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药物治疗相关的心血管毒性及其早期预警策略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源波 许晓飒 +2 位作者 亢玺刚 李静 韩聚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57,共3页
随着肿瘤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及抗肿瘤药物研发飞速发展,肿瘤治疗效果较前显著改善。但与此同时,抗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导致的其他器官功能损伤引起业界高度重视,尤其心血管系统受损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的一个主要因素^([1])。我们就常见抗... 随着肿瘤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及抗肿瘤药物研发飞速发展,肿瘤治疗效果较前显著改善。但与此同时,抗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导致的其他器官功能损伤引起业界高度重视,尤其心血管系统受损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的一个主要因素^([1])。我们就常见抗肿瘤药物治疗所致心血管系统损伤以及早期预警策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心脏病危险因素 蒽环类 靶向制剂 预测 肌钙蛋白 肿瘤心脏病学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
下载PDF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预测及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彭佳 白芳 +2 位作者 林燕青 罗安果 尹立雪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6-174,共9页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而全球1/4的癌症相关死亡发生在中国。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肿瘤幸存者继肿瘤复发转移后的第二大死因。准确预测和早期诊断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心血管毒性,不仅可使患者获得最大收益,而且还能减轻社会的...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而全球1/4的癌症相关死亡发生在中国。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肿瘤幸存者继肿瘤复发转移后的第二大死因。准确预测和早期诊断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心血管毒性,不仅可使患者获得最大收益,而且还能减轻社会的医疗负担。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预测和早期诊断的相关研究进展,为高风险患者的识别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心脏病学 心脏毒性 心血管毒性 癌症治疗 预测因子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物诱导心血管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韩陈香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11期192-194,共3页
抗精神病药是治疗多种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主要药物,具有明显的镇静效果,对患者的认知障碍、意识障碍、精神分裂等症状疗效显著,但需要终生使用,且对心血管毒性较大,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体重增加、高脂血症、危急并发症... 抗精神病药是治疗多种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主要药物,具有明显的镇静效果,对患者的认知障碍、意识障碍、精神分裂等症状疗效显著,但需要终生使用,且对心血管毒性较大,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体重增加、高脂血症、危急并发症等代谢疾病,严重可导致心血管疾病。本文着重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血管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心血管毒性 心血管疾病 代谢疾病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进行马兜铃酸心血管毒性的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云祥 张城达 +7 位作者 张丽丽 李磊 辛艳飞 张立将 刘洪翠 黄燕烽 李春启 宣尧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91-1894,I0006,I0007,共6页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对马兜铃酸进行心血管毒性的评价。方法:设置4个不同浓度的马兜铃酸溶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养鱼水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0.1%DMSO)处理一定阶段的野生型AB系斑马鱼幼鱼至实验终点,每个浓度处理30尾斑马鱼。待测药...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对马兜铃酸进行心血管毒性的评价。方法:设置4个不同浓度的马兜铃酸溶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养鱼水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0.1%DMSO)处理一定阶段的野生型AB系斑马鱼幼鱼至实验终点,每个浓度处理30尾斑马鱼。待测药物处理斑马鱼4 h后,随机选择10尾斑马鱼对心率进行计数。待测药物处理至实验终点时,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心包水肿、血流速度变化、血栓及出血等,计算各表型发生率。另设置4个不同浓度的马兜铃酸溶液,并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养鱼水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0.9%Na Cl注射液)处理组,至实验终点每个浓度收集100尾斑马鱼(-80℃贮存),提取mRNA反转成c DNA样本后,进行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斑马鱼组织中MicroRNA146a的表达。结果:当马兜铃酸浓度≥MNLC/3时,可诱发斑马鱼心血管毒性,并呈现浓度相关性增加,表现为血流变慢或(和)缺失、静脉窦处瘀血、静脉窦处水肿和心率变慢(仅LC10处理组),未见心律不齐。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马兜铃酸的4个浓度MNLC10、MNLC/3、MNLC、LC10均显著提高MicroRNA146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0.01),且存在一定的浓度关系。结论:马兜铃酸具有一定的心血管毒性作用,且具有浓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马兜铃酸 心血管毒性
