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醋酸去氨加压素对成人心脏联合瓣膜病手术术后出血量与输血需求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林雷 侯俊 陈春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1期1277-1280,共4页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对成人心脏联合瓣膜病手术患者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需求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择期心脏联合瓣膜置换或成型手术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术前给予醋酸去氨加压...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对成人心脏联合瓣膜病手术患者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需求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择期心脏联合瓣膜置换或成型手术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术前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0.3μg·kg^(-1)。观察两组术后24 h纵隔引流量及血制品输注总量,以及手术前后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TEG)、术后纵隔引流管插入时间及各种成分血输注量、不良事件。结果治疗组术后24 h纵隔引流量[(905±523)m L]明显少于对照组[(1 320±865)m L](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给药至术后24 h所需总血制品减少(P<0.05),悬浮红细胞、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等输注量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纵隔引流管插入时间[(51.4±18.3)h]较对照组[(65.1±17.6)h]短(P<0.01);治疗组术后血小板功能(MA值)较对照组更好(P<0.05)。两组均未见脑梗死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醋酸去氨加压素可减少成人心脏联合瓣膜病手术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氨加压素 醋酸 心脏联合瓣膜病 出血
下载PDF
重症心脏联合瓣膜病术中体外循环管理 被引量:1
2
作者 成惠玲 吴红兵 +4 位作者 张敏 张遵严 陈雪芬 戴飞锋 杨帆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7期557-558,共2页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联合瓣膜病术中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30例重症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术前心功能均为Ⅲ~Ⅳ级,合并胸腔积液25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术中加强体外循环管理。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150—202...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联合瓣膜病术中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30例重症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术前心功能均为Ⅲ~Ⅳ级,合并胸腔积液25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术中加强体外循环管理。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150—202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28—166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28例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2例因左心功能差停机困难,后在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下脱离体外循环机。无死亡病例,3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根据其患病特点,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及调整心功能,术中采用先进的体外循环耗材,良好的体外循环操作管理,以及加强重要脏器保护是重症心脏联合瓣膜病行双瓣置换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脏联合瓣膜病 双瓣置换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184例心脏联合瓣膜病瓣膜置换术的体会
3
作者 龚丽明 王忠明 +1 位作者 杨琼珍 莫静丽 《云南医药》 CAS 2006年第4期346-347,共2页
关键词 心脏联合瓣膜病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心脏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术后早期护理
4
作者 洪慧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年第1期32-33,共2页
总结了心脏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术后早期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对67例心脏联合瓣膜病变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观察和护理。认为加强心脏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术后早期护理质量,对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心脏联合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护理
下载PDF
超声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闫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5年第9期4-4,共1页
探讨和研究超声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120名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2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的60名患者采用常规的X线检... 探讨和研究超声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120名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2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的60名患者采用常规的X线检查的方式进行诊断,而对观察组的60名患者采用超声的方式进行诊断,比较这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照组的60名患者中诊断效果非常好的有40例,良好的患者有4例,较差的有16例;观察组的60名患者中诊断效果非常好的有56例,良好的有2例,较差的有2例,观察组患者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超声的方式对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进行诊断,可以很好地为医护人员的有效诊断提供依据,对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 诊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愈心脏联合瓣膜病验案
6
作者 薛必贞 《山西中医》 2007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心脏联合瓣膜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验案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合并Moyamoya病体外循环手术1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车轰 葛圣林 +4 位作者 周汝元 何维来 冯俊波 龚倩 李艳丽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5-125,共1页
患者女,40岁。活动后心悸、胸闷12年余,伴头晕半年。既往2年前有一过性左侧肢体偏瘫。超声心动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轻度)并关闭不全(中度),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 MOYAMOYA病 心脏联合瓣膜病 体外循环手术 主动脉瓣狭窄 活动后心悸 二尖瓣狭窄 肢体偏瘫
原文传递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小燕 徐扬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5期957-958,96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慢性风湿性心脏患者各瓣膜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瓣叶病变位置、形态、关闭情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慢性风湿性心脏患者各瓣膜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瓣叶病变位置、形态、关闭情况及狭窄程度。结果:观察患者的检查所见,以二尖瓣为例,可见其二尖瓣增厚粘连、二尖瓣钙化、混合型瓣的检出率分别占总诊断有效率的37.14%、28.57%、31.43%,总诊断有效率为97.14%,并与临床、介入治疗或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符合率分别为91.18%、92.65%、95.59%。通过超声心动图对病变位置进行探查并分型,可见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病变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关闭不全的表现。结论: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为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诊断率高、特异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叶 《常州实用医学》 2013年第6期410-411,共2页
