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系统在乳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晓璐 霍立群 顾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4期115-119,共5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I)是目前最新的混合成像方式,将代谢数据和形态数据相结合,能够在乳腺癌诊疗过程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本文对PET/MRI在乳腺癌诊断、分期、治疗反应评估和预后预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中的研...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I)是目前最新的混合成像方式,将代谢数据和形态数据相结合,能够在乳腺癌诊疗过程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本文对PET/MRI在乳腺癌诊断、分期、治疗反应评估和预后预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系统 新辅助化疗 乳腺核磁共振
下载PDF
心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皓田 王让 +1 位作者 魏敬(综述) 范成中(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7-902,共6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检查方法多样,其中无创性诊断并获取预后信息是目前相关影像学检查的研究热点。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磁共振成像(MRI)是将PET的分子影像与MRI的软组织对比功能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的一种先进融合显像新技术。本文就... 心血管系统疾病检查方法多样,其中无创性诊断并获取预后信息是目前相关影像学检查的研究热点。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磁共振成像(MRI)是将PET的分子影像与MRI的软组织对比功能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的一种先进融合显像新技术。本文就目前心脏PET/MRI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肌病、结节性心脏病以及心肌淀粉样病变等,以期促进心脏PET/MRI在该领域精准医学中更广泛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技术 心血管疾病 融合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非损伤性功能成像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磁共振波谱分析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影像学(英文)
3
作者 Ruediger E.Port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295-1298,共4页
当前在医药工业中越来越关注将非损伤性功能成像技术作为潜在的病人体内药物作用早期检测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可监测组织中放射标记的药物和其代谢物的绝对浓度,或者是特殊受体的配体浓度,且可以三维直观地显示它们在体内的分布... 当前在医药工业中越来越关注将非损伤性功能成像技术作为潜在的病人体内药物作用早期检测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可监测组织中放射标记的药物和其代谢物的绝对浓度,或者是特殊受体的配体浓度,且可以三维直观地显示它们在体内的分布。磁共振波谱分析可监测体内未标记药物的代谢转化。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影像学可显示小分子、亲水的造影剂在血浆与组织细胞间隙间的即时分布,并可以用来检测抗血管或血管生成的化合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磁共振波谱分析 功能成像技术 磁共振影像学 动态对比增强 非损伤性 检测技术 药物作用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越 卢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6,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探索斑块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尽早发现易损斑块是国际研究热点。研究显示炎性反应与斑块发生、发展、破裂密切相关,但炎性反应过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高分辨磁共振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探索斑块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尽早发现易损斑块是国际研究热点。研究显示炎性反应与斑块发生、发展、破裂密切相关,但炎性反应过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力手段,HR-MRI能提供斑块形态学信息,PET能提供斑块内炎性反应的巨噬细胞代谢信息。本文重点对HR-MRI、PET及一体化PET/MR成像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病理生理机制,以期进行早期影像学预警,有效预防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一体化PET/MR
下载PDF
制备用于间充质干细胞成像的荧光成像/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三模态纳米探针
5
作者 徐洋洋 任荣 +8 位作者 岳惠敏 钟燕 王晓燕 和庆钢 谷岩 毛峥伟 孙继红 田梅 张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4-165,共12页
为了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各个阶段更好地获取移植干细胞的命运信息,制备了一种能同时实现荧光成像(FI)、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影像探针。首先制备了一种新型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第1嵌段为叔丁氧羰基保护的2-((叔... 为了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各个阶段更好地获取移植干细胞的命运信息,制备了一种能同时实现荧光成像(FI)、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影像探针。首先制备了一种新型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第1嵌段为叔丁氧羰基保护的2-((叔丁氧羰基)氨基)丙烯酸乙酯的均聚物,第2嵌段为短链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和五氟苯酚丙烯酸酯的无规共聚物,再通过氨解和酰胺化反应为聚合物修饰上双功能螯合剂DOTA和近红外染料Cy5.5,通过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聚合物在水中自组装并螯合Gd^(3+)得到1 mg/mL的纳米探针Gd-DOTA-Cy5.5-NP,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观察到探针为平均粒径30 nm的球形颗粒,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得Gd^(3+)浓度为0.084 mmol/L。将纳米探针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孵育,通过Cell Counting Kit-8试剂验证1 mg/mL以下的Gd-DOTA-Cy5.5-NP相对细胞毒性较低,同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675 nm激发波长下观测细胞出现红色荧光,利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测得探针纵向弛豫率为46.969 mmol/(L·s)。最后Gd-DOTA-Cy5.5-NP螯合^(68)Ga^(3+),得到三模态纳米探针^(68)Ga/Gd-DOTA-Cy5.5-NP,伽马计数仪测得间充质干细胞对该探针的摄取在90 min达到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纳米探针 磁共振成像 荧光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磁共振全身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在食管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毅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1年第4期403-404,共2页
