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V PAED CRRT在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亚低温脑保护策略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清红 刘向红 +1 位作者 曾维兰 周宇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1期1766-1768,共3页
目的:探讨低通量套管(AV PAED)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在心肺复苏(CPR)成功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的亚低温脑保护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70例CPR成功ROSC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 目的:探讨低通量套管(AV PAED)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在心肺复苏(CPR)成功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的亚低温脑保护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70例CPR成功ROSC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冰毯亚低温治疗,观察组行AV PAED CRRT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目标体温的达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意识障碍程度。结果:观察组目标体温的达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7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3d、7d 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 PAEDCRRT可有效缩短CPR成功ROSC患者目标体温的达标时间、住院时间,促进神经功能缺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 亚低温 脑保护 AV PAED CRRT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和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欢 郑家伟 彭登高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调查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和生存的影响因素,探讨CPR质量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非创伤性CA患者CPR后的临床资料,并对全部ROSC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根据结局分为R... 目的:调查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和生存的影响因素,探讨CPR质量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非创伤性CA患者CPR后的临床资料,并对全部ROSC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根据结局分为ROSC组与非ROSC组,组与死亡组。结果:共131例CPR的CA患者,其中57例ROSC,15例无严重后遗症长期生存。CA后5分钟内给予CPR、院前开放静脉通道并使用肾上腺素分别可以提高ROSC比例3.2(95%CI,1.5-7.0)和2.5(95%CI,1.2-5.6)倍,而随着年龄的增大,ROSC比例降低。开始CPR到ROSC时间在15分钟内的可以提高CA患者长期生存比例7.3(95%CI,1.6-32.6)倍。结论:快速识别CA,尽早开始CPR以及静脉使用肾上腺素可能可以提高ROSC率。提高CPR质量仍可能是改善CA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骤停 自主循环恢复 复苏
下载PDF
心肺复苏术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3
作者 赵玉敏 韩国臻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44-0047,共4页
本文围绕心肺复苏术(E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展开探讨。文章基于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分析,明确了心肺复苏术的实施情况以及复苏后的治疗和护理等因素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之... 本文围绕心肺复苏术(E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展开探讨。文章基于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分析,明确了心肺复苏术的实施情况以及复苏后的治疗和护理等因素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优化心肺复苏术的操作、加强复苏后的治疗等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自主循环 患者预后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莹 张佳琪 +5 位作者 田江涛 聂樱洁 李瑞月 郝美林 李文涛 张瑛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9期60-64,共5页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进行预测,为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CPR成功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河北省急诊急救技术创新中心的急诊数智化平台(EPD)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1201例心脏骤停和CPR患者...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进行预测,为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CPR成功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河北省急诊急救技术创新中心的急诊数智化平台(EPD)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1201例心脏骤停和CPR患者的病历中,筛选出463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用Python语言的pandas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结合临床特点,确定了精度最高的14个变量。将75%的样本划分为训练集建立模型,使用逻辑回归、参数解释、梯度提升、随机森林4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了训练和测试。25%的样本划分为测试集进行验证,根据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受试者特征工作特征曲线(ROC)等评估模型性能,选出合适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自主循环恢复(ROSC)组(57例)与失败组(406例)在年龄、CPR开始时间,电解质紊乱既往病史、目击心脏骤停、CPR、除颤、采用简易呼吸器进行气道管理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参数解释、梯度提升4种学习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3、0.87、0.90、0.86;选取随机森林模型(准确率为0.89、精确率为0.90、召回率为0.89、AUC值为0.87)计算各特征值的重要性。结果显示,影响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CPR开始时间、既往史、目击心脏骤停、给予胸外按压、电除颤。结论机器学习具有预测院外心脏骤停和CPR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潜力,随机森林模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预测 院外脏骤停 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下载PDF
