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胚胎早期心脏流出道的发育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海荣 李素云 +5 位作者 杨艳萍 刘鱼珍 曹锡梅 刘慧霞 王彤 景雅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0-405,共6页
目的探讨人胚早期心脏流出道的发育机制。方法29例C10~C16期[Carnegie分期法,受精后(22±1~37)d]人胚心脏连续切片,经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抗肌球蛋白重链(MHC)和抗活性Caspase-3抗... 目的探讨人胚早期心脏流出道的发育机制。方法29例C10~C16期[Carnegie分期法,受精后(22±1~37)d]人胚心脏连续切片,经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抗肌球蛋白重链(MHC)和抗活性Caspase-3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讨心包腔背侧脏壁中胚层上皮、咽前间充质及动脉囊与心肌性流出道发生的关系。结果人胚发育C10~C15期,由于流出道由颈部向胸部移位及心包腔向胚胎背侧扩展,动脉囊逐渐突向心包腔内,其表面的心包腔背侧脏壁中胚层上皮不断分化为α-SCA和MHC阳性流出道心肌细胞。迁移至流出道动脉端前后壁的咽前间充质在C15期发生凋亡,流出道心肌细胞迁入间充质细胞团内取代凋亡的间充质细胞。C12期始,α-SMA阳性细胞在流出道心内膜垫聚集,参与形成螺旋状流出道嵴。C15~C16期,动脉囊后壁的α-SMA阳性细胞增生,形成主肺动脉隔,将动脉囊分隔为心包内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结论心包腔背侧脏壁中胚层是人胚心脏第二生心区,可不断分化为心肌细胞,使胚胎心肌性流出道长度增加。细胞凋亡染色提示,并非所有迁入流出道的咽前间充质细胞都可分化为心肌细胞。流出道嵴和主肺动脉隔的α-SMA阳性细胞可能来自神经嵴,经不同路线迁移至流出道嵴和主肺动脉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流出道 第二生心区 心内膜垫 主肺动脉隔 免疫组织化学 人胚
下载PDF
心肌细胞凋亡不参与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的缩短机制研究
2
作者 李海荣 杨艳萍 +3 位作者 曹锡梅 景雅 乔从进 王彤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8年第7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缩短的机制。方法用抗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抗体、抗活性Caspase-3(Cas-3)抗体对25只胎龄10~12 d(E10~12)小鼠胚胎心脏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复合体(PAP)法染色。结果小鼠...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缩短的机制。方法用抗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抗体、抗活性Caspase-3(Cas-3)抗体对25只胎龄10~12 d(E10~12)小鼠胚胎心脏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复合体(PAP)法染色。结果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绝对长度于胎龄第12天8:00后开始缩短,至20:00流出道远端心肌界已退至半月瓣水平。在流出道缩短前及缩短过程中,流出道心肌细胞未见Cas-3阳性细胞。结论同鸡胚一样,心肌细胞凋亡不是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缩短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胚胎 心脏流出道 辅肌动蛋白 Cas-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心脏流出道发育的分子机制
3
作者 沈媛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2年第6期324-326,共3页
心脏流出道畸形是许多先天性复杂心血管畸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出道的发育有着复杂的分子机制 ,与胚胎时期心脏神经嵴细胞的活动有关 。
关键词 分子机制 心脏流出道 神经嵴 先天性心脏 CX43基因 Pax3基因 内皮素-1 dHAND基因
下载PDF
胎心容积辅助诊断技术筛查孕中晚期胎儿心脏流出道病变的可行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翔 舒开凤 刘微微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9期655-659,共5页
目的分析胎心容积辅助诊断技术筛查孕中晚期胎儿心脏流出道病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超声检查的孕中晚期单胎孕妇190例,常规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储存胎儿心脏容积数据,然后应用胎心容积辅助诊断技术对成像进行后处理,并... 目的分析胎心容积辅助诊断技术筛查孕中晚期胎儿心脏流出道病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超声检查的孕中晚期单胎孕妇190例,常规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储存胎儿心脏容积数据,然后应用胎心容积辅助诊断技术对成像进行后处理,并进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处理前后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两种方法测得的主动脉和肺动脉内径之间的相关性;应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并分析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重复性。结果176例(92.63%)孕妇采用胎心容积辅助诊断技术获得了胎儿心脏左、右室流出道切面的清晰图像,测得主动脉和肺动脉内径;软件处理前后左室流出道和右室流出道切面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958、-8.521,均P=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二维超声心动图和胎心容积辅助诊断技术测得的主动脉和肺动脉内径均呈正相关(r=0.83、0.79,均P<0.05);Bland-Altman检验显示,两种方法测得主动脉和肺动脉内径的一致性较好,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1.18~1.01、-1.81~1.03;胎心容积辅助诊断技术测量主动脉、肺动脉内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组内相关系数均>0.85。结论胎心容积辅助诊断技术在孕中晚期单胎胎儿心脏流出道病变筛查中具有一定可行性,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胎心容积辅助诊断 孕中晚期 胎儿 心脏流出道病变
