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附注射液联合阶梯式亚低温对心脏骤停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玉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9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阶梯式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收治的心脏骤停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70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阶梯式亚低温治疗,观...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阶梯式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收治的心脏骤停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70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阶梯式亚低温治疗,观察组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阶梯式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同时间段血清S-100B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昏迷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自主循环后2 h、12 h、24 h观察组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P<0.05);恢复自主循环后12 h、24 h、48 h、72 h观察组昏迷状态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脏骤停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水平,减轻患者昏迷程度,提高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 阶梯式亚低温 参附注射液 昏迷状态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和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欢 郑家伟 彭登高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调查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和生存的影响因素,探讨CPR质量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非创伤性CA患者CPR后的临床资料,并对全部ROSC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根据结局分为R... 目的:调查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和生存的影响因素,探讨CPR质量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非创伤性CA患者CPR后的临床资料,并对全部ROSC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根据结局分为ROSC组与非ROSC组,组与死亡组。结果:共131例CPR的CA患者,其中57例ROSC,15例无严重后遗症长期生存。CA后5分钟内给予CPR、院前开放静脉通道并使用肾上腺素分别可以提高ROSC比例3.2(95%CI,1.5-7.0)和2.5(95%CI,1.2-5.6)倍,而随着年龄的增大,ROSC比例降低。开始CPR到ROSC时间在15分钟内的可以提高CA患者长期生存比例7.3(95%CI,1.6-32.6)倍。结论:快速识别CA,尽早开始CPR以及静脉使用肾上腺素可能可以提高ROSC率。提高CPR质量仍可能是改善CA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自主循环恢复 心肺复苏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和XGBoost算法构建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桑珍珍 崔杰 +2 位作者 闫寒 王维峰 庞秀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7期577-585,共9页
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心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探索结局相关因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4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A行心肺复苏(CPR)后ROSC的患者48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 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心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探索结局相关因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4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A行心肺复苏(CPR)后ROSC的患者48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时的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表现分级(CPC)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GNO,n=158)和预后不良组(PNO,n=323)。481例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n=338)和测试集(n=143),训练集用于构建模型,测试集用评价模型效能。利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和随机森林(RF)两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分别得出影响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变量,应用SHAP进行XGBoost模型可解释性分析。将XGBoost和RF算法得出的变量取交集,再将交集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而构建决策树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决策树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通过XGBoost模型得到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相关的变量15个,RF模型得到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相关的变量14个,两种模型取交集得到11个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相关的交集变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变化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入ICU第3天ONSD(ONSD day3)、心脏骤停至心肺复苏(CA-CPR)时间、ROSC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血肌酐、白蛋白、住ICU时间、血乳酸及年龄]。将这11个交集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NO组与GNO组ONSD变化率、NSE、ONSD day3、ROSC时间及年龄这5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这5个重要变量构建决策树模型,得出3个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最相关的变量(NSE、ROSC时间及ONSD变化率),在训练集上的决策树模型预测CA行CPR后ROSC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AUC为0.857(95%CI 0.809~0.903,P<0.001),在测试集上的AUC为0.834 (95%CI 0.761~0.906,P<0.001)。