探究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5
作者 钱少兵 田广 +2 位作者 沙艳萍 洪美丽 祁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4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如皋博爱医院救治的120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气管插管时机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为根据可行性早期给予了气管插管...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如皋博爱医院救治的120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气管插管时机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为根据可行性早期给予了气管插管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为因限于当时的医疗环境未能开展气管插管和与患者家属沟通未同意气管插管或插管失败的患者。比较两组抢救效果及复苏成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与心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心肺复苏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与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均高于心肺复苏前,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心肺复苏前,且观察组PaO_(2)与SaO_(2)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尽早为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开展气管插管,可使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加快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与心跳恢复速度,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呼吸骤停 复苏 气管插管 自主呼吸恢复 复苏成功
下载PDF
纳洛酮对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曾宇 麦泉云 欧阳后华 《当代医学》 2015年第11期145-146,共2页
目的 分析纳洛酮对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跳骤停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2组(n=35)。给予2组患者均行连续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同时辅助构建静脉通道,不间断性监测患者血压,并... 目的 分析纳洛酮对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跳骤停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2组(n=35)。给予2组患者均行连续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同时辅助构建静脉通道,不间断性监测患者血压,并例行心肺脑复苏治疗。然后对照组静注肾上腺素约1 mg,隔3~5 min重复1次,直至复苏成功;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纳洛酮2 mg,每隔30 min重复1次,但剂量≤10 mg。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1.3±17.8)min,自主循环恢复时间(8.1±3.0)min,意识恢复时间(32.9±10.7)min,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可以明显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有效减少患者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复苏 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 跳骤停
下载PDF
急诊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
7
作者 安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78-80,共3页
关于急诊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方法 选择2021年8月~2022年11月时段到我院的200例急诊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首发症状、来诊方式、就诊时间和临... 关于急诊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方法 选择2021年8月~2022年11月时段到我院的200例急诊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首发症状、来诊方式、就诊时间和临 床诊断等。结果 ①在对200名心肺复苏患者进行抢救后,有25名患者在出院后仍然存活。这25名患者中,有16名完全康复,占比为8.00%(16/25),而另外9名患者仍然存在神经功能缺损问题。②本组意外情况造成的心脏停搏,有11例患者经过复苏后恢复了自主循环,其中有5例最终出院存活,存活率为45.45%。这个存活率高于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14.58%)、神经系统疾病(6.82%)、消化系统疾病(6.67%)、创伤(7.69%)以及消耗性疾病晚期(0%)的患者。这些差异都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16.67%)相比,存活率稍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四位患者患有中心血管系统疾病,并且在出院后全部康复,没有留下任何神经功能问题。这四例患者的康复率显著高于神经系统疾病组、呼吸系统疾病组和创伤组,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与意外事故组相比,康复率也较高,但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病人康复率相对较低。不过,那些因心血管问题、意外事件或创伤导致心脏停搏的人,通常有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下载PDF
院内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与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8
作者 段文慧 杨晶 +3 位作者 王爱文 王玮玮 成亚东 王杨周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后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长治市人民医院...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后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长治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HCA后ROSC的126例患者,根据7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42)和死亡组(n=84)。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及相关研究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影响IHCA患者7 d预后的相关因素,最后构建IHCA患者7 d死亡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C指数、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126例患者中7 d死亡患者84例,病死率为66.67%。两组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显著升高(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Lac 6 h显著升高、CPR持续时间更长(均P<0.05),同时,死亡组留置有创动脉导管、可除颤心律及肾上腺素用量<5 mg的人数显著减少(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6 h Lac、CPR持续时间及有创动脉、可除颤心律、肾上腺素用量是IHCA患者7 d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提示6 h Lac(OR=1.243,95%CI 1.085~1.425)、有创动脉(OR=5.839,95%CI 1.820~18.734)、CPR持续时间(OR=1.084,95%CI 1.023~1.148)、可除颤心律(OR=9.418,95%CI 2.596~34.172)和肾上腺素用量(OR=4.366,95%CI 1.178~16.182)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最后,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931,区分度好,H-L拟合优度检验P>0.05,且校正曲线接近于理想曲线,校准度高。DCA曲线分析进一步证实该预测模型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基于6 h Lac、有创动脉、CPR持续时间、可除颤心律和肾上腺素用量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评估IHCA后ROSC患者7 d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脏骤停 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乳酸 有创动脉 可除颤 肾上腺素用量 列线图
