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在体心肌短暂缺血不同时间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史立业 田文 +3 位作者 姜大明 高明宇 王佐俊 齐国先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81-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在体心肌短暂缺血不同时间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0、5、10、15、30、60min后,再灌注45min,连续监测从缺血前至再灌注后45min的心电图变化。取心肌... [目的]探讨大鼠在体心肌短暂缺血不同时间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0、5、10、15、30、60min后,再灌注45min,连续监测从缺血前至再灌注后45min的心电图变化。取心肌组织测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结果]冠状动脉缺血7~10min有心律失常的发生,为室早、室速、室颤。可自愈。再灌注期:缺血5min组,再灌注后室早发生率20%;缺血10min组,再灌注后室速发生率为100%,室颤发生率100%;缺血15min组,再灌注后室早发生率80%,室速发生率40%,无室颤;缺血30min组,再灌注后室旱发生率40%;缺血60min组,无再灌注心律失常。随缺血时间的延长,MDA逐渐增高,SOD逐渐下降(P〈0.05)。[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与缺血持续时间呈“钟”型分布,氧自由基在再灌注心律失常中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时间 再灌注心律失常 在体大鼠 MDA SOD 大鼠
下载PDF
心肌缺血总负荷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立青 李芸 刘兆英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7-8,11,共3页
目的了解心肌缺血总负荷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心肌缺血总负荷在评估不同程度、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病人均行冠脉造影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一组最少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另一组最少... 目的了解心肌缺血总负荷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心肌缺血总负荷在评估不同程度、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病人均行冠脉造影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一组最少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另一组最少一支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但未完全阻塞。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24h心肌缺血总负荷值、24h心肌缺血总时间、24h心肌缺血发作总次数。结果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心肌缺血总时间、心肌缺血发作总次数增加显著。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心肌缺血总负荷、缺血时间、缺血次数有进一步增加,但只有三支病变时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才明显增加。冠状动脉内药物凃层支架术后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明显下降。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增高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若明显增加,反映冠心病病情加重;冠脉内药物凃层支架术是冠心病的最佳治疗;心肌缺血总负荷对判断冠心病病情预后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总负荷 心肌缺血时间 心肌缺血发作总次数
下载PDF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对称及非对称性给药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总负荷影响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飞 钟菁芸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8期155-156,共2页
目的观察合理使用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影响。方法本研究将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称性给药组和非对称性给药组,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程度变化,同时观察心肌缺血总负荷(包括有症状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变化。... 目的观察合理使用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影响。方法本研究将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称性给药组和非对称性给药组,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程度变化,同时观察心肌缺血总负荷(包括有症状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变化。结果心绞痛发作程度、心肌缺血总负荷时间,非对称给药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称给药组(P<0.01)。且非对称性给药剂量少于对称性给药剂量。结论非对称性给药,既解决硝酸酯类药物耐药问题,又减少硝酸酯类药物用量,是临床合理应用硝酸酯类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心绞痛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 对称性和非对称性给药 心肌缺血总负荷时间
下载PDF
强化临床护理干预对心肌缺血患者的积极影响
4
作者 马冬雪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1期157-159,共3页
目的研究强化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在心肌缺血患者中所发挥的护理作用。方法取70例心肌缺血患者(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单双日(获得患者认可和同意)分为观察组(单日)和对照组(双日),均为35例。两组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治... 目的研究强化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在心肌缺血患者中所发挥的护理作用。方法取70例心肌缺血患者(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单双日(获得患者认可和同意)分为观察组(单日)和对照组(双日),均为35例。两组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强化临床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31例,占88.57%)相比对照组(23例,占65.71%)具有更为优势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更短,而且观察组的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明显更少,ST段压低减少次数比对照组更多,ST段下降减少数值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3例,占8.57%)相比对照组(11例,占31.43%)其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缺血患者通过强化护理干预方法,实施干预可以提升治疗的整体效果,转变患者的心功能等各项指标,并且减少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临床护理 ST段 心肌缺血持续时间 心肌缺血发作次数 并发症
下载PDF
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联合整体护理在老年隐形心肌缺血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娄愉 《医疗装备》 2021年第5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联合整体护理在老年隐形心肌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老年隐形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软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整体护理,观...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联合整体护理在老年隐形心肌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老年隐形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软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整体护理,观察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联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持续时间。结果干预前,两组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C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联合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隐形心肌缺血患者的舒适度,改善心肌缺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心肌缺血 整体护理 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 舒适度 心肌缺血发作次数 心肌缺血持续时间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顺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0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8-70岁,平均52岁。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严格卧床...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8-70岁,平均52岁。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严格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并给予口服消心痛或静点硝酸酯类药物,酌情加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1次/12h,腹部皮下注射,连用7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频次明显减少,心电图上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 24h心肌缺血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