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组织化学在心脏性猝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开展 张惠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1-34,共4页
上世纪80年代,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得到发展,法医病理学家开始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法医学领域,主要用于寻找心脏性猝死早期心肌缺血的病理形态学依据、青壮年猝死综合症的发病机理的研究、不典型心肌炎的死因诊断... 上世纪80年代,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得到发展,法医病理学家开始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法医学领域,主要用于寻找心脏性猝死早期心肌缺血的病理形态学依据、青壮年猝死综合症的发病机理的研究、不典型心肌炎的死因诊断等。近年来应用于法医病理学研究的诊断标志物主要有心肌肌动蛋白(Actin)、肌钙蛋白Ⅰ(cTnⅠ)、纤维连接蛋白(Fn)、纤维蛋白原(F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早期生长反应因子(Zif/26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CD68、肌红蛋白(Mb)、Cx43、内皮素(Endothelin,ET)、补体C5、细胞调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法医病理学 心脏猝死
下载PDF
6例肺胚母细胞瘤的免疫组织化学与病理分析
2
作者 董岩 张芳 刘玉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0期36-37,共1页
肺胚母细胞瘤因瘤内上皮性成分和间叶性成分的组织构形极似胚胎(8~12周)腺样肺,认为其组织发生于肺胚母细胞而得名,临床少见。自1984年以来,我们共收治肺胚母细胞瘤患者6例,其中1例发生更为罕见的心脏转移,我们采用常规病理诊断加免疫... 肺胚母细胞瘤因瘤内上皮性成分和间叶性成分的组织构形极似胚胎(8~12周)腺样肺,认为其组织发生于肺胚母细胞而得名,临床少见。自1984年以来,我们共收治肺胚母细胞瘤患者6例,其中1例发生更为罕见的心脏转移,我们采用常规病理诊断加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单克隆抗体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对该肿瘤的发生、诊断及预后有更深入的了解,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6例肺胚母细胞瘤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14~59岁,均行肺叶及肿瘤切除术并送病理检查。标本用10%福尔马林固定后,通过常规取材、固定、脱水、浸蜡。采用德国莱卡切片机连续切片4μm厚,H-E常规染色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心脏 结缔组织 动物组织 肉瘤样 肾母细胞瘤 角蛋白 单克隆抗体 上皮 转移瘤 癌胚抗原 母细胞 肺瘤 肉瘤细胞 病理诊断
全文增补中
心脏性猝死心肌组织HIF-1α和Bax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德衍 袁磊 +4 位作者 杨彦华 纪萍 于建宪 张七一 林梅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 alpha(HIF-1α)和Bax蛋白在心脏性猝死(SCD)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与相关性,并为法医学鉴定SCD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SCD者心肌组织中HIF-1α和Bax蛋白的表达,并以25例非SCD者心肌组织作...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 alpha(HIF-1α)和Bax蛋白在心脏性猝死(SCD)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与相关性,并为法医学鉴定SCD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SCD者心肌组织中HIF-1α和Bax蛋白的表达,并以25例非SCD者心肌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SCD者心肌组织HIF-1α与Bax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uc=6.083、5.573,P<0.01)。在SCD心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Bax表达呈正相关(r=0.736,P<0.01)。结论 HIF-1α与Bax表达的增高与SCD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HIF-1α与Bax可望作为诊断SCD较为客观的病理形态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心脏 法医学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BAX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miR-21及其靶基因RECK、Smad7在心脏性猝死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彦华 杨呈伟 +4 位作者 韩增磊 徐晓娜 张鹏 张七一 刘德衍 《精准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529-532,536,共5页
目的 观察微小RNA-21(miR-21)与伴有Kazal基序富含半胱氨酸的逆转诱导蛋白(RECK)、Smad7在心脏性猝死(SCD)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因SCD的20例心脏标本作为SCD组;选取20例死因为非心脏疾患的心脏标本作为对照组... 目的 观察微小RNA-21(miR-21)与伴有Kazal基序富含半胱氨酸的逆转诱导蛋白(RECK)、Smad7在心脏性猝死(SCD)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因SCD的20例心脏标本作为SCD组;选取20例死因为非心脏疾患的心脏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两组心肌组织中RECK和Smad7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组心肌组织中miR-21、RECK和Smad7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两组心肌组织中RECK、Smad7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08、-2.939,P<0.05);两组心肌组织中RECK与Smad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06,P<0.05)。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SCD组心肌组织中miR-21与RECK、Smad7相对表达量均呈负相关(r=-0.608、-0.681,P<0.05)。结论 SCD心肌组织中miR-21高表达,RECK、Smad7低表达,miR-21与RECK、Smad7联合应用有望作为诊断SCD较为客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富含半胱氨酸的逆转诱导蛋白 Smad7蛋白质 猝死 心脏 心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白鼠死后心肌自溶的酶组织化学研究
5
作者 陈忆九 赵子琴 李中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5-17,F004,共4页
在法医学临案实践中,有时要求鉴定死者生前是否发生过急性心肌缺血。在一些尸体解剖中未发现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面又疑为单纯性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脏性猝死的案伴中,因心肌缺血发生的时间较短,用病理学常规手段很难作出诊断。乳... 在法医学临案实践中,有时要求鉴定死者生前是否发生过急性心肌缺血。在一些尸体解剖中未发现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面又疑为单纯性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脏性猝死的案伴中,因心肌缺血发生的时间较短,用病理学常规手段很难作出诊断。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等活性在心肌缺血数分钟后即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化学研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自溶 死后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痉挛 琥珀酸脱氢酶 心脏猝死 乳酸脱氢酶 尸体解剖 法医学 单纯 未发现 血发生 病理学
