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反应蛋白异常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心肌激酶同工酶变化的观察
1
作者 邓朝晖 曾海生 +1 位作者 刘敏军 邓聪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58-559,共2页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异常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心肌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阳性住院患儿120例,分为正常组(CRP≤10 mg/L)70例与异常组(CRP>10 mg/L)50例,分析两组CK-MB的差别,并对...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异常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心肌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阳性住院患儿120例,分为正常组(CRP≤10 mg/L)70例与异常组(CRP>10 mg/L)50例,分析两组CK-MB的差别,并对治疗后两组CK-MB的转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CK-MB水平比异常组低[(42.23±10.87)U/L vs(62.56±12.68)U/L,P<0.01]。CK-MB异常者正常组有55例,异常组有45例。治疗7、14 d后,正常组CKMB异常患儿的恢复率分别为72.7%、90.9%,明显高于异常组的44.4%和66.7%(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阳性时,CRP异常的患儿心肌损害较CRP正常者严重,恢复慢;对CRP异常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治疗时间应适当延长,以利于患儿心肌损伤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肺炎支原体 心肌激酶同工酶
下载PDF
人心肌线粒体肌酸激酶的提纯及抗体制备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爱华 张建 +2 位作者 于嘉屏 顾鹏飞 竺蓓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 从人心肌中分离纯化肌小节型线粒体肌酸激酶 (sMtCK) ,制备抗血清 ,从抗血清中制备对sMtCK有特异免疫反应的抗体 ,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血清sMtCK。方法 采用超低温高速离心、硫酸铵分级提取、SepharoseCL6B层析... 目的 从人心肌中分离纯化肌小节型线粒体肌酸激酶 (sMtCK) ,制备抗血清 ,从抗血清中制备对sMtCK有特异免疫反应的抗体 ,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血清sMtCK。方法 采用超低温高速离心、硫酸铵分级提取、SepharoseCL6B层析等技术分离纯化sMtCK ,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应用自制抗sMtCK建立ELISA检测健康体检者、心肌炎及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清sMtCK。结果 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和Westernblot鉴定 ,纯化的sMtCK为单一蛋白质条带。制备的抗sMtCK多克隆抗体在琼脂糖免疫扩散实验和ELISA中的抗体效价分别为 1∶32和 1∶80 0。自制抗体建立的ELISA检测心肌炎和AMI患者的血清sMtCK阳性率分别为 5 1.6 % (16 / 31)和 5 4 .1% (2 0 / 37)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经离心、提取、纯化所得的sMtCK是免疫纯。建立的ELISA检测血清sMtCK有助于心肌炎和AMI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线粒体肌酸激酶 抗体 sMtCK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丹参对高血压大鼠心肌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联平 郑智 熊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丹参 大鼠 心肌蛋白激酶C
下载PDF
雷诺嗪后处理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营救激酶及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玉培 向许进 闵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雷诺嗪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与再灌注损伤营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及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影响。方法建立Langend... 目的探讨雷诺嗪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与再灌注损伤营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及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影响。方法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n=7):缺血/再灌注组(I/R组)、雷诺嗪后处理组(RPostC组)、雷诺嗪+atractyloside组(RA组)、雷诺嗪+PD98059组(RP组)、雷诺嗪+wortmannin(RW组)、atrac-tyloside组(A组)、P组和W组。各组均缺血30min/再灌注15min,药物后处理时间为再灌注开始后10min。用TUNEL法检测再灌注末心肌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分光光度计测MPTP开放程度,Western blot法测p-AKT和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IR组比较,RPostC组心肌细胞AI和MPTP开放程度下降(P<0.05),RPostC、RA、RP和RW组p-AKT、p-ERK1/2蛋白表达升高(P<0.05),其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PostC组比较,RA、RP、RW、A、P和W组AI和MPTP开放程度升高(P<0.05),RP、RW、A、P和W组p-AKT、p-ERK1/2蛋白表达下降(P<0.05),RA组p-AKT、p-ERK1/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A组比较,RP、RW、A、P和W组AI和MPTP开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KT、p-ERK1/2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雷诺嗪后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明显的抗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RISK途径和抑制MPTP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嗪 后处理 心肌 再灌注损伤 凋亡 心肌再灌注损伤营救激酶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肌钙蛋白Ⅰ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朱光明 《现代实用医学》 2017年第3期315-31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BNP)、肌钙蛋白Ⅰ(TnⅠ)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 205例AMI患者(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BNP、TnⅠ、CK-MB水平,并与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BNP)、肌钙蛋白Ⅰ(TnⅠ)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 205例AMI患者(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BNP、TnⅠ、CK-MB水平,并与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BNP、TnⅠ和CK-MB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TnⅠ和CK-M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BNP、TnⅠ或CK-MB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AMI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均P<0.05)。三项指标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BNP、TnⅠ、CK-MB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1%和86.0%,高于BNP、TnⅠ或CK-MB单独灵敏度检测(P<0.05);联合检测特异性高于BNP、CKMB单独检测(P<0.05),但与Tn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BNP、CK-MB和TnⅠ水平与AMI的发生发展有关,可用于AMI患者的早期诊断,联合检测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急性 钠尿肽 肌钙蛋白Ⅰ 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下载PDF
