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0排CT心脏四维容积动态成像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海超 李舒承 +4 位作者 孔凡强 王青松 李东阳 王喜冰 王珠秀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3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CT心脏四维容积动态成像(4D-CCTA)评价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例CH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4D-CCTA检查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并对比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 目的:探讨320排CT心脏四维容积动态成像(4D-CCTA)评价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例CH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4D-CCTA检查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并对比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以及射血分数(EF)等指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所测定结果的相关性以及4D-CCTA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左心室功能检查中的价值。结果:4D-CCTA检查测定的EDV、SV及EF高于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值,ESV低于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值,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4D-CCTA与二维超声心动图两种检查方式测定的EDV、ESV、SV及EF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62,r=0.928,r=0.925,r=0.909;P<0.05)。4D-CCTA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2及0.875。结论:4D-CCTA与二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CHD患者左心室功能方面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能够准确评估CHD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ct心脏四维容积动态成像(4D-CctA) 二维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CHD)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心脏CT血管成像评估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分流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姚鹏程 费镇涛 李毅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781-787,共7页
左心耳封堵术作为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有效且安全替代方式,现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残余分流,即未完全封堵所致的由左心房进入左心耳的血流,被认为与脑卒中等不良事件相关。心脏CT血管成像可敏感地探查到残余分流,且除了封堵器周... 左心耳封堵术作为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有效且安全替代方式,现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残余分流,即未完全封堵所致的由左心房进入左心耳的血流,被认为与脑卒中等不良事件相关。心脏CT血管成像可敏感地探查到残余分流,且除了封堵器周围漏外还可以发现封堵器未完全内皮化的现象。本文综述了心脏CT血管成像在评估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分流方面的优势及其影像上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分流的分类、发生率与临床预后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残余分流 心脏ct血管成像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双面屏蔽防护在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辐射防护优化价值
3
作者 张立新 吴柯薇 +4 位作者 李向明 钟朝晖 杨正汉 孔亚群 王新明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8期1645-1650,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腹前、后非照射部位双面屏蔽防护在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中的辐射防护优化价值。方法用胸部模型模拟CCTA检查,前瞻性研究胸部模型检查区和检查区之外邻近非检查区分别在胸腹前单面屏蔽防护(单面防护组)以及胸腹... 目的探讨胸腹前、后非照射部位双面屏蔽防护在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中的辐射防护优化价值。方法用胸部模型模拟CCTA检查,前瞻性研究胸部模型检查区和检查区之外邻近非检查区分别在胸腹前单面屏蔽防护(单面防护组)以及胸腹前、后双面屏蔽防护(双面防护组)条件下体表(设定测试点并放置热释光剂量计)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面防护组和双面防护组采用相同CCTA技术条件扫描,测试点的辐射剂量由热释光读出器读出辐射剂量当量数值。结果双面防护组CCTA受检者(胸部体模替代)上部非检查区体表测试点(R 3、L 4~6、R 7~9)辐射剂量当量小于单面防护组[(0.730±0.001)mSv比(1.090±0.005)mSv、(1.260±0.002)mSv比(1.610±0.005)mSv、(0.690±0.001)mSv比(0.960±0.009)mSv、(0.839±0.002)mSv比(1.340±0.001)mSv、(0.820±0.009)mSv比(1.009±0.015)mSv、(0.720±0.002)mSv比(0.910±0.008)mSv、(0.350±0.062)mSv比(0.672±0.079)mSv](P<0.05或P<0.01),下部非检查区体表测试点(R 10、L 11~13、R 14~15、X 16)辐射剂量当量小于单面防护组[(0.770±0.002)mSv比(1.230±0.003)mSv、(0.920±0.002)mSv比(1.200±0.004)mSv、(1.090±0.001)mSv比(1.353±0.036)mSv、(0.770±0.002)mSv比(1.360±0.004)mSv、(0.510±0.006)mSv比(0.990±0.000)mSv、(0.570±0.001)mSv比(0.700±0.008)mSv、(0.040±0.002)mSv比(0.080±0.005)mSv](P<0.05或P<0.01),整体测试点辐射剂量当量小于单面防护组(P<0.01)。两组CCTA受检者检查区体表测试点R 1、L 2及整体测试点体表辐射剂量当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腹前单面屏蔽防护方式相比,胸腹前、后双面屏蔽防护方式对CCTA的辐射防护更具优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胸部模型 热释光剂量计 辐射剂量当量 胸腹前、后双面屏蔽防护 胸腹前单面屏蔽防护 检查区 非检查区
下载PDF