食管癌为常见消化道肿瘤,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患者病死率较高。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首选方式,而术前准确评估患者的肿瘤分期,对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全身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为新型磁共振成像... 食管癌为常见消化道肿瘤,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患者病死率较高。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首选方式,而术前准确评估患者的肿瘤分期,对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全身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为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其扫描范围大,且能抑制正常组织的信号,进而更好地显示病变组织[1]。基于此,本研究分析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在食管癌患者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患者 磁共振成像技术 肿瘤分期 消化道肿瘤 外科手术 PET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 扫描范围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系统成功注册上市
7
作者 本刊讯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8年第5期349-349,共1页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创新产品“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注册上市.该产品包括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MR(磁共振)两部分,实现了PET成像及MR成像的一体化结合,并实...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创新产品“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注册上市.该产品包括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MR(磁共振)两部分,实现了PET成像及MR成像的一体化结合,并实现同步等中心采集生理、解剖和生化代谢信息,通过信息配准和融合,临床实践证明,在头颈部肿瘤、腹部肿瘤、退行性神经病变、全身淋巴瘤等疾病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系统 上市 注册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PET成像 创新产品 MR成像
下载PDF
核磁共振、正电子发射扫描在感染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8
作者 阴彦林 杨新明 +3 位作者 张瑛 田野 张培楠 孟宪勇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PET/CT)在感染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感染性脊柱炎筛查的100...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PET/CT)在感染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感染性脊柱炎筛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经组织病理学和细菌学检查,有明确的诊断结果,并接受MRI及18 F-FDG PET/CT检查。分析MRI、18 F-FDG PET/CT检查在感染性脊柱炎诊断中的意义。结果MRI、18 F-FDG PET/CT检查均为感染性脊柱炎诊断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RI、18 F-FDG PET/CT及联合预测因子在诊断感染性脊柱炎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6、0.958、0.97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与18 F-FDG PET/CT联合检测在感染性脊柱炎诊断中的诊断效能最理想,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9.00%、100.00%、97.50%。结论将MRI与18 F-FDG PET/CT联合检测感染性脊柱炎,能够明显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脊柱炎 磁共振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中科院研发出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设备
9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22期97-97,共1页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11月1日在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的主题是“创新转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共设工业自动化展、环保技术与设备展、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展、科技创新展等八个展区。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成像设备 中科院 通信技术 科技创新 博览会 自动化 工业
下载PDF
