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图检查QRS波群终末部分改变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风险评分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牛晓霞 李卫星 杨双云 《实用医技杂志》 2022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研究心电图(ECG)检查QRS波群终末部分改变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风险评分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河南省襄城县人民医院STEMI患者114例,均行心电图检查,按... 目的研究心电图(ECG)检查QRS波群终末部分改变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风险评分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河南省襄城县人民医院STEMI患者114例,均行心电图检查,按照是否发生QRS波群终末部分改变分为改变组(43例)、未改变组(71例),并评估其TIMI风险评分。比较不同TIMI风险评分下QRS波群终末部分改变阳性率,分析与TIMI风险的关联性;并对比2组一般资料、TIMI风险评分,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高危TIMI风险阳性率高于中危、低危,且中危高于低危(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阳性率与TIMI风险呈正相关(P<0.05);2组性别、年龄、BMI、发病至治疗时间、收缩压(SBP)、前壁心肌梗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变组与未改变组患者心率、心功能(Killip)分级、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TIMI风险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心率、Killip分级、cTnI、CK-MB、B型脑钠肽(BNP)、LVEF、TIMI风险评分均为QRS波群终末部分改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STEMI患者心电图检查QRS波群终末部分改变与TIMI风险评分密切相关,且其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有助于临床病情风险分层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ST段抬高型心肌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风险评分 关联性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马小玉 高冬梅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719-1721,共3页
目的探析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T)患者治疗中替格瑞洛+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STEMT患者90例,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尿激酶治疗,观察组用替格瑞洛+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 目的探析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T)患者治疗中替格瑞洛+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STEMT患者90例,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尿激酶治疗,观察组用替格瑞洛+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K-MB、MYO、hs-cTnI、NT-pro 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VEF、LVESD水平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STEMT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替格瑞洛的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心功能、心肌细胞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治疗 静脉溶栓 替格瑞洛 心功能
下载PDF
分析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郭丽云 王威 吴刚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3期87-89,93,共4页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应用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目的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4)。对...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应用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目的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2 h胸痛症状缓解率、冠状动脉再通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 h胸痛症状缓解率(85.29%)、冠状动脉再通率(82.3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3、5.318,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3,P<0.05)。结论临床早期应用尿激酶原溶栓治疗老年AMI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心肌 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诊溶栓+替奈普酶联合冠心宁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许曼 刘勇 王颖 《中外医疗》 2024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分析急诊溶栓+替奈普酶联合冠心宁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在2020年10月—2023年6月新沂市中医医院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 目的分析急诊溶栓+替奈普酶联合冠心宁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在2020年10月—2023年6月新沂市中医医院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单数为对照组(40例,常规溶栓治疗),双数为观察组(40例,常规溶栓加替奈普酶联合冠心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为(42.32±4.65)mm,较对照组的(45.46±4.73)mm更低,左室射血分数为(57.24±8.03)%,较对照组的(50.31±7.9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4、3.874,P均<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奈普酶联合冠心宁,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且不会增加用药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溶栓 老年急性心肌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溶栓后介入疗法与直接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杜美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22-0025,共4页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溶栓后介入疗法与直接介入疗法治疗进行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人数为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40例,对照组实施溶栓后介入疗法,观察组实施直接介入疗法。对比两组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溶栓后介入疗法与直接介入疗法治疗进行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人数为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40例,对照组实施溶栓后介入疗法,观察组实施直接介入疗法。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等。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观察组的LVEF心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指标中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T段下移和治疗后胸痛的恢复效果更加显著;在总并发症发生率评分中,观察组的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指标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直接介入疗法更能提高其血液流通性,提高TIMI血流,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效果更佳,因此值得宣传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后介入 直接介入 急性心肌 治疗效果 并发症 胸痛
下载PDF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溶栓期间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6
作者 莫丽珊 王家瑛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9期47-50,共4页
分析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溶栓期间护理干预措施。对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以等量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 分析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溶栓期间护理干预措施。对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以等量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等指标优于对比组(P<0.05)。研究发现,针对接受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综合护理,可提升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替普酶溶栓 急性心肌 临床疗效 溶栓期间护理干预措施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王凤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37-0040,共4页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心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心功能指标、凝血功能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静脉溶栓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急诊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8
