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方法选择及心电图表现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勇 高大中 +7 位作者 殷跃辉 佘强 高翠菊 赵江龙 谭勇 唐永岗 陈运清 李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25-529,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构建心肌梗死模型的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位置及心电图特点。方法 SD大鼠经麻醉后,气管切开插管及连通呼吸机,打开左侧胸腔后分别在距离左心耳尖端约2 mm水平处(低位结扎组)与在距主动脉根部约3 mm处(高位结扎组)结扎左冠动脉,... 目的探讨构建心肌梗死模型的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位置及心电图特点。方法 SD大鼠经麻醉后,气管切开插管及连通呼吸机,打开左侧胸腔后分别在距离左心耳尖端约2 mm水平处(低位结扎组)与在距主动脉根部约3 mm处(高位结扎组)结扎左冠动脉,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冠脉外步骤同低位结扎组,术前术后分别行心电图检查,且4周后取出心脏行病理学检查及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高位结扎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约55.5%,总存活率13.3%;低位结扎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约36.2%,总存活率66.7%;假手术组大鼠无心肌梗死,存活率100%。大鼠体表心电图在非心肌梗死者QRS-T波群呈成"M"型波,在心肌梗死者R波与T波融合成高大的帐篷状单波,无明显ST段。4周后心肌组织形态学特点符合心肌梗死的病理改变。结论距大鼠主动脉根部约3 mm结扎左冠状动脉,不能满足实验需要;距离左心耳尖端约2 mm水平结扎左冠状动脉,能满足实验需要;大鼠的体表心电图无明显ST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心肌梗死模型 心电图
下载PDF
兔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及心功能的超声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董安平 韩克 +1 位作者 马爱群 崔长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964-966,共3页
目的 建立简单、有效的兔心肌梗死模型及梗死后重构心肌心功能的检测。方法 不用气管插管和呼吸机 ,经胸骨左缘切口开胸 ,保持胸膜腔完整 ,缝扎左室支 ;存活 6周后 ,不用麻醉 ,兔在清醒状态下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其心功能并与有创检查结... 目的 建立简单、有效的兔心肌梗死模型及梗死后重构心肌心功能的检测。方法 不用气管插管和呼吸机 ,经胸骨左缘切口开胸 ,保持胸膜腔完整 ,缝扎左室支 ;存活 6周后 ,不用麻醉 ,兔在清醒状态下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其心功能并与有创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率 2 3 .1% ,与假手术组相比 ,6周后冠脉结扎组左室增大 ,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受损 ,病理检查示心肌梗死存在 ,梗死面积平均为 2 6.6% ,有统计学差异 ;且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与有创检查结果及心肌梗死面积比较 ,具有相关性。结论 本法成功建立了兔心肌梗死模型 ,具有简便、实用、成功率高之特点 ;超声心动图为兔心功能的检测提供了可靠、可随访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兔可作为有关心肌梗死临床研究模型所用合适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模型 心功能 心动超声 评价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尊齐 崔连群 +1 位作者 盖玉生 李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59-106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大鼠 呼吸机辅助呼吸 超声心动图检测 制备 小型动物 气管插管 亡率
下载PDF
温阳益心方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面积及梗死边缘区血管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冯玲 曹洪欣 +2 位作者 胡元会 陈双厚 刘瑞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研究温阳益心方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利用SD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观察温阳益心方对AM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梗死边缘区心肌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温阳益心方大、小剂量组与模型... 目的研究温阳益心方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利用SD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观察温阳益心方对AM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梗死边缘区心肌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温阳益心方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梗死面积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温阳益心方大、小剂量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其心肌梗死边缘区的平均血管面密度(MVD)均明显增多(P<0.05),且大、小剂量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益心方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脏有促血管新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益心方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心肌面积 平均血管面密度 血管新生
下载PDF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和评价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涛涛 肖颖 +5 位作者 奚赛飞 马毅超 方明笋 寿旗扬 潘永明 陈民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46-51,I0004,共7页
