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展更多健康有益、启智润心的文化活动”
1
作者 郑海鸥 《人民周刊》 2024年第16期25-26,共2页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常德河街考察。在观看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这里的丝弦、高腔、号子等...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常德河街考察。在观看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这里的丝弦、高腔、号子等要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心的文化 湖南常德 文化传承 丝弦 高腔 号子 中华文明
下载PDF
略论徐复观“心的文化” 被引量:7
2
作者 黄熹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70-74,共5页
“心的文化”与西方形而上学不同 ,徐复观与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等人的思想亦有不同。“心的文化”是徐复观先生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关键与总的纲维所在 ,是徐复观理解和阐发中国文化的根本和“一以贯之”的线索 ,而“心的文化”的思想... “心的文化”与西方形而上学不同 ,徐复观与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等人的思想亦有不同。“心的文化”是徐复观先生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关键与总的纲维所在 ,是徐复观理解和阐发中国文化的根本和“一以贯之”的线索 ,而“心的文化”的思想本身也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其现实性的方面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徐复观 心的文化 西方形而上学 人生价值
下载PDF
从“心的文化”到“自由儒家”——徐复观“自由社会的创发”思想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凌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27-132,共6页
"自由社会的创发"是徐复观"心的文化"思想的最主要内容。他以"性善论"和"性分平等"为理论基础,以孔子的"自由社会"思想为中心,构建了一条从"心的文化"到"自由儒家&qu... "自由社会的创发"是徐复观"心的文化"思想的最主要内容。他以"性善论"和"性分平等"为理论基础,以孔子的"自由社会"思想为中心,构建了一条从"心的文化"到"自由儒家"的思想之路。徐复观的思想宗旨在于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挖掘自由、平等的因子以实现现代自由、平等的民主政治制度,从而实现新儒家的"返本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自由社会 心的文化 民主政治 自由儒家
下载PDF
呼唤养心的文化阅读
4
《理论与当代》 2007年第3期55-55,共1页
仲呈祥在2月26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指出:迄今为止,中华文明的最高思维成果,主要还是集中积累和体现在图书馆里经过历史筛选和确认了的古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经典名著上。阅读这些名著不独养眼,更在养心。遗憾的是,
关键词 经典名著 思维成果 大观园 仲呈祥 审美想象 心的文化 人文科学 人文学科 观众 读者 图书馆 建筑物
下载PDF
徐复观对“心的文化”的现代性阐释
5
作者 张英 《今古文创》 2021年第46期50-51,共2页
徐复观曾对中国文化作了“现代性的疏释”,并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性概括为“心的文化”,本文从“心”是人生价值的根源、“心”是道德的价值根源、“心”的存养功夫三个层面来具体阐述徐复观的“心的文化”理论。
关键词 徐复观 心的文化 现代性阐释
下载PDF
“心的文化”與“形而中學” 徐復觀之“心”詮平議
6
作者 宋立林 《中国文化》 2023年第1期299-309,共11页
徐復觀將中國文化特性定義爲“心的文化”,并認爲“心的文化”乃是一種“形而中學”。其對“心的文化”與“形而中學”之獨特詮釋路徑,於新儒家群體中獨樹一幟。徐復觀高揚“心學”這一道德主體建構之路徑,對孟子、荀子、莊子及宋明心... 徐復觀將中國文化特性定義爲“心的文化”,并認爲“心的文化”乃是一種“形而中學”。其對“心的文化”與“形而中學”之獨特詮釋路徑,於新儒家群體中獨樹一幟。徐復觀高揚“心學”這一道德主體建構之路徑,對孟子、荀子、莊子及宋明心學之疏解極細密而深入,既出新解於陳編,又爲心學開生面。其强烈的現實取向,使其詮釋非虚無縹緲形而上的玄思,而是與現實社會共呼吸的的生命哲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復觀 詮釋 心的文化 形而中學
原文传递
方法·态度·心的文化——徐复观论治中国思想史的解释学架构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四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2-37,31,共7页
