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酮ⅡAPEG-PE纳米胶束的制备、体外释放及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心脏靶向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方俊 柳威 +1 位作者 汤梦婕 李湘平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7期925-930,共6页
目的采用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EG-PE)纳米胶束承载丹参酮ⅡA,并对其进行表征、体外释药及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心脏靶向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丹参酮ⅡAPEG-PE纳米胶束,对载药系统进行表征,采用体外... 目的采用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EG-PE)纳米胶束承载丹参酮ⅡA,并对其进行表征、体外释药及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心脏靶向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丹参酮ⅡAPEG-PE纳米胶束,对载药系统进行表征,采用体外释药和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试验对该载药系统进行评价。结果丹参酮ⅡA PEG-PE纳米胶束粒径为(21.4±0.7)nm,Zeta电势为(-19.5±0.6)m V,载药量为(6.5±0.3)%,包封率为(76.4±2.5)%,TEM电镜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PEG-PE纳米胶束呈大小均一的核-壳结构;体外释药实验发现,丹参酮ⅡAPEG-PE纳米胶束释药缓慢,组织分布实验表明丹参酮ⅡAPEG-PE纳米胶束在正常大鼠脏器中AUC大小顺序为肝>脾>肾≈心>肺>脑,而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中的AUC大小顺序为肝>心>脾>肾>肺>脑,丹参酮ⅡAPEG-PE纳米胶束在模型大鼠心脏中的AUC为正常大鼠心脏中的1.7倍,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ⅡAPEG-PE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载药性能,可以缓慢释放药物,将药物蓄积于缺血心肌部位,具有较好的缺血心肌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PEG-PE纳米胶束 核-壳球形结构 心脏靶向 缓释
下载PDF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早期心脏靶器官损害的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龙佑玲 熊田珍 +3 位作者 盛祖桃 周志娴 尹蕊 苏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vectorcardiogram,VCG)对高血压心脏电活动异常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早期心脏靶器官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昆明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的高血压病住院患者80例,经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cardiogra... 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vectorcardiogram,VCG)对高血压心脏电活动异常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早期心脏靶器官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昆明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的高血压病住院患者80例,经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cardiogram,UCG)排外心脏结构异常。比较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与VCG对异常心室除极与复极指标的检出情况。按心电向量检查结果将80例病例分为正常组(n=40)与异常组(n=40),比较2组早期心脏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指标,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做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早期心脏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VCG检出异常心室复极指标较ECG有优势(P<0.05),二者对异常除极指标的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在年龄、规律服药、家族史、糖尿病、24 h平均收缩压(24 h averag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aytime averag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ight averag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NSBP)、血压负荷值、清晨血压、脉压差等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95%CI)=0.891,0.998]、夜间平均收缩压[OR(95%CI)=1.018,2.10]、家族史[OR(95%CI)=0.029,0.499]、糖尿病[OR(95%CI)=0.042,0.916]是高血压早期心脏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VCG为高血压早期心脏靶器官损害的有效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心脏器官损害 心电活动异常 心电向量图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负载黄芪甲苷的心脏—线粒体双靶向递药纳米胶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损伤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珂 李澜 樊官伟 《生物医学转化》 2022年第3期45-56,共12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因其高患病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尽管药物、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极大程度地降低了AMI的死亡率,但AMI后仍存在持续的心肌损伤。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T)是中药黄芪的主要活...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因其高患病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尽管药物、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极大程度地降低了AMI的死亡率,但AMI后仍存在持续的心肌损伤。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T)是中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但由于AST的疏水性特征限制了其生物利用度。在本实验中,我们开发了一种血小板膜修饰的poly (d, L-lactic-Co-Glycolic Acid)-block (PLGA-b)-poly (Ethylene Glycol)(PEG)-Triphenylphosphonium(TPP)(PLGA-b-PEG-TPP)聚合物纳米胶束用于包裹AST,从“器官-细胞器”层面实现“心脏-线粒体”的双重靶向功效。我们首先通过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药物释放、稳定性考察等方法对载药纳米胶束进行了表征;采用活体成像法证实了载药纳米胶束的心脏靶向功效;运用小动物心脏超声、组织学、血清酶学考察了载药纳米胶束对缺血再灌注(Ischaemia/Reperfusion,I/R)后心脏功能和心肌损伤的影响;通过考察线粒体形态、膜电位、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以及血清和心脏中炎症因子水平,评价了载药纳米胶束对心脏线粒体功能和炎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游离的黄芪甲苷,载药纳米胶束显著改善了I/R后心脏功能、心肌损伤、线粒体损伤以及心脏炎症,提示载药纳米胶束显著改善了AST的生物利用度和心脏保护活性。本实验的开展为疏水性中药活性单体的递送提供了一种全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黄芪甲苷 心脏靶向 线粒体靶向