目的优化和改良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法取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从麻醉、插气管、保温、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等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并观察不同... 目的优化和改良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法取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从麻醉、插气管、保温、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等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并观察不同的麻醉方法和术后时间对心肌梗死程度的影响,用不同的染色方式进行心肌梗死模型的评价。结果对比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过程中各组大鼠麻醉时间、术后恢复以及心肌梗死面积的结果,戊巴比妥钠是更合适的麻醉药;结扎手术后时间对模型心肌梗死范围无明显影响(P>0.05),但心肌缺血危险区面积随术后时间的延长明显减少(P<0.01);TTC与依文思蓝双重染色相对TTC染色能明显观察到心肌缺血危险区和梗死区范围。结论优化和改进后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提高了动物福利,制备和评价方法更加客观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肌梗死模型 方法 改良
下载PDF
冠脉结扎法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学娟 范金茹 +4 位作者 廖建萍 陈彤 王建湘 熊杜 刘小瑗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10期1806-1807,1865,共3页
目的通过改良冠脉结扎法,建立一种成功率和成活率皆高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通过综合优化实验大鼠选择、麻醉剂选择、人工呼吸管理、冠脉结扎、术后保温及抗感染等方法改良造模。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 目的通过改良冠脉结扎法,建立一种成功率和成活率皆高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通过综合优化实验大鼠选择、麻醉剂选择、人工呼吸管理、冠脉结扎、术后保温及抗感染等方法改良造模。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1 d大鼠存活率为92.50%,3只死亡,分别死于肺损伤、心律失常和麻醉过度;1周后存活率为90.00%。结论综合优化各种因素、改进制模方法能够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成功率并降低大鼠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模型 大鼠 冠脉结扎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曹珏 李贻奎 +1 位作者 陈孟倩 姚魁武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6-100,共5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对研究人类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变化、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制备主要存在动物存活率低、繁琐复杂等问题。近年来,针对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对研究人类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变化、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制备主要存在动物存活率低、繁琐复杂等问题。近年来,针对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研究取得一些进展,在模型动物存活率、模型动物合格率、制备模型速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提高。该文就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制备方法及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因素以期简化模型制备过程,提高科研人员的造模水平,从而为医学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自主呼吸 冠脉结扎 麻醉 检测指标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功能的改善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树仁 齐晓勇 +9 位作者 刘会良 孟寸良 王天红 党懿 张建清 吴迪 董洁 李英肖 郜利会 靳福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81-2086,共6页
目的:为保护濒死心肌提供机会窗口,对比观察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后,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动物心功能变化及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11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实验中心完成。... 目的:为保护濒死心肌提供机会窗口,对比观察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后,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动物心功能变化及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11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选用24只雄性冀中白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6只/组。①24只猪均以盐酸氯胺酮200mg臀部肌肉注射麻醉后,分别于各自右侧股骨抽取骨髓20mL,采用Fercoll法分离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加入胶体金溶液,培养12~16h待用。分离过程中取出含有骨髓单个核细胞成分的细胞层,常规培养传代,每3d换液1次,贴壁生长细胞即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胶体金溶液,培养24h待用。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经导管球囊封闭第一对角支以远的前降支,复制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均于造模后立即开通前降支,分别经球囊注入预先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6×108个、间充质干细胞6×108个。模型组造模后于梗死1h开通前降支,经球囊注入磷酸盐缓冲液10mL。③各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周经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取材行病理学检查、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心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24只雄性白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心功能变化:术前各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基本相似。