下载PDF
小鼠胚胎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与心肌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晓晴 黄国英 +2 位作者 陈萍 谢利剑 周国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65-67,F005-F007,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和心肌化过程及其机制。方法选用胚胎(embryonicday,ED)11.5至出生后1dC57BL6小鼠(简称C57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神经嵴细胞的标记物AP2及HNK1,凋亡相关分子activecaspase3的表... 目的探讨心脏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和心肌化过程及其机制。方法选用胚胎(embryonicday,ED)11.5至出生后1dC57BL6小鼠(简称C57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神经嵴细胞的标记物AP2及HNK1,凋亡相关分子active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①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及心肌化的时空模式:近端流出道心内膜垫于ED11.5开始融合,ED13.5基本完成融合;心肌化约从ED12.5开始,至ED15.5基本完成。整个心肌化过程呈现心肌从流出道隔由外向内的内向性生长趋势。②近端流出道隔HNK1的表达:从ED11.5到生后1d近端流出道隔极少或几乎无HNK1表达。③近端流出道隔AP2的表达:ED11.5几乎无表达,ED12.5、ED13.5可见少量表达,从ED14.5以后消失。④近端流出道隔细胞的凋亡:TUNEL和caspase3的检测均表明近端流出道隔的凋亡集中出现在ED12.5和ED13.5,一部分凋亡细胞可能为AP2阳性的神经嵴源性细胞。结论C57小鼠心脏近端流出道隔在胚胎发育早中期开始融合,并逐渐完成心肌化过程,心脏神经嵴细胞可能通过凋亡途径参与了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近端流出 融合 心肌化 神经嵴细胞 细胞凋亡 小鼠 胚胎 流出畸形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应用同种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董自超 汪曾炜 +1 位作者 王辉山 尹宗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0期1891-1895,1986,共6页
目的:评价采用同种带瓣管道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手术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2002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应用同种带瓣管道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一般信息、血流动力学表现与临... 目的:评价采用同种带瓣管道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手术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2002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应用同种带瓣管道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一般信息、血流动力学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后49例痊愈出院,5例死亡,存活率90.7%,死亡率9.3%。手术前后比较右室流出道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加,右室-左室收缩压比值、右室-肺动脉压差较术前明显降低,三尖瓣反流、肺动脉瓣反流较术前加重,肺动脉瓣狭窄较术前减轻。统计分析表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术后右室平均压、术后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术后二尖瓣反流。术后心胸比、术后肺动脉收缩压、术后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术后三尖瓣反流可能和术后患者ICU时间延长有关。McGoon指数、术后心胸比、术后肺动脉收缩压、术后右室平均压、术后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术后三尖瓣反流可能和术后患者呼吸机时间延长有关。结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同种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后流出道梗阻矫正满意,可以防止肺动脉返流导致的心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同种:带瓣管:右室流出重建
原文传递
神经嵴细胞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颖(综述) 黄国英(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48-350,共3页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心脏神经嵴细胞与胚胎时期心脏锥干部发育密切相关。一些影响心脏神经嵴发育的相关基因也已经被发现,这些基因通过影响心脏神经嵴细胞的分化及迁移而导致心室肌细胞及心室流出道结...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心脏神经嵴细胞与胚胎时期心脏锥干部发育密切相关。一些影响心脏神经嵴发育的相关基因也已经被发现,这些基因通过影响心脏神经嵴细胞的分化及迁移而导致心室肌细胞及心室流出道结构的发育异常。因此,了解这些基因的功能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锥干部畸形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嵴细胞 心脏流出道 基因 信号途径 先天性心脏
