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精准管理价值研究
1
作者 陈佳杉 顾翔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精准管理对改善患者症状及CRT反应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苏北人民医院住院首次行CRT的心力衰竭(HF)患者97例,分为对照组53例和精准管理组44例。分析2组CRT反应率差异及...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精准管理对改善患者症状及CRT反应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苏北人民医院住院首次行CRT的心力衰竭(HF)患者97例,分为对照组53例和精准管理组44例。分析2组CRT反应率差异及发生因HF再入院或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精准管理组术后12个月总有反应比例高于对照组(88.64%vs 69.81%,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精准管理组无临床关注事件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1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未接受精准管理(HR=0.21,95%CI:0.09~0.47,P=0.005)、术前一年内因HF入院(HR=3.94,95%CI:1.70~9.14,P=0.005)是CRT术后发生临床关注事件的主要预测因素。结论 CRT术后精准管理可使患者CRT反应率增加,降低患者因HF再入院或死亡的风险,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疗法 预后 精准管理
下载PDF
左束支区域起搏应用于心脏同步化治疗系统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梁好 顾翔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评估在需要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心力衰竭(HF)患者中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具备置入心脏同步化治疗(CRT)起搏器Ⅰ类和Ⅱ类适应证的HF患者128例,其... 目的评估在需要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心力衰竭(HF)患者中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具备置入心脏同步化治疗(CRT)起搏器Ⅰ类和Ⅱ类适应证的HF患者128例,其中因冠状窦电极置入失败而置入左束支电极32例作为LBBP组,行传统双心室起搏(BVP)96例作为BVP组。观察置入时2组起搏参数等指标,于术后第1、3、6、12个月至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律失常与心脏起搏器”专病门诊随诊,之后每3~4个月随访1次,完善临床评估、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起搏器功能程控等检查,记录因HF再入院或死亡事件。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末次随访QRS波时限、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P<0.05);LBBP组末次随访QRS波时限、NYHA心功能分级低于BVP组,LVEF高于BVP组(P<0.05)。2组置入时和末次随访的起搏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LBBP组和BVP组再入院率比较无显著差异(18.75%vs 16.67%,P>0.05)。结论LBBP安全有效,可改善HF患者心功能,可能为传统CRT无效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疗法 左束支区域起搏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疗法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3
作者 苗丽 邓万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855-1858,共4页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功能 射血分数 心脏同步疗法
下载PDF
低钾血症致室性心动过速引起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反复放电一例
4
作者 张艳丽 孙涛 姚成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3,共2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方法,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降低病死率[1]。但伴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现总结分析1例6年前因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方法,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降低病死率[1]。但伴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现总结分析1例6年前因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D)置入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示,合并心力衰竭的CRT除颤器(CRT-D)置入患者,仍需重视心力衰竭的全程管理,维持电解质平衡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血症 心动过速 室性 除颤器 心脏同步疗法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关系研究的进展
5
作者 李婧 张靖琦 富路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心衰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在符合植入适应证的患者中仍有约30%的无反应率。本文就生物标志物与CRT反应关系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预测CRT反应提供方向。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疗法 微RNAS
下载PDF
重症心功能不全的心脏再同步疗法
6
作者 朱云云 潘伟民 《现代实用医学》 2009年第2期182-184,共3页
20%以上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存在室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可造成心室收缩不协调、收缩效率下降,而后者是导致心功能不全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纠正此类心室不同步,提出双室起搏疗法。因其有效性高,故以心... 20%以上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存在室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可造成心室收缩不协调、收缩效率下降,而后者是导致心功能不全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纠正此类心室不同步,提出双室起搏疗法。因其有效性高,故以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名称迅速普及,很快成为治疗重症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CRT增加了除颤和各种监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脏同步治疗 同步疗法 重症 室内传导阻滞 心室收缩 双室起搏疗法 有效性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结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7