SPECT和PET评估冬眠心肌联合心脏磁共振成像测定左心室室壁厚度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慧晓 孟晶晶 +8 位作者 王辉 田晶 张颖 常智 唐立钧 李天女 徐磊 李翔 张晓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探讨门控^(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评估冬眠心肌联合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测定左心室室壁厚度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门控^(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评估冬眠心肌联合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测定左心室室壁厚度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在2周内行门控SPECT、门控PET和CMR检查且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75例。图像分析采用17节段法和5分法来评估心肌对显像剂的摄取情况(0分为正常,1分为轻度减低,2分为中度减低,3分为重度减低,4分为缺损),分别获得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异常的总积分,计算二者差值,灌注异常分-代谢异常分≥1分,即心肌灌注-代谢“不匹配”,定义为冬眠心肌。CMR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室壁厚度<4 mm的心肌节段定义为极薄心肌。根据冬眠心肌范围(冬眠心肌节段占左心室面积的百分比)和极薄心肌节段数,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冬眠心肌范围≤10%、极薄心肌节段数<2个)、B组(冬眠心肌范围≤10%、极薄心肌节段数≥2个)、C组(冬眠心肌范围>10%、极薄心肌节段数<2个)、D组(冬眠心肌范围>10%、极薄心肌节段数≥2个)。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分析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Kaplan-Meier法获得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差异。结果:7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10)岁,男性69例(92.0%)。根据冬眠心肌范围和极薄心肌节段数区分,A组、B组、C组、D组分别有13例(17.3%)、14例(18.7%)、21例(28.0%)、27例(36.0%)。中位随访31.0(22.9,37.1)个月,11例(14.7%)患者死亡,A组、B组、C组、D组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84.0±8.6)%、(63.5±1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9.788,P=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冬眠心肌范围联合极薄心肌节段数是预测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578,95%CI:1.236~10.356,P=0.019)。结论:SPECT和PET评估冬眠心肌联合CMR测定左心室室壁厚度可改善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心脏磁共振成像 冬眠心肌 左心室室壁厚度 缺血性心肌病 预后
下载PDF
双源射频发射技术在3.0TMR心脏成像中的优势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翠艳 赵斌 +2 位作者 王光彬 贾海鹏 曲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15-1719,共5页
目的评价双源射频发射技术在提高3.0T MR心脏局部射频场均匀性和心脏成像质量中的优势。方法对14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行双源和单源射频发射左心室短轴位射频场匀场和电影成像(B-TFE序列),其中双源电影成像采用不同TR/TE和FA分别得到3组图... 目的评价双源射频发射技术在提高3.0T MR心脏局部射频场均匀性和心脏成像质量中的优势。方法对14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行双源和单源射频发射左心室短轴位射频场匀场和电影成像(B-TFE序列),其中双源电影成像采用不同TR/TE和FA分别得到3组图像。利用配对t检验评价射频场的均匀性,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心室腔-室间隔信号对比度(CR)之间的差异。由2名医师对图像伪影进行评分,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评分差异,对评价者间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双源射频发射技术显著改善了B1场的均匀性,提高了B-TFE序列心室腔-室间隔的CR(P<0.05),应用短TR双源射频发射技术图像伪影明显减少(P<0.05),评价者间的一致性均高度一致。结论双源射频发射技术在3.0T MR心脏成像中有一定优势,可以提高射频场均匀性,增加血池-心肌CR,减少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射频发射 心脏成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融合技术在提高儿童结构相关难治性癫痫致痫灶检出率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明 季涛云 +10 位作者 叶锦棠 范岩 刘晓燕 王爽 吴晔 刘庆祝 王若凡 王文 程伟科 姜玉武 蔡立新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815-1819,共5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和PET/MRI融合技术在儿童难治性癫痫致痫区的检出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癫痫中心行癫痫切除手术的难治性癫痫患儿资料.收集患儿基...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和PET/MRI融合技术在儿童难治性癫痫致痫区的检出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癫痫中心行癫痫切除手术的难治性癫痫患儿资料.收集患儿基本临床资料、手术和预后随访资料、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MRI、PET、PET/MRI融合等信息.与癫痫术前评估团队确定的致痫区对比,评估 MRI、PET和PET/MRI融合技术对癫痫定位的准确性.根据随访≥1年无发作患者,分别计算MRI、PET和PET/MRI融合技术对癫痫灶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共收集62例,男30例,女32例.平均起病年龄为2.50岁(2 d^11.70岁),平均手术年龄5.10岁(0.75~15.60岁).(2)62例手术方式和预后:局灶/单脑叶切除32例(占51.6%),多脑叶切除16例(占25.8%),半球离断14例(占22.6%).术后随访≥1年,Engel Ⅰ级占91.9%(57/62例),Engel Ⅱ~Ⅳ级分别为1例、3例和1例.(3)与术前评估团队确定的致痫区相比,MRI一致性为64.5%(40/62例),PET一致性为72.5%(45/62例),PET/MRI融合技术一致性为85.5%(53/62例),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P=0.03).(4)Engel Ⅰ级患者计算结果显示, MRI的敏感度为66. 7%,特异度为60.0%;PET的敏感度为75.4%,特异度为60.0%;PET/MRI融合技术的敏感度为85. 9%,特异度为80.0%.(5)对11例病理结果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的"阴性MRI"进行二次阅读, 9例发现有轻微异常.结论 PET/MRI融合能提高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病灶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融合技术 致痫区
原文传递
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波 韩为清 +1 位作者 宋佰玉 平水静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6期261-261,共1页