徐复观的解释学架构是从考据与义理之辩开始的。在他看来,考据对于研治中国思想史是尽其“史”的工作,义理是尽其“思想”的工作,二者各有所本,但相互渗透。在考据义理、汉宋学术之争中,他揭露训诂学演绎法的时代局限性和非科学性,竭力... 徐复观的解释学架构是从考据与义理之辩开始的。在他看来,考据对于研治中国思想史是尽其“史”的工作,义理是尽其“思想”的工作,二者各有所本,但相互渗透。在考据义理、汉宋学术之争中,他揭露训诂学演绎法的时代局限性和非科学性,竭力批驳清人对宋学的污蔑,张扬义理之学。但他并没有由此全盘否定考据整理史料的功用,相反以发展与联系的观点建立了归纳法的新考据学;在他的新考据学中,实际上容纳了义理的方法。从解释学的观点来看,考据与义理方法都是解释的方法,解释就是对史料进行爬梳、整理和诠释,从根本上把材料的精神实质从静态、僵直的本文状态中导引出来,使其成为一流动、积极的精神生命。但是在解释和操作方法的过程中,解释主体是厕身其中的,因此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解释者的主观烙印。而如何消解解释者的主观烙印,保证解释的客观性,就成为解释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徐复观走的是追问主体解释结构的路向。 、 徐复观研治中国思想史,既重方法的运用.亦重态度的契合。在反已溯求中,他认为人格又决定着解释的态度,因此整个解释的根基乃在于人性论的“先见”和心的文化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心的文化 中国思想史 解释学 中国文化 “形而上学” 人性论 客观性 中国哲学 归纳法
原文传递
国内隐喻能力研究热点话题和发展路径耙梳——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1997-2017)的共词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胡晓静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0-76,共7页
依据文献计量法及数据可视化分析方法,运用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对我国隐喻能力研究现状进行量化分析。以中国学术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CSSCI和核心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以“隐喻能力”为主题检索词,从发表时间、发文期刊、第一作者、高频... 依据文献计量法及数据可视化分析方法,运用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对我国隐喻能力研究现状进行量化分析。以中国学术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CSSCI和核心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以“隐喻能力”为主题检索词,从发表时间、发文期刊、第一作者、高频关键词等维度出发,探究我国隐喻能力研究路径和热点话题,归纳总结研究成果,并尝试指出未来隐喻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能力 可视化分析 现状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中国心灵诗学之理论建构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晓明 沈喜阳 Zhu Yuan 《孔学堂》 CSSCI 2022年第3期14-26,I0015-I0023,共22页
本文在中国诗歌文化的论域,首次系统提出中国心灵诗学的概念。目前的诗学,还只是一个文艺学的概念,而中国诗学最深的义涵,是文化的结晶体。在中国文化中,“心”是广大精微、更能涵盖文化之中国性、更具中国文化特色之概念。道心、人心... 本文在中国诗歌文化的论域,首次系统提出中国心灵诗学的概念。目前的诗学,还只是一个文艺学的概念,而中国诗学最深的义涵,是文化的结晶体。在中国文化中,“心”是广大精微、更能涵盖文化之中国性、更具中国文化特色之概念。道心、人心只是一心之不同认知觉解,所谓“一心开二门”。借用西哲的概念,“心灵”起自“心”,是对“心”的自我否定,是一种更高的、经历否定运动的、充满灵性的“心”。但依中国文化,心灵不是独立于心之外或者超越于心之上的超绝概念,心灵就寄寓于心之中,心灵是自由之心。中国文化破除我执以混融万物而为一是无我,保证个人生命之自足与完整是有我,此“心灵境界”可谓“无我而有我”。中国文化合理想于现实,融高明性于中庸性,此“心灵境界”可谓“有限而无限”,是哲学境界,也是审美境界,或者说是具有审美性的“天地境界”。因而,中国心灵诗学,是由“心”转化为“心灵”但又包含了“心”之丰富性和具体性的诗学,是赋予天地万物与人类以更高心灵生命之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的文化 灵诗学 有限与无限
下载PDF
陆学之“心”试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家祥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1期95-99,108,共6页
关键词 陆九渊 实践理性 陆学 三层面 心的文化 自由意志 本体地位 王阳明 《周易》
下载PDF
儒家正统人性论的完成与中国文化的基本性格——解读徐复观的《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金鹏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36-40,共5页
在《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一书中,徐复观把以孔孟为中心的儒家视为中国正统人性论的主要构造者,由此决定了他对中国文化之基本性格的理解和规定。通过解读此书,将会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徐复观的“心的文化”和消解形而上学的新... 在《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一书中,徐复观把以孔孟为中心的儒家视为中国正统人性论的主要构造者,由此决定了他对中国文化之基本性格的理解和规定。通过解读此书,将会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徐复观的“心的文化”和消解形而上学的新儒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正统人性论 心的文化 消解形而上学 新儒学
下载PDF
略论徐复观对中国文化的定位
12
作者 鲁庆中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9-191,共3页
