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心血管高危人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谢敏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4期721-722,共2页
目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不同级别的心血管高危患者的临床应用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月的心血管高危患者120例,根据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观察组(60例,IMT≤1.0mm)与对照组(60例IMT1.1-1.5mm),对两组患者进行冠... 目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不同级别的心血管高危患者的临床应用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月的心血管高危患者120例,根据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观察组(60例,IMT≤1.0mm)与对照组(60例IMT1.1-1.5mm),对两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危险因素数目和心血管事件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估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程度,操作简单,可参考价值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超声检查 心血管高危人群 冠状动脉造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公共卫生护理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改善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2
作者 郭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66-0169,共4页
对公共卫生护理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改善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在2022.4-2023.4的时间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到本院进行健康管理建立档案的患者100例,100例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进行公共... 对公共卫生护理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改善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在2022.4-2023.4的时间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到本院进行健康管理建立档案的患者100例,100例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进行公共卫生护理,研究分析患者进行护理前后患者生活的变化、患者生活质量是否有提升、饮食变化情况,是否进行健康合理的饮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吸烟与酗酒的频率进行比较 结果 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习惯和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进行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吸烟酗酒的频率明显降低,护理后指标优于进行未进行公共卫生护理前的指标,吸烟与饮酒频率明显低进行公共卫生护理前,患者及高危人群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公共卫生护理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改善生活方式具有积极的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饮食引导、鼓励患者进行体育锻炼以及戒烟戒酒等相关措施,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引导人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护理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高危人群 生活质量 效果
下载PDF
国产碘克沙醇用于心血管高危人群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被引量:2
3
作者 范书华 朱鑫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碘克沙醇用于心血管高危人群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周口永善医院治疗的160例心血管高危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进口碘克沙醇治疗,研究组采用国产碘克沙醇... 目的:探讨国产碘克沙醇用于心血管高危人群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周口永善医院治疗的160例心血管高危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进口碘克沙醇治疗,研究组采用国产碘克沙醇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造影效果以及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素]。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高于对照组的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9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UN、Scr、血尿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碘克沙醇对于心血管高危人群安全性、造影效果较好,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与进口碘克沙醇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碘克沙醇 心血管高危人群 冠脉造影 介入治疗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治未病指导下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永艳 李力 《光明中医》 2016年第5期625-627,共3页
目的观察治未病指导下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一般管理组和强化管理组,均给予运动和饮食干预方案,强化管理组同时给予中医体质调理方案,两组均干预3个月后观察症... 目的观察治未病指导下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一般管理组和强化管理组,均给予运动和饮食干预方案,强化管理组同时给予中医体质调理方案,两组均干预3个月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强化组干预后各项症状较一般组干预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未病指导下生活方式综合干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生活方式干预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下载PDF
公共卫生护理在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程艳 潘虹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2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本社区所收纳心血管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采用公共卫生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380例样本均为2016年2月-2018年5月在笔者所在辖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健康档案、录入健康信息的心血管患者及高危人群,采用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对比干预... 目的:探讨本社区所收纳心血管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采用公共卫生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380例样本均为2016年2月-2018年5月在笔者所在辖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健康档案、录入健康信息的心血管患者及高危人群,采用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测评、与动脉弹性相关指标数值及相关知识掌握及健康饮食、规律用药比率。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及影响动脉弹性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干预前,相关知识掌握及科学饮食、规律用药比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病这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类型及其高危人群以公共卫生护理进行干预,可帮助其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改善生活质量及动脉弹性,于疾病防控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护理 心血管 心血管高危人群
下载PDF
“治未病”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力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15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治未病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本组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心血管高危病例,随机分为一般管理组和加强管理组,生活方式干预外,增加中医体质辨识及综合调理、健康教育,每1个月与医生沟通。干预与随访。结果:... 目的:观察治未病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本组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心血管高危病例,随机分为一般管理组和加强管理组,生活方式干预外,增加中医体质辨识及综合调理、健康教育,每1个月与医生沟通。干预与随访。结果:一般管理组60例,干预12个月后,统计理想24例,占40%;尚可23例,占38.33%,差13例,21.66%;总有效率:(理想+尚可)78.34%(47/60)。强化管理组:理想33例,占55%;尚可24例,占40%,差3例,占5%;总有效率:(理想+尚可)95%(57/60)。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实行强化管理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辨识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强化管理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宇霞 黎明 +3 位作者 肖丹 李雪莹 刘卓 龙佩稚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市医院内2017年7月-2018年9月期间受治的84例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进行研究,并分别使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最终比较患者的心律失常以及...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市医院内2017年7月-2018年9月期间受治的84例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进行研究,并分别使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最终比较患者的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无临床病症患者的各项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结论对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实施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可以有效降低漏诊率,从而可以保证患者可以及时得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老年人 心血管高危人群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公共卫生护理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改善生活方式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秀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6期106-106,共1页