结论 基于XGBoost和RF这2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决策树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评估CA患者ROSC后神经功能的不良预后,且评价指标可能简化为NSE、ROSC时间及ONSD变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自主循环恢复 神经功能 预测模型 随机森林 极端梯度提升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自主循环恢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蕾 王秋艳 +4 位作者 于美军 陈静 曾君 李力平 吴双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CA)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关系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成人CA患者107例的数据。分析CA患者P_(ET)CO_(2)...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CA)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关系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成人CA患者107例的数据。分析CA患者P_(ET)CO_(2)水平与ROSC的关系。结果107例CA患者经心肺复苏术(CPR)抢救治疗后,73例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设为ROSC组,34例患者复苏失败设为无ROSC组。ROSC组在10、20和30 min时P_(ET)CO_(2)均高于无RO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57、56.934、51.801,P<0.05)。107例CA患者中共有67例患者存活(存活组),40例患者死亡(死亡组)。两组0 min时P_(ET)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4,P=0.615);存活组在10、20和30 min时P_(ET)CO_(2)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55、14.757、17.071,P<0.05);P_(ET)CO_(2)、CA对ROSC造成影响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82、0.187、0.353,路径呈现出的0.05水平的显著性(Z=2.283、2.340、5.798,P<0.05)。结论CA患者P_(ET)CO_(2)水平与ROSC的关系为正向影响关系,可以监测并预估患者CPR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自主循环恢复
下载PDF
117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及出院存活率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李明华 许臻晔 +5 位作者 蒋婕 陆峰 许萍 叶继 叶静 陆一鸣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分析院前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与存活出院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院前CPR成功的117例CA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及回顾,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17例院外C... 目的分析院前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与存活出院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院前CPR成功的117例CA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及回顾,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17例院外CA数据分析:出院组11例,ROSC后死亡组106例,存活出院率9.4%。②与死亡组比较,出院组心源性疾病,有进行目击者CPR、急救反应时间〈4rain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苏前心律[室颤/室速(VF/VT)],出院组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急救反应时间、心肺复苏时间、肾上腺素剂量与出院成功率呈明显负相关;复苏后心律变化与除颤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球囊面罩通气较气管插管通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组患者插管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结论VF/VT、急救反应时间和复苏时间长短可能是影响院前CPR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低剂量肾上腺素与球囊通气可能有利于提高院前CPR出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CPR) 院前急救 影响因素 出院率 自主循环恢复(ROSC) 心脏(CA)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东晓 李国贤 +2 位作者 李向阳 王振昌 李青霞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自主循环恢复后(ROSC)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提高CPR成功率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到2021年2月525例CPR患者的基线资料、入院信息、CPR信息、治疗情况和结局。...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自主循环恢复后(ROSC)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提高CPR成功率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到2021年2月525例CPR患者的基线资料、入院信息、CPR信息、治疗情况和结局。结果:以ROSC分组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未ROSC组CPR持续时间高于ROSC组(34.39±11.56 min vs 18.59±16.66 min,P<0.001);CPR所致胸部损伤OR值0.277(95%CI:0.115⁃0.670)和CPR持续时间OR值0.006(95%CI:0.002⁃0.017)可能是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出院状态分组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存活出院组CPR持续时间高于非存活出院组(22.08±19.10 min vs 15.86±14.05 min,P=0.041);以“非存活出院”为参考状态,CPR持续时间、CPR所致胸部损伤和入院时间可能是患者存活出院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951(95%CI:0.915⁃0.988),4.457(95%CI:1.297⁃15.316)和3.222(95%CI:1.247⁃8.324)。结论:CPR持续时间和CPR所致胸部损伤是CA患者ROSC和存活出院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多关注以上指标,以提高CA患者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 相关因素
下载PDF
院内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与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7