下载PDF
布比卡因心血管毒性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晶 江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53-454,共2页
关键词 心血管毒性 布比卡因 毒性机制 治疗 ALBRIGHT 毒性作用机理 硬膜外麻醉 临床麻醉
下载PDF
肿瘤患者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心血管毒性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5
6
作者 缪景霞 周瑾 +1 位作者 周小平 张甫婷 《护理学报》 2010年第17期63-65,共3页
总结肿瘤患者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致心血管毒性反应的护理体会。对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立即给予半卧位,双腿下垂,持续低流量给氧,严格控制输液量、速度;对有心肌细胞受损的患者,用药前配合医师监测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超、肌... 总结肿瘤患者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致心血管毒性反应的护理体会。对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立即给予半卧位,双腿下垂,持续低流量给氧,严格控制输液量、速度;对有心肌细胞受损的患者,用药前配合医师监测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前脑利尿肽等指标;对心律失常的患者,嘱其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定时巡视,及时处理;用药期间观察患者有无头痛、颈部僵直感、恶心、颜面潮红或脉搏改变等症状体征,并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发现高血压;每日配合医师查凝血功能,并观察有无鼻衄、牙龈出血、全身皮肤淤斑、出血点等出血倾向表现,密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胸痛等病情变化,了解是否有肺动脉栓塞症状;用药前配合医师进行心血管状况的评估,射血分数大于55%方可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如用药后出现左心射血分数降低,甚至出现高血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则立即通知医生,经对症治疗及精心的护理,症状得到改善后,才能继续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药物 心血管毒性反应 护理
下载PDF
警惕长期应用含麻黄的减肥药的心血管毒性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守坚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麻黄 减肥药 心血管毒性 长期应用 诱发 平喘作用 壮药 天然植物 草药 限制
下载PDF
普乐林对溴氰菊酯中毒豚鼠心血管毒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云平 周志俊 +1 位作者 邬红梅 薛寿征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343-345,共3页
目的 探讨溴氰菊酯的心血管毒性及普乐林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成溴氰菊酯染毒组、普乐林治疗组以及芝麻油对照组, 应用生理多导记录仪研究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结果 溴氰菊酯染毒后豚鼠血压升高、收缩力加强和心率减慢; ... 目的 探讨溴氰菊酯的心血管毒性及普乐林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成溴氰菊酯染毒组、普乐林治疗组以及芝麻油对照组, 应用生理多导记录仪研究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结果 溴氰菊酯染毒后豚鼠血压升高、收缩力加强和心率减慢; 心电图表现为QTr 增大、QRS 间期延长、ST 段压低、T 波加深以及多种心律失常。经普乐林治疗后中毒豚鼠除QTr 仍一时性增加外, 其它心血管功能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普乐林对溴氰菊酯中毒豚鼠的心血管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普乐林 心血管毒性
下载PDF
浅谈抗肿瘤药物的心血管毒性——从分子机制到临床治疗 被引量:6
9
作者 郭磊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5期360-365,共6页
抗肿瘤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特别是抗肿瘤药物诱发的心血管毒性(cardiovascular toxicity,CTX)。患者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后数天至数年内可发生CTX。Ⅰ型CTX通常由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s,ANTs... 抗肿瘤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特别是抗肿瘤药物诱发的心血管毒性(cardiovascular toxicity,CTX)。患者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后数天至数年内可发生CTX。Ⅰ型CTX通常由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s,ANTs)和传统化疗药物所致,常伴有不可逆的心肌细胞损伤。Ⅱ型CTX一般为可逆性心肌功能障碍,多由新型生物制剂和靶向药物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心血管毒性 肿瘤心脏病学 预后
下载PDF
甲脒类农药的心血管毒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麦玲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甲脒类农药的心血管毒性徐麦玲甲脒类农药(Formamidines)是广谱杀虫杀螨剂,有杀虫脒、双甲脒和单甲脒等品种,其中单甲脒又是双甲脒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它们的化学结构如下:杀虫脒(又称氯苯脒):ClNCHNCH... 甲脒类农药的心血管毒性徐麦玲甲脒类农药(Formamidines)是广谱杀虫杀螨剂,有杀虫脒、双甲脒和单甲脒等品种,其中单甲脒又是双甲脒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它们的化学结构如下:杀虫脒(又称氯苯脒):ClNCHNCH3CH3CH3单甲脒:H3CN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中毒 甲脒类农药 心血管毒性
下载PDF
