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外周血双特异性磷酸酶6预测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郭宝珠 刘俊芬 +5 位作者 韩小丽 李雅琪 田晓敏 靳鑫 卫志锋 刘圣君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8期596-600,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双特异性磷酸酶6(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 6,Dusp6)联合临床参数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腹膜透析置管并开始进行持续性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检测外周血D... 目的研究外周血双特异性磷酸酶6(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 6,Dusp6)联合临床参数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腹膜透析置管并开始进行持续性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检测外周血Dusp6水平并收集基线临床资料,随访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Dusp6水平患者的死亡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预测指标。结果共纳入138例患者,随访时间19(15,23)月;外周血Dusp6水平的中位数为38.9pg/ml,外周血Dusp6≥38.9 pg/ml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均高于Dusp6<38.9 pg/ml(χ^(2)=17.500,P<0.001,χ^(2)=10.560,P=0.001);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Dusp6水平是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HR=1.104、3.105、21.929、1.075,95%CI:1.021~1.193、1.069~9.013、6.280~76.575、1.008~1.147,P=0.013、0.037、<0.001、0.028),4项指标联合预测全因死亡的灵敏度为81.11%、特异度为80.17%;年龄、尿酸、C反应蛋白、Dusp6水平是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因素(HR=1.095、2.985、4.646、1.105,95%CI:1.003~1.195、1.219~8.938、1.597~13.517、1.003~1.184,P=0.042、0.032、0.005、0.004),4项指标联合预测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80.77%。结论外周血Dusp6高表达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有关,Dusp6与不同临床参数联合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腹膜透析 双特异性磷酸酶6 全因死亡 心血管事件死亡 影响因素 预测
下载PDF
氧化平衡评分与哮喘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关联:NHANES数据分析
2
作者 邱丽亮 庄沅松 王华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氧化平衡评分(OBS)与哮喘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关联。方法:使用1999至2018年美国全国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的数据,选择16种营养素和4种生活方式因素进行OBS评分,并根据三分位数分为3组(Q1、Q2、Q3)组。采用Co... 目的:探讨氧化平衡评分(OBS)与哮喘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关联。方法:使用1999至2018年美国全国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的数据,选择16种营养素和4种生活方式因素进行OBS评分,并根据三分位数分为3组(Q1、Q2、Q3)组。采用Cox回归分析OBS与哮喘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关系,并采用亚组分析和交互作用测试评价这种关联在不同群体中是否稳定。结果:研究共纳入6739人。Cox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以Q1组为参照,Q2组和Q3组个体全因死亡风险降低(HR=0.65,95%CI:0.49~0.86;HR=0.53,95%CI:0.37~0.77),Q3组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降低(HR=0.45,95%CI:0.27~0.76)。性别及是否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卒中、糖尿病在OBS与全因死亡的关联中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高OBS是哮喘人群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平衡评分 氧化应激 全因死亡 心血管事件死亡 哮喘
下载PDF
PLR、PTH及CRP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源 张东伟 李辉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8期1353-1356,1361,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甲状旁腺激素(PTH)及C反应蛋白(CRP)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检测PLR、PTH及CR...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甲状旁腺激素(PTH)及C反应蛋白(CRP)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检测PLR、PTH及CRP水平。统计随访1年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115例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分别为14.78%和13.04%。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PLR>300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均高于PLR≤300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4,4.001,P<0.05);且CRP>6 mg/L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均高于CRP≤6 mg/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5,6.276,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的年龄、收缩压、血糖、PLR及CRP均与患者全因死亡(HR=2.835,3.111,2.389,3.912,3.274,P<0.05)和心血管死亡相关(HR=2.821,3.155,2.421,3.823,3.281,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PLR及CRP水平升高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仍显著升高,均为患者全因死亡(HR=2.500,3.582,P<0.05)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27,3.629,P<0.05)。结论PLR及CRP水平均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及心血管事件死亡关系显著,可能作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早期评估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R PTH CRP 维持性血液透析 全因死亡 心血管事件死亡
下载PDF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静 李洛华 +2 位作者 蒋红樱 董云萍 李玉凤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置管并开始腹膜透析3个...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置管并开始腹膜透析3个月及以上患者12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基线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所有患者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按照血清TBIL二分位数水平分为两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分析血清TBIL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对各研究因素与血清TBIL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6例腹膜透析患者,患者年龄是(52.8±13.5)岁,男性83例(65.9%)。透析龄25(13,39)个月。4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低血清TBIL组全因死亡率为43.1%(28/65),高血清TBIL组全因死亡率为23.0%(1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两组间的血清TBIL、BUN、肌酐、eGFR、磷、钙磷乘积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肥厚、合并冠心病、合并脑血管意外、合并HBV、合并HCV、透析龄、血清白细胞、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基转移酶、总胆汁酸、尿酸、铁、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白蛋白、血糖、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素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清TBIL≤5.9 mmol/L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TBIL>5.9 mmol/L组(P=0.001)。充分校正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清TBIL是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HR=2.85595%CI:1.476~5.524,P=0.002)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死亡相关(HR=3.501195%CI:1.442~8.498,P=0.006)。结论TBIL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及心血管死亡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血清总胆红素 全因死亡 心血管事件死亡