抗牛心肌酸激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6
作者 向培德 李文 +1 位作者 朱美财 杜孝元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2年第4期214-215,232,共3页
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及骨胳肌损伤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已广泛应用,其方法有离子交换柱层析法,电泳法和定量的动力学法(DTT对CK-MB选择活性作用)以及免疫学方法等。前三种方法均较繁琐且有的特异性... 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及骨胳肌损伤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已广泛应用,其方法有离子交换柱层析法,电泳法和定量的动力学法(DTT对CK-MB选择活性作用)以及免疫学方法等。前三种方法均较繁琐且有的特异性差。免疫学方法较为省时省力,尤其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但目前使用的均为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提高CK检测中特异性和敏感性,且由于人心CK-MM抗原来源较困难,我们制备了抗牛心CK-MM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牛心肌激酶单克隆抗体 血清肌酸激酶 制备 鉴定 急性心肌梗塞 免疫学 AMI
下载PDF
全身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脑利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黄康 刘维亮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6期1854-1854,共1页
目的探讨全身型过敏性紫癜(HSP)并发心肌损害时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脑利钠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全身型HSP患儿50例并发心肌损害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入院24h内、入院治疗后2周后分... 目的探讨全身型过敏性紫癜(HSP)并发心肌损害时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脑利钠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全身型HSP患儿50例并发心肌损害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入院24h内、入院治疗后2周后分别测定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脑利钠肽。结果病初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脑利钠肽均明显增高,经积极治疗后降至正常。结论全身型过敏性紫癜可造成心肌损伤,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脑利钠肽,能较好地反映心肌受损情况,及早发现心脏损害,为尽早治疗、减轻心肌损害提供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全身型过敏性紫癜 血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 脑利钠肽 检测
下载PDF
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大于肌酸激酶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田倩 李环 +1 位作者 张越 张艳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4期1671-1674,共4页
目的对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大于肌酸激酶(CK)的病例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血清CK-MB活性大于CK的103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03例患儿按照年龄分为新生儿组23例、婴儿组38例、... 目的对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大于肌酸激酶(CK)的病例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血清CK-MB活性大于CK的103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03例患儿按照年龄分为新生儿组23例、婴儿组38例、幼儿组24例、学龄前期组10例及学龄期组8例。分析103例患儿的年龄、性别、疾病谱,并比较各年龄组CK、CK-MB活性和CK-MB质量(CK-MB mass)的检测结果。结果103例患儿中,男性49例(47.57%),女性54例(52.43%)。新生儿组CK、CK-MB活性及CK-MB mass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患儿中呼吸系统疾病38例(36.89%),心血管系统疾病12例(11.65%),传染性疾病12例(11.65%),消化系统疾病11例(10.68%),血液肿瘤系统疾病10例(9.71%),神经系统疾病8例(7.77%),免疫系统疾病4例(3.88%),皮肤感染2例(1.94%),泌尿系统疾病2例(1.94%),原因不明4例(3.88%)。疾病谱前3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单纯下呼吸道感染及新生儿黄疸。103例患儿中,CK-MB mass正常的患儿80例。结论对于血清CK-MB活性大于CK的患儿,需要进行CK-MB mass检测,以防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酸激酶 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免疫抑制法
下载PDF
心肌特异性新蛋白激酶p93和peroxiredoxin3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冯艳 刘冬青 +5 位作者 王震 曹慧青 时娜 邓仲端 丁金凤 孟宪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88-692,共5页
为了明确p93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在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作用 ,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 ,选择 p93N端第 10 1~ 372位氨基酸构建诱饵质粒 ,筛选成人心脏cDNA文库 ,寻找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结果得到蛋白peroxiredoxin 3(PRX 3) .采... 为了明确p93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在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作用 ,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 ,选择 p93N端第 10 1~ 372位氨基酸构建诱饵质粒 ,筛选成人心脏cDNA文库 ,寻找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结果得到蛋白peroxiredoxin 3(PRX 3) .采用体外结合实验和免疫共沉淀等方法 ,证实了原核和真核表达的 p93确实可与PRX3相互作用 ,通过双重荧光共定位 ,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定位依据 .