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肺联合运动试验在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中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章慧慧 袁红 +4 位作者 屠思佳 何海英 沈超峰 李彩荣 张妙林 《心电与循环》 2020年第5期453-456,462,共5页
目的评估心肺联合运动试验(CPET)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CSI)后心脏康复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150例CSI患者分为观察组(78例)及对照组(72例)。除常规治疗外,观察组根据CPET结果指导心脏康... 目的评估心肺联合运动试验(CPET)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CSI)后心脏康复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150例CSI患者分为观察组(78例)及对照组(72例)。除常规治疗外,观察组根据CPET结果指导心脏康复锻炼,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CPET指标、超声心动图、6min步行距离、血脂、血压、血糖以及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再入院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峰值氧耗量、无氧阈氧耗量、运动能量、代谢当量[(23.7±5.3)mL·min^-1·kg^-1,(15.3±4.1)mL·min^-1·kg^-1,(109.1±9.5)W,7.1±1.3]均优于对照组[(20.4±5.1)mL·min^-1·kg^-1,(13.2±3.5)mL·min^-1·kg^-1,(100.6±8.9)W,6.2±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距离[(68.5±8.2)%,(465.2±26.8)m]均优于对照组[(61.4±7.2)%,(437.9±23.5)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脂、血压、血糖控制率、再入院率、MACE发生率(88.5%,92.3%,94.9%,6.4%,2.6%)亦优于对照组(72.2%,80.6%,86.1%,16.7%,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CPET指导心脏康复可以增加CSI术后患者的活动耐力并改善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脏康复 主要不良血管事件
下载PDF
右心室起搏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肺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清华 D.G.Gibson 《中国医药》 2011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讨右心室房室延迟优化起搏对心功能和心肺运动能力影响。方法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35%,QRS〉120ms和二尖瓣反流和12例患者伴有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右心房.右心室起搏器后进行房室延迟优... 目的探讨右心室房室延迟优化起搏对心功能和心肺运动能力影响。方法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35%,QRS〉120ms和二尖瓣反流和12例患者伴有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右心房.右心室起搏器后进行房室延迟优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反流和心功能变化,心肺联合运动试验观察运动峰氧耗量(VO2)和每分通气量/每分二氧化碳产量(VE/VCO2)斜率变化。结果右心室起搏对QRS时间、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和短轴缩短率均无明显影响。与起搏前比较,起搏后左心室游离壁长轴运动幅度和室间隔长轴运动幅度无明显变化[分别为(0.8±0.4)cm比(0.9±0.4)cm,(0.5±0.3)cm比(0.4±0.3)cm];二尖瓣反流时间缩短[(408±9)ms比(486±101)ms,P〈0.05],总等容收缩时间缩短[(189±90)ms比(263±108)ms,P〈0.05],Tel指数降低[(o.9±0.4)比(1.1±0.6),P〈0.05];左心总舒张充盈时间延长[(24±5)s/m比(17±3)s/m,P〈0.01],z比例增加[(74±10)%比(57±17)%,P〈0.05]。右心室起搏后运动峰V02和运动时间增加[分别为(14.8±5.0)ml/(kg·min)比(13.3±4.0)mE/(kg·min),(436±220)S比(363±214)s,P〈0.05]。结论优化房室延迟后的右心室起搏可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二尖瓣反流,改善其左心室收缩力和舒张充盈时间以及心脏做功指数,提高运动时间和峰VO2,在合适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对无氧阈值及通气效能改善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衰竭 充血性 脏起搏器 人工 超声动描记术 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下载PDF
长期右室起搏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清华 D.G.Gibson 《医院与医学》 2019年第3期64-68,共5页
目的常规右心室心脏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于临床已有多年。本研究主要观察右心室房室延迟优化起搏术后1个月和6个月心功能变化,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6-60个月。方法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左室射血分数<35%,二尖... 目的常规右心室心脏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于临床已有多年。本研究主要观察右心室房室延迟优化起搏术后1个月和6个月心功能变化,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6-60个月。方法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左室射血分数<35%,二尖瓣返流,12例患者伴有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平均QRS(162±12)ms,平均PR间期(210±50)ms。安装右心房-右心室起搏器后进行房室延迟优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返流、心功能变化,并在1个月和6个月进行复查,进行随访6-60个月。结果右心室起搏后1个月和6个月,QRS时间无明显变化,左室内径、左房内径和短轴缩短率无明显变化。对左室游离壁长轴运动幅度(从0.95cm±0.37cm到0.80cm±0.45cm)和室间隔长轴运动幅度(从0.43cm±0.28cm到0.48cm±0.28cm)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也不影响左室射血速度和搏出距离。7例(17.5%)患者二尖瓣返流完全消失,其余33例(82.5%)患者二尖瓣返流时间缩短从(486±101)ms到(408±90)ms(P<0.05),Tei指数降低从1.13±0.60到0.89±0.40(P<0.05)。延长左心总舒张充盈时间从(17±2.6)sec/min到(24.5±5.1)sec/min,增加Z比例从(57±17)%到(74±10)%(P<0.05)。随访期间死亡8例,心脏移植1例,安装左心辅助装置1例。结论优化房室延迟后的右心室起搏减少了慢性心力衰竭二尖瓣返流,改善了1个月和6个月左室收缩力和舒张充盈时间以及心脏作功指数。但远期死亡率较高。及时将右室起搏更新为双心室起搏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衰竭 起搏器 超声动图 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