"心的文化"是徐复观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它以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的理解,开出中国文化的新的向度。他以心的文化的形而中学而与西方文化的形而上学区别开来,揭示心的文化的生命特质,批评了将中国哲学形而上学化的倾向。徐复观通... "心的文化"是徐复观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它以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的理解,开出中国文化的新的向度。他以心的文化的形而中学而与西方文化的形而上学区别开来,揭示心的文化的生命特质,批评了将中国哲学形而上学化的倾向。徐复观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心向解读,实现了他返本开新的哲学诠释,它强调生命与现实,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特性,也给我们在当代如何把握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特殊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心的文化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改革态势下的国民心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静蓉 张忠民 +2 位作者 谢咏恩 周玲 倪端 《探索(浙江)》 CSSCI 1989年第1期29-33,共5页
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事业是在面对世界现代化挑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进行的。由封闭型文化体系向开放型文化体系的嬗变,是中国现实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模式变化的基本特征。本文力图在新旧体制模式交替、代谢之际,通过对改革... 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事业是在面对世界现代化挑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进行的。由封闭型文化体系向开放型文化体系的嬗变,是中国现实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模式变化的基本特征。本文力图在新旧体制模式交替、代谢之际,通过对改革态势下国民心理的剖析,提出重建文化价值系统的时代使命,为塑造走向未来的国民心理寻找新的民族精神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 非主体意识 文化价值系统 态势 观念变革 改革实践 主体发展 现代化 封闭型文化 心的文化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不等于民族文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仲叔 《天府新论》 1991年第1X期63-63,共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最近《文汇报》刊登李连科的文章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国历史上全部文化的总概括,总称谓。中国民族文化,在当前是指具有社会主义内容的,具有民族特点的现代文化。前者只是后者的...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最近《文汇报》刊登李连科的文章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国历史上全部文化的总概括,总称谓。中国民族文化,在当前是指具有社会主义内容的,具有民族特点的现代文化。前者只是后者的来源之一,并不等同于后者。所谓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文化。从整体上看,它不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但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和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确是非常宝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民族文化 中国民族文化 心的文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个体农业 思想精华 儒家伦理 中国历史 民族特点
下载PDF
心的音乐——谈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15
作者 孙萍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3年第3期67-68,共2页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的文化”的”心的音乐”,亦即心的艺术。这个”心”,表现为以道家(自然)为主,糅合儒家(纯真)思想的偏激的正始玄学思想,冲破儒家《乐记》音乐的政治功利境界,将音乐引向艺术的美学境界,也即是...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的文化”的”心的音乐”,亦即心的艺术。这个”心”,表现为以道家(自然)为主,糅合儒家(纯真)思想的偏激的正始玄学思想,冲破儒家《乐记》音乐的政治功利境界,将音乐引向艺术的美学境界,也即是从”声有哀乐”到”声无哀乐”,其音乐本体表现为”和”。嵇康所说之”和”是艺术的纯音乐范畴,是客观乐音引起人内心原有感情的共鸣而达到的一种和谐、完美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乐记》 中国音乐史 嵇康 音乐观 儒家 心的文化 音乐的本质 审美价值 音乐美学思想
下载PDF
试论徐复观对孟子诠释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凯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60-63,共4页
