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1篇文章
< 1 2 2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森林和XGBoost算法构建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桑珍珍 崔杰 +2 位作者 闫寒 王维峰 庞秀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7期577-585,共9页
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心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探索结局相关因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4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A行心肺复苏(CPR)后ROSC的患者48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 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心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探索结局相关因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4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A行心肺复苏(CPR)后ROSC的患者48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时的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表现分级(CPC)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GNO,n=158)和预后不良组(PNO,n=323)。481例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n=338)和测试集(n=143),训练集用于构建模型,测试集用评价模型效能。利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和随机森林(RF)两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分别得出影响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变量,应用SHAP进行XGBoost模型可解释性分析。将XGBoost和RF算法得出的变量取交集,再将交集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而构建决策树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决策树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通过XGBoost模型得到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相关的变量15个,RF模型得到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相关的变量14个,两种模型取交集得到11个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相关的交集变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变化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入ICU第3天ONSD(ONSD day3)、心脏骤停至心肺复苏(CA-CPR)时间、ROSC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血肌酐、白蛋白、住ICU时间、血乳酸及年龄]。将这11个交集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NO组与GNO组ONSD变化率、NSE、ONSD day3、ROSC时间及年龄这5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这5个重要变量构建决策树模型,得出3个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最相关的变量(NSE、ROSC时间及ONSD变化率),在训练集上的决策树模型预测CA行CPR后ROSC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AUC为0.857(95%CI 0.809~0.903,P<0.001),在测试集上的AUC为0.834 (95%CI 0.761~0.906,P<0.001)。结论 基于XGBoost和RF这2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决策树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评估CA患者ROSC后神经功能的不良预后,且评价指标可能简化为NSE、ROSC时间及ONSD变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自主循环恢复 神经功能 预测模型 随机森林 极端梯度提升
下载PDF
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不同抗凝策略比较
2
作者 续国武 王晋祥 +2 位作者 靳衡 柴艳芬 李大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抗凝策略(比伐卢定与普通肝素)在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分为比伐卢定组和普通肝素组,每组6只。复制窒息型心脏骤停模型,随后启动体外心肺复苏,并分别... 目的比较不同抗凝策略(比伐卢定与普通肝素)在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分为比伐卢定组和普通肝素组,每组6只。复制窒息型心脏骤停模型,随后启动体外心肺复苏,并分别给予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收集实验动物实验前基线资料、体外膜肺氧合后12和24 h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及出血情况,计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异系数和APTT达标率。通过比较相关结果验证不同抗凝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两组动物实验前基线心率、平均动脉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APTT、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物ECPR后12、24 h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物出血及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肝素组相比,比伐卢定组APTT变异系数降低(P<0.05),APTT达标率升高(P<0.05)。结论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中,比伐卢定抗凝策略的有效性较普通肝素高,安全性差异不显著,可作为普通肝素的一种新型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体外心肺复苏 普通肝素 比伐卢定
下载PDF
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良好神经功能预测因素与决策树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刘东明 冯顺易 +1 位作者 王淑娟 李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预测因素并构建决策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117例OHCA并行心肺复苏(CPR)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骤停后3个月时... 目的探讨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预测因素并构建决策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117例OHCA并行心肺复苏(CPR)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骤停后3个月时的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良好神经功能组(1~2级)和不良神经功能组(3~5级)。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OHCA患者3个月良好神经功能的预测因素,并基于预测因素构建决策树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决策树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估决策树预测模型预测结局与观察结局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决策树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29.1%(34/117)的OHCA患者具有良好神经功能。