研究提示p93可能参与心肌细胞中与PRX3有关的各种生理病理过程 ,如生长、分化、发育、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特异性新蛋白激酶 p93 酵母双杂交 心肌细胞 生物学功能 信号传导通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心钠素与心肌肌酸激酶测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希增 许俊萍 +4 位作者 赵开庆 尚守芝 赵玉铁 张秋菊 王争收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3-636,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浆心钠素 (ANP)和血清心肌肌酸激酶 (CK MB)水平的变化及两者的变化与心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 :将胸痛发作后 1h以内的 5 4例AMI患者分为 3组 :未溶栓或溶栓未再通组 (Ⅰa组 ,n =1 3)、溶栓再通组 (...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浆心钠素 (ANP)和血清心肌肌酸激酶 (CK MB)水平的变化及两者的变化与心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 :将胸痛发作后 1h以内的 5 4例AMI患者分为 3组 :未溶栓或溶栓未再通组 (Ⅰa组 ,n =1 3)、溶栓再通组 (Ⅰb组 ,n =2 5 )和合并心功能不全组 (Ⅱ组 ,n =1 6 ,未进行溶栓治疗 ) ,分别测定血浆ANP和CK MB浓度。结果 :5 4例AMI患者血浆ANP和血清CK MB在心肌梗死发生后均升高 ,ANP在症状发作后 1h内急剧升高 ,1 2h以内迅速下降 ,与逐渐升高的血清CK MB呈负相关 (r =- 0 .6 2 ,P <0 .0 1 ) ;1 2h后又开始上升 ,4 8h后两者均下降 ,呈正相关 (r =0 .4 8,P <0 .0 5 )。Ⅰa组和Ⅰb组比较 ,ANP和CK 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Ⅰa组和Ⅰb组各个时点的ANP和CK MB均显著低于Ⅱ组 (P <0 .0 0 1 )。结论 :ANP的第一次升高是由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障碍导致心房内ANP分泌颗粒的释放 ,较CK MB早而迅速 ,第二次升高是心房和心室肌细胞对ANP再合成和释放加速所致 ,对心功能的判断和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钠素 心肌肌酸激酶 相关性
下载PDF
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心肌素信号通路对血管平滑肌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崔明哲 王恒 +3 位作者 翟水亭 刘恒 李卫校 徐如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心肌素(PI3K/MYOCD)信号通路在调控血管平滑肌瘤(AM)细胞中的作用。方法:AM细胞分为PI3K/MYOCD siRNA组(转染PI3K/MYOCD siRNA)和对照组(未行转染)。qRT-PCR检测PI3K和MYOCD mRNA的表达,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心肌素(PI3K/MYOCD)信号通路在调控血管平滑肌瘤(AM)细胞中的作用。方法:AM细胞分为PI3K/MYOCD siRNA组(转染PI3K/MYOCD siRNA)和对照组(未行转染)。qRT-PCR检测PI3K和MYOCD mRNA的表达,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I3K、MYOCD、AKT、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PI3K/MYOCD siRNA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PI3K/MYOCD siRNA组细胞的PI3K、MYOCD表达水平降低,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I3K/MYOCD siRNA组细胞的PI3K蛋白与MYOCD、AKT蛋白呈正相关,与Bcl-2蛋白呈负相关;MYOCD蛋白与AKT蛋白呈正相关,与Bcl-2蛋白呈负相关(P<0.001)。结论:抑制PI3K/MYOCD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控AKT、Bcl-2蛋白降低AM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心肌 血管平滑肌瘤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下载PDF
术前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骨形态发生蛋白浓度对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吴正昊 王齐齐 +1 位作者 刘莎 郑良荣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97-303,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0,BMP10)浓度对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0,BMP10)浓度对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收治的行起搏器置入术的患者18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观察终点出现房颤情况将受试者分为非房颤组(n=111)和房颤组(n=78)。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筛选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相关性采用双变量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法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术前血清CK-MB、BMP10浓度对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白细胞计数(whit blood cell count,WBC)≤8.52×10^(9)/L、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 drogenase,LDH)≥1523.65 IU/L、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4013.65 pg/mL、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43.64 mm、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35.61 U/L、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2.69 mg/L、CK-MB≥81.26 U/L、BMP10≤119.55 ng/mL是导致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95%CI:0.796~0.821)、0.831(95%CI:0.803~0.858)。结论较高的LAD及血清LDH、BNP、ACE、hs-CRP、CK-MB浓度、较低的BMP10浓度和WBC是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其中术前血清CK-MB、BMP10浓度对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新发房颤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骨形态发生蛋白 起搏器置入术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于向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7期200-202,共3页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2.2万单位/kg)溶于100ml注射用水,30-60min内静脉滴入。溶栓结束12h皮下注射普通肝素7500U或低分子肝素,共3-5d。同时给阿司匹林300mg嚼服,如无...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2.2万单位/kg)溶于100ml注射用水,30-60min内静脉滴入。溶栓结束12h皮下注射普通肝素7500U或低分子肝素,共3-5d。同时给阿司匹林300mg嚼服,如无禁忌证均常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75-160mg/d、卡托普利、倍他乐克、硝酸甘油等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75-160mg/d、卡托普利、倍他乐克、硝酸甘油等治疗,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0.6mL/12h皮下注射,连用7d。观察患者半小时胸痛缓解和2hST下降情况,冠状动脉再通率和病死率以及溶栓开始时间与再通率关系。结果观察组尿激酶静脉溶栓54例,冠状动脉再通33例,再通率61.11%,87.04%2h胸痛缓解,48.15%2hST下降>50%,病死率9.26%,对照组54例,冠状动脉再通2例,再通率3.70%,51.85%2h胸痛缓解,9.26%2hST下降>50%,病死率14.81%。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尿激酶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后6小时内38例,冠状动脉再通27例,再通率71.05%,发病后6小时后开始溶栓16例,再通例数6例,再通率37.50%,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高,预后效果良好,病死率低,安全性高,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溶栓:急性心肌梗死:药物疗法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损伤营救激酶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影响