移植术后4周,正常对照组、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F=4.68,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F=5.14,P=0.01;F=3.32,P=0.04),各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64,P=0.21)。②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电镜下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在梗死边缘区可见有胶体金颗粒的不成熟的心肌细胞,胞质中散在肌丝结构,肌丝排列紊乱不规则。③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阳性率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的梗死边缘区核转录因子кB阳性率明显降低(F=25.59,P=0.0001);正常心肌区核转录因子кB阳性率亦明显降低(F=18.20,P=0.0001)。④心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在心肌梗死区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F=6.63,P=0.0027),梗死边缘区细胞凋亡率亦明显降低(F=36.07,P=0.0001)。正常心肌区单个核细胞组细胞凋亡率与模型组基本相似(F=9.69,P=0.004),但间充质干细胞组有所降低。⑤心功能与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组织NF-кB的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4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均呈负相关(r=0.613,P=0.001;r=-0.437,P=0.033)。心肌细胞凋亡与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呈正相关(r=0.672,P=0.002)。结论:经冠脉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均可改善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动物的心功能,与梗死边缘区核转录因子кB表达降低及心肌细胞凋亡减少有关。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促血管增生作用优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功能变化 冠状动脉移植 实验性急性心肌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成功率 被引量:6
9
作者 晋金兰 韦建瑞 +2 位作者 郭键 吕荣贵 苏福娣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3-578,共6页
目的研究采用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率的实验方法。方法 125只SD雄性大鼠,采用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逆行插管组)和经口气管插管法(经口插管组)建立人工气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4... 目的研究采用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率的实验方法。方法 125只SD雄性大鼠,采用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逆行插管组)和经口气管插管法(经口插管组)建立人工气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变化,采用Masson染色实验检测大鼠心脏胶原容积分数(CVF)。分析这两种气管插管方法、术中利多卡因的使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术中及术后护理事项等对大鼠模型成功率的影响。结果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建立大鼠人工气道的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传统的经口气管插管法(成功率为85%)。于左心耳与肺动脉圆锥连线下方2 mm进针结扎、结扎前滴1滴利多卡因到心脏表面减慢心率便于操作并预防心律失常、术中及术后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术中及术后保暖、预防伤口感染等方法,可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存活率。与正常大鼠比较,两组大鼠均出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变小,左心室后壁代偿性肥厚,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脏非心肌梗死区CVF增加;且两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逆行插管组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率(76.7%)高于经口插管组(65.0%)。结论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的应用能够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迅速备好人工气道,术中使用利多卡因、精准的血管结扎部位及合适的术中及术后护理对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 心肌梗死模型 大鼠
下载PDF
两种通气状态下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明丽 祝伟娜 +2 位作者 陈希 刘瑞敏 王耀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4-494,共3页
心肌梗死因其日益增长的发病率及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已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动物模型是研究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及疗效验证等的首要选择.大鼠因为体型较大,操作方便,目前被普遍采用.通常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方... 心肌梗死因其日益增长的发病率及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已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动物模型是研究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及疗效验证等的首要选择.大鼠因为体型较大,操作方便,目前被普遍采用.通常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是在呼吸机辅助下的机械通气法,但此法在气管切开过程中会引起气管堵塞、出血、甚至拉断以及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1].笔者在大量实践基础上,采用自然通气的方法,通过有效掌握开胸时间、结扎时间以及开关胸腔次数,在不损伤大鼠气管的情况下成功建立心肌梗死模型.为验证2种方法的优缺点,现就2种方法的建模效果进行比较,实验证明自然通气法较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而改良的自然通气法更适用于慢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机械通气 大鼠模型 通气法
