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应激与基因表达
1
作者 李德才 李世珍 《医学综述》 1999年第1期16-17,共2页
细胞内许多抗氧化物质如:谷光甘肽、维生素E、抗环血酸及β胡萝卜素参与了最基本的细胞保护功能。除这些小分子物质外,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歧化酶、谷光甘肽还原酶等抗氧化酶类也参加了这一过程。这些物质均能直接灭活活性氧成分,使其... 细胞内许多抗氧化物质如:谷光甘肽、维生素E、抗环血酸及β胡萝卜素参与了最基本的细胞保护功能。除这些小分子物质外,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歧化酶、谷光甘肽还原酶等抗氧化酶类也参加了这一过程。这些物质均能直接灭活活性氧成分,使其无法对重要的细胞内活性物质构成损害,从而保护了细胞免于氧化应激损伤,因而被看作对于外部应激的第一道防御屏障。然而,经常由于细胞内抗氧化物质的不足,或是由于强烈而持久的氧化应激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应激 基因表达 心脏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的心脏应激反应
2
作者 王枫 《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4年第5期72-72,共1页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临床急症。它同时作为一种应激原引起了器官系统的功能改变,心血管系统的改变是其中最常见的应激反映之一,对其一系列反应是否有足够的认识,对其表现是否识别及治疗措施是否得当直接与...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临床急症。它同时作为一种应激原引起了器官系统的功能改变,心血管系统的改变是其中最常见的应激反映之一,对其一系列反应是否有足够的认识,对其表现是否识别及治疗措施是否得当直接与病人的预后想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心脏应激反应 心血管系统 激素浓度 血液应激综合征
下载PDF
处理工作中的应激减少心脏应激
3
作者 余国膺(摘译)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3期232-232,共1页
一组办公室职工因面临解雇的可能而处于应激中。通过在工作现场的一种简单的应激的处理方案(stress management program,SMP),心率变异稍有改变(但有显著性),动脉血压稍有降低。
关键词 心脏应激 工作现场 心率变异 动脉血压 办公室
下载PDF
基于柔性管理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总体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刘彬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0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柔性管理理念下的围手术期护理在剖宫产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136例行剖宫产术分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 目的:观察基于柔性管理理念下的围手术期护理在剖宫产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136例行剖宫产术分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实施基于柔性管理理念优化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总体幸福感、心脏应激指标,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机体功能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干预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低于对照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9、4.322、3.707,P<0.05);护理后,干预组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1、3.697、13.034,P<0.05);干预组的下床时间、恢复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27、11.946、9.760、11.322,P<0.05);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5,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2、5.111、4.149、4.201、2.802,P<0.05)。结论:基于柔性管理理论优化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并增强总体幸福感,对改善患者心脏应激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机体功能康复并提升生活质量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围手术期护理 柔性管理理念 总体幸福感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心脏应激
下载PDF
Phosphodiesterase-3 inhibitor (cilostazol) attenuates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the heart 被引量:3
5
作者 Siriporn C. Chattipakom Savitree Thummasorn +1 位作者 Jantira Sanit Nipon Chattipakorn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51-157,共7页
Background Cilostazol is a type 3 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 which has been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achyarrhythmia and improve defibrillation efficacy. However, the mechanism for this be... Background Cilostazol is a type 3 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 which has been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achyarrhythmia and improve defibrillation efficacy. However, the mechanism for this beneficial effect is still unclear. Since cardiac mito-chondria have been shown t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fatal cardiac arrhythmias and that oxidative stress is one of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arr-hythmia generation, we tested the effects of cilostazol on cardiac mitochondria under severe oxidative stress. Methods Mitochondria were isolated from rat hearts and treated with H2O2 to induce oxidative stress. Cilostazol,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was used to study its protective effects.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including a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 blocker, cyclosporine A (CsA), and an inner membrane anion channel (IMAC) blocker, 4'-chlorodiazepam (CDP),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tic role of cilostazol on cardiac mitochondria. Cardiac 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production,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change and mi-tochondrial swelling were determined as indicators of cardiac mitochondrial function. Results Cilostazol preserved cardiac mitochondrial function when exposed to oxidative stress by preventing mitochondrial depolarization, mitochondrial swelling, and decreasing ROS produc-tion. Conclusion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of cilostazol reported previously could be due to its prevention of car-diac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caused by severe oxidative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diesterase-3 inhibitor CILOSTAZOL Mitochondria HEART Oxidative stress Membrane potential ISCHEMIA
下载PDF
健康男性中A型行为模式对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刘韬 邓光辉 +1 位作者 张龙严 经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在诱发负性情绪条件下,研究健康男性中A型行为模式对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设计,分别考察A型和B型、高TH组和低TH组、高CH组与低CH组,在三种情绪应激状态下心率变异性各频域指标的差异。结果:无论按AB... 目的:在诱发负性情绪条件下,研究健康男性中A型行为模式对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设计,分别考察A型和B型、高TH组和低TH组、高CH组与低CH组,在三种情绪应激状态下心率变异性各频域指标的差异。结果:无论按AB型整体分类,还是按CH和TH特质分类,在心率变异性(HRV)各频域指标上组间均无显著差异,被试类型与负性情绪应激水平均无显著交互作用。而三种情绪应激状态主效应显著,均表现为:在预期阶段和应对阶段两种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功能的相对兴奋及迷走神经功能的相对抑制,交感-迷走神经的不平衡性增加。结论:健康男性中A型行为及其部分特质对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均不显著,情绪应激对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是直接而显著的,并且表现为冠心病病理状态下相似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行为 情绪应激:心脏自主神经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