孟子的诠释方法主要包括"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两大环节,徐复观的"追体验"说则把此二环节中的内在理路融合为一,从而使孟子的诠释方法被转活于当代。不惟如此,孟子的诠释方法原本只是用于解读《诗经》的... 孟子的诠释方法主要包括"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两大环节,徐复观的"追体验"说则把此二环节中的内在理路融合为一,从而使孟子的诠释方法被转活于当代。不惟如此,孟子的诠释方法原本只是用于解读《诗经》的,徐先生却成功地将这种方法的应用扩展到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上;此外,他还对"追体验"说的理论前提——中国文化中的"心"作出了一系列富有新意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追体验 心的文化
下载PDF
徐复观形而中学探微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星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8年第3期101-109,共9页
为了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徐复观与现代新儒家其他同仁同途殊归,反思批判学界以西释中,中话西说,试图重建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其"形而中学"是以先秦儒学的心性之学为思想渊源,与后来程颢、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一... 为了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徐复观与现代新儒家其他同仁同途殊归,反思批判学界以西释中,中话西说,试图重建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其"形而中学"是以先秦儒学的心性之学为思想渊源,与后来程颢、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一脉相承发展而来,"心的文化、心的哲学"是其主体。他所说的"心"是通过修工夫确立的"本心",是建立人生价值,以及道德、艺术、认知的根源,是人之为人的主宰。心的文化具有人文性、实践性、现实性,是生活化、大众化、社会化、和平的文化,也不抹杀思辨的意义,可以统合形而上与形而下。形而中学并非西方哲学意义下的"形而上学",它居于道器之间,通过修养工夫使天道落实到生命实践之中,并开出道德、艺术、宗教、知识等中国文化的具体内容,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根本性的差异。形而中学有经典的依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认同与阐释,对于中国文化和儒学的传承创新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中国文化 主体性 形而中学 心的文化 生命实践
下载PDF
“形而中学”的意涵——徐复观消解“形而上学”的美学诠释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桂荣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35-39,共5页
徐复观以“心的文化”立论来疏解中国文化,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生命意旨,因而,他消解“心”的形而上倾向,进行“形而中学”的意蕴阐释。
关键词 心的文化 形而上学 形而中学 即自的超越
下载PDF
唐传奇中入神相恋现象的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节 《东南学术》 CSSCI 1990年第4期62-66,61,共6页
唐人小说中,写人与非人(女神、仙、鬼、精怪等)恋爱、结合的,其数量不在少数。要寻绎这种文学现象的根源,主要应从中国文化的特色(尤其是中唐时期)、传奇作家的心态、文学的相互渗透影响的角度进行思考。 中国的文化是男性文化,或者说... 唐人小说中,写人与非人(女神、仙、鬼、精怪等)恋爱、结合的,其数量不在少数。要寻绎这种文学现象的根源,主要应从中国文化的特色(尤其是中唐时期)、传奇作家的心态、文学的相互渗透影响的角度进行思考。 中国的文化是男性文化,或者说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早在五千多年前的父系制时代,妇女就已沦为男性的奴仆。原始社会墓葬中陪葬的女子,屈身侧卧,面朝男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传奇 心的文化 中国文化 唐人小说 传奇作家 文学现象 男性文化 中唐时期 渗透影响 父系制
下载PDF
徐复观形而中学的理论建构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吉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在近代新儒学复兴过程中,徐复观先生通过梳理中国文化的最基本特性,得出“中国文化实则为心的文化”的结论,独树一帜地建构了形而中学的哲学思想。在此过程中,他以人为主体准则界定“形上形下”的范围,以凸显形而中学“知行合一”的特性... 在近代新儒学复兴过程中,徐复观先生通过梳理中国文化的最基本特性,得出“中国文化实则为心的文化”的结论,独树一帜地建构了形而中学的哲学思想。在此过程中,他以人为主体准则界定“形上形下”的范围,以凸显形而中学“知行合一”的特性;厘清传统中国文化对“心”的各种误解,深刻认识到“心”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并赋予“心”价值判断的作用;最终将传统中国文化中“心”的主体主观性改造成为主体客观性,以践行与实现先秦儒家“下学上达”“内圣外王”的仁道理想。形而中学理论的建构,为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儒学 徐复观 形而中学 心的文化 下学上达 内圣外王 仁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