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脉通颗粒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余秋颖 隋璐 +1 位作者 程阳 陈魁敏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24-1525,共2页
目的观察心脉通颗粒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色法测量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和血清溶血素含量,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和皮肤迟发性过敏实验,评价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心脉通颗粒能明显增加碳粒廓清指数和血... 目的观察心脉通颗粒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色法测量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和血清溶血素含量,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和皮肤迟发性过敏实验,评价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心脉通颗粒能明显增加碳粒廓清指数和血清溶血素的含量,增强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百分率,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结论心脉通颗粒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颗粒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心脉通颗粒含药血清对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刘军明 敖杰男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5期267-270,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心脉通颗粒含药血清对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2O2损伤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用正常大鼠血清培养,模型组用正常大鼠血清培养后,H2O2造损伤模型。心脉通组用心脉通含药血清干预12 h后... 目的:观察中药心脉通颗粒含药血清对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2O2损伤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用正常大鼠血清培养,模型组用正常大鼠血清培养后,H2O2造损伤模型。心脉通组用心脉通含药血清干预12 h后,再加H2O2造损伤。各组分别在H2O2作用6h后检测实验中各指标:心肌细胞形态学的改变;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的改变;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蛋白激酶B(PKB/Akt)的表达;RT-PCR检测蛋白激酶B(PKB/Akt)和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各组心肌细胞在H2O2作用下活力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H2O2损伤模型建立成功;心脉通组细胞活力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状态下PKB的转录水平较低,模型组有所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脉通组的转录水平更高,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情况下e NOS有表达,且表达水平是最高的。模型组中表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脉通组转录水平较模型组水平增高(P<0.05)。结论:中药复方心脉通颗粒能够增强心肌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保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抑制细胞调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KB/AKT-e NOS信号传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肌细胞 心脉通颗粒 蛋白激酶B(PKB/Akt) 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
下载PDF
HLPC法测定心脉通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 被引量:1
3
作者 安柏晶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第2期63-64,共2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脉通颗粒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BOS Hypersil C18 ODS2(150mm×4.6mm,5um)色谱柱,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50nm。按外标法进行检测。结果葛根素在浓度为4.08μgm...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脉通颗粒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BOS Hypersil C18 ODS2(150mm×4.6mm,5um)色谱柱,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50nm。按外标法进行检测。结果葛根素在浓度为4.08μgml-1~40.8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重复性实验RSD为0.10%,样品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3.07%(n=9),RSD为1.0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心脉通颗粒的含量测定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葛根素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中成药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玉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究中成药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PCA)的临床疗效及血清中apoA1、apoB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观察临床中收集的PCA患者200例,将其分为西医治疗对照组100例(A组),中成药联合心理干预结合治疗组100例(B组)... 目的:探究中成药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PCA)的临床疗效及血清中apoA1、apoB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观察临床中收集的PCA患者200例,将其分为西医治疗对照组100例(A组),中成药联合心理干预结合治疗组100例(B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西医治疗,中成药联合心理干预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成药通心脉颗粒及心理干预治疗,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变化并比较检测值结果的差异,并与治疗前后疗效作对比,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探讨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载脂蛋白A1(apoA1)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载脂蛋白B(apoB)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心理抑郁评分明显降低;B组心理评分明显低于A组,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1)中成药联合心理干预治疗PCA患者的疗效高于单纯西医治疗,安全性高,疗效明显,并且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2)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可以用来预测PCA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并且可以根据检测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3)临床治疗过程中,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等方面评价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对患者的病程及预后有着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4)可以将通心脉颗粒运用到临床治疗PCA中去,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及远期预后,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 心脉颗粒 心理干预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