下载PDF
呼气末正压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杜崇军 陈亚斌 +2 位作者 王卫强 严齐备 周慧萍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7期1036-1037,1040,共3页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心搏骤停(SCA)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SCA患者2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5例),采用常规心肺复苏(CPR)的同时分别予PEEP,观察组:6 cmH_(2)O,对照组:0 cm H_(2...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心搏骤停(SCA)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SCA患者2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5例),采用常规心肺复苏(CPR)的同时分别予PEEP,观察组:6 cmH_(2)O,对照组:0 cm H_(2)O,分别检测CPR期间血气分析、建立人工气道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水平、ROSC成功率、7 d和28 d生存率及28 d CPC评分。结果 CPR 20 min后,观察组pH值、PaO_(2)、PaCO_(2)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etCO_(2)在5~30 min、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率及ROSC时间和7 d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EP在CPR期间能改善通气,提高患者的ROSC成功率与7 d存活率,但不能改善长期存活率及神经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呼气末正压 自主循环恢复成功
下载PDF
117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及出院存活率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李明华 许臻晔 +5 位作者 蒋婕 陆峰 许萍 叶继 叶静 陆一鸣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分析院前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与存活出院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院前CPR成功的117例CA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及回顾,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17例院外C... 目的分析院前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与存活出院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院前CPR成功的117例CA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及回顾,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17例院外CA数据分析:出院组11例,ROSC后死亡组106例,存活出院率9.4%。②与死亡组比较,出院组心源性疾病,有进行目击者CPR、急救反应时间〈4rain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苏前心律[室颤/室速(VF/VT)],出院组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急救反应时间、心肺复苏时间、肾上腺素剂量与出院成功率呈明显负相关;复苏后心律变化与除颤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球囊面罩通气较气管插管通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组患者插管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结论VF/VT、急救反应时间和复苏时间长短可能是影响院前CPR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低剂量肾上腺素与球囊通气可能有利于提高院前CPR出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CPR) 院前急救 影响因素 出院率 自主循环恢复(ROSC) 脏骤停(CA)
下载PDF
APACHEⅡ评分对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预后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孟新科 石少权 +4 位作者 赵志刚 魏刚 刘德红 苏顺庭 郑晓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对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5种不同预后的区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住院患者的资料,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计算其对两种严重不良(死亡或植物状态)预后与其他类型预后...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对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5种不同预后的区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住院患者的资料,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计算其对两种严重不良(死亡或植物状态)预后与其他类型预后区别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5种不同预后(正常、神经功能轻度障碍、神经功能重度障碍、植物状态和死亡)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64,P=0.000)。各组之间相互比较,正常组与神经功能轻度障碍组、神经功能轻度障碍组与神经功能重度障碍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89±5.52)分vs(12.50±6.00)分,P=0.109;(12.50±6.00)分vs(13.80±4.98)分,P=0.623];其他各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vs重度神经功能异常组P=0.019;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均为P=0.000)。13分是区分预后良好的最佳截断点;23分是区分预后严重不良的最佳截断点。APACHEⅡ评分区分严重不良预后与其他类型预后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结论APACHEⅡ评分可以作为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不良预后的一个预测、评价工具,若引入其他相关因素,可望进一步提高该类患者不同预后的区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昏迷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预后
