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再同步电刺激疗法治疗严重进展性心衰
1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88-288,共1页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电刺激疗法 治疗 严重进展性心力衰竭 病死率 住院率 总病死率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精准管理价值研究
2
作者 陈佳杉 顾翔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精准管理对改善患者症状及CRT反应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苏北人民医院住院首次行CRT的心力衰竭(HF)患者97例,分为对照组53例和精准管理组44例。分析2组CRT反应率差异及...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精准管理对改善患者症状及CRT反应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苏北人民医院住院首次行CRT的心力衰竭(HF)患者97例,分为对照组53例和精准管理组44例。分析2组CRT反应率差异及发生因HF再入院或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精准管理组术后12个月总有反应比例高于对照组(88.64%vs 69.81%,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精准管理组无临床关注事件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1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未接受精准管理(HR=0.21,95%CI:0.09~0.47,P=0.005)、术前一年内因HF入院(HR=3.94,95%CI:1.70~9.14,P=0.005)是CRT术后发生临床关注事件的主要预测因素。结论 CRT术后精准管理可使患者CRT反应率增加,降低患者因HF再入院或死亡的风险,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疗法 预后 精准管理
下载PDF
低钾血症致室性心动过速引起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反复放电一例
3
作者 张艳丽 孙涛 姚成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3,共2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方法,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降低病死率[1]。但伴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现总结分析1例6年前因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方法,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降低病死率[1]。但伴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现总结分析1例6年前因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D)置入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示,合并心力衰竭的CRT除颤器(CRT-D)置入患者,仍需重视心力衰竭的全程管理,维持电解质平衡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血症 心动过速 室性 除颤器 心脏同步疗法
下载PDF
左束支区域起搏应用于心脏同步化治疗系统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梁好 顾翔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评估在需要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心力衰竭(HF)患者中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具备置入心脏同步化治疗(CRT)起搏器Ⅰ类和Ⅱ类适应证的HF患者128例,其... 目的评估在需要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心力衰竭(HF)患者中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具备置入心脏同步化治疗(CRT)起搏器Ⅰ类和Ⅱ类适应证的HF患者128例,其中因冠状窦电极置入失败而置入左束支电极32例作为LBBP组,行传统双心室起搏(BVP)96例作为BVP组。观察置入时2组起搏参数等指标,于术后第1、3、6、12个月至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律失常与心脏起搏器”专病门诊随诊,之后每3~4个月随访1次,完善临床评估、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起搏器功能程控等检查,记录因HF再入院或死亡事件。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末次随访QRS波时限、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P<0.05);LBBP组末次随访QRS波时限、NYHA心功能分级低于BVP组,LVEF高于BVP组(P<0.05)。2组置入时和末次随访的起搏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LBBP组和BVP组再入院率比较无显著差异(18.75%vs 16.67%,P>0.05)。结论LBBP安全有效,可改善HF患者心功能,可能为传统CRT无效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疗法 左束支区域起搏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不同起搏模式对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园园 陈震 +3 位作者 侯小锋 王权鹏 张锋 邹建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术后不同起搏模式与不同起搏频率对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wave alternans,MTWA)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术后不同起搏模式与不同起搏频率对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wave alternans,MTWA)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CRT或带除颤功能的三腔起搏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defibrillator,CRT-D)患者43例。所有患者于术后接受MTWA时域法检测,分别在起搏频率90,110 min^(-1)时测定MTWA,起搏模式为CRT-ON和CRT-OFF状态下即在双心室(BIV)或右心房(AAI)起搏时测定MTWA。比较不同起搏模式与不同起搏频率下MTWA数值。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43例患者分为3组(II级、III级和IV级),分析MTWA数值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起搏频率90 min^(-1)时,MTWA-AAI较MTWA-BIV明显增加[(11.28±9.94)μV vs(7.09±7.16)μV,P=0.001];起搏频率110 min^(-1)时,MTWA-BIV与MTWA-AAI数值比较无明显差异[(16.91±12.51)μV vs(15.58±10.97)μV,P=0.571]。相同起搏模式时,起搏频率110 min^(-1)时的MTWA数值较起搏频率90 min^(-1)时增加(P<0.05)。NYHA心功能分级IV组MTWA-AAI和MTWA-BIV数值均高于II组(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BIV低频率起搏模式可减小MTWA数值;MTWA数值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同步化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T波交替
下载PDF
电生理标测冠状静脉窦分支最延迟电激动处植入左室导线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被引量:11
6
作者 梁延春 于海波 +6 位作者 孙毅 金志清 许国卿 付柳静 李世倍 王祖禄 韩雅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电生理标测冠状静脉窦(CS)分支最延迟电激动处植入左室导线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方法 10例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均满足NYHA心功能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0.35且QRS波时限≥120 ms。CRT术中在可植入左室导线的CS分支... 目的探讨电生理标测冠状静脉窦(CS)分支最延迟电激动处植入左室导线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方法 10例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均满足NYHA心功能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0.35且QRS波时限≥120 ms。CRT术中在可植入左室导线的CS分支内进行电生理标测,将标测的最延迟心室电激动处作为左室导线的植入部位,观察该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结果 10例中,扩张型心肌病7例,缺血性心脏病3例;7例为窦性心律,3例为心房颤动;9例ECG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为室内传导阻滞。对10例的28个可作为左室导线植入部位的CS分支进行了电生理标测,10例均成功将左室导线植入在标测的最延迟电激动处,该处局部电位较体表ECG的QRS波起始延迟116±28 ms。术后即刻QRS波时限为121±17 ms,比术前153±30 ms明显缩短,P<0.01。8例CRT术后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均有CRT应答(8/8,100%),其中3例超应答(3/8,37.5%),另外1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CRT术后2个月死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8例CRT应答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LVEF值、左室收缩末容积、二尖瓣返流速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1.6±0.5级vs 3.3±0.5级;405±92 m vs 307±82m;0.42±0.06 vs 0.30±0.04;121±38 ml vs 153±44 ml;3.9±1.2 m/s vs 4.5±1.5 m/s,P均<0.01)。结论电生理标测指引CS分支最延迟电激动处植入左室导线的CRT方法可行且短期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生理标测 心脏同步化治疗 左室导线 激动顺序