作者 段文慧 杨晶 +3 位作者 王爱文 王玮玮 成亚东 王杨周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后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长治市人民医院...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后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长治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HCA后ROSC的126例患者,根据7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42)和死亡组(n=84)。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及相关研究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影响IHCA患者7 d预后的相关因素,最后构建IHCA患者7 d死亡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C指数、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126例患者中7 d死亡患者84例,病死率为66.67%。两组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显著升高(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Lac 6 h显著升高、CPR持续时间更长(均P<0.05),同时,死亡组留置有创动脉导管、可除颤心律及肾上腺素用量<5 mg的人数显著减少(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6 h Lac、CPR持续时间及有创动脉、可除颤心律、肾上腺素用量是IHCA患者7 d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提示6 h Lac(OR=1.243,95%CI 1.085~1.425)、有创动脉(OR=5.839,95%CI 1.820~18.734)、CPR持续时间(OR=1.084,95%CI 1.023~1.148)、可除颤心律(OR=9.418,95%CI 2.596~34.172)和肾上腺素用量(OR=4.366,95%CI 1.178~16.182)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最后,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931,区分度好,H-L拟合优度检验P>0.05,且校正曲线接近于理想曲线,校准度高。DCA曲线分析进一步证实该预测模型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基于6 h Lac、有创动脉、CPR持续时间、可除颤心律和肾上腺素用量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评估IHCA后ROSC患者7 d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心脏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乳酸 有创动脉 可除颤心律 肾上腺素用量 列线图
下载PDF
非创伤性院外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模型
8
作者 周芳鸣 朱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29-34,共6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用于预测非创伤性院外心脏骤停(OHCA)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4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心肺复苏(CPR)后ROSC的OHCA患者。随访1个月,根据预后结果分为... 目的构建并验证用于预测非创伤性院外心脏骤停(OHCA)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4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心肺复苏(CPR)后ROSC的OHCA患者。随访1个月,根据预后结果分为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22例和发生心血管事件组18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CPR后ROSC的OHCA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根据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校准曲线进行验证。结果两组患者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WIC)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急救反应时间、CPR时间、肾上腺素用量、救护车到达时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救护车到达时长久[OR=16.608(95%CI:1.417,194.589)]、WIC评分高[OR=8.319(95%CI:1.791,38.634)]、APACHEⅡ评分高[OR=1.466(95%CI:1.064,2.020)]、急救反应时间长[OR=1.756(95%CI:1.256,2.456)]、CPR时间长[OR=2.555(95%CI:1.408,4.635)]、肾上腺素用量多[OR=9.677(95%CI:2.216,42.268)]均是CPR后ROSC的OHCA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CPR后ROSC的OHCA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校准曲线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结论WIC评分和APACHEⅡ评分高、急救反应时间和CPR时间长、救护车到达时长久、肾上腺素用量多是CPR后ROSC的OHCA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有助于识别高风险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脏 自主循环恢复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莹 张佳琪 +5 位作者 田江涛 聂樱洁 李瑞月 郝美林 李文涛 张瑛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9期60-64,共5页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进行预测,为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CPR成功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河北省急诊急救技术创新中心的急诊数智化平台(EPD)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1201例心脏骤停和CPR患者...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进行预测,为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CPR成功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河北省急诊急救技术创新中心的急诊数智化平台(EPD)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1201例心脏骤停和CPR患者的病历中,筛选出463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用Python语言的pandas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结合临床特点,确定了精度最高的14个变量。将75%的样本划分为训练集建立模型,使用逻辑回归、参数解释、梯度提升、随机森林4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了训练和测试。25%的样本划分为测试集进行验证,根据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受试者特征工作特征曲线(ROC)等评估模型性能,选出合适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自主循环恢复(ROSC)组(57例)与失败组(406例)在年龄、CPR开始时间,电解质紊乱既往病史、目击心脏骤停、CPR、除颤、采用简易呼吸器进行气道管理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参数解释、梯度提升4种学习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3、0.87、0.90、0.86;选取随机森林模型(准确率为0.89、精确率为0.90、召回率为0.89、AUC值为0.87)计算各特征值的重要性。结果显示,影响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CPR开始时间、既往史、目击心脏骤停、给予胸外按压、电除颤。结论机器学习具有预测院外心脏骤停和CPR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潜力,随机森林模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预测 院外心脏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下载PDF
早期气管插管对成人院内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及存活出院率的影响
10