下载PDF
心脏性猝死病人心肌组织CX43和CX40的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卢静 张七一 +3 位作者 纪萍 孔庆暖 孙坤伟 于建宪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观察心脏性猝死病人左、右心室肌及室间隔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及缝隙连接蛋白40(CX40)的表达,探讨CX43、CX40表达与心脏性猝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Simple PCI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比较心脏性猝死与非心脏性猝死病人心室... 目的观察心脏性猝死病人左、右心室肌及室间隔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及缝隙连接蛋白40(CX40)的表达,探讨CX43、CX40表达与心脏性猝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Simple PCI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比较心脏性猝死与非心脏性猝死病人心室肌及室间隔肌CX43、CX40的表达,并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心脏性猝死病人CX43、CX40主要表达于心肌细胞闰盘处,少数表达于细胞侧面连接及胞浆中。心脏性猝死病人CX43、CX40多数弥散于胞浆及细胞侧面连接处,表达于闰盘的数量减少。心脏性猝死病人CX43在左心室、室间隔及右心室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t=2.09~8.01,P均〈0.05);心脏性猝死病人CX40在左心室、室间隔及右心室的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t=3.24~9.40,P均〈0.05)。结论CX43、CX40表达部位的改变与表达数量的减少,可能与心脏性猝死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心脏 连接蛋白43 连接蛋白4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猝死者左心室心肌连接蛋白43的分布改变 被引量:2
7
作者 苏波 云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甲亢性心脏病猝死者心肌连接蛋白43(myocardial connexin 43,Cx43)表达及其与猝死的关系。方法:挑选长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2010~2012年尸体解剖案例26例,分为2组,每组各13例。①实验组:男9例,女4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 目的:探讨甲亢性心脏病猝死者心肌连接蛋白43(myocardial connexin 43,Cx43)表达及其与猝死的关系。方法:挑选长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2010~2012年尸体解剖案例26例,分为2组,每组各13例。①实验组:男9例,女4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4.7岁,均为甲亢性心脏病猝死。②非心源性死亡对照组:男7例,女6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8.8岁。每例心脏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并取材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左心室肌的Cx43染色情况。结果:实验组心肌Cx43阳性颗粒数分布于心室肌细胞内或细胞侧-侧连接处;对照组心肌Cx43阳性颗粒数分布于闰盘。定量检测并经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Cx43蛋白染色阳性的面积和与对照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平均光密度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性心脏病猝死者心室肌Cx43蛋白的分布发生明显改变,甲亢性心脏病的猝死可能与Cx43的分布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蛋白43 甲亢心脏 免疫组织化学 法医病理学
下载PDF
心脏性猝死的法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熊小明 邓世雄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750-752,共3页
关键词 心脏猝死 法医学 分子生物学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心脏原发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9
作者 杨红军 丁彦青 +1 位作者 邓永键 蔡俊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5-736,共2页
关键词 心脏肿瘤 胚胎横纹肌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早期心肌梗死bFGF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丙杰 陈建国 +3 位作者 徐小虎 姚青松 吴贤英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05-207,共3页
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方法,对人体早期心肌梗死猝死者心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心肌梗死组 24例的心肌细胞核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核均为强阳性染... 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方法,对人体早期心肌梗死猝死者心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心肌梗死组 24例的心肌细胞核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核均为强阳性染色,有些细胞浆也有阳性染色,尤以心肌梗死灶周围区域心肌细胞为甚。可疑梗死组 21例中 17例见心肌细胞核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核为强阳性染色, 4例为弱阳性染色,未见阴性染色。而正常心脏对照组 16例中 3例呈弱阳性染色,其余均为阴性。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对照组 bFGF阳性指数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和可疑心肌梗死组( P< 0.001),而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果表明 bFGF免疫组化染色可望为早期心肌缺血致猝死的死后诊断提供客观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免疫组织化学 心脏猝死 BFGF
下载PDF
