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8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鑫 马锦程 宋华勇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7期99-104,共6页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PCAS)是一种起源于心脏血管内皮的罕见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和体征常缺乏特异性,具有诊断难度大、治疗效果差、预期生存期短的特点。超声心动图常作为初步筛查方法,手术探查是获得病理学检查的有效手段,最终诊断依赖于...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PCAS)是一种起源于心脏血管内皮的罕见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和体征常缺乏特异性,具有诊断难度大、治疗效果差、预期生存期短的特点。超声心动图常作为初步筛查方法,手术探查是获得病理学检查的有效手段,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学结果。对于可手术的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晚期或无法完全切除的病例,可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被认为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PCA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以期为本病的规范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 恶性肿瘤 发病机制 预后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顾成东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6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心脏血管狭窄疾病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12月建湖县人民医院接诊的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134例,均接受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心脏血管狭窄疾病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12月建湖县人民医院接诊的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134例,均接受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同时分析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狭窄位置、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结果134例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90例(67.16%)患者确诊心脏血管狭窄情况,44例(32.84%)患者无心脏血管狭窄问题,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的灵敏度为97.78%(88/90)、特异度为100.00%(44/44),准确度为98.51%(132/134),kappa值为0.966。进一步分析显示,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技术诊断心脏血管狭窄位置及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心脏血管狭窄可通过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技术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为后续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影像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脉造影 心脏血管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脏血管性疾病患儿的价值探析
3
作者 张艳婷 赵蒙 +1 位作者 王彩霞 赵玉锦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2期62-64,共3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应用于心脏血管性疾病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挑选疑似心脏血管性疾病74例,全部患儿进行冠状动脉CTA诊断,以冠状动脉数字减影检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应用于心脏血管性疾病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挑选疑似心脏血管性疾病74例,全部患儿进行冠状动脉CTA诊断,以冠状动脉数字减影检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分析冠脉狭窄检出情况。结果本组74例疑似心脏血管性疾病患儿中,经DSA检查确诊阳性69例,阴性5例;经冠状动脉CTA检查确诊真阳性67例,真阴性4例。经冠状动脉CTA诊断灵敏度97.10%(67/69)、特异度80.00%(4/5)、准确度95.95%(71/74)、误诊率20.00%(1/5)、漏诊率2.90%(2/69)、阳性预测值98.53%(67/68)、阴性预测值66.67%(4/6)。本组69例被确诊为心脏血管性疾病患儿,经DSA检查确诊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20例,重度狭窄22例,管壁完全闭塞17例;经冠状动脉CTA检查轻度狭窄9例,占比90.00%,中度狭窄19例,占比95.00%,重度狭窄22例,占比100.00%,管壁完全闭塞17例,占比100.00%。结论心脏血管性疾病使用冠状动脉CTA进行诊断能提高诊断效果,提升检查敏感度和准确性,还能减少漏诊率及误诊率,且其还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血管性疾病 冠状动脉CTA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应用于心脏血管狭窄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效果探讨
4
作者 张连圩 陈有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3期164-166,共3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SCTA)应用于心脏血管狭窄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8例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MS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SCTA)应用于心脏血管狭窄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8例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MS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A诊断心脏血管狭窄的效能;分析MSCTA对不同狭窄程度与分型心脏血管狭窄的检出率。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SCTA共检出心脏血管狭窄62例,其中1例漏诊,1例误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8.39%、96.15%、97.73%,与DSA检出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47)。MSCTA和DSA对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血管管腔A、B CT值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经单因素分析证实,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软斑块检出率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而钙化斑块检出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P<0.05)。结论:MSCTA应用于心脏血管狭窄诊断中的效能较佳,且能实现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血管狭窄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 病情严重程度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效能分析
5