下载PDF
救逆通瘀汤在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孟新科 张炜宁 +6 位作者 张新征 周炯峰 赵志刚 赵中江 陈怡粤 魏刚 刘德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 观察"救逆通瘀汤"对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94例患者分为标准治疗组和中药干预组(各47例),分别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和常规治疗方法加"救逆通瘀汤"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24 h、72 h、7 d、1个月... 目的 观察"救逆通瘀汤"对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94例患者分为标准治疗组和中药干预组(各47例),分别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和常规治疗方法加"救逆通瘀汤"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24 h、72 h、7 d、1个月和6个月存活率,72 h、7 d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1个月和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①存活率:标准治疗组和中药干预组自主循环恢复后24 h(63.8% vs. 65.9%)、72 h(44.6% vs. 51.0%)、7 d(36.1% vs. 46.8%)、1个月(23.4% vs. 4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2% vs. 40.4%,P<0.05).②APACHEⅡ评分:7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3±7.9)分 vs.(22.1±6.8)分,P>0.05],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4.8)分vs.(17.1±6.5)分,P<0.05].③GOS评分:1个月[(3.1±1.1)分vs.(3.7±1.2)分]和6个月[(3.2±1.4)分vs.(4.2±1.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救逆通瘀汤"有促进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脑功能恢复的作用,可提高患者远期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存活率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下载PDF
WIC评分预测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伟干 姜骏 +3 位作者 符岳 罗银秋 霍健杨 黄祖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25-27,113,共4页
目的探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WIC)评分预测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实施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成年心脏骤停患者182例,入院72 h死亡139例(死亡组)、存活43例(存活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 目的探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WIC)评分预测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实施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成年心脏骤停患者182例,入院72 h死亡139例(死亡组)、存活43例(存活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周围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痴呆、慢性肺部疾病、结缔组织病、溃疡病、轻度肝损害、糖尿病、偏瘫、中重度肾脏疾病、糖尿病伴器官损害、肿瘤、中重度肝脏疾病)、并发症[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以及WIC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WIC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并发症(脓毒症、MODS)、WIC评分、APACHEⅡ评分可能与患者预后有关(P均<0.05),性别、基础疾病与患者预后无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0,95%CI:1.008~1.094)、WIC评分(OR=1.544,95%CI:1.058~2.254)、APACHEⅡ评分(OR=1.471,95%CI:1.204~1.796)、合并MODS(OR=3.207,95%CI:1.321~7.789)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IC评分、APACHEⅡ评分及二者联合对患者预后预测概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3(95%CI:0.648~0.817)、0.806(95%CI:0.727~0.885)、0.822(95%CI:0.749~0.895);二者联合和单独APACHEⅡ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单独WIC评分(Z分别为2.659、2.125,P均<0.05),但二者联合与单独APACHEⅡ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P>0.05。结论 WIC评分可用于预测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联合APACHEⅡ评分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评分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 预后
下载PDF
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抢救自主循环恢复后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在改善预后中的效果 被引量:17
14
作者 胡金伦 潘浩泉 徐伟干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2215-2218,2222,共5页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抢救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在改善预后中的效果。方法按照是否接受乌司他丁治疗将81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试验组41例(常规方案+大剂量乌司他丁)...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抢救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在改善预后中的效果。方法按照是否接受乌司他丁治疗将81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试验组41例(常规方案+大剂量乌司他丁)和对照组40例(常规方案),观察两组患者ROSC后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HDBH)]、白蛋白(Albumin,Alb)和乳酸(Lactic acid,Lac)、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Creatinine,Cr)]水平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严重度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ROSC后4周脑功能分级和生存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ROSC后24h、48h、72h CK-MB、HDB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ROSC后24h、48h、72h La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ROSC后24h、48h、72h ALT、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ROSC后48h、72h 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ROSC后24h、48h、72h 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ROSC后24h、48h、72h MO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ROSC后4周脑功能分级1-2级所占比例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ROSC后4周死亡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抢救ROSC后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肝肾功能、Alb和Lac改善效果,减轻MODS严重度,对改善脑功能分级和降低死亡率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骤停 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乌司他丁