研究分析公共卫生护理对改善心血管病患者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于2014 年8 月至2015年8 月期间随机调查辖区49-79 岁的心血管病患者与心血管高危人群。面向所有的研究对象展开公共卫生护理干预行为。对比干预前后研... 研究分析公共卫生护理对改善心血管病患者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于2014 年8 月至2015年8 月期间随机调查辖区49-79 岁的心血管病患者与心血管高危人群。面向所有的研究对象展开公共卫生护理干预行为。对比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生活方式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纳入调查的共有700 人,失访140 人,直至随访结束研究对象位560人,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147 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413 例;与干预前相对比,干预后对象饮食习惯、吸烟、饮酒习惯与体育锻炼等情况均有所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同时干预后健康行为知晓率、坚持规律服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率均明显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面向心血管病患者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展开公共卫生护理干预行为,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护理 心血管 心血管高危人群
下载PDF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隐匿性高血压检出率及相关筛查指标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雪 龚开凤 +3 位作者 丁森华 陈燕双 陈伟伟 汤松涛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隐匿高血压检出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探索适用于筛查的可靠策略。方法根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筛查符合高危并行有效动态血压监测的对象有787人,分析其中262人无高血压史且诊室血压<140/90 m... 目的通过调查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隐匿高血压检出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探索适用于筛查的可靠策略。方法根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筛查符合高危并行有效动态血压监测的对象有787人,分析其中262人无高血压史且诊室血压<140/90 mmHg的对象,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隐匿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分别计算相关指标不同截断值用于筛查隐匿性高血压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高危人群隐匿性高血压检出率为56.5%(148/262),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和体质量指数是主要的影响因素[OR(95%CI)=1.430(1.032~1.982)、1.451(1.156~1.822)、1.102(1.018~1.192),P<0.05]。三者分别取124 mmHg、74 mmHg和26 kg/m2为筛查阈值时,可获得最大的正确指数,三者任意一项高于阈值为筛查指标时敏感度为91.9%,但特异度为41.2%。结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隐匿性高血压患病率高,对诊室血压正常偏高或超重肥胖高危对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有效检出隐匿性高血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高血压 心血管高危人群 动态血压监测 检出率 筛查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无锡涉农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尚正录 余燕华 +1 位作者 惠静姣 杨博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4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无锡涉农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体检发现的228例涉农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1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无锡涉农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体检发现的228例涉农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1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采取基于互联网健康管理。比较两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随访率、发病率、住院率及血压。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随访率高于对照组,发病率、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可有效提升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随访率,降低此类人群发病率及住院率,同时更利于对血压等生理指标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高危人群 互联网 健康管理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李志洪 《实用医技杂志》 2020年第11期1539-1540,共2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 vascular disease,CVD)在全球范围内均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接近3亿,其病死率居于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的第一位[1]。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心血管疾病(cardio vascular disease,CVD)在全球范围内均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接近3亿,其病死率居于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的第一位[1]。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及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而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可以反映出不同活动状态及不同时间的心电异常情况,是诊断心律失常的可靠方法[2]。本研究以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DCG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动态心电图 高危患者 心电异常 活动状态 心律失常 早期识别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社区家庭访视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效果评价
12
作者 徐紫娟 徐惠琴 王燕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2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访视对于改善社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健康知识以及健康行为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社区选取100名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的方式,干预组在...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访视对于改善社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健康知识以及健康行为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社区选取100名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的方式,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家庭访视,比较两组对象的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相关知识知晓率、行为改变率及相关指标方面均改善(P<0.05),但对于舒张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访视可提高社区心血管高危人群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责任感,促进其行为的改变,改善其不良生活习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访视 社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评价
下载PDF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预测模型研究
13
作者 周梓萌 洪忻 《预防医学》 2024年第3期211-214,218,共5页