心脏CT血管成像在左心耳封堵术后评估新内皮化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从彬 张继 李瑗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心脏CT血管成像对左心耳封堵(LAAC)术后评估封堵器新内皮化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LAAC术后6个月行心脏CT血管成像的患者,采用标准化多曲面重建评估封堵器周围残余分流、对比剂残留情况,无对比剂残留定义为完...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心脏CT血管成像对左心耳封堵(LAAC)术后评估封堵器新内皮化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LAAC术后6个月行心脏CT血管成像的患者,采用标准化多曲面重建评估封堵器周围残余分流、对比剂残留情况,无对比剂残留定义为完全新内皮化,无周围残余分流但存在对比剂残留定义为不完全新内皮化,存在周围残余分流定义为不完全内皮化。分析可能影响内皮生长的潜在预测因素包括糖尿病、BMI、年龄、封堵器大小和设备类型与内皮化的关系。结果:53例患者接受LAAC并在6个月后180(178,180)d行心脏CT血管成像进行评估,其中36例(68%)无封堵器周围残余分流。36例患者中,16例(44%)左心耳内无对比剂残留且中期随访显示完全新内皮化,20例(56%)出现左心耳内对比剂残余,提示不完全新内皮化。在完全和不完全新内皮化患者中,封堵装置类型(P=0.739)和大小(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和不完全新内皮化患者的左心耳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另外,年龄、BMI、糖尿病及肝脏疾病与完全新内皮化无显著相关性。结论:LAAC术后6个月的中期随访中,大多数患者的新内皮化仍不完全,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完全新内皮化的原因,以指导临床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术 心房颤动 心脏ct血管成像 新内皮化
下载PDF
CCTA-AI联合FFR-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应用价值研究
5
作者 许禹 耿云平 尤国庆 《右江医学》 2024年第5期447-450,共4页
目的评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与人工智能(AI)联合心肌灌注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到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 目的评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与人工智能(AI)联合心肌灌注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到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CTA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其检查的间隔时间应在14天内,然后通过AI软件自动对CCTA的图像进行重建和计算,同时计算FFR-CT的数值。计算人工智能辅助的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CTA-AI)联合FFR-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80例患者经CAG检查确诊,72例患者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占比为90%;8例患者为非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占比为10%。CCTA-AI联合FFR-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以及AUC值均高于CCTA-AI、FFR-CT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CTA-AI联合FFR-CT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ct血管成像 人工智能 心肌灌注分数 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基于CCTA研究房颤患者行胸腔镜下LAAL术后左心耳形态与残余分流的相关性
6
作者 程相宜 黄成锋 +5 位作者 熊雨美 陆华 廖胜杰 张晓慎 王昊 沈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9,共8页
目的:基于术后心脏CT血管成像(CCTA)技术,分析房颤(AF)患者行胸腔镜下左心耳缝扎术(LAAL)后残余分流(PDL)与左心耳(LAA)形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1月至2023年4月间成功实施LAAL的AF患者6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评... 目的:基于术后心脏CT血管成像(CCTA)技术,分析房颤(AF)患者行胸腔镜下左心耳缝扎术(LAAL)后残余分流(PDL)与左心耳(LAA)形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1月至2023年4月间成功实施LAAL的AF患者6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评估其术后CCTA图像并分析LAA形态学指标。根据LAAL术后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有PDL组(n=34)及无PDL组(n=28)。对两组患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各项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危险因素。结果:将LAA各项参数指标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AA短径(OR=0.393,95%CI:0.167~0.926,P=0.033)、LAA口长径(OR=0.330,95%CI:0.138~0.785,P=0.012)、LAA口短径(OR=0.083,95%CI:0.019~0.367,P=0.001)、LAA口周长(OR=0.078,95%CI:0.510~0.983,P=0.039)、LAA口面积(OR=0.499,95%CI:0.319~0.783,P=0.002)及LAA体积(OR=0.855,95%CI:0.768~0.953,P=0.005)均与术后PDL的发生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后,LAA口短径更长为PD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CCTA行LAA形态学评估对AF患者LAAL术后PDL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LAA口短径较长时,需警惕PDL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ct血管成像(CctA) 胸腔镜 左心耳缝扎术(LAAL) 残余分流(PDL) 房颤(AF)
下载PDF
18F-FDG、18F-NaF PET/CT及心脏CT血管成像联合显像对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及评估 被引量:5
7
作者 陆国秀 郝珊瑚 +1 位作者 王治国 张国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18F-NaF PET/CT及心脏CT血管成像(CTA)联合影像对2型糖尿病(T2DM)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动脉斑块的诊断效能,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08例,包... 目的探讨18F-FDG、18F-NaF PET/CT及心脏CT血管成像(CTA)联合影像对2型糖尿病(T2DM)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动脉斑块的诊断效能,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08例,包括CAD患者34例,CAD+T2DM患者74例,依次接受CTA、18F-FDG、18F-NaF PET/CT检查,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以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S)、斑块总体积(TPV),非钙化斑块体积(NPV)、低CT衰减斑块体积(LAP)、SUVmax与靶本比(TBR)的相关性。结果18F-NaF对冠状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高于18F-FDG;T2DM伴CAD患者冠状动脉受累血管节段数、狭窄程度、CCS、TPV、NPV、LAP、TBR、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均较CAD组高。SUVmax与血管狭窄程度、LAP及TBR均呈正相关,而TBR还与TPV、NCP及LAP呈正相关。结论18F-NaF、18F-FDG PET/CT分子探针联合CTA可视化动脉斑块显像,对冠状动脉斑块具有较高的定性及定量诊断价值;18F-NaF较18F-FDG更敏感地反映细胞代谢情况;冠状动脉斑块的能量代谢与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相关,可反映斑块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心脏ct血管成像 18F-氟化钠 18F-脱氧葡萄糖 靶本比