作者 乔凌维 刘洁 严菊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3期108-110,共3页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结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CRT,观察组采用芪苈强心胶囊结合CRT,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中医症状...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结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CRT,观察组采用芪苈强心胶囊结合CRT,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中医症状积分、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1.05%(27/38)(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喘促、胸闷、气短乏力、心悸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t=9.175、2.877、4.693、6.028,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高于对照组(t=11.706、5.412,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t=9.194、6.327,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芪苈强心胶囊结合CRT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各项症状,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心力衰竭 芪苈强心胶囊 心脏同步化治疗 中成药疗法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优化方法概述
8
作者 高建斌 赵玲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期179-182,共4页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升高。心脏再同步治疗作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方法,自运用于临床以来就因其确切的疗效得到认可。然而相关指南经过了几轮更新,仍只有70%的患者从中获益。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后...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升高。心脏再同步治疗作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方法,自运用于临床以来就因其确切的疗效得到认可。然而相关指南经过了几轮更新,仍只有70%的患者从中获益。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后优化是提高应答率的关键措施。现综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优化的方法,以选择适宜的优化方法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应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同步治疗 适应证 优化方法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电刺激疗法治疗严重进展性心衰
9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88-288,共1页
关键词 心脏同步电刺激疗法 治疗 严重进展性心力衰竭 病死率 住院率 总病死率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疗法治疗心力衰竭的15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叶先龙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23期119-119,共1页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疗法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的心功能分级、QRS、LVEF、LVEDD及6min步行试验均显著优于术前。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能明显改...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疗法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的心功能分级、QRS、LVEF、LVEDD及6min步行试验均显著优于术前。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确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同步疗法 心力衰竭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治疗对不同病因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徽 齐书英 +3 位作者 曹士考 彭龙 王菲 王冬梅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7-20,36,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对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按心力衰竭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组11...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对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按心力衰竭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组11例和非缺血性心肌病(non-ischemic cardiomyopathy,NICM)组21例。两组均给予CRT,观察术前及术后6个月临床、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超声应答率。结果两组CRT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术前改善(P<0.05)。NICM组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房容积(LA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均明显改善,ICM组LVESD、LVESV、LAV及LVEF较术前也明显改善(P<0.05),NICM组术后6个月LVEF、LVESV改善情况优于ICM组(P<0.05)。两组CRT术后6个月超声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T术后6个月NICM组ΔLVEF高于ICM组,ΔLVESV低于ICM组(P<0.05)。结论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对CRT临床获益相似。CRT术后6个月NICM患者获益更佳,表现为更加显著的左心室逆重构以及心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疗法 心肌缺血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陶四明 韩明华 郭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92-96,共5页