作者 孔维仁 李双战 陈亚南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5期809-811,815,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及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患者52例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MRI...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及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患者52例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MRI对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检出的正确率。结果CT对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检出的正确率为73.08%,MRI正确率为78.85%,二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52例患者中,CT检查发现26例为右心房占位,7例为右心室占位,5例仅表现为大量心包积液,14例未发现明显异常;MRI检查发现38例表现为右心房占位,3例表现为为纵隔占位,11例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有赖于多种影像学的辅助诊断,CT检查和心脏MRI对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为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 CT MRI 影像学特征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短期心脏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潘志琼 李智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4期15-18,共4页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短期心脏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入院且治疗后随访至少6个月的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cy浓度(μmol/L)分组,高于15μmol/...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短期心脏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入院且治疗后随访至少6个月的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cy浓度(μmol/L)分组,高于15μmol/L的21例患者纳入高Hcy组,等于或低于15μmol/L的3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检测患者Hcy、B型脑钠肽(BNP)、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统计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ACE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例数比较无差异(P>0.05),而年龄、Hcy、BNP、LDL水平及LVEF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cy组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76.19%,对照组MACE发生率为35.46%,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及LVEF水平为影响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cy水平升高可增加心肌梗死患者MACE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短期心脏血管不良事件 相关性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张瑞 聂银银 范倩倩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CTA)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进行CT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患者86例,以DSA检查为金标准,统计CTA检查技术的诊断效能。结果经CTA技术检查后,灵敏度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CTA)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进行CT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患者86例,以DSA检查为金标准,统计CTA检查技术的诊断效能。结果经CTA技术检查后,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81.82%、阳性预测值为97.18%、阴性预测值为60.00%、准确度为90.70%。结论CTA在心脏血管狭窄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血管狭窄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效果
8
作者 雷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CTA)对心脏血管狭窄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影像科接诊的40例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采用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诊断,以DSA诊断结果为“...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CTA)对心脏血管狭窄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影像科接诊的40例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采用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诊断,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两种检测方式不同部位心脏血管狭窄及不同狭窄程度检出情况。结果:DSA诊断狭窄32例,不狭窄8例;CTA诊断狭窄33例,不狭窄7例,误诊1例。CTA诊断心脏血管狭窄灵敏度为100.00%(32/32)、特异度87.50%(7/8)、准确率97.50%(39/40),Kappa值=0.918,与金标准一致性良好。DSA诊断右侧狭窄18例,左侧狭窄14例,不狭窄8例,采用CTA诊断心脏血管狭窄中左侧狭窄与DSA诊断结果一致,CTA诊断将1例不狭窄患者诊断为右侧狭窄。CTA诊断心脏血管狭窄程度中对轻微狭窄、轻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结果与DSA结果一致,CTA诊断漏检了1例中度狭窄患者,CTA对不同狭窄程度检出准确率96.88%(31/32)。结论:CTA在心脏血管狭窄的诊断中与DSA相比具有相似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不同部位狭窄及不同狭窄程度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一种可行且可靠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用于心脏血管狭窄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脉造影 心脏血管狭窄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导致反复的心包积液:病例报告和文献回顾
9
作者 刘丛勇 张露 +5 位作者 江慧琦 高敏楠 李婧雯 石展岳 杨艳旗 郑俊猛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年第4期337-342,共6页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因其高死亡率、早期诊断困难和缺乏有效治疗,预后非常差。早期诊断可以缓解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本文报道一位38岁男性,患者以持续性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持续三个月,最终被诊断为原发性心脏...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因其高死亡率、早期诊断困难和缺乏有效治疗,预后非常差。早期诊断可以缓解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本文报道一位38岁男性,患者以持续性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持续三个月,最终被诊断为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在临床诊断为无转移的右心房血管肉瘤后立即进行手术切除,并用牛心包补片重建右心房。术后病理证实了术前的临床诊断,为中度分化的原发性右心房血管肉瘤。术后患者接受了三个疗程的多西他赛化疗,术后4个月发现肺转移和局部复发,于术后7个月去世。对于有复发或原因不明的心包积液的患者,建议进行超声心动图、心脏CTA和MR等检查,以早期检测和诊断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血管肉瘤 手术切除 化疗 放射治疗
下载PDF