下载PDF
双源CT心脏成像对房间隔瘤的诊断
8
作者 师煜 胡文业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使用双源CT(MDCT)心脏成像技术显示房间隔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 ASA),研究房间隔瘤瘤体大小、位置以及瘤体在不同心动周期的摆动情况,探讨双源CT心脏成像对房间隔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采用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检... 目的使用双源CT(MDCT)心脏成像技术显示房间隔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 ASA),研究房间隔瘤瘤体大小、位置以及瘤体在不同心动周期的摆动情况,探讨双源CT心脏成像对房间隔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采用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时偶然发现的ASA患者,通过多平面重建、多时相重组技术以及电影回放软件对ASA患者的影像进行观察,对瘤体基底宽度和最大垂直距离(长径)进行测量,对不同心动周期的瘤体摆动情况进行研究比较分析,并将双源CT心脏扫描的结果与经胸超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小:瘤体最大垂直距离平均8.91±2.46 mm;瘤基底部宽度平均17.35±2.95 mm。位置:15例位于房间隔卵圆窝水平,2例累及全部房间隔。方向:9例房间隔瘤突向右心房,2例房间隔瘤突向左心房,6例左心房收缩期突向左心房,舒张期突向右心房。运动:9例房间隔瘤始终膨突向右心房,随着心动周期轻微摆动;2例房间隔瘤始终膨突向左心房,随着心动周期轻微摆动;6例房间隔瘤在两房之间随着心动周期摆动。合并症:所有患者左心房内和瘤体凹面未见血栓形成,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2例未合并。结论MDCT心脏成像可以静态观察房间隔瘤发生的位置,瘤体的大小、长径、宽度:可以动态观察房间隔瘤在心动周期内的摆动情况,并可对临床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可以作为ASA诊断的简单、快捷、实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瘤 双源ct心脏成像 双源ct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脏冠脉成像CT诊治房间隔缺损报告及应用价值
9
作者 姜峰林 许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0期103-104,共2页
本文通过报告本院一患者因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入院治疗情况,探讨了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脏冠脉成像CT诊治房间隔缺损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脏冠脉成像ct 房间隔缺损
下载PDF
CT心脏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加会 尹韦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期117-118,共2页
随着CT技术的快速发展,CT扫描设备也在不断更新。CT心脏成像是心脏及冠脉疾病诊断的一种理想手段。本文详细探讨CT心脏成像技术的空间及时间分辨率、低剂量辐射、心电门控等技术方面,概述其冠脉病变诊断及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灌注等方面... 随着CT技术的快速发展,CT扫描设备也在不断更新。CT心脏成像是心脏及冠脉疾病诊断的一种理想手段。本文详细探讨CT心脏成像技术的空间及时间分辨率、低剂量辐射、心电门控等技术方面,概述其冠脉病变诊断及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灌注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心脏成像技术 空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低剂量辐射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心房黏液瘤合并栓塞事件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海苹 高扬 +5 位作者 侯志辉 安云强 尹卫华 任心爽 孙洋 吕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55-760,共6页
目的:探讨发生栓塞事件的心房黏液瘤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心房黏液瘤、术前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92例患者,对比发生栓塞事件患者(栓塞组,n=14)与未发... 目的:探讨发生栓塞事件的心房黏液瘤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心房黏液瘤、术前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92例患者,对比发生栓塞事件患者(栓塞组,n=14)与未发生栓塞事件患者(非栓塞组,n=78)心房黏液瘤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栓塞组14例(15.2%)患者中,男性8例(57.1%),平均年龄为(56.1±8.8)岁,心房黏液瘤轴位最大直径为(40.8±16.7)mm,伴发二尖瓣、三尖瓣瓣口梗阻8例(57.1%)。非栓塞组78例(84.8%)患者中,男性25例(32.1%),平均年龄(54.4±10.7)岁,心房黏液瘤轴位最大直径为(42.9±17.1)mm,伴发二尖瓣或三尖瓣瓣口梗阻36例(46.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房黏液瘤轴位最大直径、二尖瓣或三尖瓣瓣口梗阻比例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显示,栓塞组心房黏液瘤边缘呈绒毛状表现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栓塞组(100%vs. 28.2%,P<0.001);非栓塞组心房黏液瘤强化程度(CT值)较栓塞组明显增高[(82.13±62.01)HU vs.(52.78±20.08)HU,P=0.001],自冠状动脉发出的肿瘤供血血管比例也高于栓塞组(33.3%vs. 7.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结论:在心房黏液瘤患者中,肿瘤边缘呈绒毛状改变以及病灶强化程度偏低的CT征象提示有发生栓塞事件的可能,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黏液瘤 栓塞 心脏ct成像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Carto-Merge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易 李绍龙 +5 位作者 刘屹 刘兴鹏 董建增 刘少稳 陶四明 张仪坚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3期2680-2682,共3页
