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低位卧床7d对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汪德生 向求鲁 +2 位作者 沈羡云 孟京瑞 董颀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观察短期模拟失重对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失重时心血管功能下降机理积累资料。方法6名健康男性被试者,头低位6°卧床7d。分别观察卧床前、后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变化。心肺循环功能检测选用XXH-200... 目的观察短期模拟失重对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失重时心血管功能下降机理积累资料。方法6名健康男性被试者,头低位6°卧床7d。分别观察卧床前、后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变化。心肺循环功能检测选用XXH-2000型小循环心功能检测仪。结果头低位卧床7d致被试者立位耐力降低,卧床后右心室射血期(j-z)缩短,右心室排血效率降低(Q-j/j-z升高),提示右心功能减退。心血管调节适应性反应减弱,右心功能储备降低。结论c波高度(hc)、c波高度与Z波高度的比值(hc/hz)可作为评价立位耐力或预测立位晕厥的指标;小循环心功能检测法评价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变化有一定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头低位卧床实验 心肺循环功能
下载PDF
婴儿心肺循环时持续性肺动脉灌注对肺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安卓翌 曹劝省 郭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探讨婴儿心肺循环时持续性肺动脉灌注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3 0个室间隔(房间隔 )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15例 ,试验组进行持续性的肺动脉灌注 ,对照组不进行肺动脉灌注。PaO2 /FiO2 (动脉氧分压 /... 目的 探讨婴儿心肺循环时持续性肺动脉灌注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3 0个室间隔(房间隔 )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15例 ,试验组进行持续性的肺动脉灌注 ,对照组不进行肺动脉灌注。PaO2 /FiO2 (动脉氧分压 /吸入氧浓度 )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PaO2 /FiO2 水平试验组在 3h、6h和 12h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P <0 .0 1,P <0 .0 0 1) ,在主动脉开放后 3 0min ,两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体外循环前 ,在试验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在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结论 停止的肺循环在心肺循环过程中是引起肺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循环 持续肺动脉灌注 婴儿
下载PDF
让更多的“蓝嘴唇”重燃生命新希望——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心肺循环中心主任荆志成教授
3
作者 刘志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6期2-4,共3页
"蓝嘴唇",并不是一个有关女性时尚的名词,在这里,它指的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肺动脉高压。此类患者由于缺氧导致嘴唇呈蓝紫色,因此患者和医生习惯上用"蓝嘴唇"这一富有诗意却在临床上内涵十分残酷的名词指代肺动脉高压患者。
关键词 上海市肺科医院 嘴唇 心肺循环 同济大学 肺动脉高压 成教 主任 生命
下载PDF
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探讨
4
作者 邱祥春 巴音巴特尔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6期693-695,共3页
复苏术传统的观念已受到冲击,现代的涵义而言,复苏术包括保持心肺和脑的供血,恢复原来呼吸、循环及脑功能的各种措施.当心搏停止4分钟以内进行第一阶段复苏术,在8分钟内进行第二阶段复苏术成功率最高.笔者为探讨心肺循环骤停的抢救成... 复苏术传统的观念已受到冲击,现代的涵义而言,复苏术包括保持心肺和脑的供血,恢复原来呼吸、循环及脑功能的各种措施.当心搏停止4分钟以内进行第一阶段复苏术,在8分钟内进行第二阶段复苏术成功率最高.笔者为探讨心肺循环骤停的抢救成功率,结合我院心肺脑复苏术成功5例病人,就复苏术中问题及规范化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循环骤停 肺脑复苏术 成功率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朱丽敏 史珍英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5期289-291,共3页
随着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技术的发展,右心室功能的研究已越来越受重视。在不同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中,右心室可以分别成为肺循环或体循环的泵血腔,同样也可能面临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本文对目前右心室在压力和容量负荷过大情况下的功能研究... 随着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技术的发展,右心室功能的研究已越来越受重视。在不同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中,右心室可以分别成为肺循环或体循环的泵血腔,同样也可能面临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本文对目前右心室在压力和容量负荷过大情况下的功能研究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促进对右心功能的认识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脏病 功能 肺循环 循环泵血腔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征象再讨论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岩 南成睿 +3 位作者 刘海霞 李晖 杨桦 刘怀军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2期106-112,共7页