下载PDF
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丁旻珺 谢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956-3959,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和抢救。方法:按Utsein模式要求登记本院急诊科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院内外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154例,对其可能与预后相关的指标分别进行...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和抢救。方法:按Utsein模式要求登记本院急诊科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院内外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154例,对其可能与预后相关的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史对患者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复苏开始至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复苏后72h内的体温、复苏后第3天APACHEⅡ评分、复苏后有无肌阵挛或抽搐、复苏后血pH值、复苏后D-二聚体指标等7个指标对患者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心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复苏开始至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复苏后72h内的体温、复苏后第3天APACHEⅡ评分、复苏后有无肌阵挛或抽搐、复苏后血pH值及复苏后D-二聚体指标。结论:心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复苏开始至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复苏后72h内的体温、复苏后第3天APACHEⅡ评分、复苏后有无肌阵挛或抽搐、复苏后血pH值及复苏后D-二聚体指标是影响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基本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Utsiein模式 预后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建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预后评分法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新科 赵志刚 +5 位作者 石少权 吴光凤 魏刚 苏顺庭 刘德红 郑晓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建立心肺复苏(CPR)自主循环恢复(ROSC)昏迷患者预后的预测方法,验证其对患者不同预后类型的分辨能力。方法分析文献,找出CPR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赋予每个因素一定分值,引入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 目的建立心肺复苏(CPR)自主循环恢复(ROSC)昏迷患者预后的预测方法,验证其对患者不同预后类型的分辨能力。方法分析文献,找出CPR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赋予每个因素一定分值,引入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建立CPR自主循环恢复预后评分法。用该评分法回顾评价115例CPR自主循环恢复住院患者的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CPR自主循环恢复的预后评分,计算其对严重不良预后(死亡或植物状态)和其他类型预后分辨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患者5种不同预后(正常、轻度神经功能障碍、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植物状态和死亡)CPR自主循环恢复预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97,P=0.000)。各组组间比较:正常组与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其他各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组vs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组P=0.041,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组vs植物状态组P=0.006,其他各组比较均P=0.000)。CPR自主循环恢复预后评分对严重不良预后与其他类型预后分辨能力的表现:在评分为22.5分时,灵敏度100.0%,特异度78.6%,诊断指数178.6;在评分为32.5分时,灵敏度77.8%,特异度98.6%,诊断指数176.4。23分和33分是两个关键截断点。CPR自主循环恢复预后评分对严重不良预后分辨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结论CPR自主循环恢复预后评分可以准确预测CPR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的最终预后,对预后严重不良和预后良好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昏迷 预后 评分
下载PDF
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长罗 周利平 +3 位作者 龙勇 袁锋 黄国庆 杨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9-642,共4页
目的:观察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术(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探讨MPO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急诊科收集心脏骤停经CPR后ROS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存活及诊治情况,详细记录临床资料... 目的:观察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术(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探讨MPO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急诊科收集心脏骤停经CPR后ROS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存活及诊治情况,详细记录临床资料,从CPR开始选取6个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MPO水平。结果共收集临床病例248例,其中134例患者在ROSC后3 h内死亡;32例患者在ROSC后3 h以上,6 h以内死亡;12例患者在ROSC后6 h以上,12 h以内死亡;5例患者在ROSC后12 h以上,24 h以内死亡;35例患者在ROSC后24 h以上,20 d以内死亡;30例患者存活在ROSC后20 d以上。ROSC后3 h内死亡的134例患者血清MPO水平与其他114例患者血清MPO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C后存活24 h以上,但在20 d以内死亡的35例患者与ROSC后存活20 d以上的30例患者比较各时间点血清MPO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PO水平可能与CPR后ROSC的患者近期预后有关,血清MPO水平越高,预后越差;但血清MPO水平可能不能用来判断此类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MPO) 脏骤停 复苏(CPR) 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主循环恢复(ROSC)