原文传递
Wnt1-Cre标记心脏神经嵴来源细胞在房室瓣分布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刘向阳 王晔 +1 位作者 宋维亚 张臻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2期7100-7105,共6页
目的心脏神经嵴细胞(CNCC)与心血管的发育密切相关,其缺陷往往导致心血管的发育畸形。然而对CNCC在心脏中的分布范围却没有统一的认识,为此探讨CNCC在心脏尤其是房室瓣的分布。方法选用12.5d胚胎和出生后2.5d、3周的小鼠为研究对象,Wnt1... 目的心脏神经嵴细胞(CNCC)与心血管的发育密切相关,其缺陷往往导致心血管的发育畸形。然而对CNCC在心脏中的分布范围却没有统一的认识,为此探讨CNCC在心脏尤其是房室瓣的分布。方法选用12.5d胚胎和出生后2.5d、3周的小鼠为研究对象,Wnt1-Cre与Rosa26LacZ二元系统标记CNCC,X-gal染色后分析CNCC在心脏及大血管的分布。结果胚龄12.5d,小鼠流出道及其内膜垫上有大量神经嵴来源细胞,而心内膜垫处未见。出生后2.5d,神经嵴来源细胞在小鼠主、肺动脉半月瓣上广泛分布,三尖瓣处少量分布,而二尖瓣处未见蓝色细胞。在房室瓣和主动脉瓣上发现有许多黄褐色细胞。出生后3周,神经嵴来源细胞在心脏中的分布情况与2.5d时基本一致,但三尖瓣处无神经嵴来源细胞。结论 Wnt1-Cre标记神经嵴来源细胞主要参与心脏流出道的分隔,是构成大动脉半月瓣及其主动脉附属大血管的重要成分。而在房室瓣上未见分布。出生后小鼠房室瓣的黄褐色细胞,可能为黑色素细胞,但其是否来源于神经嵴细胞有待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流出道 神经嵴细胞 房室瓣 Wnt1-Cre R26R^LacZ
原文传递
第二心脏发育区在心脏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钱波 莫绪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1期116-117,共2页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胎儿时期心血管系统发育异常对心功能产生了实际或潜在影响的先天畸形,CHD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6%~0.8%.第二心脏发育区(second heart field,SHF)...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胎儿时期心血管系统发育异常对心功能产生了实际或潜在影响的先天畸形,CHD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6%~0.8%.第二心脏发育区(second heart field,SHF)前体细胞在心脏螺旋成型过程中加入线性心管,参与心脏的右心室和心脏流出道的形成.该细胞异常发育将导致CHD形成.本文就近年来发现参与调节SHF心脏前体细胞发育的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作一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发育 先天性心脏 前体细胞 心血管系统 心脏流出道 先天畸形 发育异常 胎儿时期
原文传递
超声三血管气管切面在鉴别胎儿永存动脉干与主动脉及肺动脉闭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程红 陈清华 +4 位作者 黄松带 高坤华 张定宝 黄春荣 谢丽玲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0期73-75,共3页
产前超声筛查中可对许多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在四腔心切面、流出道切面作出诊断,如在胎儿心脏流出道切面上仅见1根增宽的粗大动脉骑跨在室间隔上应考虑可能为永存动脉干,而胎儿主动脉闭锁和肺动脉闭锁因闭锁的动脉细小,又无血流显示... 产前超声筛查中可对许多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在四腔心切面、流出道切面作出诊断,如在胎儿心脏流出道切面上仅见1根增宽的粗大动脉骑跨在室间隔上应考虑可能为永存动脉干,而胎儿主动脉闭锁和肺动脉闭锁因闭锁的动脉细小,又无血流显示,与永存动脉干极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永存动脉干 肺动脉闭锁 产前超声筛查 主动脉闭锁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 心脏流出道 应用 鉴别
原文传递
法洛四联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宇 刘锦纷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2-285,共4页
圆锥动脉干畸形(conotruncal defects,CT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在胚胎心脏发育的过程中,动脉圆锥与动脉干发生和发育异常,引起不同种类的出生后心脏流出道(outflow tract,OFT)和(或)大... 圆锥动脉干畸形(conotruncal defects,CT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在胚胎心脏发育的过程中,动脉圆锥与动脉干发生和发育异常,引起不同种类的出生后心脏流出道(outflow tract,OFT)和(或)大动脉近端畸形。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最常见的C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发病机制 圆锥动脉干畸形 先天性心脏 心脏流出道 心脏发育 发育异常 动脉圆锥
原文传递
糖尿病致畸作用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震 杨荣 张浩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067-2068,共2页
氧化应激是糖尿病致畸作用的发病机制之一。妊娠合并糖尿病能引起胚胎氧化应激,进一步增高胚胎畸形发生率。氧化应激通过抑制糖尿病孕妇胚胎重要发育控制基因表达、引起胚胎细胞凋亡增加、导致胚胎卵黄囊异常、引起胚胎心脏流出道缺陷,... 氧化应激是糖尿病致畸作用的发病机制之一。妊娠合并糖尿病能引起胚胎氧化应激,进一步增高胚胎畸形发生率。氧化应激通过抑制糖尿病孕妇胚胎重要发育控制基因表达、引起胚胎细胞凋亡增加、导致胚胎卵黄囊异常、引起胚胎心脏流出道缺陷,产生致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糖尿病 氧化应激 致畸作用 畸形发生率 糖尿病孕妇 心脏流出道 发病机制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