与不良神经功能组相比,良好神经功能组患者多接受旁观者CPR(χ^(2)=4.81,P=0.028)、可除颤心律比例高(χ^(2)=8.74,P=0.003)、CPR持续时间短(Z=3.36,P=0.001)、肾上腺素用量低(Z=4.69,P<0.001)及血乳酸水平低(Z=3.83,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旁观者CPR(OR=0.34,95%CI 0.13~0.92,P=0.033)、可除颤心律(OR=0.20,95%CI 0.07~0.63,P=0.006)、CPR持续时间(OR=1.08,95%CI 1.02~1.14,P=0.010)、肾上腺素用量(OR=1.64,95%CI 1.28~2.09,P<0.001)及血乳酸(OR=1.20,95%CI 1.09~1.33,P<0.001)为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可除颤心律(OR=0.25,95%CI 0.06~0.95,P=0.041)、CPR持续时间(OR=1.07,95%CI 1.00~1.14,P=0.047)、肾上腺素用量(OR=1.95,95%CI 1.29~2.94,P=0.001)及血乳酸(OR=1.13,95%CI 1.01~1.26,P=0.042)为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决策树预测模型预测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的AUC为0.829(95%CI 0.745~0.912),其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86.7%。校准曲线图表明决策树预测模型的预测结局与观察结局相一致。决策曲线分析证实决策树预测模型的临床可用性良好。结论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肾上腺素用量及血乳酸为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的预测因素,决策树模型可预测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心肺复苏持续时间 神经功能 决策树 血乳酸 肾上腺素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大鼠神经功能及生存情况的影响机制
4
作者 黄德庆 高玉广 +5 位作者 张元侃 王政林 邓海霞 黄夏冰 庞延 吴林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3-658,共6页
目的基于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途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鼠心脏骤停(CA)/心肺复苏(CPR)后神经功能及生存情况影响的潜在机制。方法以室颤法建立CA/CPR大鼠模型,以假手术组大鼠为参照,采用高通量测序分... 目的基于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途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鼠心脏骤停(CA)/心肺复苏(CPR)后神经功能及生存情况影响的潜在机制。方法以室颤法建立CA/CPR大鼠模型,以假手术组大鼠为参照,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挖掘两者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其海马组织中GSNOR、GSNO含量;筛选血必净注射液活性成分,并与GSNOR进行分子对接。将同法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30只)、抑制剂(GSNOR抑制剂)组(30只)、血必净组(30只)、血必净+抑制剂组(30只),并设置假手术组(30只),分别于药物首次干预后3h、24h、3d时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及生存情况记录,并检测上述时间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SNOR、GSNO含量,分析GSNOR、GSNO含量与大鼠改良的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程度评分表(m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GSNOR编码基因是模型组与假手术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之一;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SNOR含量显著升高,而GSNO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必净注射液中去甲丹参酮、鼠尾草酚酮等活性成分与GSNOR蛋白的结合能均低于-6 kcal/mol,以氢键连接为主。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的mNSS评分和海马组织中GSNOR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生存率和GSNO含量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血必净组mNSS评分显著低于抑制剂组,抑制剂组GSNOR、GSNO含量的变化较血必净组更明显,血必净+抑制剂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血必净组和抑制剂组(P<0.05)。GSNOR含量与mNSS评分呈正相关,GSNO含量与mN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改善CA/CPR后大鼠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存率,该作用可能与下调GSNOR并上调GSNO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心脏 心肺复苏 S-亚硝基谷胱甘肽 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叶莉莉 钟磊 +1 位作者 姬晓伟 谢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0期9-12,16,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07例CA患者的病例资料、RDW及生化指标,根据脑功能分类量表(...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07例CA患者的病例资料、RDW及生化指标,根据脑功能分类量表(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y,CPC)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RDW的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A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RDW对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效能,并确定最佳阈值,按RDW的最佳阈值分为高RDW组(≥13.45%)和低RDW组(<13.45%),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发生情况。结果共107例CA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神经功能预后不良73例,预后良好34例,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68.22%。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组的RDW、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年龄、丙氨酸转氨酶、血钠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RDW、CPR时间是预测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DW预测CA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66,当RDW最佳阈值为13.45%时,敏感度为73%,特异性为71%。高RDW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不良发生率为84.13%,明显高于低RDW组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W升高是CA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神经功能 红细胞分布宽度 心肺复苏
下载PDF
杭州地区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流行病学分析
6
作者 钱里娜 宋因力 +1 位作者 张军根 陈晓玲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00-203,223,共5页