中药药性理论在心血管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娜 李林森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3-67,共5页
中药四气又称四性,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近年来,已有少数专家对中药四气、五味、归经与有效成分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有关心血管毒性和中药药性方面的研究却很少见.本文主要参考前人有关中药药性与心血管不良反应之间关系的研究,对... 中药四气又称四性,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近年来,已有少数专家对中药四气、五味、归经与有效成分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有关心血管毒性和中药药性方面的研究却很少见.本文主要参考前人有关中药药性与心血管不良反应之间关系的研究,对几种在药性方面明确并具有代表性的中药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药性在心血管毒性方面的研究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心血管毒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ESMO 2012版临床实践指南解读——癌痛的管理,心血管毒性,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解读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炎 陈亚蓓 陶荣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0期13-16,共4页
本文总结了ESMO 2012版癌痛的管理,心血管毒性,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关键词 癌痛管理 心血管毒性 化疗药物外渗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可卡因所致小鼠心血管毒性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景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在可卡因所致小鼠心血管毒性反应中的介导作用。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记录 10只C5 7BL/ 6小鼠腹腔内注射可卡因 (30mg/kg)前及 5天后的心率 (HR)、射血分数 (EF)、心输出量 (CO)、每搏输出量 (SV)的变化 (COC组 ...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在可卡因所致小鼠心血管毒性反应中的介导作用。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记录 10只C5 7BL/ 6小鼠腹腔内注射可卡因 (30mg/kg)前及 5天后的心率 (HR)、射血分数 (EF)、心输出量 (CO)、每搏输出量 (SV)的变化 (COC组 ) ;另 10只小鼠 (对照组 )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并对两组动物的心肌组织内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i NOS)及 3 硝基酪氨酸 (3 NT)含量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在血管张力实验中 ,应用L Nω nitroarginine(L NNA)、苯肾上腺素 (PE)、乙酰胆碱 (Ach)、硝普钠 (SNP)对两组动物的血管静息张力、收缩机能、内皮依存性及非依存性舒张机能分别作了观察。结果 COC组动物的CO、SV明显低于对照组 (n =6 - 9,P <0 0 5 ) ;但两组动物的HR、EF没有明显改变。COC组心肌组织内i NOS及 3 N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在离体血管张力实验 ,COC组的收缩反应与对照组相比 ,明显减弱 (P <0 0 5 )。投入L NNA 2 5 0 μmol后 ,COC组血管标本的静息张力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1)。同时 ,COC组Ach引起的血管内皮依存舒张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SNP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可卡因导致小鼠心肌细胞i NOS过度表达 ,过量产生的NO及由此衍生的过氧化物对心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卡因 一氧化氮 心血管毒性 小鼠 麻醉药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肾上腺素对犬布比卡因心血管毒性的影响
14
作者 罗佛全 唐淑新 +3 位作者 赵为禄 刘添银 雷恩骏 刘军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2-1003,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肾上腺素对犬布比卡因心血管毒性的影响。方法选用杂种犬52只,持续静脉输注0.5%布比卡因制备布比卡因心血管毒性模型,然后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肾上腺素组(E组)、丙泊酚联合肾上腺素组(P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3...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肾上腺素对犬布比卡因心血管毒性的影响。方法选用杂种犬52只,持续静脉输注0.5%布比卡因制备布比卡因心血管毒性模型,然后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肾上腺素组(E组)、丙泊酚联合肾上腺素组(P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3只。持续记录HR、MAP和ECG,并计算复苏成功率。结果 P组10只(76.92%)犬复苏成功;E组9只(69.23%)犬复苏成功;PE组12只(92.31%)犬复苏成功;C组2只(15.38%)犬复苏成功。PE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P、E和C组(P<0.05或P<0.01);P、E两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丙泊酚联合肾上腺素可减轻布比卡因所致犬的心血管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布比卡因 肾上腺素 心血管毒性
下载PDF
二硫化碳心血管毒性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文昌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83-185,共3页
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CS_2)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在六七十年代已被大量的研究工作所证实,80年代对心血管毒性的研究已较深入。但关于CS_2心血管毒性作用机理,迄今尚不清楚。
关键词 二硫化碳 心血管毒性 作用机理
下载PDF
阿霉素致斑马鱼心血管毒性模型的建立
16