作者 丁智颖 朱甜甜 +6 位作者 赵勇 张阿芳 包华瑞 潘琳琳 何媛媛 方芳 张泓 《安徽医学》 2024年第7期836-841,共6页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插管对成人院内心搏骤停(IH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及存活出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院内心搏骤停的423例患者,根据抢救期间是否行气管插管分为气管插管组(263例...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插管对成人院内心搏骤停(IH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及存活出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院内心搏骤停的423例患者,根据抢救期间是否行气管插管分为气管插管组(263例)和非气管插管组(160例),其中气管插管组又分为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118例)和超过15分钟气管插管组(145例)。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超过15分钟气管插管组与非气管插管组患者ROSC和存活出院率的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118例患者中ROSC的患者为36例,恢复率为30.51%;超过15分钟气管插管组145例患者中ROSC的患者为43例,恢复率为29.65%;而非气管插管组160例患者中ROSC的患者为30例,恢复率为18.75%,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超过15分钟气管插管组与非气管插管组患者恢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118例患者中存活出院为55例,存活出院率为46.61%;超过15分钟气管插管组145例患者中存活出院为48例,存活出院率为33.10%;而非气管插管组160例患者中存活出院为49例,存活出院率为30.63%,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与非气管插管组患者存活出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初始心率、是否有旁观者、15分钟内气管插管、长期居住地、有无入住ICU、是否存在低血压/休克、是否存在严重创伤,均是影响患者存活出院率的因素。结论气管插管时机影响成人IHCA患者ROSC及存活出院率,其中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的ROSC率和存活出院率均高于非气管插管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心搏 气管插管 自主循环恢复 预后 回顾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Cox生存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梦龙 郭凯 +2 位作者 张源波 马永刚 周荣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了解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患者的生存状况和一般临床特征,探讨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该类疾患的救治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三家三甲医院... 目的了解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患者的生存状况和一般临床特征,探讨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该类疾患的救治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三家三甲医院发生于院前和急诊科的63例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一般临床特征及病史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全面无反应量表评分、肾上腺素用量、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初始心律为反映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肾上腺素用量、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与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病死率呈正相关,全面无反应量表评分与其病死率呈负相关,初始心律为不可电击心律的患者较可电击心律患者病死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CA) 自主循环恢复(ROSC) 预后 Cox生存分析 心肺复苏(CPR)
下载PDF
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抢救自主循环恢复后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在改善预后中的效果 被引量:17
12
作者 胡金伦 潘浩泉 徐伟干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2215-2218,2222,共5页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抢救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在改善预后中的效果。方法按照是否接受乌司他丁治疗将81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试验组41例(常规方案+大剂量乌司他丁)...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抢救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在改善预后中的效果。方法按照是否接受乌司他丁治疗将81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试验组41例(常规方案+大剂量乌司他丁)和对照组40例(常规方案),观察两组患者ROSC后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HDBH)]、白蛋白(Albumin,Alb)和乳酸(Lactic acid,Lac)、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Creatinine,Cr)]水平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严重度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ROSC后4周脑功能分级和生存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ROSC后24h、48h、72h CK-MB、HDB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ROSC后24h、48h、72h La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ROSC后24h、48h、72h ALT、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ROSC后48h、72h 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ROSC后24h、48h、72h 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ROSC后24h、48h、72h MO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ROSC后4周脑功能分级1-2级所占比例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ROSC后4周死亡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抢救ROSC后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肝肾功能、Alb和Lac改善效果,减轻MODS严重度,对改善脑功能分级和降低死亡率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乌司他丁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自主循环综合征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俞宁 吕立文 +1 位作者 唐宇涛 齐玉晶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2268-227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自主循环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入住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成功心肺复苏自主循环200例,除去年龄不符(小于16岁)的,还有资料不完整的,最后纳入研究150例,...