早期心肌缺血猝死心肌Ⅰ型胶原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淑红 刘聪 +1 位作者 谭秋丰 黄飞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75-177,241,共4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蛋白在心肌早期缺血死后诊断中的法医学价值。方法将收集的案例心肌蜡块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早期心肌缺血组、心肌梗死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观察猝死心肌内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对其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蛋白在心肌早期缺血死后诊断中的法医学价值。方法将收集的案例心肌蜡块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早期心肌缺血组、心肌梗死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观察猝死心肌内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对其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早期心肌缺血组和心肌梗死组心肌细胞质以及细胞核染色阳性,且早期心肌缺血组与心肌梗死组表达强度相近,说明早期心肌缺血组在胶原网结构方面已经发生与心肌梗死相同的改变。结论Ⅰ型胶原可以作为早期心肌缺血的一个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心脏猝死 Ⅰ型胶原
下载PDF
早期心肌缺血猝死心肌NF-κB p65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淑红 刘聪 +1 位作者 谭秋丰 黄飞骏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45-147,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p65(NF-κB p65)在心肌早期缺血猝死后诊断中的法医学价值。方法将收集的案例心肌蜡块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3例)、早期心肌缺血组(14例)、心肌梗死组(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观察猝死心肌内NF-κBp65的表...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p65(NF-κB p65)在心肌早期缺血猝死后诊断中的法医学价值。方法将收集的案例心肌蜡块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3例)、早期心肌缺血组(14例)、心肌梗死组(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观察猝死心肌内NF-κBp65的表达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早期心肌缺血组和心肌梗死组的心肌细胞胞浆内及细胞核内均出现NF-κBp65的表达,且早期心肌缺血组与心肌梗死组表达强度无差异。结论NF-κBp65可以作为早期心肌缺血猝死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心脏猝死 NF-κB P65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香芝 张晨美 +1 位作者 杨子浩 余佳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7期1442-1445,共4页
在儿童中,急性心肌炎是心脏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急性心肌炎患者中约20%~30%为暴发性心肌炎[1]。心肌炎是由多种因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或毒物等)导致的心肌炎症过程,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在儿童中,急性心肌炎是心脏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急性心肌炎患者中约20%~30%为暴发性心肌炎[1]。心肌炎是由多种因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或毒物等)导致的心肌炎症过程,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症状轻微,而部分患者则表现为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临床表现为急性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心肌炎 血流动力学障碍 致死心律失常 心脏猝死 心肌炎症 心肌炎患者 自身免疫疾病 病毒心肌炎 心源休克 心功能
下载PDF
冠心病猝死者心肌细胞CARP和CaMKⅡ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啟春 杨彦华 +2 位作者 于建宪 张七一 丁华民 《齐鲁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了解冠心病猝死(SCD)者心肌组织中心锚重复蛋白(CARP)及钙离子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的表达,并探讨其法医学意义。方法收集30例SCD尸检心肌组织为实验组,30例非SCD尸检心肌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CARP... 目的了解冠心病猝死(SCD)者心肌组织中心锚重复蛋白(CARP)及钙离子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的表达,并探讨其法医学意义。方法收集30例SCD尸检心肌组织为实验组,30例非SCD尸检心肌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CARP和CAMKⅡ的表达。结果实验组CARP和CaMKⅡ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Z=-6.706、-7.018,P<0.01)。实验组中CARP表达与CaMKⅡ表达呈正相关(r=0.833,P<0.01)。结论 SCD者心肌细胞中CARP和CaMKⅡ的表达升高可能与SCD的发病相关,可以为法医鉴定SCD提供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猝死 心脏 免疫组织化学 心锚重复蛋白 钙离子依赖蛋白激酶Ⅱ
下载PDF
巴戟天寡糖促治疗性血管新生机制的探讨
15
作者 孟祥光 冯国清 胡香杰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43-44,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巴戟天寡糖(Morinda officinalis How oligosaccha rides,MOO)对AMI后大鼠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的干预及缺血心肌组织局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latelet Derived Endothelial Growfla Factor-B.PDGF-... 目的:通过观察巴戟天寡糖(Morinda officinalis How oligosaccha rides,MOO)对AMI后大鼠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的干预及缺血心肌组织局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latelet Derived Endothelial Growfla Factor-B.PDGF-B)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ns-like Tyrosine Ki2nase-1,Flt-1)的蛋白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MOO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为心脏组织工程学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除假结扎组10只开胸分离冠脉后只穿线不结扎外,其余50只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成AMI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麝香能心丸(30mg·kg^-1·d^-1)阳性药对照组,MOO小、中、大(0.7g·kg^-1·d^-1、1.4g·kg^-1·d^-1、2.8g·kg^-1·d^-1)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均于手术后24h内开始给药,模型组及假结扎组每d用与药物组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给药6w后处死。心肌取材进行心脏大体及一般组织形态学观察,测定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Index,LVMI),观察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心率变化(Changing Rate of HeartRate,CROHR),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细胞PDGF-B、Fit-1蛋白表达的情况,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 Value,ODV),并进行半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血管新生 巴戟天寡糖 血管新生机制 Wistar大鼠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心脏组织工程学 免疫组织化学SP法