目的分析2022年杭州院前创伤性心脏骤停(TCA)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采集2022年度杭州地区院外心脏骤停(OHCA)事件2737例,从中筛选TCA事件共298例,收集298例TCA患者年龄、性别、发生地、受伤类型、被目击情况、目... 目的分析2022年杭州院前创伤性心脏骤停(TCA)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采集2022年度杭州地区院外心脏骤停(OHCA)事件2737例,从中筛选TCA事件共298例,收集298例TCA患者年龄、性别、发生地、受伤类型、被目击情况、目击者施救、初始心律、院外除颤、院外气管插管、院外使用肾上腺素、急救反应时间等数据,并分析其对TCA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298例TCA患者中位数年龄为49(31,61)岁,性别以男性为主,占66.78%;TCA事件多发生在公共场所,坠落伤多见,占56.04%;TCA事件多发生在5∶00~19∶59,尤其以5∶00~9∶59最多;TCA事件在四个季度均有发生,第二、三季度发病率相对较高,合计占比56.38%。298例TCA患者有复苏指征的共计145例(48.65%),仅7例(4.83%)患者院前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目击者施救、钝性伤、患者初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院外除颤、院外气管插管、院外使用肾上腺素治疗、急救反应时间≤10 min对TCA患者ROSC成功有积极影响(χ^(2)分别=6.34、4.62、18.27、11.07、11.54、7.20、5.75,P均<0.05),患者年龄和调度员是否进行电话医学指导对TCA患者ROSC成功无影响(χ^(2)分别=0.07、0.42,P均>0.05)。结论TCA患者发病年龄小,以男性为主,发生场所多在公共场所,目前的复苏存活率存在较大改善空间,改善院外生存链的一系列因素如目击者基础生命支持的有效实施、院外及时除颤,积极进行高级心肺复苏,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有助于增加TCA患者的ROSC成功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心脏 院外心脏 流行病学 自主循环恢复
下载PDF
成人创伤后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结局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张晶晶 刘建阳 叶安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9期1621-1623,1747,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创伤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结局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相关临床预测效能,旨在为早期准确识别死亡高危人群及制定更为积极有效干预方案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治成人创伤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共87... 目的探讨成人创伤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结局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相关临床预测效能,旨在为早期准确识别死亡高危人群及制定更为积极有效干预方案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治成人创伤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共87例,根据复苏结局分为死亡组(70例)和存活组(17例);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临床特征资料,将上述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采用多因素法评估成人创伤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结局独立影响因素;描绘ROC曲线分析上述独立影响因素预测成人创伤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结局的临床效能。结果本研究纳入成人创伤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共87例复苏后死亡70例,存活17例,死亡率为80.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为心源性病因及心肺复苏持续时间均与成人创伤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结局有关(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为心源性病因及心肺复苏持续时间均是成人创伤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结局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为心源性病因及心肺复苏持续时间均可用于成人创伤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结局预测,且三种指标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显著优于上述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成人创伤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结局可能与年龄、是否为心源性病因及心肺复苏持续时间有关;而上述指标联合在预测复苏结局方面显示出更佳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创伤 心脏 复苏结局 预测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规范应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价值研究
8
作者 李容 陈洁莹 +1 位作者 陈嘉汇 李金霖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59-0062,共4页
探讨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规范应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急诊2023年1月-2023年12月间接收的72例心脏骤停患者,以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规范应用心肺复苏术。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 探讨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规范应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急诊2023年1月-2023年12月间接收的72例心脏骤停患者,以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规范应用心肺复苏术。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对比内容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规范应用心肺复苏术能够提升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院前急救 规范应用心肺复苏术 效果
下载PDF
1例动静脉内瘘狭窄经球囊扩张术后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9
作者 毕素凤 闫春妹 +1 位作者 齐云争 杨静 《天津护理》 2024年第4期467-469,共3页
总结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球囊扩张术后心脏呼吸骤停的抢救与护理经验。通过给予紧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扩容补液并联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生命体征、建立临时透析通路开展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控制高血钾等早期的救... 总结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球囊扩张术后心脏呼吸骤停的抢救与护理经验。通过给予紧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扩容补液并联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生命体征、建立临时透析通路开展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控制高血钾等早期的救治与护理,病情稳定后给予生命体征的动态监测及实施关于导管、气道和皮肤的护理使患者病情趋于稳定,高钾血症和水负荷过重问题得到改善,自体动静脉内瘘恢复良好,患者返回门诊进行规律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心脏呼吸 内瘘狭窄 护理
下载PDF
急诊PCI联合体外膜肺氧合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韦有全 黄军章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5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抢救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抢救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急诊PCI联合常规心肺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急诊PCI联合ECM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意识状态、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表现分级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表现分级≤2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年生存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联合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有着较高抢救成功率,改善脑功能,提高生存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脏骤停后脑复苏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兴华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8期30-32,共3页