本文章对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WB-DWI)的相关概念、技术原理作了介绍,重点论述MR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术在肿瘤疾病的应用及MR全身弥散加权成技术在恶性肿瘤全身转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能提供细胞水平的定... 本文章对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WB-DWI)的相关概念、技术原理作了介绍,重点论述MR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术在肿瘤疾病的应用及MR全身弥散加权成技术在恶性肿瘤全身转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能提供细胞水平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反映肿瘤细胞构成及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发展的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全身肿瘤原发灶,筛查全身肿瘤转移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其在肿瘤筛查、肿瘤特征描述、肿瘤良恶性鉴别等方面的作用予以综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 全身 正电子发射断层照相技术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在麻醉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真真 薛庆生 于布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85-188,212,共5页
背景 功能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的不断发展,为我们在全麻药物作用机制及疼痛等的研究中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背景 功能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的不断发展,为我们在全麻药物作用机制及疼痛等的研究中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目的 现就近年来这两种技术在麻醉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作一综述.内容 研究发现,全麻药可使丘脑等区神经元活性降低,扣带前回和岛叶等区神经元活性增强.对大脑受体系统的研究,证实了大脑的GABAA受体参与介导全麻药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机制.对疼痛的研究表明,阿片类镇痛药能使痛觉感受相关区域活性降低,同时使参与痛觉调节相关区域活性增强.趋向 功能影像学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广泛应用必定会促使麻醉学研究不断前进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 受体 疼痛
原文传递
PET/CT与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5
作者 胡裕效 卢光明 +3 位作者 朱虹 张宗军 季学满 孙传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其临床进程、治疗方法、预后等情况有很大差异,对患者术前准确预测胶质瘤的级别十分重要。目前,利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和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 目的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其临床进程、治疗方法、预后等情况有很大差异,对患者术前准确预测胶质瘤的级别十分重要。目前,利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和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进行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被认为是一种大有希望的方法。文中探讨18F-FDG PET/CT显像与PW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8例疑诊为脑胶质瘤的患者在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显像和PWI,分析18F-FDG PET/CT图像,计算出标准提取值(standardizad uptake value,SUV)、肿瘤白质比(lesion-to-white matterratio,L/W),磁共振灌注指标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volume,rCBV)值由肿瘤与对侧正常脑白质的CBV相比后得出。分析SUV、L/W、rCBV这3个半定量指标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优劣。结果18例患者中WHO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5例。SUV和rCBV半定量参数不能区分WHOⅡ级和Ⅲ级患者,L/W在上述3级患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及PWI能提供常规MRI所不能获取的信息,在胶质瘤的分级诊断中均有一定作用,其中L/W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脑胶质瘤 磁共振灌注成像
下载PDF
多模态成像技术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郭歌 祖凌云 袁慧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9期41-48,I0002,共9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延长,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 CAVD)成为目前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CAVD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难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最终病变进展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预后极差,经导管或外科主动...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延长,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 CAVD)成为目前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CAVD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难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最终病变进展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预后极差,经导管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准确评估主动脉瓣的形态、功能改变和左心室重塑情况对于识别CAVD高危患者、及早治疗干预、改善患者预后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多模态成像技术在CAVD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指导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将重点论述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在CAVD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主动脉瓣狭窄 多模态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下载PDF