14
作者 肖军 黎立 +5 位作者 姜振宇 史迎昌 孙佳增 刘维全 孙慧娜 陶耀兵 《医学综述》 2015年第5期890-892,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损伤营救激酶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 PTP)的影响。方法建立近交系Lewis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左心作功模型,120只受体大鼠存活2 d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组、缺血...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损伤营救激酶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 PTP)的影响。方法建立近交系Lewis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左心作功模型,120只受体大鼠存活2 d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和假手术组,其中假手术组8只,其余两组分别为56只,每个时相点8只,在再灌注3、6、12、24 h及2、4、7 d分别检测移植心脏心肌细胞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蛋白表达、m PTP开放程度和心肌梗死范围。结果在再灌注的7个时相点,缺血后处理组与再灌注组心肌细胞p-AKT与p-ERK1/2蛋白表达及m PTP开放程度对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蛋白表达及m PTP开放程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缺血后处理组心肌梗死范围显著小于再灌注组(P<0.05或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在大鼠移植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3 h至7 d内能有效升高心肌细胞p-AKT、p-ERK1/2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m PTP开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再灌注损伤营救激酶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下载PDF
山核桃叶总黄酮对小鼠抗心肌缺血及心肌细胞缺氧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慈海登 杨仙 +5 位作者 朱学鑫 邢丽婉 黄燕芬 蒋福升 金波 丁志山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山核桃叶总黄酮对小鼠心肌缺血及心肌细胞(H9c2)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1.建立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心脏切片HE染色,并测定小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 目的探究山核桃叶总黄酮对小鼠心肌缺血及心肌细胞(H9c2)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1.建立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心脏切片HE染色,并测定小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2.建立心肌细胞过氧化氢缺氧损伤模型,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存活率并检测细胞培养液中CK、SOD、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山核桃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的心肌组织完整,炎症因子较少,血清中CK、LDH、MDA的活性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山核桃叶总黄酮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过氧化氢损伤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抑制LDH的释放,减少MDA的生成,提高SOD活性。结论山核桃叶总黄酮对小鼠心肌缺血及心肌细胞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叶 总黄酮 心肌缺血 缺氧损伤 心肌激酶 乳酸脱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H9C2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猝死型冠心病复苏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志宁 赵庆霞 尤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5-646,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猝死型冠心病复苏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心脏骤停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给予两组患者基本的抢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猝死型冠心病复苏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心脏骤停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给予两组患者基本的抢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抢救措施基础上加用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同时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400mg静脉推注。观察两组病例复苏前、复苏即刻、再灌注0.5h、再灌注1h心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超氧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复苏后各时期血清MDA及SOD水平与复苏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复苏后各时期血清MDA水平较低,SOD、NO水平较高(P<0.05);两组复苏后其他心肌酶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组的升高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能使血清NO水平升高,SOD活性增加,MDA水平降低,并使LDH、CK、CK-MB水平降低,抑制对心肌的损伤,保护缺血再灌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型冠心病 心肌再灌注损伤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 心肌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 血清谷草转氨酶 超氧物歧化酶 一氧化氮 丙二醛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肌酶谱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7
