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MQ技术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程景华 肖敏 苟加梅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究心肌运动定量(CMQ)分析技术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均于再灌注术后3~7 d行CMQ技术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肌微循环障碍分为观察组(合并心肌微循环障碍,n=21)与... 目的探究心肌运动定量(CMQ)分析技术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均于再灌注术后3~7 d行CMQ技术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肌微循环障碍分为观察组(合并心肌微循环障碍,n=21)与对照组(未合并心肌微循环障碍,n=39),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左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CMQ技术参数[径向应变力(RS)、纵向应变力(LS)及环向应变力(CS)],分析CMQ技术参数与左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评价CMQ技术参数对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评估价值,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CMQ技术参数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LVESD、LVEDD、LVEF及RS低于对照组,LS、CS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MQ技术参数RS与LVESD、LVEDD、LVEF呈正相关,LS、CS与LVESD、LVEDD、LVEF呈负相关(P<0.05);CMQ技术参数RS、LS、CS评估心肌微循环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672、0.839,联合预测AUC为0.929,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观察组术后3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RS、LS、CS高水平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者的0.064倍、7.429倍、4.667倍。结论CMQ技术参数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效能相对较高,且临床可通过RS、LS、CS值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 心肌微循环障碍 左心功能 心肌运动定量技术
下载PDF
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美娜 王紫韫 +2 位作者 苏玉芳 曹亚珍 宋雪晶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患者术后心肌声学造影情况将98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微循环障碍组(n=67)与正常组(n=31)。比较两组24 h尿...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患者术后心肌声学造影情况将98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微循环障碍组(n=67)与正常组(n=31)。比较两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UmAlb)等临床资料差异,分析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构建24 h-UmAlb预测PCI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微循环障碍组女性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及术前TIMI血流<3级比例更高(P<0.05),微循环障碍组血清BNP水平和24 h-UmAlb水平均增高(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合并高血压、术前TIMI血流<3级及24 h-UmAlb水平均是AMI患者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24 h-UmAlb预测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3(95%CI:0.877~0.980),最佳临界点为15.9 mg/24 h,此时的敏感度为88.06%,特异度为90.32%。结论:24 h-UmAlb是AMI患者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因素,其检测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微循环障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AMI介入术后尿微量白蛋白与PCT表达水平及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关系
3
作者 杨海阳 晁召 寇曦曦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1期1603-160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术后尿微量白蛋白(UmAlb)与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及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AMI患者,根据心肌声学造影结果分为微循环障碍组和正常组。检测患者PCT、UmAlb...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术后尿微量白蛋白(UmAlb)与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及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AMI患者,根据心肌声学造影结果分为微循环障碍组和正常组。检测患者PCT、UmAlb水平,分析二者与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关系。结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术前TIMI血流<3级、PCT、24h-UmAlb为AMI介入术后微循环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CT及24h-UmAlb联合检测预测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AUC高于PCT、24h-UmAlb单独检测(P<0.05)。结论PCT及UmAlb为AMI患者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微量白蛋白 降钙素原 心肌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中华小型猪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唐翔 吕滨 +7 位作者 赵世华 唐跃 吕凤英 方纬 陆敏杰 鲁锦国 陈雄彪 蒋世良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MSCT、MRI和SPECT对中华小型猪心肌微循环障碍的显示效果。方法:中华小型猪8只,全部雄性,体重(22.8±0.9)kg。实验猪接受MSCT扫描1次后1周内于前降支中远段注射105直径约100μm微球,术后27天行SPECT,28天行造影、MSCT和MRI检查... 目的:MSCT、MRI和SPECT对中华小型猪心肌微循环障碍的显示效果。方法:中华小型猪8只,全部雄性,体重(22.8±0.9)kg。实验猪接受MSCT扫描1次后1周内于前降支中远段注射105直径约100μm微球,术后27天行SPECT,28天行造影、MSCT和MRI检查各1次,最后处死动物送病理检查。结果:4只实验猪死亡,其余4只完成所有检查。病理染色未均见梗死。术前与术后28天MSCT扫描测量每搏输出量、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28天的MSCT扫描测量左室前壁、左室侧壁及室间隔的平均CT值在动脉期、延迟1、3、5和10min自身对照均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28天的左室前壁、左室侧壁及室间隔在MSCT动脉期均未见异常灌注减低区域,延迟扫描也未出现强化;MRI均未见异常灌注减低区域,延迟扫描也未见强化;SPECT扫描示上述区域均未见明显灌注减低区域。结论:MSCT、MRI和SPECT对于没有明显病理染色的梗死区域及心功能变化的微循环障碍显示是受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病理 心肌微循环障碍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心肌顿抑与心肌微循环障碍 被引量:1
5
作者 罗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0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关键词 心肌顿抑 心肌微循环障碍 微血管堵塞
下载PDF
基于“气虚痰瘀”探讨心肌微循环障碍防治新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韦娟 何贵新 +6 位作者 林琳 秦伟彬 玉黎燕 冯雨菲 胡梦弦 甲子永 文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73-77,共5页