成人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正常表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春锋 陆健 +2 位作者 陈小东 姜吉锋 王绍刚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6期592-593,共2页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可以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大范围(包括胸部、腹部及盆腔)薄层无间断扫描,经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MIP)图像重建得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图像;通过背景抑制及黑白翻转技术,可对病变的显示达到与正电子...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可以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大范围(包括胸部、腹部及盆腔)薄层无间断扫描,经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MIP)图像重建得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图像;通过背景抑制及黑白翻转技术,可对病变的显示达到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相媲美的效果,可直观、立体地评估原发病灶和灶外的肿瘤或(和)非肿瘤征象,并可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体积的定量测量。本研究旨在了解成人WB-DWI正常表现,为该技术用于临床诊断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全身 成人 磁共振 最大密度投影 表观弥散系数 图像重建
下载PDF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结合PET/MRI对癫痫的诊断价值分析
18
作者 李健 潘为领 +1 位作者 赵晓阳 宋冬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474-1478,共5页
目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maging,^(1)H-MRS)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MRI)对癫痫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 目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maging,^(1)H-MRS)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MRI)对癫痫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癫痫患者74例为癫痫组,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以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tactic EEG,SEEG)及手术病理方法为“金标准”,评估单一^(1)H-MRS检查、PET/MRI融合成像、^(1)H-MRS结合PET/MEI融合成像3种方式检出、病灶定位的诊断价值。结果相比患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肌酸类(Creatine,Cr)、NAA/胆碱类化合物(Choline compounds,Cho)、NAA/(Cr+Cho)比值,健侧海马NAA/Cr、NAA/Cho、NAA/(Cr+Cho)比值较高(P<0.05);联合检查出率、阳性病灶定位符合率高于^(1)H-MRS、PET/MRI融合检查(P<0.05)。以SEEG及手术病理方法为“金标准”,^(1)H-MRS、PET/MRI融合、联合检查敏感度分别为44.59%、55.41%、94.59%,特异度分别为54.05%、59.45%、78.29%,准确度分别为49.32%、57.43%、95.39%;AUC分别为0.764、0.788、0.812。其中联合检查特异度、AUC最高。结论通过^(1)H-MRS结合PET/MRI对癫痫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提高癫痫的准确度、具有良好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磁共振波谱学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
下载PDF
癫痫术前评估中相关脑成像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小霖 王静 +5 位作者 王雄飞 周健 王梦阳 关宇光 李天富 栾国明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13-116,125,共5页
癫痫是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大约30%~40%的癫痫为药物难治性癫痫,需进一步评估后行手术治疗。癫痫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切除致痫组织来控制癫痫发作,同时通过保留重要的大脑区域来避免神经心理和其他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影像学技术... 癫痫是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大约30%~40%的癫痫为药物难治性癫痫,需进一步评估后行手术治疗。癫痫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切除致痫组织来控制癫痫发作,同时通过保留重要的大脑区域来避免神经心理和其他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影像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包括7T结构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同步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图像后处理与匹配融合技术等都显著提高了对微小病灶和可疑异常脑区的检出率,在癫痫患者的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癫痫术前评估中相关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及其优缺点,以期在临床中为癫痫手术提供更可靠的支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术前评估 神经影像学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
下载PDF
脑结构及功能成像技术在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临床转归预测和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20
作者 赵旭 王万宇 +4 位作者 曲冰 纪亚红 王丰 曹丹娜 赵永厚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94-96,共3页
健康人群发展为精神分裂症之前有一个较长的“前驱期”,处于此期的人群为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若不及早进行干预治疗,1年内将有三分之一的高危人群发展为精神分裂症。通过脑结构及脑功能成像技术MRI、PET获取脑结构、功能数据,再结合临... 健康人群发展为精神分裂症之前有一个较长的“前驱期”,处于此期的人群为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若不及早进行干预治疗,1年内将有三分之一的高危人群发展为精神分裂症。通过脑结构及脑功能成像技术MRI、PET获取脑结构、功能数据,再结合临床资料可判断精神分裂证高危人群是否转归为精神分裂症。PET检查显示更多的纹状体多巴胺合成,MRI检查显示脑灰质体积增大以及额叶区大脑活动增加是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产生积极反应的潜在标志。MRI检查显示,前额叶皮层中灰质体积增大和厚度增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药物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影像学技术 脑结构及功能成像技术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