目的运用16排螺旋CT图像与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整合技术(Carto-Merge)指导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方法32例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进行手术,其中6例患者术前1~3d行16排CT心脏成像检查,术前将CT导入有Carto-Merge... 目的运用16排螺旋CT图像与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整合技术(Carto-Merge)指导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方法32例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进行手术,其中6例患者术前1~3d行16排CT心脏成像检查,术前将CT导入有Carto-Merge的软件包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在Carto-Merge指导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手术并发症。Carto-Merge整合误差为(1.8±0.62)mm,使用Carto-Merge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8±28)min,X线曝光时间为(26±11)min;未使用Carto-Merge患者手术时间为(112±42)min,X线曝光时间为(35±17)min。结论使用图像融合技术可以缩短手术及X线曝光时间,提高手术的效率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 ct心脏成像 心房颤动 图像融合技术
下载PDF
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预测价值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公民 胡丽华 张阿娜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CT冠脉成像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评价踝臂指数(ABI)对临床冠心病病人危险程度预测的意义。方法收集曾经做过冠状动脉造影或心脏CT冠脉成像的病人76例,运用Gensini积分系统,将各组病人冠状动脉病...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CT冠脉成像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评价踝臂指数(ABI)对临床冠心病病人危险程度预测的意义。方法收集曾经做过冠状动脉造影或心脏CT冠脉成像的病人76例,运用Gensini积分系统,将各组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并对其进行踝臂指数测量,分析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三支病变组ABI(0.81±0.18),与正常组ABI(1.07±0.16,P<0.01)和单支病变组ABI(0.98±0.12,P<0.05)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两支病变组ABI(0.87±0.20)明显低于正常组ABI(1.07±0.16),有显著差异,P<0.05。病人ABI与Gensini评分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ABI是一种简单易行、无创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病人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臂指数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心脏ct冠脉成像
下载PDF
基于影像学评价应用于可逆性心肌缺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异蓓 王利东 赵磊 《影像技术》 CAS 2022年第3期73-80,共8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成为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近年来,心肌缺血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仍然处于上升状态,受到了国家与人民的重视。心肌缺血易并发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等,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干预性治疗,不仅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成为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近年来,心肌缺血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仍然处于上升状态,受到了国家与人民的重视。心肌缺血易并发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等,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干预性治疗,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因心源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通过影像学检查,配合病理生理学角度将心肌缺血进行分类,选择适合该心肌缺血的最佳治疗手段,是遵从“精准医疗”理念的最佳方案。心肌缺血分为可逆性心肌缺血(即心肌顿抑、心肌冬眠)和不可逆性心肌缺血(即瘢痕心肌)。本文主要对临床常用于诊断发生在心肌梗死中的存活心肌中较为经典的影像学方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心肌缺血 超声心动描技术 心脏ct血管成像 心脏磁共振 心肌核素显像
下载PDF
Carto-Merge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初步体会
15
作者 高彦 李易 +2 位作者 李绍龙 翟菁 刘屹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6期23-25,共3页
目的运用64排螺旋CT图像与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整合技术(Carto-Merge)指导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方法22例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进行手术,患者术前1~3d行64排CT心脏成像检查,并将CT导入有Carto-Merge的软件包进行三... 目的运用64排螺旋CT图像与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整合技术(Carto-Merge)指导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方法22例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进行手术,患者术前1~3d行64排CT心脏成像检查,并将CT导入有Carto-Merge的软件包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在Carto-Merge指导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Carto-Merge整合误差为(1.8±0.62)mm,使用Carto-Merge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8±28)min,X线曝光时间为(26±11)min。随访1~6个月,20例均无PAf发作,2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arto-Merge技术可有效地指导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简化操作,提高消融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 ct心脏成像 心房颤动 图像融合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