微循环完整性的缺失和未再通会使部分患者心肌组织无灌注或灌注不良,并形成微血管栓塞,引发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冠状动脉微循环受损被认为是决定冠心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的标化死亡率仍呈上升态势,如何更好地改善心肌微循环... 微循环完整性的缺失和未再通会使部分患者心肌组织无灌注或灌注不良,并形成微血管栓塞,引发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冠状动脉微循环受损被认为是决定冠心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的标化死亡率仍呈上升态势,如何更好地改善心肌微循环障碍是当今心血管研究领域所面临的非常重要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初步认识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从中医学角度简述该疾病的致病特点及中医学机制,寻找该疾病的切入点。中药药理作用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多指向、多覆盖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到心肌微循环障碍临床治疗。该文立足“气虚痰瘀”理论积极探索心肌微循环障碍的病因、病机和防治规律,对于提高该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微循环障碍 气虚痰瘀 冠心病
下载PDF
血管成形术与心肌微循环障碍
7
作者 韩雅君 王伟民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6期328-330,共3页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心肌微循环障碍 冠状动脉循环 心肌再灌注 冠心病
下载PDF
赵国定益气化痰通络法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经验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一波 宋琦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0期1908-1910,共3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部分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血流灌注不足,此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相关。赵国定教授以益气化痰通络为法则,对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有独特见解。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 心肌微循环障碍 益气化痰通络 赵国定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肌微循环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徐健鑫 杜忠剑 《大众科技》 2021年第4期108-112,共5页
近年来,由于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发展以及动脉造影的普及,致使心肌微循环障碍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中医认为淤血是心肌微循环障碍的重要致病因素,活血化瘀法在治疗心肌循环障碍中优势独特,效果显著。文章将简述目前中西医对冠心病心肌微... 近年来,由于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发展以及动脉造影的普及,致使心肌微循环障碍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中医认为淤血是心肌微循环障碍的重要致病因素,活血化瘀法在治疗心肌循环障碍中优势独特,效果显著。文章将简述目前中西医对冠心病心肌微循环的认识及评估指标,重点阐述活血化瘀治法治疗冠心病心肌微循环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心肌微循环障碍的中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 心肌微循环障碍 评估指标 综述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汤克虎 任尽平 张波涛 《感染.炎症.修复》 2018年第3期164-169,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前列地尔对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2018年2月在北京怀柔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诊断符合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HA/... 目的:探讨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前列地尔对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2018年2月在北京怀柔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诊断符合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HA/ACC)的STEMI诊断标准且接受直接PCI术患者80例,将入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列地尔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前列地尔组在PCI治疗前及PCI后1~7 d静脉滴注前列地尔20μg,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前列地尔。两组其他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患者心肌再灌注指标如校正的TIMI帧数(CTFC),心肌显影密度分级(MBG),PCI术后2 h ST段回落≥50%发生率,无复流发生率,入院时及PCI术后7 d血清中炎症指标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术后3个月内发生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分布特点及PCI术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前列地尔组患者PCI术后TIMI3级、MBG3级比例及2 h ST段回落≥50%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前列地尔组CTFC帧数低于对照组(P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列地尔组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2/40例)比20.0%(8/40例),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TNF-α、IL-6和hs-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术后7 d前列地尔组患者TNF-α[(269.27±42.16)ng/L比(297.01±49.86)ng/L]、IL-6[(16.60±3.09)ng/L比(18.50±2.74)ng/L]和hs-CRP[(5.66±1.86)mg/L比(7.06±2.56)mg/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3个月前列地尔组LVEDD小于对照组[(46.15±2.34)mm比(47.90±2.80)mm],LVEF大于对照组(0.585 5±0.049 4比0.535 5±0.0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列地尔组术后3个月内总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7.5%(3/40例)比27.5%(11/40例),P=0.019]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应用前列地尔能够有效减弱炎症反应、恢复心肌再灌注、减少心肌微循环障碍的的发生,同时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微循环障碍 炎症
下载PDF
MSCT双期扫描在急性心肌梗死桡动脉入路PCI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王晓刚 《淮海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双期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急性心肌梗死桡动脉入路PCI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急性心肌梗死行桡动脉入路PCI术患者152例,术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发生心肌微循环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双期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急性心肌梗死桡动脉入路PCI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急性心肌梗死行桡动脉入路PCI术患者152例,术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发生心肌微循环障碍79例,未发生心肌微循环障碍73例。均实施MRI、MSCT检测,统计MRI、MSCT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心肌微循环障碍结果,比较MRI、MSCT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心肌微循环障碍应用价值。结果:经MRI检测心肌微循环障碍58例,经MSCT检测心肌微循环障碍61例,经联合检测心肌微循环障碍78例;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98.73%)、诊断准确率(98.02%)较单一检测高,漏诊率(1.27%)较单一检测低(P<0.05)。结论:MRI、MSCT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桡动脉入路PCI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诊断价值,利于疾病早期治疗及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MSCT双期扫描 MRI检查 心肌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2