作者 王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62-0065,共4页
分析评价急诊介入与静脉溶栓结合治疗对院前心脏骤停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在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共有80名患者被纳入研究,他们被平均分配到两组,均接受了静脉溶栓和标准治疗。然而,在观察组,患者还额外进行了急... 分析评价急诊介入与静脉溶栓结合治疗对院前心脏骤停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在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共有80名患者被纳入研究,他们被平均分配到两组,均接受了静脉溶栓和标准治疗。然而,在观察组,患者还额外进行了急诊介入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成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评分和左室射血分数均较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2.5%(P<0.05)。此外,观察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P<0.05)。结论 针对院前心脏骤停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结合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总体疗效,更为有效地改善心脏功能,并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心脏骤停 急性心肌 急诊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
下载PDF
急诊ICU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滚仁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18-0021,共4页
研究急诊ICU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 研究急诊ICU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急诊ICU静脉溶栓治疗,可提升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ICU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观察
10
作者 王鸿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44-0047,共4页
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1-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实验组加用尿激酶溶栓。比较其心功能指标。结果 实验组心功能指标好转,P<0.05,... 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1-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实验组加用尿激酶溶栓。比较其心功能指标。结果 实验组心功能指标好转,P<0.05,差异显著。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提高其心脏功能水平,降低急性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研究 尿激酶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患者 心功能指标 生活质量评分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与冠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11
作者 李建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12-0115,共4页
探究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与冠脉内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比较二者临床治疗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A、B两组,分别实施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重组人尿... 探究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与冠脉内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比较二者临床治疗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A、B两组,分别实施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冠脉内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情况优于A组,P<0.05;B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低于A组,P<0.05;B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重组人尿激酶原冠脉内溶栓治疗的效果优于原静脉溶栓治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血栓溶解,促使患者冠状动脉再通,从而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确保心脏肌肉细胞能够吸收到充足的营养物质,确保血液循环的稳定性,减少心肌损伤,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因而此类治疗方式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 重组人尿激酶原冠脉内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紧急溶栓序贯即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祖晓天 段小春 +2 位作者 米玉红 屈超 贺晓楠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溶栓后即刻PCI治疗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焦点并存在争议,研究旨在优化急性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策略。方法:因急性STEMI心脏骤停2例患者,经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 目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溶栓后即刻PCI治疗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焦点并存在争议,研究旨在优化急性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策略。方法:因急性STEMI心脏骤停2例患者,经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行紧急溶栓治疗并序贯即刻PCI救治过程。结果:2例患者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均达到II级,即刻序贯PCI进一步取得稳定而确切再灌注疗效。结论:急性STEMI心肺复苏成功后紧急溶栓序贯即刻PCI治疗安全有效,并未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即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心肺复苏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高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帧数临床预测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桂坚 彭志坚 黄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第5期264-269,共6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帧数(CTFC)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入选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60例STEMI行急诊PCI患...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帧数(CTFC)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入选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60例STEMI行急诊PCI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血管造影资料、心电图资料、超声心动图资料。以CTFC 23为界限,将患者分为高CTFC组(65例)和低CTFC组(95例)。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辨别高CTFC的风险因子,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OR 2.111,95%CI 0.818~3.198,P=0.001)、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OR 2.821,95%CI 1.660~4.797,P<0.001)、ST段回落(OR 1.962,96%CI 1.023~3.962,P=0.002)是高CTFC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β系数给予以上变量各赋值1分,构成高CTFC临床预测模型——NQST(y=1.37x1+1.62x2+1.22x3+0.297,x1、x2、x3分别代表NLR、QTcd和ST段回落)评分,而且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AUC 0.791,95%CI 0.705~0.877,P<0.001)。结论NQST临床评分模型能很好地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后的高CTFC风险,提高该人群临床预后判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 校正心肌溶栓治疗试验帧数 临床预测模型
下载PDF
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对冠状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
14
