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替格瑞洛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
1
作者 汪雁博 苏利芳 +5 位作者 刘畅畅 周庆 田佳 支伟 傅阳 谷新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2-378,共7页
背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是STEM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方案,与氯吡格雷相比,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并改善预后。但是... 背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是STEM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方案,与氯吡格雷相比,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并改善预后。但是尚缺乏在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应用减量替格瑞洛的研究。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的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剂量替格瑞洛治疗STEMI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五科行PPCI并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替格瑞洛的维持剂量将患者分为减量组(60例:替格瑞洛60 mg/次,2次/d)和标准组(180例: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采用PSM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匹配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入院时Killip分级和介入治疗相关参数等,最终减量组和标准组各纳入54例患者。分别于出院1、3、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功能相关参数和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PSM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介入治疗参数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量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低于标准组(P<0.05)。出院时,减量组患者MPV高于标准组,PDW低于标准组(P<0.05)。出院1个月时,两组患者PLT、MPV、PDW、PA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时,减量组患者PDW高于标准组(P<0.05)。出院6个月时,减量组患者MPV高于标准组(P<0.05)。减量组患者出院前后PLT、PAR比较,标准组患者出院前后PLT、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量组、标准组患者出院时MPV高于基线,减量组患者出院时PDW低于基线,标准组患者出院时PAR低于基线(P<0.05)。减量组患者出院1、3、6个月MPV低于出院时,PDW高于出院时(P<0.05);标准组患者1、3、6个月PAR低于基线,高于出院时(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PPCI的STEMI患者中替格瑞洛60 mg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格瑞洛 血小板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紧急溶栓序贯即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祖晓天 段小春 +2 位作者 米玉红 屈超 贺晓楠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溶栓后即刻PCI治疗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焦点并存在争议,研究旨在优化急性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策略。方法:因急性STEMI心脏骤停2例患者,经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 目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溶栓后即刻PCI治疗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焦点并存在争议,研究旨在优化急性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策略。方法:因急性STEMI心脏骤停2例患者,经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行紧急溶栓治疗并序贯即刻PCI救治过程。结果:2例患者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均达到II级,即刻序贯PCI进一步取得稳定而确切再灌注疗效。结论:急性STEMI心肺复苏成功后紧急溶栓序贯即刻PCI治疗安全有效,并未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即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心肺复苏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分系统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国莉 赵荣荣 +4 位作者 彭国恬 孙瑞仪 乔鹏宇 燕芳红 韩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02-1810,共9页
背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风险大,指南指出准确的早期危险分层对STEMI患者PCI术后MACEs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风险评分系统包括年龄、血肌酐和射... 背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风险大,指南指出准确的早期危险分层对STEMI患者PCI术后MACEs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风险评分系统包括年龄、血肌酐和射血分数(ACEF)评分、心肌梗死溶栓(TIMI)评分、Zwolle评分、首次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PAMI)评分、使用控制阿昔单抗和装置的研究以降低晚期血管成形术并发症(CADILLAC),然而哪种风险评分系统更适用于预测STEMI患者PCI治疗远期预后尚无定论。目的分析我国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比较我国目前常用的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五种风险评分系统对其远期MACEs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完成首次PCI术的687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入组后均采用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风险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出院后通过电话及门诊复查方式随访患者,每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8月,主要记录随访期间患者MACEs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不同风险评分系统诊断MACE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风险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687例STEMI患者接受了PCI术,随访过程中44例患者因基本资料数据缺失过多被剔除,最终纳入64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7(25,49)个月。至随访结束共有134例发生MACEs,发生率为20.8%。MACEs组和非MACEs组年龄、住院时间、Killip分级、脑利钠肽前体、纤维蛋白原、贫血、左心室射血分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瓣膜返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延长(OR=1.071,95%CI=1.012~1.134,P=0.018)、血肌酐升高(OR=1.018,95%CI=1.006~1.030,P=0.003)、纤维蛋白原升高(OR=1.226,95%CI=1.066~1.409,P=0.004)为患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OR=0.980,95%CI=0.960~1.000,P=0.045)、瓣膜轻度返流(OR=0.377,95%CI=0.151~0.938,P=0.036)和中度返流(OR=0.164,95%CI=0.051~0.522,P=0.002)为患者发生MACEs的保护因素。MACEs组的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风险评分系统得分均高于非MACEs组(P<0.05)。绘制5种风险评分系统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发生MACEs的ROC曲线,5种风险评分系统对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的预测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时间、血肌酐水平、纤维蛋白原、左心室射血分数、瓣膜返流状态是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发生MACEs的影响因素。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五种风险评分系统均能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的发生,但从区分度和灵敏度方面考虑推荐使用CADILLAC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影响因素 风险评分
下载PDF