作者 王静 刘树凯 +2 位作者 张丽 凡艳儒 王海山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543-548,共6页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2020年5月~2024年1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PCI的384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2020年5月~2024年1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PCI的384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n=269)和验证组(n=115)。根据建模组患者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分为障碍组(n=61)和正常组(n=208)。STEMI患者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STEMI患者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和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障碍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糖尿病、高血压、症状-首次医疗接触(FMC)>4 h、FMC-肝素给予(H)>4 h、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占比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OR=0.875)、糖尿病(OR=2.284)、高血压(OR=2.417)、症状-FMC时间(OR=3.200)、FMC-H时间(OR=2.185)、冠状动脉慢血流(OR=2.416)均为STEMI患者PCI后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95%CI 0.761~0.880),敏感度为72.13%,特异度为80.77%;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 0.814~0.984),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80.00%。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中,建模组χ^(2)=11.877,P=0.157,验证组χ^(2)=10.438,P=0.236。结论 STEMI患者PCI后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发生与LVEF、糖尿病、高血压、症状-FMC时间、FMC-H时间、冠状动脉慢血流密切相关,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区分度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微循环障碍诊疗进展
13
作者 翟镜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05-0009,共5页
对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常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但是少数病患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容易出现心肌水平血流灌注不足的情况,临床将其视为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现阶段,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心肌微循环障碍引起研究学者高度关注,但是... 对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常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但是少数病患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容易出现心肌水平血流灌注不足的情况,临床将其视为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现阶段,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心肌微循环障碍引起研究学者高度关注,但是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文章将以综述分析的方式,探索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评价方法、预防方法、治疗方法,希望为业内研究学者提供重要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微循环障碍 临床治疗
下载PDF
PDW和PLR对急性SETMI患者P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志锋 陈晞明 王世祥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367-1369,共3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7年80例发病12h内在该院行PPCI的STEMI患者,PPCI术后使... 目的研究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7年80例发病12h内在该院行PPCI的STEMI患者,PPCI术后使用压力导丝测定心肌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并以IMR值大于24为发生心肌微循环障碍的界值,分为微循环正常组(52例)和微循环障碍组(28例)。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PPCI结果,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术前PDW、PLR对心肌微循环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肌微循环障碍组PDW水平、PLR值均明显高于无微循环障碍组[(18.13±1.34)%vs.(1.76±1.08)%,P<0.01;(180.06±93.04)%vs.(157.63±84.71)%,P<0.05]。ROC分析PDW及PLR对心肌微循环障碍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3(95%CI:0.625~0.903,P<0.01)、0.801(95%CI:0.598~0.887,P<0.01)。当PDW的截点值为16.83%时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75.3%;而PLR截点值为173.24%时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和70.2%。结论 PDW和PLR是STEMI患者PPCI术后发生心肌微循环障碍的预测因素,并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心肌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因素
15
作者 刘自良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0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87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PCI治疗,统计STEMI患者PCI术后...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87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PCI治疗,统计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37例,设为发生组,未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150例,设为未发生组;发生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术后TIMI血流分级低占比,以及血清钙离子依赖C型凝集素样受体-2(CLEC-2)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症状至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FMC至肝素给予(FMC-H)时间长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术后TIMI血流分级低、FMC时间延长、FMC-H时间延长、CLEC-2高水平均为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术后TIMI血流分级低、FMC时间延长、FMC-H时间延长、CLEC-2高水平均为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冠心病心肌微循环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秦伟彬 何贵新 +4 位作者 陈雅璐 林琳 刘鹏业 黄俊能 潘波洋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第5期157-160,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e heart disease,CAD)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最终引起心肌功能障碍。