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6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心肺复苏术后妊娠合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产妇的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颖妮 朱乃芬 +2 位作者 嵇秀明 张彦 蒋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19期1817-1819,1823,共4页
总结1例心肺复苏术后、妊娠合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产妇成功救治,康复和治疗同时展开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紧急启动危重孕产妇抢救流程,组建多学科救治团队,制定并实施综合管理方案,循序渐进进行脱机训练、合理使用糖皮质激... 总结1例心肺复苏术后、妊娠合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产妇成功救治,康复和治疗同时展开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紧急启动危重孕产妇抢救流程,组建多学科救治团队,制定并实施综合管理方案,循序渐进进行脱机训练、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加强营养支持、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支持。经过52 d的精心治疗与护理,该例患者病情得以控制,成功撤离呼吸机并下床活动,肌力从0级逐步恢复至3级,转外院继续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 妊娠 心肺复苏术后 围手期护理
下载PDF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肺复苏术后反复恶性心律失常一例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健 申建国 +2 位作者 刘倩倩 周晓燕 孙滢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139-1140,共2页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治疗邪陷少阳、三焦壅滞之证,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患者心肺复苏术后反复发作心律失常,在应用西医危重症医学技术救治基础上,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中医药的使用过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治疗邪陷少阳、三焦壅滞之证,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患者心肺复苏术后反复发作心律失常,在应用西医危重症医学技术救治基础上,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中医药的使用过程中,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思维,辨证论治,随证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心肺复苏术后 律失常 伤寒论
下载PDF
二黄粉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孙淑荣 马春林 莫霄云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二黄粉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及对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二黄粉组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经胃管注入二黄粉,每天3次,其余同对照组。观察2组7天内并发... 目的:观察二黄粉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及对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二黄粉组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经胃管注入二黄粉,每天3次,其余同对照组。观察2组7天内并发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中毒性肠麻痹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二黄粉组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中毒性肠麻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二黄粉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胃肠黏膜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并显著降低患者7天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功能障碍 心肺复苏术后 中药疗法 大黄 黄芪
下载PDF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乔艳丽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CPR)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年该院收治的72例经CPR抢救恢复自主循环的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乌司他丁给药剂量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36例,对比两组CPR术...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CPR)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年该院收治的72例经CPR抢救恢复自主循环的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乌司他丁给药剂量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36例,对比两组CPR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生化指标变化及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率、28 d存活率。结果大剂量组术后72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同工酶(m-AST)、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肌酐(Cr)均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的PR-MODS率为25.00%,低于常规剂量组的55.56%(P<0.05);大剂量组的28 d存活率为69.44%,高于常规剂量组的38.89%(P<0.05)。结论对经CPR抢救的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有助于进一步保护心脏、肝脏、肾脏生理功能,对降低术后PR-MODS率、提高存活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乌司他丁 心肺复苏术后 脏器生理功能
下载PDF
亚低温对不同中医证型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研究
5
作者 邓梦华 张云海 +1 位作者 马天威 马明远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20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不同中医证型心肺复苏术后(Post-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按照中医证型分组,所有患者均按照指南给予高级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不同中医证型心肺复苏术后(Post-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按照中医证型分组,所有患者均按照指南给予高级生命支持,并且联合亚低温治疗,疗程为48 h.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II(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法(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血清炎症因子,统计患者7 d病死率和总住院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血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后实证组低于虚证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以及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实证组低于虚证组(P<0.05);实证组的7 d病死率和总住院病死率显著低于虚证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改善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炎症反应和预后,但是实证组患者改善较虚证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中医证型 跳骤停 心肺复苏术后 预后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心肺复苏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孙建利 檀立端 +4 位作者 陈治国 王久吉 周大鹏 王海珠 程瑞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心肺复苏术(CPR)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5月承德市中心医院经急诊院前、院内行CPR的心搏骤停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心肺复苏术(CPR)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5月承德市中心医院经急诊院前、院内行CPR的心搏骤停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入重症监护室(ICU)后予以CBP联合常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T1)及治疗后24 