾区和非重灾区抽调的心理重建工作人员受到地震这一生活事件的冲击较为一致,应对方式也都以倾向于成熟的应对方式,地震作为生活事件对情感和应对方式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与情感 心理重建 应对方式
下载PDF
论阅读疗法在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中的优势及策略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斌志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4,共6页
对于震后灾区青少年的心理重建而言,阅读疗法重在协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并实现自我与外在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和发展。阅读疗法对于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具有介入理念、方法、内容及形式上的优势,相对于传统... 对于震后灾区青少年的心理重建而言,阅读疗法重在协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并实现自我与外在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和发展。阅读疗法对于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具有介入理念、方法、内容及形式上的优势,相对于传统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而言,阅读疗法介入性较弱,更强调从全人健康的层面来提升对灾难及其后果的认知,阅读疗法的灵活性、宽泛性及其所提倡的综合性服务内容更适合于灾后青少年的心理重建,方法和形式上的多元性,可以更加有效地满足青少年群体性阅读和活动的需要,更有利于有特殊需要个体的心理重建。具体来说,青少年心理重建中的阅读治疗需要经过准备、预估、计划、实施、评估以及追踪等六个相辅相成的阶段。参考文献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青少年 心理重建 阅读疗法
下载PDF
文学治疗与地震灾区学生心理重建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宏伟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67,共4页
文学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危机干预和介入方法,在世界地震灾害之后的心理救援行动中运用得比较成功。文学治疗有其心理原理和生理原理。无论是从实际病例还是从学理以及实证研究的角度来看,文学治疗都有其有效性。相对于其它心理治疗... 文学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危机干预和介入方法,在世界地震灾害之后的心理救援行动中运用得比较成功。文学治疗有其心理原理和生理原理。无论是从实际病例还是从学理以及实证研究的角度来看,文学治疗都有其有效性。相对于其它心理治疗方式,文学治疗具有大众性和方便性等诸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治疗 地震 灾区 学生 心理重建
下载PDF
汶川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回顾与建议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斌志 沈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8-16,共9页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几年了,在灾后住房及生计重建的同时,心理重建和文化重建也逐步深化。关于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服务实践成果显著,相关的研究也日渐丰富起来。本文选取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专业论文,...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几年了,在灾后住房及生计重建的同时,心理重建和文化重建也逐步深化。关于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服务实践成果显著,相关的研究也日渐丰富起来。本文选取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专业论文,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主题性总结与分析,并集中梳理了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理论框架以及介入视角等四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在对现有研究所存在问题进行评论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应该转变研究理念,创新研究范式,整合研究框架,并注重比较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青少年心理重建 研究综述
下载PDF
灾难后受创伤学生的心理重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增让 张昕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5-28,共4页
当儿童跨进中学的校门时,从年龄上也进入了人生最为宝贵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随之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其所面临的来自于外部社会与情境的挑战也越来越多,需要小心关注的风险因子也与日俱增。近年来,水灾、地震、空难、矿难、海啸、雪... 当儿童跨进中学的校门时,从年龄上也进入了人生最为宝贵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随之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其所面临的来自于外部社会与情境的挑战也越来越多,需要小心关注的风险因子也与日俱增。近年来,水灾、地震、空难、矿难、海啸、雪灾、滑坡、泥石流、战争、交通事故、校园危机等各种突发性重大事件频繁发生,这些灾难不管是自然发生的还是人为发生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都会造成危害性后果。遭受灾难的中学生除受到物质层面与生理层面伤害外,更重要的是对心灵造成的严重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重建 中学生 灾难 创伤 人类社会 风险因子 交通事故 重大事件
下载PDF
非连续性教育在地震灾区学生心理重建中的价值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卫平 赵新云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56-57,共2页
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从人的生存处境出发来理解人与人的发展,理解教育,注重非连续性事件如危机、遭遇、挫折对人自我生成的积极意义,认为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的生存处境,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将人生的苦难变成发展的动力,该理论对... 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从人的生存处境出发来理解人与人的发展,理解教育,注重非连续性事件如危机、遭遇、挫折对人自我生成的积极意义,认为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的生存处境,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将人生的苦难变成发展的动力,该理论对地震灾区的学生的心理重建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诺夫 非连续性教育 地震灾区 学生 心理重建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后心理重建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17
作者 易彬樘 贺顺喜 +3 位作者 刘国平 龚家荣 杨国平 桂国平 《沈阳部队医药》 2009年第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抗震救灾 心理重建 汶川县 地震
下载PDF
灾后心理重建中阅读治疗的域外经验与本土探索--以地震灾后青少年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斌志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51,共5页
在灾后心理重建中,阅读治疗重在协助青少年通过阅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并实现自我与外在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国内外的研究经验表明,阅读治疗不仅可以协助灾后青少年表达创伤和降低焦虑,更可以促进其更好地自我觉察、理性思... 在灾后心理重建中,阅读治疗重在协助青少年通过阅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并实现自我与外在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国内外的研究经验表明,阅读治疗不仅可以协助灾后青少年表达创伤和降低焦虑,更可以促进其更好地自我觉察、理性思考与技能发展。因此,我国图书馆开展本土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阅读治疗服务,要从倡导阅读治疗参与心理重建的理念、构建阅读治疗参与心理重建的体系、壮大阅读治疗参与心理重建的队伍、丰富阅读治疗参与心理重建的形式及规范阅读治疗参与心理重建的流程5个层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治疗 灾后青少年 心理重建
下载PDF
音乐的力量:汶川灾区学生心理重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向乾坤 穆兰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4,共3页
2008年的汶川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痛.国内外的心理工作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帮助,尽可能指导灾区人民走出悲痛、恢复信心。为灾区学生提供音乐心理治疗就成为我们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地震发生后.我和... 2008年的汶川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痛.国内外的心理工作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帮助,尽可能指导灾区人民走出悲痛、恢复信心。为灾区学生提供音乐心理治疗就成为我们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地震发生后.我和几位老师很快成立了针对灾区学生心理重建的课题研究小组,为灾区学生提供音乐心理治疗.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纪念汶川特大地震3周年之际.我们把它整理出来,以抚慰我们在地震中幸存下来并顽强生活着的同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工作者 心理重建 灾区学生 汶川地震 力量 汶川特大地震 灾区人民 心理治疗
下载PDF
论地震后学校师生的心理重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顾建德 喻志杰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年第8期50-52,55,共4页
心理重建是地震后学校重建和维稳的一项特殊重要任务,而心理重建有赖于有效的心理干预。只有一方面遵从心理干预规律,结合师生实际,科学开展灾后干预工作;另一方面完善机构和人员,构建长效的学校心理干预机制,才能为学校保持长期稳定、... 心理重建是地震后学校重建和维稳的一项特殊重要任务,而心理重建有赖于有效的心理干预。只有一方面遵从心理干预规律,结合师生实际,科学开展灾后干预工作;另一方面完善机构和人员,构建长效的学校心理干预机制,才能为学校保持长期稳定、为师生重建心理世界、学会正确应对危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区 学校师生 心理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