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1
作者 黄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34-37,共4页
对气管插管和球囊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详尽地讨论与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急诊中心在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64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按照采用急救心脏复苏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研究组(球... 对气管插管和球囊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详尽地讨论与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急诊中心在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64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按照采用急救心脏复苏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研究组(球囊辅助呼吸)和参照组(气管插管),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取得的急救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建立通气时间、心跳恢复时间和抢救成功率要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经过急救处理以后,患者心功能和血氧饱和度指标也要优于参照组,差异比较显示为p<0.05。结论 面对心脏骤停患者,在急救时采用球囊辅助复习进行治疗,相较于气管插管患者存活率会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球囊辅助呼吸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急救疗效
下载PDF
球囊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中应用对比 被引量:6
2
作者 马俊祥 《临床研究》 2016年第7期167-168,共2页
目的 探讨球囊辅助呼吸和气管插管应用于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人工辅助通气,观察组给予球囊人工通气,对比两组建立通气... 目的 探讨球囊辅助呼吸和气管插管应用于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人工辅助通气,观察组给予球囊人工通气,对比两组建立通气时间、复苏5min后血氧饱和度、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建立通气时间和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和球囊辅助呼吸对于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优缺点突出,人工通气方法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辅助呼吸 气管插管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下载PDF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效果对比
3
作者 唐晓君 腾飞跃 吴德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42-42,44,共2页
探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院前开展急救中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应用效果,分析这两种应用方法的作用。方法:本文主要对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的200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于不同的辅助通气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探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院前开展急救中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应用效果,分析这两种应用方法的作用。方法:本文主要对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的200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于不同的辅助通气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主要采用气管插管辅助方式,实验组主要采用球囊辅助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复苏后10分钟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差异具有明显差异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前急救中采用这两种方式提高复苏成功率和心肺复苏10分钟后血氧饱和度方面相对比,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且具有差异性。同时,通气所需时间上实验组采用球囊辅助的方式要优于对照组采用的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法,结合院前急救临床实际特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院前急救 气管插管 球囊辅助呼吸
下载PDF
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状况的影响评价
4
作者 郭乐 赵冬梅 +1 位作者 尹佳奇 李马鸬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96-0199,共4页
分析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以100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分为参照组(50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50例,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心率、平均动脉... 分析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以100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分为参照组(50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50例,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心率、平均动脉压、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与没有进行抢救的人相比,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升,P<0.05。此外,还发现,与没进行抢救的人相比,抢救后1天和3天的心量、扩张压和回缩压都显著下降,P<0.05。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的结果是:通过急诊护理干预,即可明显减少疾病的风险,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水平。与参考组相比,的方法的P<0.05,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心率、动脉压等指标,预防不良反应,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平均动脉压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教学设计
5
作者 孙伟 董海艳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7期135-135,共1页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是《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章节,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容量大、教学资源有限与教学时数少的矛盾。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利用有限的课堂资源,完成教学任务,并进一步强化学生急诊、急救、监护意识,掌...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是《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章节,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容量大、教学资源有限与教学时数少的矛盾。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利用有限的课堂资源,完成教学任务,并进一步强化学生急诊、急救、监护意识,掌握急救知识和监护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复苏 教学设计 案例 情景教学
下载PDF
Pump models assessed by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品明 傅向阳 +9 位作者 吕俊豪 周瑛 魏向龙 李公信 丁明学 吴宏超 叶文胜 刘映峰 李志樑 高燕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59-363,共5页
OBJECTIVE: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was performed during closed-ches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in 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 to further explore the hemodynamic mechanism of CPR. METHODS: CPR attempt... OBJECTIVE: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was performed during closed-ches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in 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 to further explore the hemodynamic mechanism of CPR. METHODS: CPR attempts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guidelines in 6 cases of 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 Multi-plane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was carried out within 15 min of initiation of CPR. Throughout CPR, the motion of the mitral, tricuspid and aortic valves, the changes in the left ventricular cavity size and the thoracic aortic diameter were observed. Trans-mitral and trans-aortic Doppler files of blood flow were also documented. RESULTS: A closure of the mitral and tricuspid valves with simultaneous opening of the aortic valve occurred exclusively during chest compression, resulting in forward blood flow in the pulmonary and systemic circulation. Peak forward aortic flow at a velocity of 58.8 +/- 11.6 cm/s was recorded during the compression phase. Whereas, a closure of the aortic valve and rapid opening of the atrioventricular valves associated with ventricular filling during relaxation of chest compression was noted in all 6 patients. Peak forward mitral flow at a velocity of 60.6 +/- 20.0 cm/s was recorded during the release phase. Mitral regurgitation during the chest compression period was detected in 5 patients, reflecting a positive ventricular-to-atrial pressure gradient. A reduction in the left ventricular chamber and an increase in the thoracic aortic diameter during the compression phase was found in all patients, indicating that direct cardiac compression contributed to forward blood flow. CONCLUSION: These observations favor the cardiac pump theory as the predominant hemodynamic mechanism of forward blood flow during CPR in human be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hocardiography Transesophageal Aged Aged 80 and over FEMALE Heart Arrest Hemodynamic Processes Humans MALE Middle Age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