心电学异常往往合并心衰共存于心肌病患者中 ,异常的心电顺序使心脏收缩和舒张不协调 ,从而损害心功能。近来短期和长期研究发现应用心脏起搏可使心脏活动再同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认为心脏再同步化疗法是严重心衰合... 心电学异常往往合并心衰共存于心肌病患者中 ,异常的心电顺序使心脏收缩和舒张不协调 ,从而损害心功能。近来短期和长期研究发现应用心脏起搏可使心脏活动再同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认为心脏再同步化疗法是严重心衰合并心电学异常患者的一种理想的非药物辅助治疗选择。其潜在的机制包括 :心脏整体活动的再同步化 ,拮抗神经内分泌活性、逆转心脏重塑 ,抗心律失常等。该方法有严格的适应证 ,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文章综述了心脏失同步化的病理生理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相关临床试验、显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疗法 治疗 心脏电激动异常 合并症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22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余世成 冯俊 +1 位作者 孙召金 黄海涛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717-721,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7年7月22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CRT的临床资料:CRT术前及术后3个月心功能[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脑钠肽(BNP)]、心电图(HR,...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7年7月22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CRT的临床资料:CRT术前及术后3个月心功能[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脑钠肽(BNP)]、心电图(HR,QRS波宽度)、心脏超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二尖瓣返流(MR),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检验指标(Cr,K^+,Na^+)的数据,对上述指标的术前基线值及术后3个月随访值行配对t检验。对病人CRT术前及术后3个月MR评分与LVEDD、LVEF、PASP、LA、6 min步行距离、QRS波宽度的变化趋势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1)术前基线值及术后3个月随访值行配对t检验: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YHA心功能分级,t=7.172,P<0.001;6 min步行距离,t=-22.448,P<0.001;BNP,t=3.819,P=0.001);治疗前后QRS波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90,P<0.001);治疗前后大部分心脏超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EDD,t=8.219,P<0.001;LVESD,t=7.611,P<0.001;LA,t=4.780,P<0.001;MR,t=6.394,P<0.001;LVEF,t=-6.759,P<0.001);两组HR、PASP、Cr、K^+、N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RT术后MR的改善与LVEDD的减小(r=0.496,P=0.019)和LVEF的增加(r=-0.486,P=0.022)呈中等程度相关;与QRS波宽度缩短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021,P=0.927)。(3)所有病人CRT反应率达81.81%(18/22),超反应率达36.36%(8/22)。结论 CRT临床疗效显著;通过更为严格的适应证把握,可以提高CRT反应率;CRT术后,MR的改善与LVEDD的减小和LVEF的增加相关,与QRS波宽度的缩短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同步疗法 心力衰竭 心肌病 扩张型 二尖瓣闭锁不全 束支传导阻滞 每搏输出量 利钠肽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六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悦喜 阿荣 +3 位作者 任保军 王春燕 孟庆余 丁燕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脏同步化治疗 慢性 第一附属医院 内蒙古医学院 起搏治疗 心室同步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左心室电极导线植入途径及位置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康 吴立群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6期342-344,共3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是对左、右心室收缩或舒张不同步的患者,通过植入右心室及左心室电极达到同时起搏左、右心室,恢复心室同步收缩或舒张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心室...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是对左、右心室收缩或舒张不同步的患者,通过植入右心室及左心室电极达到同时起搏左、右心室,恢复心室同步收缩或舒张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心室失同步的患者,CRT可以改善左室的整体功能。有研究证实CRT可以降低心衰伴心室不同步患者的住院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同步化治疗 心室电极导线 植入途径 右心室收缩 充血性心力衰竭 治疗方法 心室同步 CRT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反应原因荟萃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华伟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8期848-852,共5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已成为治疗中重度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临床上仍有约30%~40%的CRT植入患者对其无反应。研究指出,QRS时限和形态、缺血性心肌病、右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左心室电极植入位置、药物治疗和起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已成为治疗中重度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临床上仍有约30%~40%的CRT植入患者对其无反应。研究指出,QRS时限和形态、缺血性心肌病、右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左心室电极植入位置、药物治疗和起搏器参数设置均是影响CRT无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就CRT无反应常见原因做一综述,旨在通过早期识别和控制上述危险因素以降低CRT无反应率,从而提高CRT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疗法 无反应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左束支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鹏 赵青 +3 位作者 刘文亨 孙品 王茂敬 蔡尚郎 《精准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分析左束支起搏(LBBP)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与双心室起搏(BVP)相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8月于我院心内科行永久性CRT的3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起搏模式不同... 