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广东Ⅰ型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瓣膜生存分析
1
作者
李河
郭兰
孙家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I型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瓣膜5年及10年累计生存率及生存规律,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1978年5月-1998年12月期间随访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接受广东I型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病例177例(男85例,女92例,年龄7~53...
【目的】探讨广东I型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瓣膜5年及10年累计生存率及生存规律,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1978年5月-1998年12月期间随访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接受广东I型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病例177例(男85例,女92例,年龄7~53岁),搜集瓣膜生存时间数据等。【结果】177例病人广东Ⅰ型心脏生物瓣膜5年及10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3.2%、49.0%。男、女瓣膜累计生存率曲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14岁)、中(15~40岁)、高(≥41岁)3个年龄组瓣膜累计生存率曲线比较,其中低与中,低与高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中、高3个年龄组瓣膜6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34.3%、93.0%、90.6%%;10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47.8%、61.7%。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瓣膜生存概率增加到前一年龄组的1.415倍(95%CI=1.142,1.753)。【结论】广东Ⅰ型心脏生物瓣膜效果良好,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年龄组瓣膜效果更好,瓣膜生存时间与年龄关系较为密切。广东Ⅰ型心脏生物瓣膜更适合于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I型
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
瓣膜
生存
心血管病
血栓栓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继勇
张健群
+1 位作者
景庆玲
陈宝田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7-329,共3页
目的 总结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后远期随访结果 ,分析与远期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 ,提出生物瓣置换的相宜适应证。方法 1984年 9月至 1988年 3月 ,90例生物瓣置换术者中男 39例 ,女 5 1例 ;平均年龄 36 1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78例 ,...
目的 总结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后远期随访结果 ,分析与远期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 ,提出生物瓣置换的相宜适应证。方法 1984年 9月至 1988年 3月 ,90例生物瓣置换术者中男 39例 ,女 5 1例 ;平均年龄 36 1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78例 ,退行性病变 8例 ,先天性二尖瓣畸形 3例 ,三尖瓣下移畸形 1例。术前心功能II级 15例 ,III级 5 4例 ,IV级 2 1例。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 0 5 1~ 0 90 ,平均0 6 5~ 0 10。结果 术后死亡 7例。长期随访 83例 ,随访时间 3~ 187个月 ,共随访 6 78人·年。随访中死亡 35例 ,二次手术 2 0例。术后 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 92 7%、80 7%、5 7 8%。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论 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病人术前心功能 (P =0 0 2 )、心胸比率 (P =0 0 3)、EF值 (P =0 0 2 )与远期死亡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
远期疗效
适应证
危险因素
心功能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人工心脏生物瓣膜再次置换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于裕
叶生爱
+3 位作者
陈振强
赵扬
程亮
张颖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0期1815-1816,共2页
目的:总结10例人工心脏生物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原因、并发症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10例人工心脏生物瓣膜换瓣患者再次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手术均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均再次行正中切口。采用冷血高钾...
