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7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岳扬 安丽娜 +5 位作者 臧运金 吴凤东 张庆 朱晓丹 邹卫龙 陈新国 《武警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712-713,共2页
目前,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onor after cardiac death,DCD)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肝脏移植的供体三大来源之一,其应用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且临床效果已经被多家国际权威医学机构所肯定。我院肝移植中心于2008-03施行了首例心脏死亡后捐... 目前,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onor after cardiac death,DCD)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肝脏移植的供体三大来源之一,其应用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且临床效果已经被多家国际权威医学机构所肯定。我院肝移植中心于2008-03施行了首例心脏死亡后捐献供肝肝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 肝移植 治疗
下载PDF
可控型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术中应用乌司他丁预处理对肾移植受体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宋洋洋 蔺婷婷 +2 位作者 何岍妍 刘环秋 冯艳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9-476,共8页
目的:在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术中应用不同剂量的乌司他丁预处理,观察其对肾移植受体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可控型DCD供体90例,肾移植受体174例。将供体随机分为3组,U1组术中使用乌司他丁5 000 U·kg~(-1);U2组术中使用乌... 目的:在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术中应用不同剂量的乌司他丁预处理,观察其对肾移植受体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可控型DCD供体90例,肾移植受体174例。将供体随机分为3组,U1组术中使用乌司他丁5 000 U·kg~(-1);U2组术中使用乌司他丁10 000 U·kg~(-1);对照组术中不使用乌司他丁,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受体术前及术后1~7 d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记录每小时尿量,计算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结结果果:3组受体术后7 d的每小时尿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术后第1天,U1组和U2组受体每小时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U2组受体每小时尿量高于U1组(P<0.05)。术后第5天,U2组每小时尿量高于U1组(P<0.05)。术后第6天,U2组受体每小时尿量高于U1组和对照组(P<0.05)。其余各天3组受体每小时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内U1组和U2组受体eGFR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2天U1组受体eGFR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3组受体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体术后7 d内血肌酐水平均明显降低,U1组和U2组受体血肌酐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低,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体血尿素氮水平均降低后又升高,U1组和U2组受体血尿素氮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U1组和U2组受体术后DGF发生率分别为10.5%、8.5%和6.9%,U1组和U2组受体术后DGF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结论论:乌司他丁预处理可控型DCD,可促进肾移植受体术后尿量早期恢复,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肾移植 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 缺血再灌注损伤 预处理 肾功能
下载PDF
持续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对小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鲁皓 刘晓珊 +6 位作者 陆云杰 秦建杰 饶建华 李国强 王学浩 张峰 吕凌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23-227,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持续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对小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根据灌注保存方式不同分为新鲜供肝低温保存组(FC组)、DCD供肝低温保存组(DC组)和DCD供肝低温氧合机械灌注... 目的研究体外持续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对小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根据灌注保存方式不同分为新鲜供肝低温保存组(FC组)、DCD供肝低温保存组(DC组)和DCD供肝低温氧合机械灌注组(DP组),每组6只。低温灌注保存供肝6h后,收集保存过供肝的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UW液),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收集3组小鼠肝组织,切片,行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观察3组小鼠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保存6h后,DC组与DP组的UW液中的ALT、AST含量均明显高于FC组(均为P<0.01);DP组的ALT和AST含量均明显低于DC组(均为P<0.01)。光学显微镜下,FC组未见明显坏死区域,DC组肝细胞损伤严重,DP组肝组织未见明显损伤及坏死。荧光显微镜下,FC、DP两组肝细胞凋亡程度轻微,DC组肝细胞形态极不规则,肝细胞坏死严重。结论持续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可减轻肝细胞损伤和凋亡,为DCD肝移植的器官保存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氧合机械灌注 肝移植 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患者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杨 李肖山 +6 位作者 张升宁 莽源祎 任刚 刘静 李来邦 冉江华 李立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78-682,共5页
目的探讨公民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肝移植患者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肝移植192例患者资料,供肝均来源于DCD。共入组145例患者,男性85例,女性60例... 目的探讨公民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肝移植患者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肝移植192例患者资料,供肝均来源于DCD。共入组145例患者,男性85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45岁。145例患者中发生胆道吻合口狭窄8例,无狭窄137例,比较狭窄和无狭窄患者中国分类标准、供体年龄、体质量指数、供肝脂肪样变、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供体非计划心脏停搏时间、供体升压药使用情况、供体高钠血症、吻合技术等相关因素与胆道吻合口狭窄的关系,并讨论其治疗策略。Spearman相关分析狭窄相关因素。结果结果提示发生狭窄情况与供体年龄(r=0.229)、体质量指数(r=0.204)、脂肪样变(r=0.239)、热缺血时间(r=0.214)、非计划心脏停搏的总时间(r=0.401)、升压药物的使用(r=0.237)和术前供体存在高钠血症(r=0.557)均呈正性相关(均P<0.05)。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对治疗胆道吻合口狭窄有效,成功率高。结论引起DCD肝移植患者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的相关因素较多,加强供体维护,缩短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提高吻合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胆道并发症。内镜下放置胆道支架是治疗胆道吻合口狭窄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公民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 胆道吻合口狭窄 危险因素 治疗
