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心理重演培养科学思维的实践与启示
1
作者 杨小祥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13期7-10,共4页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以一种“心理重演”的方式再现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通过“心理重演”策略应用于课堂实践的案例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思路和方法——赋型建模、启思引探、去芜存菁、顺藤摸瓜,聚焦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以期达...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以一种“心理重演”的方式再现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通过“心理重演”策略应用于课堂实践的案例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思路和方法——赋型建模、启思引探、去芜存菁、顺藤摸瓜,聚焦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以期达到师生思维同频共振、双融双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思维 心理重演 实践
下载PDF
心理重演在科学思维形成中的作用
2
作者 杨小祥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下半月)》 2024年第10期39-39,共1页
心理重演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心理换位、心理暗示、心理冲突和心理驱动,引导学生去揭示或感受知识发生的前提和原因、知识概况或扩充的经过以及向前拓展的方向,再现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知识的本质。
关键词 心理换位 心理冲突 心理暗示 科学思维 课堂教学过程 心理重演 再现知识 学生心理发展
原文传递
刍议化学课堂教学的“心理重演”策略——以全国说课一等奖“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鲍丽江 杨小祥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6年第8期6-8,共3页
利用“心理重演”策略,启迪学生主动发现、体验、探究、感悟真理,引领学生进入忘我的化学探究世界,以期达到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的功效。
关键词 心理重演 教学设计 策略
原文传递
不再重演心理: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外交政策和实践的民族潜意识
4
作者 李延长 王经民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68,共9页
引进心理学中的“民族潜意识”概念,以心理认知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压抑”和总体历史的“积淀”两个因素的综合把握,探寻当下中国具有的民族潜意识的内涵。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西方列强侵略的压抑下,形成了以“维护主... 引进心理学中的“民族潜意识”概念,以心理认知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压抑”和总体历史的“积淀”两个因素的综合把握,探寻当下中国具有的民族潜意识的内涵。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西方列强侵略的压抑下,形成了以“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独立自主地位、追求国际平等与和平”为主要内容的不再重演性民族潜意识,并与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历史积淀形成的以“善其身、恶勿施、善天下”为核心的为人处世性民族潜意识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当下中国外交领域的不再重演心理。不再重演心理通过影响中国共产党人的认知模型,进而对中国外交的根本准则、指导原则和战略目标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再重演心理 中国共产党 外交 民族潜意识 认知模型
下载PDF
基于体验的课程理解观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丹 杨道宇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38,共2页
基于体验的课程理解观认为:课程语言理解的真正对象是"事情本身",是一种基于身体体验的心理重演。这种提法吸收了主观主义课程理解观注重理解者的主观能动性之长处,避免了"唯我论"与相对主义的主观主义困境;同时也... 基于体验的课程理解观认为:课程语言理解的真正对象是"事情本身",是一种基于身体体验的心理重演。这种提法吸收了主观主义课程理解观注重理解者的主观能动性之长处,避免了"唯我论"与相对主义的主观主义困境;同时也吸收了客观主义课程理解的客观依据之优势,避免了将知识当做课程理解客观依据的客观主义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理解观 体验 心理重演
下载PDF
基于体验的课程语言观
6
作者 杨道宇 张伟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2年第8期16-18,共3页
基于体验的课程语言观构想从语言学视角对课程与教学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从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角度重新定义了教学内容,认为生活世界是各种事情的集合体,表征教学内容的课程语言则是"事情本身"的摹本;从语言理解的角... 基于体验的课程语言观构想从语言学视角对课程与教学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从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角度重新定义了教学内容,认为生活世界是各种事情的集合体,表征教学内容的课程语言则是"事情本身"的摹本;从语言理解的角度重新定义了课程文本理解,认为课程语言理解的真正对象是"事情本身",其过程是基于身体体验的心理重演。这种重新审视有利于增进对课程与教学自身的理解,进而有利于课程与教学的深度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语言 事情本身 摹本 理解 心理重演
下载PDF
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基于“事情本身”的课程理解观
7
作者 张伟 杨道宇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6-68,共3页
学生对课程文本的理解既不是学生自身兴趣的投射而形成的自画像,也不是对课程文本原意——文本创作者的观点——的客观把握,而是对课程文本所涉及的"事情本身"进行理解的问题。基于"事情本身"的课程理解在其本质上... 学生对课程文本的理解既不是学生自身兴趣的投射而形成的自画像,也不是对课程文本原意——文本创作者的观点——的客观把握,而是对课程文本所涉及的"事情本身"进行理解的问题。基于"事情本身"的课程理解在其本质上是一种心理重演,即通过对课程文本的拷问回到课程文本所涉及的"事情本身",就像侦探依据破案线索回到犯罪现场、回到犯罪事实本身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理解 事情本身 心理重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