目的分析左束支起搏(LBBP)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与双心室起搏(BVP)相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8月于我院心内科行永久性CRT的3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起搏模式不同,分为LBBP-CRT组(15例)和BVP-CRT组(15例),收集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3、6个月的心功能、十二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每组患者手术前后及两组患者间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二尖瓣反流面积(MR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QRS波时限、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和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收缩期轴向应变达峰时间(SPWMD)的差异。结果LBBP-CRT组术后6个月的LAEF较术前1 d明显提高(F=5.54,P<0.05),术后3、6个月的LVEF较术前1 d明显提高(F=6.72,P<0.01);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MRA均较术前1 d明显减小(F=43.59、31.74,P<0.01);治疗后1、3和6个月,两组患者的NYHA分级较术前1 d显著提高(F=24.16、15.89,P<0.01),QRS波时限、IVMD和SPWMD均较术前1 d显著缩短(F=23.53~149.93,P<0.01);但两组患者的LAVI与术前1 d相比无显著减小(P>0.05)。治疗后1、3和6个月,LBBP-CRT组患者QRS波时限、IVMD、SPWMD均短于BVP-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6.43~100.71,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房、左心室功能在LBBP后得到明显改善,但短期内左心房结构无明显改善,在改善心脏电机械同步性方面LBBP较BVP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疗法 心脏起搏 人工 左束支起搏 心室功能 心房功能 心房结构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的变迁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冬梅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8期844-847,共4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已走过20个春秋,其疗效已得到充分的肯定。随着系列临床研究结果的揭晓,其适应证也不断发生改变。从1998年最早的Ⅱb(C)类适应证,逐步发展到I(A)类适应证;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已走过20个春秋,其疗效已得到充分的肯定。随着系列临床研究结果的揭晓,其适应证也不断发生改变。从1998年最早的Ⅱb(C)类适应证,逐步发展到I(A)类适应证;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Ⅲ或Ⅳ级拓展到I~Ⅱ级;从窦性心律患者发展到心房颤动患者。对起搏依赖的心力衰竭患者其适应证变化也很大,从Ⅱb类适应证进展到I(B)适应证,并且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没有严格限制,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大量右心室起搏给心力衰竭患者带来的危害,使患者达到最大获益。然而在QRs时限及形态的掌握上更加严格。目前认为,对QRS时限≥150ms及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CRT治疗的获益最大,已经否定了对窄QRS时限(〈120ms)的疗效。我们相信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CRT治疗的目标人群会更加明确和具体,CRT应答率会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疗法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治疗及其非Ⅰ类适应证研究进展
19
作者 徐耕 王宇星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1583-1584,1726,共3页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单中心和多中心研究已证实,CRT是通过改善房室、室间和室内的同步,延长左心室充盈时间,增加心室收缩的协同性,减少二尖瓣反流,拮抗神...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单中心和多中心研究已证实,CRT是通过改善房室、室间和室内的同步,延长左心室充盈时间,增加心室收缩的协同性,减少二尖瓣反流,拮抗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逆转左心室重塑,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同步治疗 Ⅰ类适应证 左心室重塑 慢性心力衰竭 多中心研究 二尖瓣反流 神经内分泌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治疗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心律失常、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苟华良 郭勇 +1 位作者 张皓 苟润泽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心律失常、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95例CHF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治疗12周后心功能、心律失常指标、运动能力变化,并采用明尼苏达心力...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心律失常、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95例CHF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治疗12周后心功能、心律失常指标、运动能力变化,并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LHF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2周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138.90±25.28)ml比(119.87±20.78)ml]、二尖瓣返流面积(MRA)[(5.36±0.95)cm^2比(2.66±0.77)cm^2]、MRA/左房面积(LAA)[(30.87±8.48)比(20.03±5.61)]、各左室壁12节段的收缩达峰时间(TS)间的极差(Ts-maxD)[(112.44±15.1)ms比(62.82±13.23)ms]、各TS间的标准差(Ts-SD)[(22.48±5.41)ms比(14.77±2.86)ms]均显著减小(P均=0.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29.44±4.12)%比(36.52±4.58)%]、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LVdp/dt)[(602.9±108.74)mmHg比(1325.19±188.85)mmHg]均显著提高(P均=0.001),房早、阵发房速、阵发房颤、阵发室速发生数均显著减少(P均=0.001),6min步行距离[(280.31±11.12)m比(387.46±17.01)m]显著增加(P=0.001),MLHFQ各项评分及总分[(67.59±8.29)分比(47.02±7.42)分]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P均=0.001)。结论:心脏再同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减少房性心律失常、阵发室速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疗法 心律失常 心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