风湿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常由风湿热引起心脏瓣膜损害所致,病变最常见累及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疾病后期主要靠瓣膜置换术治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近年来,本院对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患者实施了瓣膜置换手术... 风湿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常由风湿热引起心脏瓣膜损害所致,病变最常见累及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疾病后期主要靠瓣膜置换术治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近年来,本院对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患者实施了瓣膜置换手术,取得满意效果,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患者 术后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 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 心脏瓣膜损害 瓣膜置换手术 瓣膜置换术 主动脉瓣
下载PDF
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对双瓣置换术后中期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克 张万青 +8 位作者 曹勇 谢锐 陈波 刘培兰 陈如红 程可洛 陈雪松 黄伟 任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1373-1375,共3页
目的了解及评价不同二尖瓣置换术式对双瓣置换术后患者中远期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患者,术后出院6个月以上回院复查超声心动图的1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二尖瓣瓣下结构保留程度的不... 目的了解及评价不同二尖瓣置换术式对双瓣置换术后患者中远期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患者,术后出院6个月以上回院复查超声心动图的1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二尖瓣瓣下结构保留程度的不同分为3组:A组20例患者为保留全部瓣下结构;B组95例保留后瓣叶瓣下结构;C组84例全部切除二尖瓣前后瓣叶下结构。平均随访时间(21.61±14.72)月。对比分析3组患者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术后中期A组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3组患者在左房前后径、左室前后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瓣置换术中,完全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比仅保留后瓣或不保留瓣下结构更有利于中期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联合瓣膜病 双瓣置换术 保留瓣下结构 超声心动图 随访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动脉取栓成功救治重症心源性基底动脉栓塞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傅懋林 戴为正 +2 位作者 邱佩琴 王双虎 何文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888-3888,共1页
患者女,59岁,因“突发头晕、呕吐6 h ,意识不清4 h”入院。入院前日23:00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呕吐,自觉四肢乏力,凌晨01:00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05:00至我院急诊,行颅脑 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 患者女,59岁,因“突发头晕、呕吐6 h ,意识不清4 h”入院。入院前日23:00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呕吐,自觉四肢乏力,凌晨01:00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05:00至我院急诊,行颅脑 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7℃,血压:103/56 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神经系统:意识呈中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瞳孔直径约2.5 mm,左侧瞳孔直径约2.0 m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肌肉无萎缩,肌力检查不合作,压眶四肢可见屈曲,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Babinski征(+)。入院后脱水降颅压、改善脑循环、强化他汀等治疗,06:00急诊行 DSA 检查提示基底动脉近端闭塞,远端血管未显影,未见代偿。更换6F MPD 指引导管(强生公司,美国),并将其头端置于右侧椎动脉 V1段远端,微导管(EV3,美国)内衬微导丝(0.014 cm ×205 cm)经指引导管缓慢通过基底动脉闭塞段,置于基底动脉远端,经微导管内造影可见基底动脉远端及双侧大脑后动脉显影。将 Solitaier 可回收支架4 mm ×15 mm(EV3,美国)经微导管于基底动脉远端释放,回拉取栓,可见1枚破碎血栓。复查造影见闭塞段部分再通,基底动脉末端可见一血栓,远端血管显影差。再次重复取栓,取出1枚大小约4mm×4mm×3mm 红色血栓。复查造影(图1)可见:基底动脉闭塞段完全再通,左侧大脑后动脉 P2段远端未显影。结束手术,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等治疗。术后患者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术后第3天意识恢复清楚,感视物模糊,查体:四肢肌力4+级,左眼睑下垂,左侧眼球内收、外展、向上、向下活动受限,行颅脑MRI 检查示脑干及左侧枕叶急性脑梗死。术后14 d 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改华法林口服抗凝,随访1个月症状完全缓解,mRS 评分、NIHSS评分均为0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栓塞 SOLITAIRE 可回收支架 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 取栓 双侧瞳孔不等大 基底动脉闭塞 NIHSS评分
下载PDF
短阵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扑动1例
12
作者 张孟浪 王昆伟 《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24-225,共2页
关键词 短阵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地高辛 治疗 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
下载PDF
紧急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脏术后心脏骤停一例
13
作者 张庆华 庄熙晶 何学智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9期76-76,共1页
患者 女,72岁,体重47k,患者因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人院。心脏超声提示二尖瓣重度狭窄、三尖瓣重度反流、左房血栓形成、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前评定心功能Ⅲ级。于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左房取栓+左房折叠+三尖瓣成形... 患者 女,72岁,体重47k,患者因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人院。心脏超声提示二尖瓣重度狭窄、三尖瓣重度反流、左房血栓形成、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前评定心功能Ⅲ级。于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左房取栓+左房折叠+三尖瓣成形术。术中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术后入ICU,患者血压在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下维持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术后 体外膜肺氧合 心脏骤停 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 左房血栓形成 三尖瓣成形术 低温体外循环 二尖瓣重度狭窄
原文传递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1例
14
作者 吴述兵 张会 《临床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113-113,共1页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误诊 全身浮肿 肺呼吸音 入院查体 心功能不全 浅表淋巴结
原文传递
急性肾功能衰竭无尿两月后尿量恢复1例
15
作者 谭敏 潘景业 《临床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衰竭 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 慢性心功能不全 尿量 无尿 低温体外循环 血管活性药物 主动脉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