下载PDF
AV间期对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心脏电同步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蔡琳 刘汉雄 +8 位作者 燕纯伯 刘剑雄 罗俊 唐炯 何川 邓晓琦 王伟 吴镜 余秀琼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394-396,共3页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时最佳AV间期值变化规律及其对心脏电同步性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3例行CRT的患者,术中尽可能让左右室电极导管的距离最远。术后在超声下获取最佳AV间期,并记录EF和12导体表心电图。结果不同个体...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时最佳AV间期值变化规律及其对心脏电同步性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3例行CRT的患者,术中尽可能让左右室电极导管的距离最远。术后在超声下获取最佳AV间期,并记录EF和12导体表心电图。结果不同个体的最佳AV值从110—230ms,有较大离散度,合并房间阻滞者最佳AV间期值均较大;同一个体的最佳AV值因随访时间不同而变化;心房激动能经房室结下传者其心电图QRS时限随AV间期变化而改变。同时伴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最佳:AV间期值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并随时间而变化。房间阻滞者常有较长的最佳AV间期值;激动能经房室结下传者,适宜的AV值能进一步改善心室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同步治疗 AV间期 同步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疗法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8
作者 苗丽 邓万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855-1858,共4页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功能 射血分数 心脏同步疗法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室电极导线的理想起搏部位及其个体化定位植入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亚萍 于海波 梁延春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期48-51,共4页
左室电极导线的起搏部位是影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左室电极导线的理想起搏部位是左室最延迟的机械收缩部位并且要避开心尖及疤痕区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前个体化确定最延迟机械收缩部位的方法有多种,... 左室电极导线的起搏部位是影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左室电极导线的理想起搏部位是左室最延迟的机械收缩部位并且要避开心尖及疤痕区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前个体化确定最延迟机械收缩部位的方法有多种,但是存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前确定的理想部位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中经冠状静脉窦及分支造影确定的可植入左室电极导线血管分支不匹配的问题,因而对这部分患者失去了左室电极导线植入的指导意义。电生理标测冠状静脉窦分支最延迟电激动处靶向植入左室导线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能是临床一种简便、实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同步治疗 心力衰竭 左室极导线 生理标测 起搏部位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的选择——电不同步或机械不同步? 被引量:5
10
作者 邱春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4期285-286,共2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改善伴QRS波增宽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从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已被多项临床试验所证实。心脏收缩的电不同步与机械不同步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又不尽如此。如果仅以QRS波宽度作为评...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改善伴QRS波增宽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从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已被多项临床试验所证实。心脏收缩的电不同步与机械不同步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又不尽如此。如果仅以QRS波宽度作为评价心脏存在不同步化的标准,对CRT适应证的选择可能会存在偏差。有证据显示经心脏超声心动图评价机械不同步优于QRS波宽度,但长期的临床结果尚有待于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化治疗 同步 机械不同步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关系研究的进展
11
作者 李婧 张靖琦 富路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心衰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在符合植入适应证的患者中仍有约30%的无反应率。本文就生物标志物与CRT反应关系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预测CRT反应提供方向。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疗法 微RNAS
下载PDF
重症心功能不全的心脏再同步疗法
12
作者 朱云云 潘伟民 《现代实用医学》 2009年第2期182-184,共3页
20%以上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存在室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可造成心室收缩不协调、收缩效率下降,而后者是导致心功能不全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纠正此类心室不同步,提出双室起搏疗法。因其有效性高,故以心... 20%以上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存在室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可造成心室收缩不协调、收缩效率下降,而后者是导致心功能不全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纠正此类心室不同步,提出双室起搏疗法。因其有效性高,故以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名称迅速普及,很快成为治疗重症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CRT增加了除颤和各种监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脏同步治疗 同步疗法 重症 室内传导阻滞 心室收缩 双室起搏疗法 有效性
下载PDF
心脏的电-机械活动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金龙 王冬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8-300,共3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力衰竭是通过改变心室激动顺序实现心室收缩再同步化的。心室收缩的同步性与心脏的电-机械活动密切相关,心力衰竭患者能否从CRT中获益主要取决于左室的刺激部位、刺激强度大小及靶血管的解剖等因素。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机械活动 综述 心脏同步化治疗
下载PDF
左室内膜刺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铮 汪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1期81-82,共2页