下载PDF
高血压性心脏病猝死者心肌连接蛋白43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波 张燕翔 +1 位作者 汪浩 孟祥志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5-387,394,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HHD)猝死者心肌连接蛋白43(Cx43)表达及其与猝死的关系。方法:挑选我校基础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2009-2011年尸体解剖案例2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①HHD组: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为41-73岁,平均年龄56.5岁;均...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HHD)猝死者心肌连接蛋白43(Cx43)表达及其与猝死的关系。方法:挑选我校基础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2009-2011年尸体解剖案例2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①HHD组: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为41-73岁,平均年龄56.5岁;均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猝死。②非心源性死亡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为40-53岁,平均年龄46.8岁。每例心脏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并取材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左心室肌的Cx43染色情况。结果:HHD组心肌Cx43阳性颗粒数量显著减少,着色明显减弱,部分呈颗粒状,且分布于心室肌细胞内或细胞侧-侧连接处;对照组的染色未见明显变化。定量检测并经统计分析发现,HHD组Cx43蛋白染色阳性的面积和平均光密度与对照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猝死者心室肌Cx43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猝死可能与Cx43的表达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心脏 连接蛋白43 免疫组织化学 法医病理学
原文传递
miR-17及其靶基因HIF-1α、STAT3在心源性猝死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国良 刘德衍 +4 位作者 杨彦华 韩增磊 徐晓娜 张鹏 张七一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6期562-566,共5页
目的观察微小R N A 17(m iR-17)与HIF-lcu STAT3在心脏性猝死(S C D)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因心血管系统疾病猝死的20例心脏标本作为S C D组;选取20例死因为非心脏疾患的心脏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 目的观察微小R N A 17(m iR-17)与HIF-lcu STAT3在心脏性猝死(S C D)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因心血管系统疾病猝死的20例心脏标本作为S C D组;选取20例死因为非心脏疾患的心脏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两组心肌组织中HlF-lcc和STAT3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组心肌组中miR-17、H IF-lot和STAT3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两组心肌组织中HIF-lou STAT3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36、一3.552,P<0.01);两组心肌组织中H IF-la与STAT3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996,尸<0.05)。荧光定量P C 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S C D组心肌组织中m iR-17与H IF-l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706,尸<0.05),m iR-17与STAT3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0=—0.730,尸<0.05)。结论S C D心肌组织中miR-17、H IF-la高表达,STAT3低表达,miR-17、H IF-la和STAT3联合应用有望作为诊断S C D较为客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猝死: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六例
18
作者 蔡凯华 刘延玲 +6 位作者 张宝仁 刘晓红 徐志云 梅举 邹良健 马大烈 林万和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4-296,共3页
关键词 心脏原发肿瘤 病理检查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FAS及FAS—L在心脏黏液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9
作者 姜楠 阮昕华 +2 位作者 刘岩 徐美林 李庆和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5,共2页
近年研究表明,细胞调亡与肿瘤等许多人类疾病相关,心脏黏液瘤是心脏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㈨。为探讨Fas及Fas-L在心脏黏液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心脏黏液瘤 临床意义 FAS 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原发肿瘤 FAS-L 疾病相关
原文传递
间皮性/单核细胞性偶发性心脏赘生物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晓荣 吴秀平 +4 位作者 黎成芳 谭娜 黄佳佳 张苏园 郑洪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8-820,共3页
间皮性/单核细胞性心脏偶发性心脏赘生物(MICE)是由组织细胞和间皮细胞组成的罕见心脏良性增生性病变.因与心内膜相连,漂浮在心腔内,易误诊为血栓或恶性肿瘤.迄今为止,该病变国内外报道检索到不足50例,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该文报道发生... 间皮性/单核细胞性心脏偶发性心脏赘生物(MICE)是由组织细胞和间皮细胞组成的罕见心脏良性增生性病变.因与心内膜相连,漂浮在心腔内,易误诊为血栓或恶性肿瘤.迄今为止,该病变国内外报道检索到不足50例,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该文报道发生于51岁女性经确诊的MICE 1例,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从临床病史、辅助检查、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知,减少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赘生物 偶发 心脏 间皮 增生病变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组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