下载PDF
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与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范瑾瑾 刘新辉 +3 位作者 易春燕 林建雄 阳晓 余学清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01-808,共8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置管并腹膜透析3个月以上的新患者。收集并记录...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置管并腹膜透析3个月以上的新患者。收集并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基线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2012年12月31日。根据患者基线血清TBIL水平四分位数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各组患者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TBIL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低TBIL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880例具有基线TBIL数据的腹膜透析患者被纳入研究,年龄(48.0±15.4)岁,其中男性占59.0%;TBIL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4.5(3.4,5.8)μmol/L。TBIL四分位数组间比较显示,4组间糖尿病患者比例、Charlson合并症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钙、全段甲状旁腺素、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体重指数(BMI)、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血尿酸及血磷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中位31个月的随访,194例患者死亡,其中104例为心血管事件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基线血清TBIL≤3.4μmol/L(Q1组)患者全因死亡率较高(P=0.032),而心血管事件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人口学、合并症及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校正后,以Q2组(3.4〈TBIL≤4.5μmol/L)为参照,基线血清TBIL≤3.4μmol/L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比为1.702(95%CI1.093—2.650,P=0.019),心血管事件死亡的风险比为1.760(95%CI0.960-3.227,P=0.0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1.065,95%CI1.010-1.122,P=0.019)及高BMI(OR=1.838,95%CI1.056-3.197,P=0.031)是基线血清TBIL≤3.4μmol/L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高血红蛋白(OR=0.990,95%CI0.982-0.998,P=0.011)、高血清白蛋白(OR=0.950,95%CI0.916—0.985,P=0.006)及高ALT(OR=0.998,95%CI0.976-0.999.P=0.036)是基线血清TBIL≤3.4μmol/L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基线血清TBIL≤3.4μmol/L与全因死亡独立相关,与心血管事件死亡无明显相关;且基线血清TBIL≤3.4μmol/L发生与糖尿病、BMI、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ALT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胆红素 死亡 心血管事件死亡
原文传递
不同心力衰竭亚型老年患者血清尿酸与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闫伟 朱明向 刘春蕾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03-508,共6页
背景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炎症和微血管功能障碍有关,对不同的心力衰竭分型可能有不同的影响。目的研究sUA水平与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力衰竭亚型老年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9月—2017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 背景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炎症和微血管功能障碍有关,对不同的心力衰竭分型可能有不同的影响。目的研究sUA水平与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力衰竭亚型老年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9月—2017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接受血清尿酸的检测。随访至2017年9月,以心血管死亡事件为终点事件,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sUA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35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总体上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率为6.8%(92例),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三组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9%(47例)、6.1%(24例)和3.4%(21例)。与低sUA组相比,高sUA组患者心血管死亡事件的发生风险更高(HR=2.141,95%CI:1.199~3.824,P=0.01)。亚组分析中,在HFrEF患者中,与低sUA组相比,高sUA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也升高(HR=4.151,95%CI:1.866~9.234,P<0.001);在HFmrEF患者中,高sUA组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风险相较低sUA组同样升高(HR=4.724,95%CI:1.664~13.414,P=0.004)。结论sUA水平的升高与老年HFrEF和HFmrEF患者心血管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尿酸 老年人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 心血管死亡事件
下载PDF
血尿酸与肾小球滤过率的交互作用对腹膜透析患者全因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肖希 叶红坚 +4 位作者 彭媛 易春燕 林建雄 余学清 阳晓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03-710,共8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交互作用对腹膜透析患者全因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方法纳入2006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新置管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人...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交互作用对腹膜透析患者全因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方法纳入2006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新置管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基线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随访至2018年12月。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分析探究不同eGFR组间尿酸与患者全因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124例腹膜透析患者,年龄(47.0±15.2)岁,其中男性1269例,糖尿病患者536例,血尿酸为(429±96)μmol/L,eGFR为6.69(5.17,8.61)ml·min-1·(1.73 m2)-1。经过中位42个月的随访,554例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其中275例为心血管事件死亡。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及eGFR与患者全因死亡存在交互作用(P=0.043)。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与中三分位组(血尿酸384~460μmol/L)相比,高eGFR组[eGFR>6.69 ml·min-1·(1.73 m2)-1]中低三分位组(血尿酸<384μmol/L)及高三分位组(血尿酸>460μmol/L)病死率显著增加(χ2=9.338,P=0.009),而在低eGFR组中则无统计学意义。校正相关人口学资料、合并症、生化结果等指标后,在高eGFR组患者中,血尿酸每增加1μmol/L,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0.2%(HR=1.002,95%CI 1.000~1.003,P=0.019);与血尿酸中三分位组相比,高三分位组患者与较高的全因死亡风险独立相关(HR=1.670,95%CI 1.242~2.245,P=0.001)。结论eGFR和血尿酸与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存在交互作用,高eGFR组中较高的血尿酸水平是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尿酸 肾小球滤过率 死亡 心血管事件死亡
原文传递
联合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和甲状旁腺激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及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8