标准左室外膜刺激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主要的方法。近年来,相较于外膜刺激,另一种通过左室内膜刺激使心脏再同步化的方法,由于其更符合心室生理激动顺序,同时由于电极位置不受限制,因此能达到再同步化治疗的最佳效果,从而改善心功能,而... 标准左室外膜刺激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主要的方法。近年来,相较于外膜刺激,另一种通过左室内膜刺激使心脏再同步化的方法,由于其更符合心室生理激动顺序,同时由于电极位置不受限制,因此能达到再同步化治疗的最佳效果,从而改善心功能,而这已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通过左室内膜刺激的方法仍存在较多问题,其较多的并发症、必须长期抗凝、以及较高的手术难度也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同步化治疗 综述 左室内膜刺激 左室外膜刺激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结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15
作者 乔凌维 刘洁 严菊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3期108-110,共3页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结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CRT,观察组采用芪苈强心胶囊结合CRT,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中医症状...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结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CRT,观察组采用芪苈强心胶囊结合CRT,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中医症状积分、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1.05%(27/38)(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喘促、胸闷、气短乏力、心悸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t=9.175、2.877、4.693、6.028,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高于对照组(t=11.706、5.412,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t=9.194、6.327,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芪苈强心胶囊结合CRT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各项症状,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心力衰竭 芪苈强心胶囊 心脏同步化治疗 中成药疗法
下载PDF
电刺激可以调节和同步新生心脏细胞的跳动属性
16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期148-148,共1页
据Eng G 2016年1月19日(Nat Commun,2016,7:10312—10312.)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程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电刺激生成自干细胞的人类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能够辅助其发育和功能。
关键词 刺激 心脏细胞 新生 同步 调节 哥伦比亚大学 类心肌细胞 研究人员
下载PDF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陶四明 韩明华 郭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92-96,共5页
心电学异常往往合并心衰共存于心肌病患者中 ,异常的心电顺序使心脏收缩和舒张不协调 ,从而损害心功能。近来短期和长期研究发现应用心脏起搏可使心脏活动再同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认为心脏再同步化疗法是严重心衰合... 心电学异常往往合并心衰共存于心肌病患者中 ,异常的心电顺序使心脏收缩和舒张不协调 ,从而损害心功能。近来短期和长期研究发现应用心脏起搏可使心脏活动再同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认为心脏再同步化疗法是严重心衰合并心电学异常患者的一种理想的非药物辅助治疗选择。其潜在的机制包括 :心脏整体活动的再同步化 ,拮抗神经内分泌活性、逆转心脏重塑 ,抗心律失常等。该方法有严格的适应证 ,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文章综述了心脏失同步化的病理生理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相关临床试验、显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疗法 治疗 心脏激动异常 合并症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疗法治疗心力衰竭的15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叶先龙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23期119-119,共1页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疗法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的心功能分级、QRS、LVEF、LVEDD及6min步行试验均显著优于术前。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能明显改...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疗法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的心功能分级、QRS、LVEF、LVEDD及6min步行试验均显著优于术前。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确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同步疗法 心力衰竭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治疗对不同病因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徽 齐书英 +3 位作者 曹士考 彭龙 王菲 王冬梅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7-20,36,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对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按心力衰竭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组11...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对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按心力衰竭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组11例和非缺血性心肌病(non-ischemic cardiomyopathy,NICM)组21例。两组均给予CRT,观察术前及术后6个月临床、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超声应答率。结果两组CRT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术前改善(P<0.05)。NICM组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房容积(LA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均明显改善,ICM组LVESD、LVESV、LAV及LVEF较术前也明显改善(P<0.05),NICM组术后6个月LVEF、LVESV改善情况优于ICM组(P<0.05)。两组CRT术后6个月超声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T术后6个月NICM组ΔLVEF高于ICM组,ΔLVESV低于ICM组(P<0.05)。结论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对CRT临床获益相似。CRT术后6个月NICM患者获益更佳,表现为更加显著的左心室逆重构以及心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疗法 心肌缺血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效果
20
作者 付明鹏 甘绛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106-106,共1页
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效果。方法 共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甲组(常规西药)和乙组(心脏再同步),各46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乙组治疗总有效率、PMD、PWD优于于甲组(P<0.05)。结论 慢... 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效果。方法 共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甲组(常规西药)和乙组(心脏再同步),各46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乙组治疗总有效率、PMD、PWD优于于甲组(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心脏再同步治疗,成效明显,显著改善患者心房电生理学相关特性,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治疗 心房生理学特性 影响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