下载PDF
针刺对心脏靶器官的穴位特异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海 东贵荣 吴北峰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8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相关穴位是否对心脏靶器官有特异性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冠脉结扎心肌梗死模型,选取膀胱经背俞穴中五俞穴的心俞、肾俞及同名经原穴神门和太溪与同经的承山和非经非穴点作为针刺干预手段。对大鼠心电图、心率及心肌酶学进行... 目的观察针刺相关穴位是否对心脏靶器官有特异性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冠脉结扎心肌梗死模型,选取膀胱经背俞穴中五俞穴的心俞、肾俞及同名经原穴神门和太溪与同经的承山和非经非穴点作为针刺干预手段。对大鼠心电图、心率及心肌酶学进行检测。结论针刺干预穴位组当中与其他组比较,以心俞、神门穴为主表现了对心脏靶器官的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特异性 心脏器官 心俞 神门
下载PDF
心肌特异性导向肽靶向诊疗造影剂增强心肌分子显影及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
5
作者 赵雪丽 罗文 +2 位作者 王志刚 冉海涛 刘丽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31-1136,共6页
目的制备心肌特异性靶向肽(PCM)修饰的载药纳米诊疗探针,探讨其心肌靶向显影能力及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PCM靶向载卡维地洛纳米诊疗探针(PCM/C-PFPs),检测其基本性质、大鼠体内显影及体内分布情况... 目的制备心肌特异性靶向肽(PCM)修饰的载药纳米诊疗探针,探讨其心肌靶向显影能力及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PCM靶向载卡维地洛纳米诊疗探针(PCM/C-PFPs),检测其基本性质、大鼠体内显影及体内分布情况。结果PCM/C-PFPs纳米探针呈球形,平均粒径为(415.00±6.24)nm,电位为(-20.27±1.55)mV;包封率为(78.23±3.45)%;C-PFPs与多肽PCM连接率为(98.98±1.02)%。加热至约60℃时,该探针发生明显相变,并产生大量微气泡。声诺维组和PCM/C-PFPs+低频聚焦超声(LIFU)组大鼠心脏超声显影效果明显,但声诺维组显影仅维持数分钟,而PCM/C-PFPs+LIFU组心脏超声信号可持续至1h,且心脏显影的声强度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PCM/C-PFPs+LIFU组大鼠心脏切片中可见大量聚集的红色探针,明显多于C-PFPs+LIFU组和单纯PCM/C-PFPs组,且多于该组其他组织(肝、肾、肺、脾)。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的心肌靶向诊疗造影剂,具有良好的靶向心脏超声显影和大鼠体内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探针 造影剂 心脏靶向 超声检查 体内分布 卡维地洛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检测血浆五聚素3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贺兆发 马显华 +1 位作者 马勇 张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通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浆五聚素3(PTX3)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为早期防治高血压心脏靶器官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或心内科住院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通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浆五聚素3(PTX3)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为早期防治高血压心脏靶器官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或心内科住院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组30例和高血压心脏病组20例。对照组为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健者40例。上述所有入选者均自愿参加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ESA)法测定血浆五聚素3(PTX3)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结果:血浆PTX-3水平和hs-CRP水平取对数后均服从正态分布。PTX3: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病组显著高于高血压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1);hs-CRP: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心脏病组显著高于高血压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1。血浆PTX3对数水平与hs-CRP对数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为0.337,P<0.01)。结论:该实验结果提示血浆hs-CRP水平的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而血浆PTX3只在高血压心脏病组显著增高,可能表明两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对于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病情变化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PTX3对早期预测高血压心脏靶器官损害的价值优于hs-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聚素3(PTX3)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心脏 高血压心脏器官损害
下载PDF
超声心脏电生理学的应用基础研究
7
作者 尹立雪 蔡力 +15 位作者 郑昌琼 李春梅 邓燕 程力剑 陶剑虹 罗芸 郑翊 李德玉 程标 刘明江 汪天富 李爽 王珊 赵原 林江莉 黄启华 《医学研究通讯》 2004年第5期20-20,共1页
1.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心腔内超声心脏希氏束检测、定位和导航技术和方法,实现真正的生理性心脏希氏束直接靶点起搏治疗.