下载PDF
提高心肌梗死模型成功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叶盛前 贠晓光 金晓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改进实验方法以提高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的成功率。方法80只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分析麻醉、气管插管及呼吸道护理、开胸体位及方式、结扎位置等操作过程中的细节对大鼠存活率的影响。结果麻醉采用腹... 目的探讨通过改进实验方法以提高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的成功率。方法80只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分析麻醉、气管插管及呼吸道护理、开胸体位及方式、结扎位置等操作过程中的细节对大鼠存活率的影响。结果麻醉采用腹腔注射水合氯醛(300mg/kg)、气管插管应用16G静脉留置针经口直视插管、开胸方式采用右侧卧位、于左心耳和肺动脉圆锥连线下方进针结扎,通过上述方法的改进,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成功率得到很大提高。结论随着对造模过程中相关问题的重视,提高了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成功率,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模型 大鼠 病理变化 成功率
下载PDF
猪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以及心功能的超声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蕊 王健 +1 位作者 薛继平 王文娟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8年第11期994-99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心功能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超声评价 超声心动图 左前降支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室重塑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晋金兰 韦建瑞 +4 位作者 尹海燕 梁艳雯 郭键 吕荣贵 刘喜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5-799,共5页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对大鼠心肌梗死(心梗)模型心室重塑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大鼠心梗模型,建好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心梗对照组和盐酸小檗碱组,同时设立假手术组。盐酸小檗碱组大鼠每日灌胃给予盐酸小檗碱20 m...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对大鼠心肌梗死(心梗)模型心室重塑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大鼠心梗模型,建好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心梗对照组和盐酸小檗碱组,同时设立假手术组。盐酸小檗碱组大鼠每日灌胃给予盐酸小檗碱20 mg/kg,假手术组和心梗对照组每日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8 W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和心脏结构,马松(Masson)染色法检测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并检测心肌细胞核因子-κB活化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心梗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扩大[(7.28±0.29)mm比(6.86±0.36)mm,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扩大[(5.88±0.33)mm比(4.61±0.31)mm,P<0.01]、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Ts)增厚[(1.81±0.85)mm比(1.67±0.16)m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45.77±3.17)%比(67.28±4.15)%,P<0.01];盐酸小檗碱组与心梗对照组相比:LVDs[(4.68±1.17)mm]缩小,LVPWTs[(1.65±0.14)mm]下降,LVEF[(64.64±5.82)%]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LVDd[(6.89±0.99)mm]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心梗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胶原容积分数增加[(11.39±0.45)%比(2.65±0.45)%,P<0.01],盐酸小檗碱组[(7.00±0.87)%]较心梗对照组减少(P<0.01)。Tunel实验结果显示,心梗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加(21.31±2.34比0.99±0.38,P<0.01),盐酸小檗碱组(14.15±1.62)较心梗对照组减少(P<0.01)。核因子-κB活化情况检测结果示,术后8 W时,心梗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细胞核内的p65含量增加[(0.14±0.02)ng/ml比(0.06±0.01)ng/ml],盐酸小檗碱组[(0.10±0.02)ng/ml]较心梗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小檗碱可改善大鼠心梗模型心室重塑和心功能,其机制考虑与其部分抑制心肌细胞核因子-κB活化、降低非心梗区心肌间质胶原沉积、抗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心肌梗死模型 心室重塑 核因子-ΚB
下载PDF
针刺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犬在体心外膜单项动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新桥 卢绍强 罗利 《天津中医药》 CAS 2005年第6期480-481,共2页