目的:总结10例人工心脏生物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原因、并发症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10例人工心脏生物瓣膜换瓣患者再次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手术均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均再次行正中切口。采用冷血高钾心脏停搏液,辅以全身低体温〈30℃。行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备股动静脉插管。结果住院期间1例行二次开胸止血,术中探查未发现明显活动性出血,但心包粘连面广泛渗血。予电凝刀创面广泛止血,术后予氨甲环酸、血凝酶、冷沉淀、血小板加强止血治疗,二次手术后引流明显减少。无死亡病例。术后其他并发症:肺炎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1例,心包积液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住院天数25~50d。出院时心功能改善至Ⅰ级6例,Ⅱ级4例。结论随着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广泛开展,人工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瓣膜功能障碍情况增多,其诊治是心脏外科面临的重要课题。再次行瓣膜置换应掌握手术时机,手术难度大、风险大,术前需调整好患者的心肺功能及营养状态,术中快速细致轻柔操作,加强心肌保护治疗,掌握确切的手术方式,手术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人工
心脏
生物
瓣膜
再次
置换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东Ⅰ型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瓣膜生存分析
1
作者
李河
郭兰
孙家珍
机构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A1999066)
文摘
【目的】探讨广东I型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瓣膜5年及10年累计生存率及生存规律,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1978年5月-1998年12月期间随访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接受广东I型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病例177例(男85例,女92例,年龄7~53岁),搜集瓣膜生存时间数据等。【结果】177例病人广东Ⅰ型心脏生物瓣膜5年及10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3.2%、49.0%。男、女瓣膜累计生存率曲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14岁)、中(15~40岁)、高(≥41岁)3个年龄组瓣膜累计生存率曲线比较,其中低与中,低与高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中、高3个年龄组瓣膜6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34.3%、93.0%、90.6%%;10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47.8%、61.7%。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瓣膜生存概率增加到前一年龄组的1.415倍(95%CI=1.142,1.753)。【结论】广东Ⅰ型心脏生物瓣膜效果良好,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年龄组瓣膜效果更好,瓣膜生存时间与年龄关系较为密切。广东Ⅰ型心脏生物瓣膜更适合于老年患者。
关键词
广东
I型
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
瓣膜
生存
心血管病
血栓栓塞
Keywords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bioprothetic valve
survival analysis
分类号
R654.2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继勇
张健群
景庆玲
陈宝田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
出处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7-329,共3页
文摘
目的 总结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后远期随访结果 ,分析与远期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 ,提出生物瓣置换的相宜适应证。方法 1984年 9月至 1988年 3月 ,90例生物瓣置换术者中男 39例 ,女 5 1例 ;平均年龄 36 1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78例 ,退行性病变 8例 ,先天性二尖瓣畸形 3例 ,三尖瓣下移畸形 1例。术前心功能II级 15例 ,III级 5 4例 ,IV级 2 1例。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 0 5 1~ 0 90 ,平均0 6 5~ 0 10。结果 术后死亡 7例。长期随访 83例 ,随访时间 3~ 187个月 ,共随访 6 78人·年。随访中死亡 35例 ,二次手术 2 0例。术后 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 92 7%、80 7%、5 7 8%。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论 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病人术前心功能 (P =0 0 2 )、心胸比率 (P =0 0 3)、EF值 (P =0 0 2 )与远期死亡明显相关。
关键词
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
远期疗效
适应证
危险因素
心功能
体外循环
Keywords
Heart valve diseases Bioprosthesis Follow-up studies
分类号
R654.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人工心脏生物瓣膜再次置换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于裕
叶生爱
陈振强
赵扬
程亮
张颖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
出处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0期1815-1816,共2页
文摘
目的:总结10例人工心脏生物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原因、并发症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10例人工心脏生物瓣膜换瓣患者再次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手术均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均再次行正中切口。采用冷血高钾心脏停搏液,辅以全身低体温〈30℃。行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备股动静脉插管。结果住院期间1例行二次开胸止血,术中探查未发现明显活动性出血,但心包粘连面广泛渗血。予电凝刀创面广泛止血,术后予氨甲环酸、血凝酶、冷沉淀、血小板加强止血治疗,二次手术后引流明显减少。无死亡病例。术后其他并发症:肺炎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1例,心包积液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住院天数25~50d。出院时心功能改善至Ⅰ级6例,Ⅱ级4例。结论随着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广泛开展,人工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瓣膜功能障碍情况增多,其诊治是心脏外科面临的重要课题。再次行瓣膜置换应掌握手术时机,手术难度大、风险大,术前需调整好患者的心肺功能及营养状态,术中快速细致轻柔操作,加强心肌保护治疗,掌握确切的手术方式,手术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人工
心脏
生物
瓣膜
再次
置换术
Keywords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ardiac biological valve replacement
分类号
R654.2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广东Ⅰ型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瓣膜生存分析
李河
郭兰
孙家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疗效分析
李继勇
张健群
景庆玲
陈宝田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
2
原文传递
3
人工心脏生物瓣膜再次置换分析
于裕
叶生爱
陈振强
赵扬
程亮
张颖
《浙江临床医学》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