h(T2)、48 h(T3)及72 h(T4)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72 h存活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不同时间PT、APTT、TT、F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治疗组与对照组PT、APTT、TT、F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治疗组与对照组PT、APTT、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治疗组F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PT、APTT和TT在T2、T3、T4时较T1时降低,T3、T4时较T2时降低,T4时较T3时降低(P<0.05);治疗组Fg水平T3、T4时较T1时升高,T4时较T2、T3时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72 h后存活率高于对照组,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CBP可使CPR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短期内临床获益,CBP是治疗CPR后凝血功能障碍、防治MODS和改善预后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连续性血液净化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脏器功能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饶欣 闫寒 +6 位作者 高增升 李勇 冯顺易 支海君 马云杰 王博 苏雪地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4期34-39,共6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患者83例,根据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患者83例,根据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观察组在常规救治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成功即刻及治疗后24、48 h时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氧合指数、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肌酐(Cr)、尿素(BUN)水平,以及1个月生存率。结果两组复苏成功后24、48 h CRP和TNF-α水平均较复苏成功即刻升高,且复苏成功后48 h上述指标升高更为明显(P<0.05或P<0.01);观察组复苏成功后24、48 h CRP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P<0.05)。两组复苏成功后24、48 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较复苏成功即刻降低,氧合指数较复苏成功即刻升高,且复苏成功后48 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降低及氧合指数升高程度更为显著(P<0.05或P<0.01);观察组复苏成功后24、48 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成功后24、48 h CK-MB、cTnT、AST、ALT、Cr、BUN水平均降低,且复苏成功后48 h CK-MB、cTnT、AST、ALT、Cr、BUN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5或P<0.01);观察组复苏成功后24、48 h CK-MB、cTnT、AST、ALT、Cr、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P<0.05)。观察组1个月生存率为76.74%高于对照组1个月生存率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可有效减轻相关脏器损伤程度,保护脑、肺、心肌、肝肾功能,并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停搏 复苏 参附注射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肌钙蛋白 天冬氨酸转氨酶
下载PDF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后早期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薛乾隆 贺英 +5 位作者 王慧 杨李鹏 王会娟 韩树池 陈艳梅 张秀谦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4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后早期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心肺复苏成功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持续治疗超过6 h疗效不理想时[尿量<0.5 mL/... 目的观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后早期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心肺复苏成功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持续治疗超过6 h疗效不理想时[尿量<0.5 mL/(kg·h)]即开始实施CRRT,对照组持续治疗超过24 h疗效不理想时开始实施CRRT;两组每天持续治疗12~24 h,连续治疗5 d。采用GEM3000型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与血浆实际碳酸氢盐(AB)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与钠、钾,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IL-8、IL-10,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评定患者病情及预测患者病死率。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aO2、SaO2水平升高,PaCO2、AB水平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aO2、SaO2水平升高,PaCO2、AB水平降低(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肌酐、尿素氮、钠、钾水平及对照组治疗后肌酐、尿素氮水平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肌酐、尿素氮、钠、钾水平降低(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降低(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IL-1β、IL-6、IL-8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IL-8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P均<0.05)。结论心肺复苏术后早期实施CRRT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生化指标水平,同时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促进其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呼吸骤停 复苏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下载PDF
胰岛素对心肺复苏术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晶 何婧瑜 +2 位作者 田欣 廖秋菊 秦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心肺复苏术(CPR)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只)、CPR组(12只)、胰岛素组(12只)。经食管超速起搏诱发心室颤动6 min后行CPR。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10 min,...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心肺复苏术(CPR)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只)、CPR组(12只)、胰岛素组(12只)。经食管超速起搏诱发心室颤动6 min后行CPR。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10 min,胰岛素组于左侧脑室内注射12.5μl(1U)普通胰岛素,对照组和CPR组注射等量等渗盐水。在不同时间点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应用TUNEL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在CPR前后监测大鼠血糖。结果①CPR后大鼠NDS评分结果:对照组大鼠在各时间点NDS评分无差异;CPR后24、48、72 h,CPR组和胰岛素组的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CPR后7 d,三组大鼠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R后24 h,胰岛素组NDS评分高于CPR组(P<0.01)。组内比较,CPR组大鼠复苏后24 h的NDS评分最低,此后评分逐渐升高;胰岛素组复苏后48 h的NDS最低,此后评分逐渐升高。②CPR组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124.8±17.4)高于对照组(5.1±3.2,P<0.01)和胰岛素组(92.8±7.5,P<0.05);胰岛素组凋亡神经元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相关性分析:24、72 h的NDS评分与凋亡神经元计数呈负相关(r=-0.893,P=0.030;r=-0.767,P=0.026)。