关键词 超声心脏电生理学 应用基础 研究 生理性心脏希氏束直接点起搏治疗
下载PDF
筛查癌症时,有时可无意中发现心脏病
8
作者 林荣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第2期56-57,共2页
肺癌和乳腺癌的筛查有时可能会发现心脏动脉血管是否健康。 详细的胸部X光成像是临床上常见的用于筛选癌症的检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钼靶检查可以为评估一个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提供线索。医生和病人应该都... 肺癌和乳腺癌的筛查有时可能会发现心脏动脉血管是否健康。 详细的胸部X光成像是临床上常见的用于筛选癌症的检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钼靶检查可以为评估一个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提供线索。医生和病人应该都知道低剂量的CT扫描可以用来筛查肺癌,也可以检测到心脏动脉血管中的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筛查 动脉 检查 乳腺癌 胸部 斑块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人
下载PDF
川芎嗪PEG-PLGA纳米胶束的体外评价及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5
9
作者 许璨 刘厂辉 彭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8-873,共6页
目的探索川芎嗪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纳米胶束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PEG-PLGA)纳米胶束包载川芎嗪,制备川芎嗪PEG-PLGA纳米胶束,对载药系统进行表征,采用体外释药和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 目的探索川芎嗪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纳米胶束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PEG-PLGA)纳米胶束包载川芎嗪,制备川芎嗪PEG-PLGA纳米胶束,对载药系统进行表征,采用体外释药和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试验对该载药系统进行评价。结果川芎嗪PEG-PLGA纳米胶束粒径为(15.8±0.9)nm,Zeta电势为-(20.5±0.4)mV,载药量电镜结果表明川芎嗪PEG-PLGA纳米胶束明显的圆球形结纳米胶束呈现良好的光束,散射良好;体外释药试验发现川芎嗪PEG-PLGA纳米胶束释药缓慢,组织分布试验发现川芎嗪PEG-PLGA纳米胶束在正常大鼠脏器中AUC分布大小表现为肺>肝>脾>心≈肾>脑,但是,该纳米胶束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中AUC分布大小却表现为肺>肝>心>脾>肾>脑,川芎嗪PEG-PLGA心脏中的1.68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这些结果表明川芎嗪PEG-PLGA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载药性能和缓释药物特点,可将药物蓄积于缺血心肌,具有良好的心脏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PEG-PLGA纳米胶束 丁达尔现象 心脏靶向 缓慢释放
下载PDF
PEG化葛根素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上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7
10
作者 夏春芳 叶祖光 +3 位作者 周湘宁 唐甜甜 文令军 刘新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13-1417,共5页
为了探索PEG化葛根素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上的组织分布特点,采用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只,均静脉注射给予PEG化葛根素,剂量为488 mg·kg-1,给药5 min后,一组设为正常大鼠,另一组大鼠腹腔注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 为了探索PEG化葛根素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上的组织分布特点,采用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只,均静脉注射给予PEG化葛根素,剂量为488 mg·kg-1,给药5 min后,一组设为正常大鼠,另一组大鼠腹腔注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剂量为50 mg·kg-1),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于给药后30、60、90、120、150和180 min处死部分动物,取心、肝、脾、肺、肾、脑组织脏器,利用HPLC测定各组大鼠组织脏器中葛根素的浓度。结果显示,PEG化葛根素在正常大鼠脏器中AUC大小顺序为肝>肾>心≈脾>肺>脑,而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中AUC大小顺序为肝≈心>肾>肺≈脾>脑,其中,在模型大鼠心脏中AUC为正常大鼠心脏中的1.7倍,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PEG化葛根素在心肌梗死早期区域具有较好的心脏靶向性,可以将药物蓄积于缺血心肌,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化葛根素 组织分布 急性心肌缺血 心脏靶向
原文传递
