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学指标在预测心脏性猝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程思静 华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6期505-508,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首要死因,全球约1785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总数的44%[1]。在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群中,约25%的患者首要表现为心脏骤停或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如果没有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首要死因,全球约1785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总数的44%[1]。在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群中,约25%的患者首要表现为心脏骤停或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如果没有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心脏骤停就会演变为SCD。SCD是指在症状发生1 h之内发生的突然的、意外的死亡;或在没有目击者的情况下,在死亡前24 h无症状,而且排除其他可能的死因,推测由于心血管因素导致的死亡[2]。中国的一项横断面研究表明,SCD的发生率为41.8/10万人[3]。不同年龄的人群中导致SCD的病因构成是不同的,在年轻个体中,离子通道病、心肌病、心肌炎和药物滥用占主要地位,而在老年人中,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和心力衰竭则是主要原因,但仍有2%~54%的患者在尸检后仍然找不到病因[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性猝死 预测 心电学指标
下载PDF
非侵入性心电学检查在心脏性猝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逸成 林凡 熊长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9-974,共6页
心脏性猝死(SCD)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国外报道SCD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5%~20%。在发生SCD的人群中,非心脏疾病患者的比例高达50%,如何发现有效的预测指标以及早期识别SCD非常重要。目前非侵... 心脏性猝死(SCD)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国外报道SCD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5%~20%。在发生SCD的人群中,非心脏疾病患者的比例高达50%,如何发现有效的预测指标以及早期识别SCD非常重要。目前非侵入性心电学检查仍以其操作安全易行的特点成为预测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和SCD风险的首选。本文主要结合近期研究进展,总结非侵入性心电学检查和相关指标在预测SCD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性猝死 电学检查 非侵入性 心电学指标
下载PDF
105例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肥厚指标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郝晶 周芳 +4 位作者 吴恒芳 张海峰 王晖 李新立 徐东杰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电图肥厚新指标与左心室、左房内径(LAD)及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HCM组患者105例中,单纯肥厚型75例(A组),肥厚梗阻型17例(B组),心尖肥厚型13例(C组);选择正常健康人群65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12导联...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电图肥厚新指标与左心室、左房内径(LAD)及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HCM组患者105例中,单纯肥厚型75例(A组),肥厚梗阻型17例(B组),心尖肥厚型13例(C组);选择正常健康人群65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电图检查,比较除极化复极化指标、肥厚指标和心电常规参数。并将肥厚指标在HCM不同亚型之间比较,分析新指标与室间隔厚度(IVS)、LAD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HCM组除极化复极化异常及肥厚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HCM亚型中,C组传统指标SV1+RV5高于A组(P<0.05);B、C组新指标RV3+SV1高于A组(P<0.05)。传统指标∑QRS与LAD、IVS呈正相关(P<0.01);新指标RV2+SV1,RV3+SV1与IVS呈正相关(P<0.01)。随着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和LAD的增加,RV2+SV1,RV3+SV1增加(P<0.01)。结论 HCM患者较常人易发生除极和复极化异常,肥厚新指标RV2+SV1,RV3+SV1不仅与IVS有着一定关联度,更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评估患者LAD和左室舒张功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肌病 电学肥厚指标 左室舒张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