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I治疗前冠脉内应用尿激酶原或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青 张英 任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前冠脉内应用尿激酶原或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入廊坊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50例STEMI患者,根据不同...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前冠脉内应用尿激酶原或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入廊坊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50例STEMI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75)与对照组(n=75)。研究组于PCI治疗前冠脉内应用尿激酶原,对照组于PCI治疗前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介入相关参数[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个数、支架置入、手术路径、罪犯血管]、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灌注[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CTFC)、手术后2 h ST段回落幅度≥50%]水平、出血事件(颅内出血、微出血、小出血、大出血)、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卒中、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个数、支架置入、手术路径、罪犯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12 h、24 h的cTnI水平为(5.08±1.21)、(8.25±2.01)ng/mL,CK-MB水平为(6.53±1.17)、(9.42±1.59)ng/mL,均较对照组[(18.14±4.53)、(29.17±8.68)ng/mL和(22.48±5.22)、(36.93±9.41)ng/mL]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CTFC为(27.08±0.77)帧,较对照组[(30.02±1.01)帧]更低,手术后2 h ST段回落幅度≥50%患者比率为89.33%,较对照组(73.33%)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出血事件、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PCI治疗前冠脉内应用尿激酶原相较于替罗非班的疗效更优,可进一步减轻患者心肌损伤与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且手术后出血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尿激酶原 替罗非班 心肌微循环再灌注 安全性
下载PDF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迎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9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作用。方法 68例急诊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作用。方法 68例急诊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 PCI术后靶血管校正的TIMI帧数(CTFC),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B型尿钠肽(BNP)]。结果观察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2~3级占比88.24%(30/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23/34),而0~1级占比11.76%(4/34)和CTFC(28.5±10.4)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5%(11/34)、(44.7±11.2)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1.76%(4/34)与对照组的14.71%(5/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LVEF(55.3±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6±9.2)%, LVEDD(50.1±9.4)mm、LVESD(30.2±8.9)mm、BNP(697.4±134.2)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9±8.0)mm、(37.5±8.2)mm、(835.6±151.8)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急诊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心肌微循环再灌注,且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心肌微循环再灌注 心功能
下载PDF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余泳 王晓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5期50-50,52,共2页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11月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溶栓治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11月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溶栓治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溶栓之后心电图ST段回落值、心肌酶谱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并测定15d后治疗后的EF值,统计分析所有的数据,检验了两组差别。结果两组相比较,研究组效果都要好于对照组,而且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增加溶栓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尿激酶静脉溶栓 心肌微循环再灌注
下载PDF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卢统庆 杨杰 +3 位作者 游陆 杨勇 赵君嫦 任风云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溶栓后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影响。方法:将我院2007-01~2007-10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组(A组)32例与对照组(B组)28例。...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溶栓后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影响。方法:将我院2007-01~2007-10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组(A组)32例与对照组(B组)28例。A组在常规溶栓治疗方案(尿激酶+硝酸酯+低分子肝素+ACEI+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次,2次/d静脉输液,疗程15d;B组按常规溶栓治疗方案治疗。观察A、B两组开始溶栓后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心肌酶谱指标、并发症及15d后EF值测定,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记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A组与B组相比,A组有效率、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EF值大于B组,A组并发症小于B组,A组酶峰前移并明显下降。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确切,改善溶栓后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心肌微循环再灌注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卢统庆 李艳 赵志轩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观察及其对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01~2012-12间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A组)16例与对照组(B组)15例。A组在药物溶栓治疗(尿激酶/链激...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观察及其对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01~2012-12间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A组)16例与对照组(B组)15例。A组在药物溶栓治疗(尿激酶/链激酶+硝酸酯类药物+低分子量肝素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肠溶片)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首剂6粒,以后常规2粒/次,3次/天口服,疗程15d;B组按常规溶栓治疗方案治疗。观察A、B两组开始溶栓后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心肌酶谱指标、并发症及60d后EF值测定,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记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A组与B组相比,A组有效率、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EF值大于B组,A组并发症小于B组,A组酶峰前移并明显下降。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静脉药物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对溶栓后的心肌再灌注的改善有明确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通心络胶囊 心肌微循环再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