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的制备、表征及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炎军 王建平 +2 位作者 吴凡 谢瑞 周定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4269-4276,共8页
目的制备黄芩苷-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载药纳米胶束,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及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优化的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再进行粒... 目的制备黄芩苷-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载药纳米胶束,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及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优化的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再进行粒径、Zeta电位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表征,采用体外释放实验、组织分布实验对该载药系统进行评价。结果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优选的制备工艺条件为黄芩苷-PEG-PLGA的质量比为1∶10,旋转蒸发仪转动速率为80 r/min,水化温度为40℃,优化的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粒径为(18.5±0.5)nm,Zeta电位为(-10.9±0.7)mV,载药量为(7.9±0.3)%,包封率为(86.2±2.5)%。采用芘测定法检测PEG-PLGA纳米胶束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3.8μg/mL,TEM检测发现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呈现粒径均一的圆球型;体外释放实验表明,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组织分布实验表明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在正常大鼠脏器中分布大小顺序为肝>脾>心>肾>肺>脑,而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脏器分布大小顺序为肝>心>脾>肾>肺>脑,与正常大鼠比较,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脏中药物浓度在各时间段都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在120 min时最高药物质量浓度可达(2 897±135)ng/mL,显著高于正常大鼠中心脏的最高药物浓度(2 411±89)ng/mL,该结果表明,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在急性心肌缺血区域具有良好的靶向性。结论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载药性能,体外释药缓慢,且可以将药物蓄积于缺血心肌部位,具有良好的心脏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PEG-PLGA 纳米胶束 临界胶束浓度 心脏靶向 缓慢释放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葛根素PEG-PE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玉兰 柴薇薇 +1 位作者 李健和 刘新义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918-1923,共6页
目的制备葛根素聚乙二醇衍生化磷脂酰乙醇胺(PEG-PE)纳米胶束,并研究其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葛根素PEG-PE纳米胶束,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只,均尾静脉注射给予葛根素PEG-PE纳米... 目的制备葛根素聚乙二醇衍生化磷脂酰乙醇胺(PEG-PE)纳米胶束,并研究其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葛根素PEG-PE纳米胶束,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只,均尾静脉注射给予葛根素PEG-PE纳米胶束,剂量为20 mg·kg^(-1),给药5 min后,一组设为正常小鼠,另一组小鼠结扎冠脉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于给药后30、60、90、120、150和180 min处死部分动物,取心、肝、脾、肺、肾、脑等脏器,测定2组小鼠组织中葛根素的浓度。结果葛根素PEG-PE纳米胶束粒径约为25 nm,Zeta电位约为-3 m V,载药量约为(5.8±1.3)%,包封率约为(78.6±5.7)%;葛根素PEG-PE纳米胶束在正常小鼠脏器中AUC大小顺序为肝>肾>心>脾>肺>脑,而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小鼠中的AUC大小顺序为肝≈心>肾>肺>脾>脑,经计算模型小鼠心脏中的AUC为正常小鼠心脏中的1.9倍,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PEG-PE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载药性能,其在心肌梗死早期区域具有较好的心脏靶向性,可以将药物蓄积于缺血心肌,为该药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聚乙二醇衍生化磷脂酰乙醇胺纳米胶束 组织分布 急性心肌缺血 心脏靶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