下载PDF
心肺复苏患者临床特点及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丽 郭红 李丽丽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4期4953-4956,共4页
目的 分析心肺复苏(CPR)患者临床特点及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沈阳二四二医院行现场抢救的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复苏方式、救治时间、开始复苏时间、复苏持续时间等,采用急性生理... 目的 分析心肺复苏(CPR)患者临床特点及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沈阳二四二医院行现场抢救的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复苏方式、救治时间、开始复苏时间、复苏持续时间等,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系统对复苏成功患者进行预后评价,记录住院时间并随访复苏成功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复苏方式:气管插管通气复苏32例,面罩-气囊通气复苏38例,口对口人工呼吸复苏21例。面罩-气囊通气组自主循环成功复苏高于插管通气组[50.0%(19/38)比15.6%(5/32)],面罩-气囊通气组复苏成功患者APACHEⅡ评分低于气管插管通气组、住院时间短于气管插管通气组[(21±7)分比(32±9)分,(23±7)d比(3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心搏骤停〈6 min组实施CPR者的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高于呼吸心搏骤停6~10 min组[54.4%(25/46)比12.5%(3/24)],呼吸心搏骤停6~10 min组和呼吸心搏骤停〉10 min组复苏成功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呼吸心搏骤停〈6 min组、住院时间长于呼吸心搏骤停〈6 min组[(29±6)分、(37±8)分比(20±5)分,(31±7)d、(35±9)d比(2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持续20~30 min组CPR最终成功率高于CPR持续〈10 min组[51.4%(19/37)比25.8%(8/31)],CPR持续20~30 min复苏成功患者APACHEⅡ评分低于CPR持续〈10 min组、住院时间短于CPR持续〈10 min组[(23±8)分比(28±9)分,(22±5)d比(3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面罩-气囊通气、在6 min内实施CPR、持续CPR 20~30 min时可提高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和患者预后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应积极预防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临床特点 自主循环复苏
下载PDF
急诊科心肺复苏后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春艳 孟宇 +3 位作者 池菲 梁建琴 安慧茹 李香兰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009-1012,1017,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呼吸心跳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CA患者病例,收集相关病例中患者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CA发生地点、CA发生时间、CPR距CA时间、首次监测心律、CPR... 目的探讨急诊科呼吸心跳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CA患者病例,收集相关病例中患者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CA发生地点、CA发生时间、CPR距CA时间、首次监测心律、CPR持续时间、肾上腺素累积剂量、是否使用胺碘酮/利多卡因;一线复苏医生工作年限及复苏结果,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确定影响自主循环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152例患者中自主循环恢复3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是否合并有心脏疾病、CA发生的时间、CPR持续时间、是否使用胺碘酮/利多卡因;一线复苏医生工作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A地点、CA可能病因、CPR开始时间、首次监测心律、肾上腺素累积剂量五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影响其成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R发生地点、CPR开始时间、首次监测心律、肾上腺素累积剂量四项指标是自主循环恢复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CPR发生地点、CPR开始时间、首次监测心律、肾上腺素累计剂量是影响自主循环恢复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呼吸跳骤停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晓静 彭卓 +4 位作者 陈尔秀 刘健 高艳霞 任云霞 李丽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2-465,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梗死(心梗)大鼠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心梗无药组,心梗喂药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5只大鼠。采用气管插管,结扎冠状动脉(冠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心梗模...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梗死(心梗)大鼠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心梗无药组,心梗喂药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5只大鼠。采用气管插管,结扎冠状动脉(冠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心梗模型。窒息法制作大鼠心肺复苏模型。结果:①自主循环恢复率:心梗无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下降;心梗喂药组与心梗无药组比较增高;②大鼠夹闭气管前心率:心梗无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夹闭气管前心率增高,心梗喂药组与心梗无药组比较夹闭气管前心率明显降低。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③肾上腺素用量:假手术组、心梗无药组、心梗喂药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开始复苏至复苏成功时间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实验室指标:三组实验大鼠复苏成功者较未成功者的动脉氧分压均升高,其中假手术组和心梗无药组成功者血钾离子浓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实验大鼠复苏成功者血钾离子浓度(5.9±0.7)mmol/L。结论: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提高心梗大鼠心肺复苏成功率。心肺复苏中血钾离子浓度持续增高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Β受体阻滞剂 自主循环恢复 肾上腺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