④CPR前后不同时间点,CPR组与胰岛素组的静脉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可能通过抑制CPR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达到其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胰岛素 细胞凋亡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术后脑复苏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国吾 武玉荣 +2 位作者 邹俊 赵亮 王道协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术后脑复苏的影响。方法观察2014年1月-2018年1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ICU收治的心跳骤停后行心肺复苏术成功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亚低温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6h、24h血乳酸清除率,第1、3、7天的...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术后脑复苏的影响。方法观察2014年1月-2018年1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ICU收治的心跳骤停后行心肺复苏术成功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亚低温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6h、24h血乳酸清除率,第1、3、7天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及病死率。结果亚低温治疗组24h血乳酸清除率高于常温治疗组,第7天的APACHE Ⅱ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心肺复苏术时亚低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脑功能及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亚低温 复苏
下载PDF
1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丽娟 刘爱琴 孙贵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5-26,31,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可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已成为当今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AMI患者发...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可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已成为当今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AMI患者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猝死率高。本例患者为突发心肌梗死导致猝死,于心肺复苏术后并发心、肝、肾、胃肠、中枢等多脏器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梗死 复苏 多脏器功能衰竭 护理
下载PDF
左卡尼汀对心肺复苏术后大鼠脑神经细胞氧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达 王斯闻 +1 位作者 王绍久 朱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11期2036-204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左卡尼汀大鼠对心肺复苏后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左卡尼汀对复苏后脑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 【目的】通过观察左卡尼汀大鼠对心肺复苏后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左卡尼汀对复苏后脑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S组)、常规复苏组(C组)和左卡尼汀组(L组),每组30只,S组只行手术操作,不致颤;C组造成心搏骤停并行常规复苏;I。组在心搏骤停并复苏成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动态观察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海马回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S组比较,C组和L组复苏成功后脑组织MDA及凋亡神经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SOD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L组与同时相C组比较,脑组织MDA及凋亡神经细胞数升高程度减轻(P〈0.05),SOD下降程度减轻(P〈0.05),光镜下脑组织损害减轻。【结论】左卡尼汀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神经细胞氧自由基损伤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左卡尼汀提高脑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自由基产生及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颅神经/细胞学 自由基 肉碱/药理学 大鼠
下载PDF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牟志芳 董跃福 +1 位作者 李勇 刘克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4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行心肺复苏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心肺复苏术成功且自主循环恢复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亚低温治疗,即将中心... 目的分析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行心肺复苏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心肺复苏术成功且自主循环恢复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亚低温治疗,即将中心体温降至33℃左右,并维持24h。7d后对2组复苏后神经功能良好率和病死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对照组良好转归3例(10.0%),中度残疾6例(20.0%);不良转归6例(20.0%);死亡15例(50.0%)。观察组13例良好转归(43.3%),中度残疾3例(10.0%),不良转归2例(6.7%),死亡12例(40.0%)。结论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痛苦,结合抗感染、防止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复苏 缺血缺氧性脑病
下载PDF
心肺复苏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晓勇 耿晓非 +1 位作者 魏东宁 王宇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373-374,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复苏 文献复习 RESUSCITATION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缺血缺氧性脑病 多脏器损害 脑实质出血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急诊介入治疗45例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敏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14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术后实施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完成心肺复苏术...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术后实施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完成心肺复苏术后,均选择急诊介入治疗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AMI患者在生活能力以及心功能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AMI患者全部成功完成手术,在生活能力以及心功能两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AMI患者(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术后实施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心功能可有效改善,最终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肌梗死 复苏 急诊介入治疗 期护理
下载PDF
1例过敏性休克致心搏骤停行超长心肺复苏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萍 谷一梅 +1 位作者 梁丽娜 王伟 《临床护理杂志》 2018年第6期49-51,共3页
