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体干细胞在心脏细胞移植治疗中的争议
1
作者 秦瑾 刘正湘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02-703,共2页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 心脏细胞移植治疗 争议
原文传递
骨髓干细胞植入正常或慢性梗死心肌后短期内移植细胞的分布及可利用度(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岩 TRAN Nguyen +3 位作者 MARIE Pierre-Yves ANTUNES Laurent STOLTZ Jean-Francois VILLEMOT Jean- Pierre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817-2822,共6页
目的采用心肌内注射方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植入到正常或慢性梗死心肌中后, 研究短期内植入细胞的分布和可利用度。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结扎方法建立大鼠慢性心肌梗死模型( n =9) 。1个月后, 采用心肌内注射方法将 111 铟 - ... 目的采用心肌内注射方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植入到正常或慢性梗死心肌中后, 研究短期内植入细胞的分布和可利用度。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结扎方法建立大鼠慢性心肌梗死模型( n =9) 。1个月后, 采用心肌内注射方法将 111 铟 - 羟基喹啉 ( 111Indium- oxine, 111In) 同位素标记的自体 BMSCs (2×106/50μL)植入到慢性梗死心肌和正常对照心肌中( n =6) 。采用序列平面针孔闪烁扫描方法测定 BMSCs移植后 2 h、1 d、3 d、7 d 时的心肌 111In 的放射活性, 并计算植入细胞在心肌内的驻留率。于细胞移植术后第 7 天切取制备心脏横断面冷冻切片, 进行组织放射微成像(Micro- imaging)和组织病理学分析, 观察植入细胞在心肌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心肌梗死(MI)组的心肌 111In 的放射活性在所有测定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肌放射强度实测值在经由各相应时间点 BMSCs细胞 111In 的自发泄漏率的体外标定值校正后, 计算得出植入的 BMSCs 细胞在慢性梗死心肌(MI 组)中的驻留率平均为 60%, 而在正常对照组心肌中细胞的驻留率只有 25%(P <0.01), 并在 7 d 的随访期中保持稳定。组织放射微成像和组织病理学分析都证实植入的 BMSCs 主要分布于由注射针头插入损伤或慢性心肌梗死所造成的纤维瘢痕组织中。结论心肌内细胞移植术后 7 d 内,被植入到慢性梗死心肌中的 BMSCs 细胞的可利用度高于被植入在正常心肌中的 BMSCs 细胞的可利用度。植入心肌内的 BMSCs 主要分布于由注射针头插入损伤和慢性心肌梗死导致的纤维瘢痕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脏细胞移植 细胞可利用度 细胞分布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翠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3年第5期404-404,共1页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移植 治疗 心肌梗死 心脏细胞移植 心室重构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联合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黎叶飞 盛臻强 +3 位作者 王毅 郑扣龙 李涛涛 卢辉和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1期29-32,F0003,共5页
目的 :联合移植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观察心脏功能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扩增EPCs,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手... 目的 :联合移植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观察心脏功能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扩增EPCs,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Control组)、EPCs组、IGF-1组和EPCs+IGF-1组。细胞移植组予注射移植EPCs或EPCs+IGF-1,Control组和IGF-1组注射等体积的PBS和IGF-1。移植后2周,采用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功能,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毛细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其他3组心脏功能均有改善(P<0.05),EPCs+IGF-1组改善最为显著(P<0.05);EPCs+IGF-1组梗死边缘区可见较多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阳性细胞(P<0.05);边缘区毛细血管密度检测示:EPCs+IGF-1组密度最高,EPCs组及IGF-1组次之(P<0.05);EPCs+IGF-1组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EPCs组和IGF-1组高于Control组(P<0.05)。结论:EPCs与IGF-1联合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较单用EPCs或IGF-1移植更能改善心脏功能,其机制是增加细胞移植效率,增强旁分泌效应,增加血管新生,改善组织灌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祖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细胞移植 心脏功能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