作者 俸军林 林剑锋 +3 位作者 曾爱源 刘开祥 吴岚 杜云鹏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742-744,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 ,ACV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于发病 7天内检测 79例ACV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 ,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 ,ACV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于发病 7天内检测 79例ACV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 ,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肌酸激酶 (CK)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 ,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SSS) ,与32例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除CK MB外 ,脑出血 (ICH)组和脑梗死 (CI)组的血清心肌酶谱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ICH组和CI组的血清心肌酶谱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有颞叶损害组心肌酶谱高于无颞叶损害组 (P<0 .0 5 ) ;LDH水平与SSS评分呈正相关 (rs=0 .30 3,P <0 .0 1)。结论 ACVD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肌酶谱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塞 心肌酶谱 ACVD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乳酸脱氢酶 Α-羟丁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
下载PDF
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大鼠血浆CK-MB与心肌MDA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春华 方林森 +1 位作者 汪昌荣 余又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34-436,共3页
目的 探讨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大鼠血浆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 (CK MB)与心肌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 12 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8)、烧伤组 (n =4 0 )、爆炸伤组 (n =4 0 )和复合伤组 (n =4 0 ) ,分别致伤形成... 目的 探讨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大鼠血浆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 (CK MB)与心肌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 12 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8)、烧伤组 (n =4 0 )、爆炸伤组 (n =4 0 )和复合伤组 (n =4 0 ) ,分别致伤形成大鼠 2 0 %体表面积Ⅲ度烧伤、火药爆炸伤和两者复合伤。动态观察大鼠伤后 1、3、6、12、2 4h血浆CK MB ,心肌MDA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复合伤组较单因素致伤组大鼠血浆CK MB升高明显 ,心肌组织MDA含量呈类似变化 ,CK MB与MDA有相关性。结论 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对大鼠心肌的损害较单纯烧伤或爆炸伤更为严重 ,提示烧伤和爆炸伤有协同致伤作用 ,氧自由基代谢紊乱参与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后心肌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药爆炸复合烧伤 大鼠 血浆CK-MB 心肌MDA 血浆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 心肌丙二醛
下载PDF
爱维治对烧伤患者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辉 张国安 +2 位作者 王甲汉 刘群 李靖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526-1528,共3页
目的:研究爱维治对烧伤患者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开放、对照性多中心研究。选择烧伤总面积在30%-70%总体表面积(TBSA)且血清乳酸值异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36)给予爱维... 目的:研究爱维治对烧伤患者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开放、对照性多中心研究。选择烧伤总面积在30%-70%总体表面积(TBSA)且血清乳酸值异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36)给予爱维治30 mL+生理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qd,给药7 d;对照组(n=34)仅给予生理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qd,共7 d。取患者用药前、用药后48 h,72 h和7 d的血样,以血清乳酸值、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作为主要监测指标,评价爱维治对烧伤后患者心肌组织的影响。结果:两组血清乳酸值、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阳性率在观测期内均有下降,但试验组下降的时间早且幅度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爱维治能够有效而且快速改善大面积烧伤患者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维治 缺血缺氧 心肌组织 乳酸 肌钙蛋白 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超急性期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袁晓宇 黄中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H-FABP)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超急性期诊断中的准确度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抗...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H-FABP)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超急性期诊断中的准确度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136例发病2 h内入院的胸痛患者血清H-FABP和超敏心肌肌钙蛋白(hyper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i I,hs-c Tn I)、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水平,绘制上述3个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计算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统计临床确诊的70例AMI患者与66例非AMI患者的血清H-FABP、CK-MB、hs-c Tn I水平差异。结果 :胸痛2 h内AMI患者与非AMI患者的血清H-FABP、CK-MB、hs-c Tn I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H-FABP对超急性期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K-MB和hs-c Tn I。结论:HFABP在AMI患者的超急性期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CK-MB、hs-c Tn I,是优秀的超早期AMI诊断指标,非常有利于超急性期AMI的诊断与排除,血清H-FABP监测对AMI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 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