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自主循环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入住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成功心肺复苏自主循环200例,除去年龄不符(小于16岁)的,还有资料不完整的,最后纳入研究150例,对可能与预后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基础疾病史情况,性别,这三个因素对患者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有:心脏复苏开始的时间,持续时间,第4天的APACHEⅡ评分,以及复苏后有无肌肉阵挛,肌肉抽搐,有无脑干反应,有无室颤,室速等,这些因素对患者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苏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第4天的APACHEⅡ评分以及复苏中有无肌肉阵挛,肌肉抽搐,有无室颤,室速,有无脑干反射等这些因素是进行心肺复苏自主循环综合征预后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博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综合征 预后
下载PDF
院外心脏骤停现场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旭 秦历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39-2042,共4页
目的:分析院外心脏骤停(OHCA)现场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参照Utstein模式,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院前120出诊的心脏骤停(CA)现场ROS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据特点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院外心脏骤停(OHCA)现场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参照Utstein模式,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院前120出诊的心脏骤停(CA)现场ROS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据特点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结果:纳入29例患者,ROSC≥6 h的有9例(31.03%),ROSC<6 h的有20例(68.97%)。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初始发生地点、是否有目击者、是否提供CPR、初始心律、病因、抢救用肾上腺素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SC≥6 h的患者中,无人生存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44.15±34.16)h,最短住院时间为12.08 h,最长住院时间为125.75 h。所有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min)与返院时间(min)相比(6.45±3.60 vs.4.55±2.46,P=0.014),急救反应时间耗时更多。结论:现场ROSC的患者其入院生存率低,OHCA的发生需要早期预防。OHCA现场ROSC患者的短期生存时间(6 h)不受患者基本情况及急救情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脏 自主循环恢复 心肺复苏 流行病学
下载PDF
ICU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陶唯益 梅洁 +1 位作者 钱进先 吴健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767-770,共4页
目的 探讨影响ICU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收集ICU心搏骤停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病例157例,分为ROSC组(n=43)和自主循环未恢复组(non-ROSC组,n=114).分析可能影响ROSC... 目的 探讨影响ICU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收集ICU心搏骤停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病例157例,分为ROSC组(n=43)和自主循环未恢复组(non-ROSC组,n=114).分析可能影响ROSC的相关因素.结果 157例心肺复苏患者中有43例(27.4%)ROSC成功,ROSC组的年龄低于non-ROSC组[(59.7±15.2)岁 vs.(64.8±12.4)岁,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为脑源性疾病不利于患者ROSC(OR=4.255,P=0.031),而原发病为心源性疾病(OR=0.133,P=0.009)、可除颤心律(OR=0.292,P=0.001)、心肺复苏持续时间≤15 min(OR=0.062,P=0.000)、肾上腺素使用剂量≤5 mg(OR=0.561,P=0.014)是影响ROSC的有利因素.结论 原发病、首次监测心律、心肺复苏持续时间和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是影响ICU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ROSC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 心肺复苏 UTSTEIN模式 自主循环恢复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的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飞 宋燕波 +1 位作者 陈华玉 崔云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4期205-206,共2页
心脏骤停是临床最危急的病症,如不及时救治,患者的生命会受到威胁。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和临床新研究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比率大幅提升,但目前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仍然很低。ROSC患者的心脏骤停情况刚刚好转,状态仍... 心脏骤停是临床最危急的病症,如不及时救治,患者的生命会受到威胁。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和临床新研究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比率大幅提升,但目前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仍然很低。ROSC患者的心脏骤停情况刚刚好转,状态仍然很不稳定,进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后,在积极治疗原发病、机械通气、降低脑损伤、提高重要脏器的灌注及营养支持的同时,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ROSC患者的病死率极为重要。本研究总结过去的护理经验,结合本科室开展的护理技术,对ROSC的护理提供一些经验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自主循环恢复 护理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影响自主循环及预后的因素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夷霞 韩文文 宋丹丹 《心电与循环》 2020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影响自主循环恢复(ROSC)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10月因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肺复苏后ROSC结果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影响R...