心脏骤停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脏停止泵血,导致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循环衰竭、呼吸心跳停止的临床急危症,具有极高的病死率。脑复苏的程度是判断心肺复苏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参附注射液是治疗心脏... 心脏骤停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脏停止泵血,导致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循环衰竭、呼吸心跳停止的临床急危症,具有极高的病死率。脑复苏的程度是判断心肺复苏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参附注射液是治疗心脏骤停后脑复苏的有效方法之一,已在临床急救中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心脏骤停后脑复苏的发病机制,总结多靶点之参附注射液在临床及实验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机制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参附注射液 治疗 心脏 脑复苏
下载PDF
心脏骤停后院内死亡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清婷 张楠 +1 位作者 姜辉 朱华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索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一个准确、快速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对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中1772例18岁以上心脏骤停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包括逻辑... 目的探索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一个准确、快速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对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中1772例18岁以上心脏骤停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包括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极致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用于预测患者心脏骤停后院内病死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准确度、精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以评估所建立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XGBoost算法的表现优于另外两种算法。XGBoost算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度、召回率、精确度和F1分数分别为0.762、0.812、0.765和0.788。XGBoost模型的AUC大于LR和SVM模型(0.847 vs.0.834和0.820)。XGBoost模型中最重要的前10个特征是入院24 h内乳酸、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量表、尿素氮、血糖、血氧饱和度、白细胞和心率的最小值,入院24 h内体温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体质量的最大值。结论与LR和SVM算法相比,XGBoost算法建立的心脏骤停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有更准确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院内病死率 机器学习 预后 逻辑回归 极致梯度提升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风险管理联合急诊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爱芬 乔艳丽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联合急诊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安阳市中医院急诊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风险管理联合急诊护理)各49例,对比两...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联合急诊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安阳市中医院急诊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风险管理联合急诊护理)各49例,对比两组护理有效率、生理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舒张压)、脑氧代谢指标[颈动脉血氧饱和度(SjvO_(2))、颈动脉血氧含量(CajvO_(2))、脑氧摄取率(ERO_(2))]、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舒张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jvO_(2)、CajvO_(2)、ERO_(2)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接受风险管理联合急诊护理,护理效果显著,促使患者生命指征平稳,改善脑代谢,保护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急诊护理 心脏 心肺复苏 干预效果 脑代谢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和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欢 郑家伟 彭登高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调查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和生存的影响因素,探讨CPR质量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非创伤性CA患者CPR后的临床资料,并对全部ROSC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根据结局分为R... 目的:调查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和生存的影响因素,探讨CPR质量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非创伤性CA患者CPR后的临床资料,并对全部ROSC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根据结局分为ROSC组与非ROSC组,组与死亡组。结果:共131例CPR的CA患者,其中57例ROSC,15例无严重后遗症长期生存。CA后5分钟内给予CPR、院前开放静脉通道并使用肾上腺素分别可以提高ROSC比例3.2(95%CI,1.5-7.0)和2.5(95%CI,1.2-5.6)倍,而随着年龄的增大,ROSC比例降低。开始CPR到ROSC时间在15分钟内的可以提高CA患者长期生存比例7.3(95%CI,1.6-32.6)倍。结论:快速识别CA,尽早开始CPR以及静脉使用肾上腺素可能可以提高ROSC率。提高CPR质量仍可能是改善CA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自主循环恢复 心肺复苏
下载PDF
心脏骤停后相关性贫血的机制及治疗
15
作者 彭祥 莫晓叶 李湘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7-466,共10页
心脏骤停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紧急情况。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脏骤停患者发生贫血与高病死率及神经功能预后差密切相关。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PCAS)患者中普遍存在贫血,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清。机制可能... 心脏骤停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紧急情况。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脏骤停患者发生贫血与高病死率及神经功能预后差密切相关。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PCAS)患者中普遍存在贫血,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清。机制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胃肠道缺血性损伤、铁调素异常、医源性失血及营养不良等,可通过输血,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抗炎,抗氧自由基,补充造血原料,保护胃肠道黏膜,使用铁调素抗体及拮抗剂等措施来改善心脏骤停后相关性贫血。因此,探讨心脏骤停后相关性贫血的机制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于改善贫血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以及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贫血 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铁调素 胃肠道缺血性损伤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导致心脏骤停的预警因素研究进展