作者 鲁晓涵 林海霞 +2 位作者 耿明慧 吴小燕 高苹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34-637,共4页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全因和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入选MHD患者224例,检测患者血清iPTH、ALP等临床指标,随访2年,采用Cox回归分析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危...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全因和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入选MHD患者224例,检测患者血清iPTH、ALP等临床指标,随访2年,采用Cox回归分析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ALP水平与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相关(HR=1.001,95%CI 1.000~1.004,P=0.048),ALP≥106 IU/L是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联合检测ALP、iPTH与全因死亡相关(HR=1.002,95%CI 1.000~1.004,P=0.033),若联合检测ALP-iPTH≥37.28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iPTH水平与MH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无显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甲状旁腺激素 碱性磷酸酶 全因死亡 心血管事件死亡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相关性 被引量:8
9
作者 鲁晓涵 郑艳丹 +2 位作者 林海霞 吴小燕 高苹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285-290,共6页
目的:分析全段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与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MHD治疗的患者224例,随访2年,根据患者血清ALP水平的... 目的:分析全段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与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MHD治疗的患者224例,随访2年,根据患者血清ALP水平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对各组基本情况、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MHD患者全因死亡与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血清iPTH及ALP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纳入患者男126例(56.3%),女98例(43.7%),中位年龄61(47,75)岁,中位随访时间21(15,27)个月,全因死亡患者35例(15.6%),其中心血管死亡31例(13.8%)。ALP分组中透析时间、原发疾病、性别、白蛋白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C反应蛋白、血清iPTH水平组间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LP水平与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相关(HR=1.001,95%CI:1.000~1.004,P=0.048),血清ALP水平四分位分组时,ALP水平为80~106 IU/L和ALP>106 IU/L相较于ALP水平<62 IU/L,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逐步增加(HR=3.369,P=0.05;HR=3.867,P=0.014),ALP>106 IU是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ALP水平与患者全因死亡没有显著的关联,血清iPTH水平与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都没有显著的关系。结论:血清ALP水平与心血管死亡风险的增加相关,特别是当ALP>106 IU/L时,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在预后方面,ALP水平可作为监测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CKD-MBD)更好的指标,控制MHD患者血清ALP水平,从而降低患者心血管死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甲状旁腺激素 碱性磷酸酶 全因死亡 心血管事件死亡
原文传递
甲状腺素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变化特点及短期预后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征 张福春 崔鸣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特点及原因,并分析其对短期死亡终点预后价值。方法入选1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选取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2天测定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特点及原因,并分析其对短期死亡终点预后价值。方法入选1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选取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2天测定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测定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观测住院期间心血管死亡事件。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T3、FT4、TSH水平分别为(2.33±0.47)ng/L,(12.5±2.4)ng/L和(1.32±0.99)μU/L。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FT3、FT4、TSH水平分别为(2.80±0.54)ng/L,(11.5±1.4)ng/L和(2.19±1.07)μ/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T3和TSH水平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降低(P〈0.05),而FT4水平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同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FT3水平与年龄、总胆固醇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线性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FL水平对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死亡率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分别分析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甲状腺激素及血脂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T3,TSH水平下降,FT3水平的变化对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甲状腺激素类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心血管死亡事件
下载PDF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新发心房颤动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娟 冯韩章 +2 位作者 辛浩 王端乐 贺新荣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10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生新发心房颤动与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6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90例,随访1年,根据心血管死亡事件分为死亡组13例和存活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生新发心房颤动与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6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90例,随访1年,根据心血管死亡事件分为死亡组13例和存活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化验检查指标,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心肌梗死急性期新发心房颤动35例,其中阵发性15例,持续性20例;经随访1年,共有9例患者失访,复发心绞痛患者35例,再发心肌梗死12例,心力衰竭18例,再住院29例;心血管死亡13例,存活患者68例,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性别、吸烟史、病程、体重指数、既往合并症病史、前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心房颤动类型、治疗方法、支架数量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60岁比例及新发心房颤动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峰值、肌钙蛋白I峰值、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小板、部分凝血活酶、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钾、血氯、右心房直径、左心房直径、右心室直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亡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血肌酐水平、B型钠尿肽水平、血钠、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40%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VEF<40%、BNP水平、新发心房颤动为心血管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60.986、1.005、104.666,P分别为0.028、0.048、0.023)。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新发心房颤动为其1年内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心血管死亡事件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