冠心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控制动脉粥样硬化(AS)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e heart disease,CAD)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最终引起心肌功能障碍。冠心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控制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危险因素,对症处理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及可能发生的心律失常,维持良好的心脏灌注。近期研究表明,积极开通心外膜动脉的同时,加强微循环障碍的治疗,对改善CAD患者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微循环障碍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 综述 学术性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微循环障碍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文近 刘迎午 《辽宁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57-61,共5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但是,部分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水平血流灌注仍不足,这被认为是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近年来,心肌微循环障碍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但是,部分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水平血流灌注仍不足,这被认为是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近年来,心肌微循环障碍越来越得到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的重视,但目前冠脉介入术引起心肌微循环障碍的系统性研究数量不多。本文针对临床治疗过程中,PCI引起的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诊断评估方法及预防和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 诊疗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心肌微循环灌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苏波 李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59-1661,共3页
心肌微循环是指心脏微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心肌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心肌微循环障碍会影响微循环灌注,引起相应心肌缺血临床症状。目前,对于心肌微循环水平的血流灌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深入地了解心肌微... 心肌微循环是指心脏微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心肌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心肌微循环障碍会影响微循环灌注,引起相应心肌缺血临床症状。目前,对于心肌微循环水平的血流灌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深入地了解心肌微循环灌注可以为临床检测以及治疗提供有力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灌注 血液循环 物质交换 心肌细胞 临床症状 心肌缺血 临床检测
下载PDF
通阳散结方对PCI术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及对心肌微循环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爱华 马小茹 +6 位作者 李娜 王晓伟 柴文静 郭靖 高宏博 刘沙沙 赵灿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18期1991-1995,共5页
目的探讨通阳散结方对PCI术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及对心肌微循环状态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诊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5例于PCI围术期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5... 目的探讨通阳散结方对PCI术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及对心肌微循环状态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诊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5例于PCI围术期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于PCI术后口服通阳散结汤,连续用药到术后3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胸闷、胸痛、心悸、喘促、气短)、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帧数(TMPFC)、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及心肌梗死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脢(CK-MB)]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统计PCI术后3个月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后,2组胸闷、胸痛、心悸、喘促、气短积分,TMPFC,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cTnI、CK、CK-MB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3个月TIMIⅢ级获取率、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CI术后3个月均未再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及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结论通阳散结方有助于改善PCI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保护受损心肌功能,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PCI手术的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 TIMI血流分级 TMPFC 心功能 心肌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后无复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殷宁 宋莉 +4 位作者 陆迎爱 牛利利 杨秋荣 宫艳艳 庄娜 《医学综述》 2021年第4期743-747,共5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而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及预后风险。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直接PCI治疗AMI成功率升高,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无复流,可进一步加重患者预后风险,有一定院内致死率。PCI后无复流的发生与...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而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及预后风险。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直接PCI治疗AMI成功率升高,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无复流,可进一步加重患者预后风险,有一定院内致死率。PCI后无复流的发生与血管内皮功能、心肌微循环障碍等机制有关,但其确切机制尚未明确。未来应对AMI患者直接PCI后无复流的发生机制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制订预防及诊治措施,以提高AMI患者直接PCI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患者预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无复流 内皮功能障碍 心肌微循环障碍 微血管远端栓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