目的寻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特征性CT征象,并从影像病理学角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整理2020年1月26日至2月12日河北省确诊为NCP的40例病人的CT图像,对其72侧肺部,234个肺段,共459个病灶进行分析;同时与随机抽取的20例本院诊... 目的寻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特征性CT征象,并从影像病理学角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整理2020年1月26日至2月12日河北省确诊为NCP的40例病人的CT图像,对其72侧肺部,234个肺段,共459个病灶进行分析;同时与随机抽取的20例本院诊治的其他性质肺炎(非NCP)病人的28侧肺部,79个肺段,共258个病灶的CT图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NCP组病灶多位于两肺下叶(分别为30个,23.44%),多累及双侧(32例,80.00%),且累及5个肺叶的比例较大,其在左、右侧肺分布上差异不大,伴有胸腔积液的仅为1例(2.50%)。NCP组与非NCP组在病灶累及肺叶数量、扇形分布、肺血增多或肺水肿、伴有血管增粗和支气管壁增厚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例有复查资料的患者中有进展的为13例(占72.22%),其中8例有肺血增多或肺水肿(占62%),11例累及双侧(约占85%)。结论NCP的CT表现有其特征性,而且其可能更容易侵犯血管引起血管炎,进而会导致肺水肿和心肺循环紊乱的发生,这对于预测患者病情发展可能具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扇形构筑 心肺循环紊乱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肺小叶
下载PDF
Richard Traystman——实验卒中宗师
7
作者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4期359-366,共8页
Richard J.Traystman(1942-2017,图1)是美国心脑血管生理和药理学家,是研究心肺复苏对脑血流和代谢影响的先驱之一。他主要研究卒中、心功能衰竭、高氨血症、脑缺氧和高颅压等病理改变时脑循环调节和脑损伤机制,是早期脑循环基础与临床... Richard J.Traystman(1942-2017,图1)是美国心脑血管生理和药理学家,是研究心肺复苏对脑血流和代谢影响的先驱之一。他主要研究卒中、心功能衰竭、高氨血症、脑缺氧和高颅压等病理改变时脑循环调节和脑损伤机制,是早期脑循环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的成功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心肺循环 转化医学
下载PDF
A good resuscitation model of non-transthoracic cardiopulmonary bypass in rats 被引量:1
8
作者 安永 肖颖彬 钟前进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7年第4期218-222,共5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good recoverable rat model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the pathophysiology of CPB. Methods: Twenty adul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ighing 480 g &#...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good recoverable rat model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the pathophysiology of CPB. Methods: Twenty adul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ighing 480 g ±20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PB group (n = 10 ) and Sham group ( n = 10 ). All rats were anaesthetized, intubated and ventilated. The carotid artery and jugular vein were cannulated. The blood was drained from the right atrium via the right jugular vein and further transferred by a miniaturized roller pump to a hollow fiber oxgenator and back to the rat via the left carotid artery. Priming consisted of 8 ml of homologous blood and 6 ml of colloid. The surface of the hollow fiber oxgenator was 0.075 m^2. Rats were catheterized and brought in bypass for 120 rain at a flow rate of 100-120 ml/kg/min. Oxygen flow/ perfnsion flow was 0.8 to 1.0,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kept in 60-80 mmHg. Blood gas analysis,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and survival rate were examined subsequently. Results: AH CPB rats recovered from the operative process without incident and remained uneventful within one week. Normal cardiac function after successful weaning was confirmed by electrocardiography and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s. MAP remained stable. The results of blood gas analysi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within a normal range. No significant haemolysis could be detected in the given time frame under bypass condition by using LDH. Conclusions: The rat model of CPB can principally simulate the clinical setting of human CPB. The nontrausthoracic model is easy to establish and is associated with excellent recovery. This well reproducible model may open the field for various studies on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 of CPB and also of system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pulmonary bypass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RATS Disease models anima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