原文传递
不同透析方式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誉翠颜 李伟 +6 位作者 谢超 叶佩仪 谢碧琴 梁子介 肖观清 陈统清 孔耀中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0期83-84,共2页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对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101例首次进行DCD供肾移植患者,按移植前透析方式分为HD组(69例)和PD组(32例)。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配型和免疫抑制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对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101例首次进行DCD供肾移植患者,按移植前透析方式分为HD组(69例)和PD组(32例)。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配型和免疫抑制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钙、血清磷水平。结果HD组术前血红蛋白为(118.83±22.53)g/L,术后12个月为(128.42±20.80)g/L;术前血清白蛋白为(44.22±4.27)g/L,术后12个月为(44.28±4.87)g/L;术前血清钙为(2.33±0.23)mmol/L,术后12个月为(2.42±0.23)mmol/L;术前血清磷为(2.03±0.56)mmol/L,术后12个月为(1.02±0.18)mmol/L。PD组术前血红蛋白为(107.03±21.69)g/L,术后12个月为(124.72±30.12)g/L;术前血清白蛋白为(38.27±3.60)g/L,术后12个月为(45.11±2.48)g/L;术前血清钙为(2.36±0.22)mmol/L,术后12个月为(2.57±0.28)mmol/L;术前血清磷为(1.70±0.41)mmol/L,术后12个月为(1.01±0.27)mmol/L。HD组术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磷水平均高于PD组,术后12个月血清钙水平低于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钙水平及术后12个月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磷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血红蛋白、血清钙、血清磷水平均优于本组术前,PD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和PD患者肾移植术后2年肾功能恢复、贫血、营养及钙磷代谢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 肾移植
下载PDF
术前不同透析方式对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早期肾功能影响
6
作者 徐会青 杨宏伟 +1 位作者 陈鹏 何龙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002-1003,1006,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两种不同方式对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尿毒症行DCD肾移植术且术前进行透析的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透析方式...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两种不同方式对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尿毒症行DCD肾移植术且术前进行透析的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透析方式将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n=38)和腹膜透析组(n=21)。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透析时间、肾功能恢复正常(肌酐<133μmol/L)的时间及血肌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透析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前、术后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DCD肾移植术前选择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对肾功能早期的恢复无明显影响,术前透析方式选择可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 肾移植
下载PDF
不同动脉吻合方式对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移植肾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徐会青 何龙 +1 位作者 陈鹏 杨宏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337-1339,共3页
目的探讨进行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时,选择髂内动脉或髂外动脉吻合方式对肾功能及血液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尿毒症行DCD供肾移植术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脉吻合方式将患者分为髂内动脉端... 目的探讨进行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时,选择髂内动脉或髂外动脉吻合方式对肾功能及血液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尿毒症行DCD供肾移植术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脉吻合方式将患者分为髂内动脉端端吻合组(A组,n=41)和髂外动脉端侧吻合组(B组,n=62)。两组患者术后应用抗排斥药物方案相同。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血肌酐水平)、彩色多普勒肾血流参数(肾动脉内径,主肾动脉、段动脉及大叶间动脉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舒张期末血液流速及血管阻力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肾动脉内径,主肾动脉、段动脉及大叶间动脉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舒张期末血液流速及血管阻力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肾移植动脉重建选择髂内外动脉对DCD供肾移植肾功能及血液灌注情况均无明显影响,动脉吻合方式选择可视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 肾移植 动脉吻合 血液灌注
下载PDF
心脏死亡后供肾来源感染的预防 被引量:2
8
作者 顾民 陶俊 王子杰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2,共2页