[目的]在临床针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获得满意疗效的基础上,探讨针刺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针刺组、对照组,结扎动物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模。[结果]针刺内关、三阴交,神门穴后,使造模动物缺血心肌细胞区... [目的]在临床针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获得满意疗效的基础上,探讨针刺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针刺组、对照组,结扎动物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模。[结果]针刺内关、三阴交,神门穴后,使造模动物缺血心肌细胞区域的单项动作电位电压(MAPA)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所增高,上升速率也有所增加,单项动作电位时间(MAPD)各时限向正常的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AP)方面发展,MAP的二位相平台和三位相斜率有所恢复。[结论]由此提示针刺可以改善MAP的去极化与复极化的整个过程,使缺血、缺氧的心肌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这可能是通过针刺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心肌细胞间的联系加强,阻抗减小,快通道的反应性增强,促进了心肌细胞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在体心外膜单项动作电位
下载PDF
一种新型优化的经口气管插管法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新军 李荣 +6 位作者 吴伟 卿立金 罗川晋 褚庆民 李靖 都治伊 邱艺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优化的经口气管插管法是否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远期存活率。方法4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另设对照组10只,分别采用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法、传统气管切开法和无辅助呼吸组建立人工气道,结扎冠状动...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优化的经口气管插管法是否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远期存活率。方法4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另设对照组10只,分别采用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法、传统气管切开法和无辅助呼吸组建立人工气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从心肌梗死大鼠存活率、造模手术时间及从术后4周大鼠心脏整体形态、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变化等方面分析,判断新型优化的经口气管插管法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存活率的影响。结果4周后,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组大鼠平均存活时间为(25.07±7.75)d,与无辅助呼吸组(11.20±12.84)d和气管切开组(20.47±11.19)d对比明显延长(P<O.01,P<0.05),经口优化气管插管组的存活率最高,存活率达86.67%,而无辅助呼吸组和气管切开组分别为33.33%和66.67%;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大鼠心脏体积明显增大,左心室腔扩大,室壁变薄,部分室壁瘤形成;超声心动图检测显示,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法、传统气管切开法和无辅助呼吸组三组心肌梗死造模成功大鼠的LVEF和LVFS均明显降低,其中主要参数LVEF分别为(38.84±5.99)%、(38.53±7.23)%、(37.18±12.38)%,和正常对照组(70.67±7.9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VEDD和LVEDS均明显增大,其中LVEDD分别为(8.88±0.95)mm、(8.98±1.33)mm和(9.77±1.05)mm,三组数据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法的应用能够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迅速备好人工气道,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远期存活率,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法 心肌梗死模型 大鼠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脏做功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萍 李小燕 +2 位作者 杜成芬 缪泽群 何华琼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大鼠离体心脏做功的影响。方法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心得安组、异丙肾上腺素组、丹参酮组,采用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于造模成功后...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大鼠离体心脏做功的影响。方法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心得安组、异丙肾上腺素组、丹参酮组,采用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于造模成功后断头取心并固定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上灌流给药,分别测定各组离体心脏在药前10 min及药后0.5 h、1.5 h、3 h 4个时间点的左室最大上升/下降速率(±LVdp/dtmax)、心率(HR)、心肌收缩力(IT)、左室内压力峰值(LVSP)、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籍此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离体心脏做功的影响。结果与给药前及心得安组比较,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在0.5 h、1.5 h两时间点±LV dp/dtmax、IT、LVSP、LVEF明显增高(P<0.05),但对HR无明显影响。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有类似于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理效应,其作用机制有可能是减轻心肌细胞及冠状动脉平滑肌钙超载,扩张冠状动脉、避免由钙超载诱导心肌梗死、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离体心脏做功从而起到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丹参酮ⅡA磺酸钠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心肌收缩力 心功能
下载PDF
