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影像组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识别中的价值
1
作者 辛然 窦冠华 +7 位作者 李超 荆晶 陈韬 穆洋 王晶 杨俊杰 郭军 陈韵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8-455,共8页
目的:探究基于CT的影像组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检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先后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364例,以TEE诊断左心耳血... 目的:探究基于CT的影像组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检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先后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364例,以TEE诊断左心耳血栓为金标准分为血栓组(n=33)和非血栓组(n=331)。分别测量左心耳感兴趣区(ROI)内最低CT密度值(LAAmin)与同一轴面的升主动脉根部ROI内最低CT密度值(AAmin),并计算二者比值(LAAmin/AAmin)。自动提取左心耳ROI影像组学特征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特征筛选,利用RMS包构建影像组学评分。基于CHA_(2)DS_(2)-VASc评分、CT参数和影像组学评分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模型、影像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复合模型。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进行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净获益等效能评价。结果:两组间左心耳开口直径、左心耳长径、LAAmin和LAAmin/AAmin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提取1232个影像组学特征,并运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23个特征。模型效能评价方面,复合模型的AUC高于临床模型和影像学模型(0.922 vs.0.742,P<0.001;0.922 vs.0.8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影像组学模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22 vs.0.905,P>0.05)。与其余三个模型相比,复合模型的准确度(ACC)、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PLR)、阳性预测值(PPV)和Kappa值更高(ACC:89.0%;SPE:88.8%;PLR:8.133;PPV:44.8%;Kappa值:0.545)。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提示复合模型具有更高的校准度和临床净获益。结论:影像组学技术可以提高CCTA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计算机体层摄影 左心耳血栓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影像组学
下载PDF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机械同步性的应用及其与纽约心功能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飞鹏 郑贤东 +5 位作者 吴琪燕 洪丽菊 岳雷 杨蕊 陈丹丹 周友俊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10,共8页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机械同步性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纽约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左心室机械同步性失调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机械同步性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纽约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左心室机械同步性失调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行GMPI检查的8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6例、女性25例,年龄(56.1±15.6)岁,同时纳入同期就诊的23名健康受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GMPI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峰充盈率(PFR)、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相位分布标准差(PSD)、相位直方图带宽(PHB)、静息总积分(SRS)]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GMPI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时间间隔不超过7 d。通过Kruskal Wallis检验与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GMPI各指标、Hs-CRP、NTpro-BNP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的关系。2组间独立样本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因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机械同步性的影响。结果 LVEF、LVEDV、LVESV、PFR、PHB、PSD、Hs-CRP、NTpro-BNP在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Ⅳ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3.846、14.791、21.089、6.251、18.892、20.347、19.171、35.654,均P<0.05);心功能Ⅰ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LVEF、LVEDV、LVESV、PFR、PSD、NTpro-BNP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84,Z=3.462、3.038、3.519、3.489、2.203,均P<0.05)。SRS、LVESV、LVEDV、PHB、PSD、NTpro-BNP、Hs-CRP水平与纽约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235、0.547、0.474、0.481、0.458、0.671、0.439,均P<0.05);LVEF、PFR与纽约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563、-0.304,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机械同步与不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LVEF、PFR、心率、LVEDV、LVESV、SRS、Hs-CRP、NTpro-B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t=2.550、χ^(2)=6.146、t=4.042、Z=3.149、χ^(2)=5.335、χ^(2)=5.993、Z=4.978、χ^(2)=6.154、Z=4.38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SRS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左心室机械同步性失调的独立影响因素(B=-0.166、0.278,B值标准误为0.068、0.130,Waldχ^(2)=5.927、4.584,P=0.015、0.032,OR=0.847、1.320,95%CI:0.741~0.968、1.024~1.702)。结论 LVEF、LVEDV、LVESV、PFR、PSD、NTpro-BNP可能具有早期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潜在价值;LVEF、LVESV、PFR、LVEDV、PHB、PSD、NTpro-BNP、Hs-CR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受损严重程度有提示作用,以NTpro-BNP、LVEF、LVESV的提示作用较优;SRS水平升高、LVEF水平降低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左心室机械同步性失调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辅助体层摄影 心力衰竭 左心室机械同步性 纽约心功能分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