过敏性休克发病急骤,是严重的过敏反应之一,可导致致命的呼吸循环衰竭[1].一旦心搏骤停时间大于6min,大多数患者将发生不可逆的脑损害[2].因此,心搏骤停后即刻行心肺复苏(CPR)术意义重大.通常行CPR 20~30min后,未见自主循环恢复,宣告终... 过敏性休克发病急骤,是严重的过敏反应之一,可导致致命的呼吸循环衰竭[1].一旦心搏骤停时间大于6min,大多数患者将发生不可逆的脑损害[2].因此,心搏骤停后即刻行心肺复苏(CPR)术意义重大.通常行CPR 20~30min后,未见自主循环恢复,宣告终止CPR[3].CPR持续时间超过30min称为超长CPR.本院成功救治1例过敏性休克致心搏骤停行CPR 150min术后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4岁,2018年1月12日10点30分因"咳嗽咽痛",于附近诊所输液治疗,治疗药物为“头孢呋辛+炎琥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休克 搏骤停 复苏 术后护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的静脉溶栓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郎琢琳 苗秀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27期3316-3317,共2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AMI心搏骤停CPR成功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A组)与未溶栓组(B组),并设AMI未发生心搏骤停的普通静脉溶栓患者为C组,比较3组临床特点。结果A组较B组心力衰...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AMI心搏骤停CPR成功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A组)与未溶栓组(B组),并设AMI未发生心搏骤停的普通静脉溶栓患者为C组,比较3组临床特点。结果A组较B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低,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对于AMI合并心搏骤停CPR成功后,立即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出院生存率,较安全,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肌梗死 静脉溶栓 复苏
下载PDF
心肺复苏术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乌司他丁治疗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有为 陈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2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术后早期某些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乌司他丁(UTI)的治疗作用。方法2007年7月—2008年6月救治的心肺复苏术(CPR)后存活≥48h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于心肺复苏术后当日及72h抽取外周血,检测两组血清细...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术后早期某些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乌司他丁(UTI)的治疗作用。方法2007年7月—2008年6月救治的心肺复苏术(CPR)后存活≥48h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于心肺复苏术后当日及72h抽取外周血,检测两组血清细胞因子及肝、肾功能指标;统计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治疗组经UTI治疗72h,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出现下降,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对照组出现上升趋势;当日,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肝、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心肺复苏术后72h,除TB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均无临床意义;心肺复苏术后72h治疗组SIRS发生率为18.75%,对照组为68.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应用UTI,可以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减轻心肺复苏术后机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复苏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乌司他丁
下载PDF
68例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生命支持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兰春 杜慧君 +2 位作者 唐玮欣 李展汉 余雪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0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术(CPR)后患者实施生命支持的情况及其效果,为下一步提出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CPR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A组(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组,55例)和B组(良好神经功能结局组,13例)...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术(CPR)后患者实施生命支持的情况及其效果,为下一步提出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CPR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A组(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组,55例)和B组(良好神经功能结局组,13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生命支持治疗情况、体温及院外心脏骤停(OHCA)和院内心脏骤停(IHCA)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CPR后24 h内最高体温为(37.3±1.5)℃,其中29例(42.6%)体温>37.5℃;CPR后7 d内最高体温为(38.0±1.5)℃,其中36例(52.9%)出现中度发热(腋温>38.0℃)。良好神经功能结局组患者CPR后24 h内最高体温为(37.6±0.7)℃,与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组的(37.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8,P=0.513>0.05)。良好神经功能结局组患者中,OHCA患者3例(23.1%),IHCA患者10例(76.9%);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组患者中,OHCA患者14例(25.5%),IHCA患者41例(74.5%);两组患者OHCA和IHCA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对心脏骤停(CA)行CPR后患者实施了各种生命支持措施进行综合救治,但其死亡率仍然很高。早期体温管理尚有待进一步加强与规范,院前急救时及早建立人工气道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骤停 复苏 生命支持 预后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黎 杨平 林可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应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对36例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进行分组,根据亚低温治疗时间分为12小时组和24小... 目的应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对36例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进行分组,根据亚低温治疗时间分为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在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即刻,亚低温治疗后24、48 h分别应用PICCO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全心舒张末容积、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排量指数(CI)及左心室收缩指数(LVSI),并在各时间点取静脉血测血浆乳酸水平。结果 (1)在亚低温治疗后24 h时,与12小时组比较,24小时组患者PICCO参数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增加[(1 683±467)dyn·s·cm^(-5)·m^2vs.(1 732±490)dyn·s·cm^(-5)·m^2],HR下降[(71±13)次/分vs.(60±14)次/分]及CI降低[(2.6±0.6)L·min^(-1)·m-2 vs.(2.1±0.6)L·min^(-1)·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心舒张末容积及LV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亚低温治疗后48 h时,两组间PICCO参数SVRI、HR及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亚低温治疗后24、48 h时,两组乳酸水平、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排量和HR的下降,以及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这种影响为非持续性,随着亚低温状态的消除而消失;(2)亚低温持续时间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氧代谢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复苏 血流动力学 脉搏 排血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