观察预见性护理对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雪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21年03月-2022年01月80例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21年03月-2022年01月80例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满意度、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率。结果实验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负荷心肌灌注显像 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干预效果
下载PDF
心脏血管瘤2例临床病理特征
11
作者 林海月 杨聪颖 +1 位作者 张昶 陈昊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56-358,387,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例心脏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均为中年女性患者,均无症状,发现右房占位后行手术治疗。病理巨检:灰白肿物,剖面暗红间黄...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例心脏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均为中年女性患者,均无症状,发现右房占位后行手术治疗。病理巨检:灰白肿物,剖面暗红间黄,分别为2.0 cm×1.6 cm×1.0 cm、4.5 cm×4.2 cm×4.0 cm,可见薄壁囊腔,内为暗红液体或凝血块。镜检:病例1镜下见大量毛细血管大小的血管网状结构;病例2由扩张、充血的薄壁血管构成。免疫组化:CD34、CD31、ERG、FLI-1均阳性。2例分别为右房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术后随访21个月和2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心脏血管瘤罕见,一般无症状,需与黏液瘤、乳头状弹力纤维瘤等鉴别,术前诊断困难,明确诊断依靠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案,术后恢复良好,极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血管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心脏血管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2
作者 朱娜 葛晓雯 +2 位作者 姚家美 刘亚岚 侯英勇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心脏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至2021年原发心脏血管瘤存档切片,整理相关病史资料、治疗经过,复习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随访。结果共获得23例原发心脏血管瘤病例资料。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1... 目的探讨原发心脏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至2021年原发心脏血管瘤存档切片,整理相关病史资料、治疗经过,复习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随访。结果共获得23例原发心脏血管瘤病例资料。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17~71岁。单发病灶22例,多发病灶1例。来源于心腔内10例,心脏表面13例。肿瘤最大径为1.0~11.3 cm。组织形态上,海绵状成分为主的血管瘤18例,毛细血管瘤成分为主的4例,另有一些少见细胞形态和生长模式。病灶均完整手术切除,随访时间8~88个月,患者均存活、无复发。结论心脏血管瘤以单发为主,起病隐匿,常伴有心包积液,预后较好。组织学以海绵状形态为主,可出现少见细胞形态,有潜在误诊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血管 海绵状 毛细血管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用于心脏血管性疾病的临床准确性
13
作者 梁晗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72-74,共3页
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用于心脏血管性疾病的临床准确性。方法 以我院2021.1-2023.3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60例心脏血管性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其入院时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析其诊断效能与对心脏血管性疾病鉴别... 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用于心脏血管性疾病的临床准确性。方法 以我院2021.1-2023.3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60例心脏血管性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其入院时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析其诊断效能与对心脏血管性疾病鉴别准确度。结果 (1)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用于心脏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96.67%(58/60),与金标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根据表1结果得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用于心脏血管性疾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3%(46/48)、100.00%(12/12)、100.00%(46/46)、85.71%(12/14);(2)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用于心脏血管性疾病的鉴别准确度与金标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用于心脏血管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血管性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心脏介入治疗术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与护理 被引量:23
14
作者 曹巧兰 毛莉娟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76-776,共1页
关键词 心脏介入治疗 术后 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 预防
下载PDF
高血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脏血管病变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严利君 谢自敬 樊勇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 研究高血糖在糖尿病大鼠心脏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链脲佐菌素在腹腔内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免疫组化及电镜分别观察正常对照组(A组)、胰岛素治疗组(B组)、糖尿病未治疗组(C组)心血管病变。结果(1)16周时与A组及... 目的 研究高血糖在糖尿病大鼠心脏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链脲佐菌素在腹腔内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免疫组化及电镜分别观察正常对照组(A组)、胰岛素治疗组(B组)、糖尿病未治疗组(C组)心血管病变。结果(1)16周时与A组及B组比较,C组体重显著减小、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GHbAlc)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2)免疫组化结果:16周时与A组及B组比较,C组actin、desmin阳性细胞计数显著减少,F8、VEGF阳性细胞计数显著增加。(3)电镜结果:16周时C组大鼠可见典型的心脏动脉粥样硬化样改变。其他两组则未见明显上述病变。结论 高血糖是实验大鼠心脏动脉粥样硬化样病变发生发展的强烈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实验 糖尿病 大鼠 心脏血管病变 并发症 胰岛素
下载PDF
转录因子AP-2与胚胎发育及心脏血管发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静 李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58-1660,共3页