作者 张城达 张丽丽 +1 位作者 张立将 陈云祥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362-366,共5页
目的采用阿霉素(doxorubicin,DOX)作为阳性药物建立斑马鱼的心血管毒性模型。方法确定DOX的10%致死浓度(LC10)与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设置4个不同浓度的DOx溶液组(浓度:MNLC/10、MNLC/3、MNLC和LC10)、空白对照组(养鱼... 目的采用阿霉素(doxorubicin,DOX)作为阳性药物建立斑马鱼的心血管毒性模型。方法确定DOX的10%致死浓度(LC10)与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设置4个不同浓度的DOx溶液组(浓度:MNLC/10、MNLC/3、MNLC和LC10)、空白对照组(养鱼水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0.9%NaCl注射液)处理一定阶段的野生型AB系斑马鱼幼鱼至实验终点受精后725(72hpf)。在72hpf处收集药物处理的斑马鱼,Westem blotting分析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红蛋白(Mb)的表达,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心血管系统的形态学改变,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斑马鱼组织中miRNA146a的表达。结果在浓度≤MNLC/10时,DOX不诱发斑马鱼心血管毒性;当浓度≥MNLC/3时,可诱发斑马鱼心血管毒性,表现为血流变慢、血流缺失、静脉窦处瘀血和静脉窦处水肿,且具有剂量相关性。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DOX的三个剂量MNLC/3、MNLC、LC10均显著提高miRNA146a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关系。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DOX模型组的cTnT和Mb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DOx对斑马鱼的心血管毒性作用明显,可以作为药物评价的心血管毒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DOX) 心血管毒性 斑马鱼 模型
下载PDF
肿瘤心脏病学及老年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研究进展
17
作者 余其贵 谢军 《临床医学进展》 2020年第4期629-635,共7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不断改变,近年来肿瘤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同时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癌症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使得肿瘤患者的治愈率不断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但是无论现有的和新兴的癌症治...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不断改变,近年来肿瘤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同时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癌症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使得肿瘤患者的治愈率不断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但是无论现有的和新兴的癌症治疗方法都会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产生毒性作用,从而影响其心血管健康,进而引起患者原有心脏病恶化或心法心血管事件,导致肿瘤患者长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日益成为影响这类疾病预后的关键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在保证患者最有效的癌症治疗的同时,促进患者的心血管健康,最大限度降低抗肿瘤治疗心血管毒性、保护心血管系统功能,是未来研究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心脏病学 抗肿瘤治疗 心血管毒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二硫化碳对心血管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孔丹莉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9年第6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二硫化碳 心血管毒性 心血管系统
下载PDF
阿霉素引起心血管毒性反应19例
19
作者 王晓芹 解好群 金远林 《青海医药杂志》 2001年第5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阿霉素 心血管毒性反应 治疗
下载PDF
硫酸吲哚酚对肾脏和心血管毒性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逸如 刁宗礼 刘文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69-72,共4页
在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随着肾功能损伤的进展,体内代谢废物逐渐蓄积。尿毒症毒素是指肾功能不全时患者体液中浓度明显增高,并与尿毒症代谢紊乱或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的某些物质。根据其理化性质可分为3... 在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随着肾功能损伤的进展,体内代谢废物逐渐蓄积。尿毒症毒素是指肾功能不全时患者体液中浓度明显增高,并与尿毒症代谢紊乱或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的某些物质。根据其理化性质可分为3类,即小分子、中分子及大分子毒性物质,其中小分子毒性物质根据其在体内是否与蛋白结合又分为两类。硫酸吲哚酚( indoxyl sul-fate,IS)是一种重要的蛋白结合类小分子尿毒症毒素,其可以通过促进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产生多种病理改变,引起多个系统功能失调。IS 具有肾脏和心血管毒性,表现为:通过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凋亡及促进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等机制介导肾间质纤维化,造成肾脏损害;通过引起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硬化、血管钙化及心肌纤维化等造成心血管系统损害。本文就 IS 心肾毒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吲哚酚 毒性 心血管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