心肌梗死溶栓危险指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及营养控制状态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延民 冯艳 +1 位作者 魏燕云 王献忠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06-909,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危险指数(T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及营养控制状态评分(CONU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2例行PCI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年不同预后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危险指数(T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及营养控制状态评分(CONU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2例行PCI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年不同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43)和预后不良组(n=3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AMI患者PCI治疗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RI、SII、CONUT评分及三者联合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情况、Killip分级、心率、收缩压(SBP)、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TRI、SII、CONU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率、中性粒细胞计数、TRI、SII、CONUT评分是AMI患者行PCI后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RI、SII、CONUT评分单独及联合预测AMI患者行PCI后预后不良的敏感度分别为61.5%、76.9%、66.7%、84.6%,特异度分别为72.7%、90.9%、85.3%、92.3%。结论:AMI患者行PCI治疗预后不良受较多因素影响,可将TRI、SII、CONUT评分联合检测作为预测AMI患者行PCI治疗预后不良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溶栓危险指数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营养控制状态评分 预测
下载PDF
溶栓介入联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血清cTnI、BNP、PCT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刘倩梅 齐强 +2 位作者 张艳 刘净敏 陈云肖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4期24-27,31,共5页
目的探讨溶栓介入联合治疗策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AMI患者94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7例,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入院90 min内接受PCI手术;... 目的探讨溶栓介入联合治疗策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AMI患者94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7例,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入院90 min内接受PCI手术;联合组先给予溶栓干预,再行PCI手术。记录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ST段下移、支架植入情况;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肌钙蛋白I、脑钠肽、降钙素原水平以及并发症;出院后6个月随访评估预后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患者比例、ST段下移患者比例均高于单纯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1、21.226,P<0.05);联合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低于PCI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单纯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1、4.324、9.020、5.556,P<0.05);联合组治疗后肌钙蛋白I、脑钠肽、降钙素原低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6、12.546、6.903,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与PC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4,P>0.05);术后6个月随访,联合组再梗死率、再发心绞痛率、复住院率低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8、4.065、3.887,P<0.05);联合组治疗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总分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9,P<0.05)。结论溶栓与介入联合应用治疗AMI患者能够改善治疗效果与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治疗 介入治疗 心肌 生化指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AHEAD评分联合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涂秋英 杨宇龙 +1 位作者 史俊丽 张艳慧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4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究AHEAD评分联合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后(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AMI后行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探究AHEAD评分联合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后(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AMI后行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治疗前后AHEAD评分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对超声心动图参数和AHEAD评分绘制ROC曲线,根据AUC探讨各参数的评估效能。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短于前一时间点,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均高于前一时间点,除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AHEAD评分比较,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段LVEF、AHEAD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SD的评估效能最高,AUC为0.926。结论AHEAD评分联合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好地评估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效果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EAD评分 超声心动图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elvester QRS评分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7
作者 元洋洋 龙茸 +2 位作者 段文祥 李波 李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Selvester QRS评分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Selvester QRS评分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有无MACE分为两组,随访3年,出院时计算Selvester QRS评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68例患者,其中116例(24.79%)发生MACE。MACE组患者Selvester QRS评分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elvester QRS评分是STEMI患者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OR=1.235,95%CI:1.093~1.394,P=0.00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评估Selvester QRS评分联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诊断价值灵敏度为69.5%,特异度为96.6%。进一步分析显示,相较于评分<6.5的患者,Selvester QRS评分≥6.5的患者MACE发生率更高(P<0.01)。结论Selvester QRS评分对STEMI患者MAC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Selvester QRS评分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庆涛 任泽菊 吕庆彬 《系统医学》 2024年第4期67-70,共4页
目的 分析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给予静脉溶栓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薛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成观察组(静脉溶栓)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5例。比较两... 目的 分析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给予静脉溶栓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薛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成观察组(静脉溶栓)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5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成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且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肌损伤情况更小,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7,P=0.030)。结论 静脉溶栓能够缓解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早期急性心肌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直接转运与溶栓后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 血流分级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洁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2期89-91,98,共4页