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治疗手段是肾移植。我国目前应用于移植的供体主要来源于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而CDCD中采用较多的器官是来自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或心-脑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笔者临床实践中发现,当前DCD供体具有年... 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治疗手段是肾移植。我国目前应用于移植的供体主要来源于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而CDCD中采用较多的器官是来自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或心-脑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笔者临床实践中发现,当前DCD供体具有年龄偏大、基础疾病较多、ICU治疗时间较长、潜在感染风险较高和用药史复杂的特点,且DCD供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热缺血时间较长,增加了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这些因素进而导致中长期移植肾功能恢复不理想以及供体来源的感染(DDI)。本文就DCD供肾中DDI的预防谈谈一些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 供肾 感染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质量评估和维护的体会 被引量:7
9
作者 傅斌生 易述红 +7 位作者 唐晖 易慧敏 孟炜 张彤 姜楠 李华 杨扬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质量评估和功能维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成功实施的93例器官捐献供者和87例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介绍该中心对供肝质量的评估和功...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质量评估和功能维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成功实施的93例器官捐献供者和87例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介绍该中心对供肝质量的评估和功能维护经验,总结器官捐献器官获取和利用的情况,以及接受器官捐献肝移植受体恢复情况。结果供者器官的平均热缺血时间为8 min(1~12 min),器官切取手术操作顺利,器官切取手术平均耗时为32 min(20~52 min)。93例供体获取了93个肝脏,成功用于肝移植87例,弃用6例(重度脂肪肝3例、肝纤维化2例、肝脏撕裂伤1例),含2例肝肾联合移植。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仅有1例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结论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供者进行早期正确的评估和维护,能够提高移植器官质量,改善移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 供者 评估 维护 肝移植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受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及经济负担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玉玲 王丽丽 +4 位作者 杨吉伟 宋珺瑶 门同义 王建宁 徐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766-3769,共4页
目的调查接受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供者供肾移植术后受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及经济负担指标。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DCD供者供肾移植358例受者基本临床信息、感染情况和相关费用,... 目的调查接受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供者供肾移植术后受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及经济负担指标。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DCD供者供肾移植358例受者基本临床信息、感染情况和相关费用,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肾移植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受者作为感染组,同期未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也未发生其他部位感染)的受者作为对照组。运用秩和检验比较感染组和对照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计算泌尿系统感染造成的经济负担。结果纳入的DCD供者供肾移植358例受者中,50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3.97%。感染组受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154628.50元,对照组为112417.87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47,P<0.001),DCD供者供肾移植受者泌尿系统感染的直接经济负担为42210.63元;感染组住院天数中位数为29 d,对照组为24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34,P<0.001),医院感染延长受者住院5 d;造成的间接经济负担为2037.60元,合计医院感染经济负担为44248.23元。结论DCD供者供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后住院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给受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 肾移植 泌尿系统感染 经济负担
原文传递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受者泌尿道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吉伟 王丽丽 +6 位作者 宋珺瑶 吕玉玲 赵方 赵丽香 门同义 王建宁 徐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供者供肾移植术后受者泌尿道感染率、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旨在为DCD供者供肾移植术后受者泌尿道感染制定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供者供肾移植术后受者泌尿道感染率、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旨在为DCD供者供肾移植术后受者泌尿道感染制定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DCD供者供肾移植术后受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CD供者供肾移植术后受者泌尿道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的分布特点。结果共监测375例DCD供者供肾移植受者,监测发生泌尿道感染60例,感染率16.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留置导尿管天数、急性排斥反应、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尿白细胞计数是DCD供者供肾移植术后受者泌尿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置导尿管天数、DGF是DCD供者供肾移植术后受者泌尿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60例DCD供者供肾移植术后受者泌尿道感染尿标本共分离病原菌8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占88.64%。结论 DCD供者供肾移植术后受者泌尿道感染率较高,影响因素多,临床应明确风险,早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积极防治泌尿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 肾移植 泌尿道感染 影响因素 病原菌
原文传递