作者 魏晓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0期170-171,共2页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介入治疗(PCI)与药物溶栓治疗后,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检测结果,指导临床疗法选择。方法以98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分别行PCI治疗及药物溶栓治疗。病情稳定6个月后,行心电图运动...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介入治疗(PCI)与药物溶栓治疗后,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检测结果,指导临床疗法选择。方法以98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分别行PCI治疗及药物溶栓治疗。病情稳定6个月后,行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初步评判两组疗效;继而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评价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有效性。结果心电图运动平板实验结果提示:A组最大运动负荷(8.8±2.1)METS,运动时间(9.5±3.0)min,均显著性高于B组(6.5±2.2)METS和(7.2±2.5)min;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提示:A组LVEF(52.5±5.2)%,LVEDD(48.5±3.0)cm,均显著性优于B组(46.6±5.0)%和(52.3±3.5)cm。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药物溶栓,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更确切的效果;行心电图运动平板实验可有效评价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 冠状介入治疗 溶栓 急性心肌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5
作者 钱晓涛 赵腊梅 +1 位作者 谭树宣 杨培文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分析用药时机、剂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我院2009年4月至2013年8月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5例,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对比不同溶栓时间患者再通率、死亡率、并发率、... 目的观察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分析用药时机、剂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我院2009年4月至2013年8月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5例,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对比不同溶栓时间患者再通率、死亡率、并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 h溶栓者12例、3-6 h溶栓者15例、〉6 h溶栓者8例;〈3 h溶栓者与≥3 h溶栓者年龄、性别、合并症、梗死部位、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应用尿激酶溶栓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再通20例,平均溶栓时间(1.9±1.5)h,低于溶栓失败15例(4.3±1.0)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再灌注心率失常发生率与发生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2例,死亡率5.71%,〈3 h溶栓者、病发≥6 h溶栓者死亡率、肺水肿发生率、牙龈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h溶栓者、≥6 h溶栓者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h,应积极行尿激酶溶栓,有助于降低并发、死亡风险,发病3-6 h可以溶栓,大于6 h不应溶栓,可增加并发风险,收益小,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163例临床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子永 钟思干 李桂平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361-36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的163例AMI患者,按发病至溶栓时间不同比较其再通率、死亡率及出血率。结果总再通率65.6%,出血率11.0%,4周内死亡率9.2%,起病距溶栓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的163例AMI患者,按发病至溶栓时间不同比较其再通率、死亡率及出血率。结果总再通率65.6%,出血率11.0%,4周内死亡率9.2%,起病距溶栓6h再通率明显高于6h以后(P<0.01),且死亡率低,不同年龄组6h内再通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70岁组6h再通率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轻度出血率及死亡率与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女性组与男性组比较再通率低、死亡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效果与开始治疗时间有依赖关系,溶栓越早再通率越高,且死亡率越低,并发症越少,病后越好。急诊溶栓治疗可获得最佳溶栓时机,提高再通率,宜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急诊溶栓治疗 临床
下载PDF
水蛭注射液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7
作者 卢健棋 陈远平 +3 位作者 梁健 杨清华 李成林 李锡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52-153,共2页
目的 :探讨水蛭注射液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及对冠脉再通率的影响。方法 :42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常规治疗组 2 1例按 AMI常规治疗 ,水蛭组 2 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水蛭注射液 (皮试阴性 ) 6~ 10 ml加入 5 %葡萄糖... 目的 :探讨水蛭注射液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及对冠脉再通率的影响。方法 :42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常规治疗组 2 1例按 AMI常规治疗 ,水蛭组 2 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水蛭注射液 (皮试阴性 ) 6~ 10 ml加入 5 %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10 0 m l中静滴 ,1小时内滴完。于第 2~ 14日减量至 2~ 4ml/ d。结果 :水蛭组冠脉再通率为 38.10 % ,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9.5 2 % ,P<0 .0 5 )。溶栓 6小时内水蛭组无一例死亡 ;6~ 12小时溶栓病死率水蛭组为 10 .0 0 % ,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 (2 8.5 7% ,P<0 .0 5 )。且水蛭组无一例发生出血倾向或发热等过敏反应。结论 :早期应用水蛭注射液溶栓治疗 AMI,可明显提高冠脉再通率 ,降低病死率 ,有较好的溶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溶栓治疗 水蛭注射液 冠脉再通率
下载PDF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庆涛 任泽菊 吕庆彬 《系统医学》 2024年第4期67-70,共4页
目的 分析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给予静脉溶栓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薛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成观察组(静脉溶栓)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5例。比较两... 目的 分析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给予静脉溶栓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薛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成观察组(静脉溶栓)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5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成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且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肌损伤情况更小,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7,P=0.030)。结论 静脉溶栓能够缓解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早期急性心肌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季梅 季华 +1 位作者 季强 庞在英 《疑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52-15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尿激酶 溶栓疗法 治疗 老年人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8例临床护理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梅丛敏 陈莎莎 周秀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8期70-71,74,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疾病,有研究证明,时间窗内急诊静脉溶栓可有效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是挽救AMI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时间窗内静脉溶栓结合有效地临床护理,不仅可以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还能提高AMI治疗成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疾病,有研究证明,时间窗内急诊静脉溶栓可有效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是挽救AMI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时间窗内静脉溶栓结合有效地临床护理,不仅可以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还能提高AMI治疗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负担。本研究主要观察了溶栓和心理护理在AMI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尿激酶 静脉溶栓 临床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