目的探究直接转运与溶栓后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 目的探究直接转运与溶栓后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接受直接转运PCI的36例患者列入对照组,将接受溶栓后转运PCI的37例患者列入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水平、TIMI分级,记录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右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为3级的人数(33例,占比89.19%)高于对照组(25例,占比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后转运PCI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水平,同时调节其血液循环状况,有助于血管再通,可显著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直接转运 溶栓后转运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结局的预警因素及危险分层系统的建立
10
作者 陈春英 姚亚飞 +1 位作者 仇梦悦 曹文昊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结局预警因素,建立危险分层系统,为后续溶栓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开封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AMI患者纳入研究,遵循7∶3比例分为训练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结局预警因素,建立危险分层系统,为后续溶栓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开封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AMI患者纳入研究,遵循7∶3比例分为训练集(n=140)和验证集(n=60),训练集和验证集各46例、21例溶栓失败,94例、39例溶栓成功,分别纳入溶栓成功组和溶栓失败组。统计训练集、验证集中溶栓成功组和溶栓失败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AMI溶栓治疗结局预警因素,并建立危险分层系统。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溶栓失败组患者的LVEF明显低于溶栓成功组,GRACE评分、NT-proBNP、sFas、Caspasec-3、sTRAIL、高血压明显高于溶栓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GRACE评分、NT-proBNP、sFas、Caspasec-3、sTRAIL、高血压容差为0.320~0.520,VIF为1.900~3.115,多重共线性可能性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LVEF、NT-proBNP、sFas、Caspasec-3、GRACE评分、sTRAIL、高血压均是AMI患者溶栓失败影响因素(P<0.05);验证集、训练集人群中,高危患者溶栓失败率为21.43%、30.00%,低危患者溶栓失败率分别为11.43%、5.00%,且训练集和验证集的Pearson列联系数分别为0.370、0.400。结论AMI溶栓治疗结局预警因素涉及LVEF、GRACE评分、NT-proBNP、sFas、Caspasec-3、高血压,据此建立危险分层系统有助于指导溶栓治疗决策,使更多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溶栓 治疗结局 预警因素 危险分层系统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专家共识
11
作者 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江苏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6 位作者 江苏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 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与药物学组 李春坚 马根山 徐标 孔祥清 黄强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364-382,共19页
溶栓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最重要的救治措施之一。2018年国内发布了《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极大地推动和指导了STEMI的院前溶栓策略。近年来,国内外关于STEMI的溶栓治疗策略、溶栓患者的... 溶栓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最重要的救治措施之一。2018年国内发布了《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极大地推动和指导了STEMI的院前溶栓策略。近年来,国内外关于STEMI的溶栓治疗策略、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溶栓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策略、新冠疫情下再灌注策略等方面涌现了众多研究进展和循证证据。本共识旨在总结近年STEMI溶栓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据此编定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临床指导性强的STEMI溶栓治疗专家共识,以期进一步优化STEMI救治流程和治疗策略,为提高STEMI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溶栓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分析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郭丽云 王威 吴刚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3期87-89,93,共4页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应用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目的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4)。对...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应用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目的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2 h胸痛症状缓解率、冠状动脉再通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 h胸痛症状缓解率(85.29%)、冠状动脉再通率(82.3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3、5.318,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3,P<0.05)。结论临床早期应用尿激酶原溶栓治疗老年AMI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心肌 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诊溶栓+替奈普酶联合冠心宁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3
作者 许曼 刘勇 王颖 《中外医疗》 2024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分析急诊溶栓+替奈普酶联合冠心宁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在2020年10月—2023年6月新沂市中医医院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 目的分析急诊溶栓+替奈普酶联合冠心宁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在2020年10月—2023年6月新沂市中医医院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单数为对照组(40例,常规溶栓治疗),双数为观察组(40例,常规溶栓加替奈普酶联合冠心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为(42.32±4.65)mm,较对照组的(45.46±4.73)mm更低,左室射血分数为(57.24±8.03)%,较对照组的(50.31±7.9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4、3.874,P均<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奈普酶联合冠心宁,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且不会增加用药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溶栓 老年急性心肌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后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冉聪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21-24,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在医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71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试验以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7例行冠...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在医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71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试验以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7例行冠脉介入治疗方案,观察组34例行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方案,比对治疗结果。结果:经比对,两组治疗前相关数据之间不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治疗后,血流分级与冠脉血流参数方面,观察组血流分级更高、左前降支收缩期血流峰值、左前降支舒张期血流峰值以及冠脉血流储备均更高(P<0.05);细胞因子与氧化应激方面,观察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清丙二醛均更低,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更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流分级,可积极控制其冠脉血流参数、细胞因子与氧化应激指数,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都可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冠脉介入治疗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 冠脉血流 氧化应激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童锡宝 《蛇志》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闭塞、狭窄等造成心肌坏死、缺血等,是临床多发的一种危重病症。