DCD供体质量对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邵文雨 黄新立 +2 位作者 周浩明 仲伟哲 王平 《肝胆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研究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供体质量对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128例DCD肝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统计肝移植术受者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根据有无术后感染将受者分组。对所有受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 目的研究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供体质量对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128例DCD肝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统计肝移植术受者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根据有无术后感染将受者分组。对所有受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术后1年生存情况。收集DCD供体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有无脂肪肝、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血钠、血钾、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结果 128例肝移植受者在住院期间,共63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49. 2%。共分离15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65株,占43. 0%;革兰阴性菌71株,占47. 0%;真菌15株,占9. 9%。术后1年随访中,感染组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 <0. 05)。感染组体重指数≥24kg/m^2、中或重度脂肪肝供体比例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 <0. 05),白蛋白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 <0. 05),冷缺血时间、总胆红素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 <0. 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供体脂肪肝、冷缺血时间、总胆红素是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是其独立保护因素。结论供体体重指数、脂肪肝、冷缺血时间、白蛋白、总胆红素等DCD供体质量因素对肝移植术后感染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 供体质量 感染
下载PDF
提高肝移植边缘供肝质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关正 吕毅 《医学综述》 2015年第4期671-674,共4页
由于等待肝移植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可用于移植的肝脏严重短缺,故提高边缘供肝的质量对于增加供肝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边缘供肝质量的最新研究包括对供体的药物干预及循环支持、肝脏保存液的改进、机械灌注的尝试和更加合适的保存温度... 由于等待肝移植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可用于移植的肝脏严重短缺,故提高边缘供肝的质量对于增加供肝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边缘供肝质量的最新研究包括对供体的药物干预及循环支持、肝脏保存液的改进、机械灌注的尝试和更加合适的保存温度以及气态氧灌注的进一步改进。但其中大部分都局限在动物研究阶段,其与临床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该文就提高边缘供肝质量的研究新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供肝 肝移植 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 机械灌注
下载PDF
猪DCD模型撤除呼吸机后肝脏生理和病理变化
14
作者 严皓敏 潘崎 +1 位作者 余梓桐 程颖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213-218,共6页
目的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DCD)被认为是缓解器官资源短缺的一种方法,器官短缺增加了等待器官移植患者的病死率。在停止生命维持治疗后,供体器官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可能会影响移植结果。本研究旨在探讨猪... 目的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DCD)被认为是缓解器官资源短缺的一种方法,器官短缺增加了等待器官移植患者的病死率。在停止生命维持治疗后,供体器官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可能会影响移植结果。本研究旨在探讨猪心脏死亡后供肝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本试验选用巴马小型猪16只(8只雌猪,8只雄猪,体重为45~55 kg)。采用窒息法建立猪DCD模型。记录撤除呼吸机后实验动物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供体肝脏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a time,WIT)的病理变化。结果实验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7.94 min。撤除呼吸机之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在前5 min内升高,之后持续下降。中心静脉压在开始前10 min内升高,之后持续下降同时,PaO_(2)在前10 min内急剧降至零,PaCO_(2)逐渐升至100 mmHg(1 mmHg=0.133 kPa)的稳定水平。组织学评价显示,肝组织损伤程度会随着WIT的延长逐渐加重。亚细胞结构观察结果显示,肝细胞在30 min内的缺血损伤是可逆的,但超过30 min肝细胞则会出现不可逆的变性。结论通过建立猪窒息模型模拟临床环境下的供者心脏死亡;猪模型供肝损伤程度与WIT呈正相关。通过窒息方式建立猪心脏死亡模型的结果显示,30 min的WIT是获取理想质量器官的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热缺血时间 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
下载PDF
DCD供肝肝移植术中输血预测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根杰 陈巍 +2 位作者 卢长江 陆才德 朱霞蔚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3期381-385,共5页
目的:评估患者术前、术中及供者指标对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供肝肝移植术中是否输血的预测,并分析术中输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8-06进行DCD供肝肝移植患者150例,根据术中是否输红细胞分为非输血组与输血组... 目的:评估患者术前、术中及供者指标对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供肝肝移植术中是否输血的预测,并分析术中输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8-06进行DCD供肝肝移植患者150例,根据术中是否输红细胞分为非输血组与输血组,比较2组间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指标和供者指标。结果:术中非输血组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血清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供者体质指数、冷缺血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的需求及住院时间低于输血组,但非输血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及乙肝概率高于输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预测术中输血,术中出血量的曲线下面积最高(0.91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供者体质指数及冷缺血时间是术中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中未输血的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情况及预后较好。单独的患者术前指标不能准确一致地预测术中输血。临床医师及输血科应依据患者及供肝的综合情况做好备血及患者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术中输血 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 预测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