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影响自主循环恢复(ROSC)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10月因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肺复苏后ROSC结果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影响ROSC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98例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术,其中出现ROSC 27例(27.55%),未出现ROSC 71例(72.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后心脏骤停病因、首次监测心律、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肾上腺素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脏骤停病因(OR=1.985,95%CI:1.025~3.844)、首次监测心律(OR=0.297,95%CI:0.094~0.938)、心肺复苏持续时间(OR=0.065,95%CI:0.009~0.469)、肾上腺素用量(OR=0.564,95%CI:0.357~0.891)是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0.01)。98例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后24h存活24例(24.49%),7d内存活16例(16.33%),出院存活12例(12.24%),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出院9例(9.18%)。结论心脏骤停病因、首次监测心律、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肾上腺素用量与ROSC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预后
下载PDF
中等剂量多巴胺联合肾上腺素对急诊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及心电活动恢复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尹新军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中等剂量多巴胺联合肾上腺素对急诊心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及心电活动恢复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济源市中医院86例急诊CA患者(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小... 目的研究中等剂量多巴胺联合肾上腺素对急诊心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及心电活动恢复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济源市中医院86例急诊CA患者(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肾上腺素治疗,研究组采用中等剂量多巴胺联合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自主循环及心电活动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病后12 h、24 h、48 h脑氧代谢指标[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研究组自主循环恢复率(74.42%)、心电活动恢复率(79.07%)高于对照组(46.51%、51.16%)(P<0.05);发病后12 h、24 h、48 h,研究组Ca-jvO2、CERO2水平高于对照组,Sjv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71%)与对照组(9.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等剂量多巴胺联合肾上腺素救治急诊CA患者,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及心电活动恢复率,改善脑氧代谢,利于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多巴胺 肾上腺素 自主循环 心电活动 脑氧代谢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院内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莹 邱建清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07-309,312,共4页
目的:探究院内心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月-2022年9月急诊科救治的符合条件的院内心脏骤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心肺复苏(CPR)结局将患者分为自主循环恢复组(ROSC组)和未恢复组(... 目的:探究院内心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月-2022年9月急诊科救治的符合条件的院内心脏骤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心肺复苏(CPR)结局将患者分为自主循环恢复组(ROSC组)和未恢复组(非ROSC组),分析其CA的病因并对可能影响ROSC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ROSC组18例,非ROSC组27例。两组是否为可除颤心律、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动脉血乳酸水平、入院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评分)、部分无创心输出量测定(USCOM)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II评分、心输出量(CO)是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APACHE II评分、CO是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心脏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 LOGISTIC分析
下载PDF
血氧饱和度引导下供氧对心搏骤停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益民 曾淑芳 陆维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3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血氧饱和度引导下供氧对心搏骤停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ROSC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复苏后在机械通气支持下,在10min内两组均给予100%FiO2,在随后的1h内.对照组和试... 目的:观察血氧饱和度引导下供氧对心搏骤停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ROSC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复苏后在机械通气支持下,在10min内两组均给予100%FiO2,在随后的1h内.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实施继续纯氧供氧与根据脉冲血氧饱和度调整吸人氧浓度,使血氧饱和度达到94%~96%供氧,并比较两组复苏后血清SOD、MDA以及APACHEH评分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试验组复苏后第1、2周的SOD[(121.8±38.5)mU/L,(147.5±42.1)mU/L]显著高于对照组[(95.3±35.7)mU/L,(128.7±40.8)mU/L](P〈0.05),而试验组MDA[(13.57±5.04)mmol/L,(11.12±3.89)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6.13±4.99)mmol/L,(13.59±4.20)mmol/L](P〈0.05);复苏后第3天试验组APACHEⅡ评分[(12.26±4.9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6.34±5.12)分](P〈0.05);复苏第28天试验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和轻度障碍率(23.53%、21.57%)显著高于对照组(9.80%、7.84%),而植物状态和死亡率(7.84%、37.25%)显著低于对照组(15.69%、56.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氧饱和度引下供氧可改善心搏骤停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氧 心搏 自主循环恢复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