临床上主要实施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介入是目前治疗STEMI的有效手段和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闭塞、狭窄等造成心肌坏死、缺血等,是临床多发的一种危重病症。临床上主要实施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介入是目前治疗STEMI的有效手段和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本文就STEMI冠状动脉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 冠状动脉溶栓 心肌 再灌注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再闭塞影响因素及替罗非班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忠海 代允义 +1 位作者 马瑜 代全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8-31,37,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影响因素及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是否再闭塞分为闭塞组(n=42)和非闭塞组(n=58)。闭塞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影响因素及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是否再闭塞分为闭塞组(n=42)和非闭塞组(n=58)。闭塞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影响因素。观察闭塞组治疗总有效率、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2组在2型糖尿病、血糖、收缩压、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血糖、收缩压、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是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影响因素(P<0.05)。42例溶栓后再闭塞患者经替罗非班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10%(37/42)。治疗3、7 d,rPA高于治疗前,PAI-1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周,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血糖、收缩压、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可对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产生影响。再闭塞后予以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rPA、PAI-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再闭塞 替罗非班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刘丹凤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4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白银市靖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试验...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白银市靖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实施PCI联合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治疗前,两组躯体、社会、情绪、总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社会、情绪、总健康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联合溶栓治疗AMI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静脉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器械辅助支持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明华 陈玉善 +6 位作者 王贺 关怀敏 解金红 邱承杰 宗永华 尚莎莎 王运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197-20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并且行PPCI的患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并且行PPCI的患者,收集其临床基线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PPCI相关参数、器械辅助支持信息等。根据1年内随访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各项因素。结果共入选40例患者,其中生存组26例,死亡组14例。两组在基线资料、入院诊断、危险因素及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组较死亡组有入院时心率较低、血压较高的趋势;生存组心肌酶显著低于死亡组(肌酸激酶峰值:496.00(198.25,2830.00)U/L比3040.00(405.75,5626.53)U/L,P=0.003;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峰值:52.65(31.75,219.50)U/L比306.00(27.25,489.63)U/L,P=0.006);两组间在冠状动脉造影及PPCI相关指标方面比较,生存组较对照组有更高的完全血运重建率(53.85%比21.43%,P=0.048);两组器械辅助支持方面比较,生存组较死亡组有更多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的比例(38.46%比7.14%,P=0.03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行PPCI的患者的预后与心肌酶水平、ECMO联合IABP支持以及完全血运重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原性休克 预后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对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19
作者 何元盛 《北方药学》 2024年第8期54-56,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选取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2023年6月,随... 目的:研究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选取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2023年6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方式,分析并对比两组心功能、血管再通率、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能改善患者心功能,还能提高血管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TNK-tPA静脉溶栓 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 心功能 血管再通率
下载PDF
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谷世奎 朱丹丹 +2 位作者 刘虹秀 郝亚逢 王献忠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651-1654,共4页
目的:分析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于本院行急诊PCI的AMI病人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 目的:分析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于本院行急诊PCI的AMI病人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与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心肺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内皮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PCI术后6个月,两组最大摄氧量(VO_(2) max)、无氧阈、氧脉搏均高于PCI术后1周,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的时间变化与组别之间具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PCI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研究组LVEF均大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1周、3个月、6个月,两组LVEF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一氧化氮(NO)的时间变化与组别之间具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PCI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研究组NO均大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1 d、1周、3个月、6个月,两组NO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内皮素-1(ET-1)的时间变化与组别之间具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PCI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研究组的ET-1均小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1 d、1周、3个月、6个月,两组ET-1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与25.00%,P<0.05)。结论: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能促进AMI病人PCI术后心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肺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