转录因子AP-2家族在胚胎发育及心脏血管发育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常导致胚胎发育受阻。心脏血管发育主要与AP-2α及AP-2β两者相关,其中AP-2α主要作用于心室流出道及大动脉,而AP-2β被证实与心脏动脉导管的开放与闭合机制有关。该... 转录因子AP-2家族在胚胎发育及心脏血管发育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常导致胚胎发育受阻。心脏血管发育主要与AP-2α及AP-2β两者相关,其中AP-2α主要作用于心室流出道及大动脉,而AP-2β被证实与心脏动脉导管的开放与闭合机制有关。该文系统综述了AP-2基因家族的结构、表达、在胚胎发育及心脏血管发育中的功能与途径,尤其是在动脉导管未闭发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胚胎发育 心脏血管发育 动脉导管
下载PDF
心脏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分析(附10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建英 张真路 +1 位作者 陈佑平 胡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845-848,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2月至2014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10例心脏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5例,毛细血管瘤4例,静脉性血管瘤1例)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多数肿瘤体...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2月至2014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10例心脏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5例,毛细血管瘤4例,静脉性血管瘤1例)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多数肿瘤体积小,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切面可呈蜂窝状,可见充满血栓的囊腔。主要成分为良性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3例失访,其余7例患者均恢复情况良好,无复发。结论心脏血管瘤非常罕见,好发于心包的脏层,在儿童多发生在三尖瓣,无性别差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术前确诊心脏血管瘤很困难,故手术切除标本应送病理检查确诊。本病预后良好,手术切除后极少复发,术后应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血管 临床表现 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心脏血管内迷走神经丛刺激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物模型制作 被引量:16
18
作者 侯月梅 阿依古力 Benjamin J.Scherlag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3期200-203,共4页
探讨心脏血管内迷走神经丛刺激与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动物模型制作。 32条Mongrel狗活体心脏大血管 :冠状窦、左右肺动脉、左房、上下腔静脉等处插入 7F蓝状电极进行迷走神经丛刺激 ,刺激频率为 2 0Hz,刺激间期 0 .1ms,刺激电... 探讨心脏血管内迷走神经丛刺激与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动物模型制作。 32条Mongrel狗活体心脏大血管 :冠状窦、左右肺动脉、左房、上下腔静脉等处插入 7F蓝状电极进行迷走神经丛刺激 ,刺激频率为 2 0Hz,刺激间期 0 .1ms,刺激电压 1~ 4 0V ,刺激时间 30~ 5 0s。为了避免神经丛刺激直接对心房的影响 ,于刺激迷走神经丛的同时在P波后发放 2 0 0Hz、2 0~ 5 0ms的PS2 心房高频刺激 ,使迷走神经刺激落入心房的不应期。在这些心脏血管迷走神经丛刺激时减慢窦性心律 ,且减慢速度呈电压依赖。在一定的刺激强度下 ,窦性心律能够达到最大减低 (从75 0± 10 2ms至 15 6 0± 2 30ms) ,心房肌不应期显著缩短 (从 175± 13ms缩至 96± 2 3ms) ,同时出现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房颤 ,且重复性很好。应用 β 阻断剂 (esmolol1mg/kg)时 ,提高了房颤诱发域值 ;迷走神经阻断剂 (atropine1~ 2mg/kg)可以完全阻断房颤的诱发。结论 :蓝状电极非常有利于快速在静脉血管腔内找到迷走神经丛刺激位点 ;心脏大血管处存在迷走神经丛 ,刺激这些神经丛能够复制出与临床灶性阵发性房颤非常类同的房颤 ,迷走神经阻断剂可阻断这类房颤的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血管 迷走神经丛刺激 动物模型 制作
下载PDF
合并心脏血管畸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义强 刘怀霖 +6 位作者 马业新 王瑞敏 孙运 郭应先 于力 孙俊华 杨庆之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6期431-433,共3页
对 8例心脏血管畸形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患者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 (RFCA) ,其中 2例合并布 加氏综合征 ,1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1例房间隔缺损 ,1例完全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2例Ebstein畸形 ,1例二尖瓣重度狭窄。这 8例SVT心内... 对 8例心脏血管畸形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患者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 (RFCA) ,其中 2例合并布 加氏综合征 ,1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1例房间隔缺损 ,1例完全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2例Ebstein畸形 ,1例二尖瓣重度狭窄。这 8例SVT心内电图与普通病例相比基本相同 ,但因心脏或大血管畸形 ,故操作过程有其特殊性。结果 :上述 8例患者全部消融成功 ,其中SVT合并完全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者 2个月后心动过速复发 ,再次消融成功。对合并的心脏血管畸形除 1例Ebstein畸形和 1例完全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者未接受进一步治疗外 ,其余均根据适应证进行了相应手术 ,2例布 加氏综合征进行了球囊扩张术 ,1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1例房间隔缺损实施了Amplatzer伞闭术 ,1例Ebstein畸形行房化心室折叠术 ,1例二尖瓣重度狭窄患者行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结论 :合并心脏血管畸形的SVT进行RFCA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并症 心脏血管畸形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下载PDF
心脏血管术后脑损伤——概念与机理(第一部分)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军 田川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763-769,共7页
1前言 心血管外科同时涉及了人体两个最重要的脏器--心脏和大脑.对于患者而言,任何一个脏器出现问题都是灾难性的.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死亡率升高、住院周期延长和巨额的住院费用[1].1954年,Gibbon[2]发表了第一篇成功应用体外循环(CPB... 1前言 心血管外科同时涉及了人体两个最重要的脏器--心脏和大脑.对于患者而言,任何一个脏器出现问题都是灾难性的.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死亡率升高、住院周期延长和巨额的住院费用[1].1954年,Gibbon[2]发表了第一篇成功应用体外循环(CPB)完成心脏手术的报道.同年,Fox和他的同事[3]就报道了心脏外科手术后一系列神经和心理功能异常现象.类似的报道紧随其后不断发表.到1960年后,心脏外科手术和脑损伤的高风险关系已经确立,但是各个单位的发生率差别很大.90年代后,心脏外科医生逐渐意识到:虽然心脏外科的总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在不断下降,但是术后脑损伤依然很突出! 1996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Boris Yeltsin)进行了冠脉搭桥手术,激起了当时世界各地对搭桥手术的广泛关注.但是1998年4月的"USA Today"杂志报道了叶利钦术后恢复的情况,特别是描述了他出现工作时间减少、注意力降低和记忆力减退现象,这引起了心脏外科界对术后脑损伤的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脑损伤 心脏血管 神经系统并发症 心脏外科手术后 机理 血管外科 住院费用 住院周期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