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多层螺旋CT心肌灌注和冠状动脉造影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传亭 刘新疆 +4 位作者 武乐斌 刘玉清 李德才 纪洪升 邵广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8-231,F002,共5页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缺血和梗死的多层螺旋CT(MSCT)心肌灌注特点 ,探索MS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阻断的显示情况。方法 :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前、后不同时期分别进行MSCT心肌灌注扫描 ,分析其特点 ,并与病理检查相对照 ;同时做MSCT...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缺血和梗死的多层螺旋CT(MSCT)心肌灌注特点 ,探索MS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阻断的显示情况。方法 :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前、后不同时期分别进行MSCT心肌灌注扫描 ,分析其特点 ,并与病理检查相对照 ;同时做MSCT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阻断的情况。结果 :犬心肌正常灌注量为 ( 69.3±1 3 .9)ml·1 0 0g- 1·min- 1、达峰值时间 ( 1 2 .8± 2 .1 )sec。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 3 0min后MSCT心肌灌注表现为灌注量减低 ,时间密度曲线低平 ,延迟 1 0min扫描局部心肌密度无显著改变。结扎 4h后 ,局部心肌呈明显延迟增强。MS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断。结论 :MSCT心肌灌注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判断心肌缺血和梗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多层螺旋CT 心肌灌注 冠状动脉造影 MSCT 心肌缺血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童继春 翟光地 +10 位作者 黄晓燕 吴奇勇 刘平 程羽青 张科 朱征 张明 袁卫东 毛小亮 陈栋 王勇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485-487,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方法,为心肌梗死的中长期研究及完成一些疑难的、需要反复进胸的心肌梗死实验提供良好的平台。方法:取8~11个月龄健康家猪,体质量30 kg左右,氯胺酮、吗啡麻醉,气管插管,呼吸气囊辅助呼吸给氧。取右...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方法,为心肌梗死的中长期研究及完成一些疑难的、需要反复进胸的心肌梗死实验提供良好的平台。方法:取8~11个月龄健康家猪,体质量30 kg左右,氯胺酮、吗啡麻醉,气管插管,呼吸气囊辅助呼吸给氧。取右侧斜卧位,胸骨左缘第3肋间切口长约3.0 cm,于上一肋间腋前线处取一约1.5 cm切口置光源。进胸后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显露钝缘支,5-0 prolene无创缝扎,术毕鼓肺排气拔除胸引管,同时关胸。主要观察指标: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心电图,同时标本进行HE染色。结果:该方法可以完成急性、亚急性、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建立,结果可靠,重复性好,模型猪能长期存活,生存率高,术后易于长期饲养。结论: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能更好地完成猪心肌梗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心肌梗死模型
下载PDF
双参通冠方对实验性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冠脉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永刚 钟伟 +5 位作者 于远望 郑刚 王礼凤 尚俊平 齐婧 尤金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143-2145,共3页
目的:研究双参通冠方(SSTG)对实验性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STG低剂量组(0.25 g/mL)、SSTG高剂量组(0.5 g/mL)、硝酸异山梨酯组(0.1 mg/mL),灌胃2周后,采用PowerLa... 目的:研究双参通冠方(SSTG)对实验性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STG低剂量组(0.25 g/mL)、SSTG高剂量组(0.5 g/mL)、硝酸异山梨酯组(0.1 mg/mL),灌胃2周后,采用PowerLab血流动力学仪和电磁流量计,分别检测或计算用药后大鼠的HR、MAP、LVSP、LVEDP、LV Dp/dt max、LV Dp/dt mix和CBF指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HR、MAP、LVSP均升高,LVEDP、LV Dp/dt mix、CB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HR、MAP、LVSP均降低,LVEDP、LV Dp/dt mix、CB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G高剂量组(0.5g/mL)HR、MAP、LVSP降低和LVEDP、CBF升高与低剂量组(0.25 g/mL)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与SSTG低剂量组(0.25g/mL)比较,SSTG高剂量组(0.5 g/mL)和硝酸异山梨酯组(0.1 mg/mL)HR、MAP、LVSP均降低,LVEDP、LV Dp/dt mix、CBF升高(P<0.05)。结论:双参通冠方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可以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通冠方 心肌梗死模型 冠脉血流量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2
20
作者 乔海兵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M0002-M0002,598,共2页
制作成功的心肌梗死模型是研究心肌梗死生理病理变化和治疗的关键。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有结扎法、药物法、介入法、冷冻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笔者在长期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的探索中,认为结扎法制作的心肌梗死模型更接近临床病理... 制作成功的心肌梗死模型是研究心肌梗死生理病理变化和治疗的关键。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有结扎法、药物法、介入法、冷冻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笔者在长期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的探索中,认为结扎法制作的心肌梗死模型更接近临床病理特征,所得结果真实、可靠,是一种理想的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现将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和体会与广大科研工作者一起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模型 制作 生理病理变化 临床病理特征 科研工作者 结扎法 药物法 介入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