16
作者 江树青 李昕 杨建中 《中国医药》 2024年第2期281-284,共4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率在我国目前仍呈上升趋势,危重者可发生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死亡率极高。积极评估患者病情变化,预警心脏骤停的发生,及时给予临床干预,可降低死亡率。目前临床评估方法主要靠预警因素。本文主要从分子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率在我国目前仍呈上升趋势,危重者可发生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死亡率极高。积极评估患者病情变化,预警心脏骤停的发生,及时给予临床干预,可降低死亡率。目前临床评估方法主要靠预警因素。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学、一般临床特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指标、预警模型及评分等方面对ACS导致心脏骤停的预警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脏 不良预后 预警因素
下载PDF
亚低温对心脏骤停大鼠大脑长链非编码RNA的影响
17
作者 黄挺 刘荣 +2 位作者 石江春 杨展正 胡春林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53-456,476,共5页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2小时亚低温处理的心脏骤停复苏后大鼠大脑皮质的变化及功能预测。方法:电击致颤Wistar大鼠心脏骤停模型,复苏后随机分为常温(CN)组和亚低温(MH)组,复苏后2小时取大脑皮质,通过芯片检测的lncRNA表达,...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2小时亚低温处理的心脏骤停复苏后大鼠大脑皮质的变化及功能预测。方法:电击致颤Wistar大鼠心脏骤停模型,复苏后随机分为常温(CN)组和亚低温(MH)组,复苏后2小时取大脑皮质,通过芯片检测的lncRNA表达,并进行功能预测分析。结果:与CN组相比,MH组中6个lncRNA上调(>2倍),21个lncRNA下调(<0.5倍)。mRNA转录表达在MH组中9个上调和11个下调。显著改变的lncRNA和mRNA共表达,涉及多个GO和KEGG富集群,功能分析主要涉及细胞凋亡、氧化应激、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运输及降解途径等。结论:亚低温处理显著改变了大脑lncRNA表达谱,可能共同调节细胞凋亡相关的mRNA,从而影响亚低温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亚低温 长链非编码RNA 神经保护
下载PDF
体外心肺复苏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陈金玲 李斌飞 +1 位作者 古晨 廖小卒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体外心肺复苏能提供更有效的治疗,为患者争取更多生存机会及更好的神经功能结局。本文将从院外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后神经功能结局、影响神经功能结局的因素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院外心脏 体外膜氧合 体外心肺复苏 神经功能结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复苏后良好结局评分对心脏骤停患者院内结局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王莉 田畅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27-630,共4页
目的 探讨复苏后良好结局评分(GOFAR)对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4月至2024年3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OHCA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ROSC与否分为ROSC组(n=34)和未ROSC组(... 目的 探讨复苏后良好结局评分(GOFAR)对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4月至2024年3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OHCA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ROSC与否分为ROSC组(n=34)和未ROSC组(n=80)。通过本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患者数据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初始监测心律、无复流时间、肾上腺素用量及亚低温治疗等。统计患者入院后首次检查实验室指标结果,包括心率、体温、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及血乳酸(Lac)水平。统计患者复苏后良好结局(GOFAR)评分。结果 未ROSC组患者年龄、无复流时间、GOFAR评分和Lac与ROS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31,95%CI 1.022~1.734)、无复流时间(OR=1.842,95%CI 1.305~2.601)、GOFAR评分(OR=3.709,95%CI 2.250~6.114)和Lac(OR=2.051,95%CI 1.441~2.919)是OHCA患者ROSC的影响因素(P均<0.05);年龄、无复流时间、GOFAR评分和Lac预测OHCA患者ROS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0.795、0.916和0.886,其中GOFAR评分AUC最高,其敏感度为90.58%,特异度为84.56%(95%CI 0.866~0.983)。结论 年龄、无复流时间、GOFAR评分和Lac是OHCA患者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GOFAR评分可较好实现ROSC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FAR评分 院外心脏 自主循环恢复 影响因素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救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姜艳 张文静 李春艳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2717-2720,共4页
目的分析现况-背景-评估-沟通(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心脏骤停(CA)患者救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128例CA患者,随机分为I组和K组,每组64例。I组给予常规护理,K组在I组基础上给予SBAR沟通模式,比较2组复苏... 目的分析现况-背景-评估-沟通(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心脏骤停(CA)患者救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128例CA患者,随机分为I组和K组,每组64例。I组给予常规护理,K组在I组基础上给予SBAR沟通模式,比较2组复苏成功率、血氧饱和度(SaO 2)、收缩压(SBP)、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K组的复苏成功率为98.44%高于I组的8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复苏0.5 h、1.0 h后的SaO 2、SBP、GCS评分均高于I组(P<0.05)。K组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1.56%,与I组的3.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87%高于I组的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应用到CA急诊救治管理中,可有效提高复苏成功率,减轻昏迷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及护患关系,提高急诊救治管理效果,值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沟通模式 急诊 心脏 救治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