目的通过南京市35~79岁居民心血管病(CVD)高危人群调查,建立CVD高危人群预测模型。方法于2020—2021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35~79岁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收集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 目的通过南京市35~79岁居民心血管病(CVD)高危人群调查,建立CVD高危人群预测模型。方法于2020—2021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35~79岁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收集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和血生化指标等资料。参照《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判定CVD高危人群,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VD高危人群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效果;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拟合效果;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校验。结果调查38428人,其中男性17970人,占46.76%;女性20458人,占53.24%。35~<60岁为主,25714人占66.91%。检出CVD高危人群8905人,检出率为23.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9个CVD高危人群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为ln[P/(1-P)]=-7.305+2.107×年龄-0.366×性别+0.299×婚姻状况-0.297×文化程度+0.631×体质指数+0.013×睡眠时间+0.096×食用盐摄入+0.444×吸烟-0.069×饮酒。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95%CI:0.794~0.8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1和0.753,区分度较好。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校准度和稳定性均较好。结论通过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体质指数、睡眠时间、食用盐摄入、吸烟和饮酒9个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用于预测居民CVD高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高危人群 影响因素 列线图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改善效果的分析
14
作者 胡玉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93-96,共4页
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高危人群实施公共卫生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100例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案分为2组,比较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在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效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 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高危人群实施公共卫生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100例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案分为2组,比较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在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效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高危人群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高危人群 护理干预 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效能
下载PDF
绍兴市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聚集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文 汤佳良 +2 位作者 陈康康 黄敏钢 陈奇峰 《预防医学》 2023年第4期298-302,330,共6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绍兴市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聚集情况,为制定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心血管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5—7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绍兴市6个县(市、区)抽取纳入社区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 目的了解浙江省绍兴市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聚集情况,为制定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心血管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5—7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绍兴市6个县(市、区)抽取纳入社区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或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35~70岁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疾病史、吸烟、饮酒和用药情况,测定身高、体重和血脂,根据调查结果纳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风险评估为高危和极高危的对象,分析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现在吸烟、现在饮酒、超重/肥胖、从不锻炼和每日静坐时间≥3 h 5种危险因素聚集情况;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聚集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1695人,其中男性940人,占55.46%;女性755人,占44.54%。年龄为(62.56±6.08)岁。有心脑血管疾病史213人,占12.57%。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78.53%、61.95%和46.78%。现在吸烟、现在饮酒、超重/肥胖、从不锻炼和每日静坐时间≥3 h分别占32.63%、35.99%、49.38%、62.12%和61.24%;检出2种危险因素占28.85%,检出3~5种危险因素占46.90%。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5.430,95%CI:4.389~6.726)和患高血压(OR=1.655,95%CI:1.313~2.090)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聚集数量较多;家庭年收入2万~<5万元(OR=0.620,95%CI:0.473~0.812)、有心脑血管疾病史(OR=0.430,95%CI:0.324~0.572)和患糖尿病(OR=0.592,95%CI:0.476~0.736)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聚集数量较少。结论绍兴市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存在危险因素聚集现象,男性、收入水平、心脑血管疾病史、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危险因素聚集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危险因素 聚集性
原文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血脂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文 何亮 +5 位作者 傅玲娟 翁丽霞 张馨锡 朱淑霞 张阳辉 陈奇峰 《预防医学》 2023年第10期834-839,共6页
目的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高危人群血脂控制达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ASCVD高危人群血脂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5—7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绍兴市6个县(市、区)抽取35~70岁ASCVD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 目的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高危人群血脂控制达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ASCVD高危人群血脂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5—7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绍兴市6个县(市、区)抽取35~70岁ASCVD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吸烟、饮酒和慢性病史等;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空腹血糖;分析血脂控制达标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脂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ASCVD高危人群1 695人,其中男性940人,占55.46%,女性755人,占44.54%;年龄为(62.56±6.08)岁。血脂控制达标285人,达标率为16.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OR=1.962,95%CI:1.396~2.758)、年龄(OR=1.037,95%CI:1.013~1.061)、腰围(OR=0.979,95%CI:0.964~0.995)、舒张压(OR=0.981,95%CI:0.967~0.994)、吸烟(OR=1.485, 95%CI:1.034~2.133)、饮酒(OR=0.684, 95%CI:0.498~0.941)、高血压(OR=1.428, 95%CI:1.006~2.207)和服用降糖药物(OR=2.326,95%CI:1.720~3.144)是ASCVD高危人群血脂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结论ASCVD高危人群中,腰围较大、舒张压较高和饮酒者血脂控制达标率较低,男性、年龄较大、患高血压和服用降糖药物者血脂控制达标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血脂控制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社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家庭访视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焦娜娜 管婷 马祖长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61-63,共3页
目的评价社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实施家庭访视后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在社区选取100名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人。研究者给予干预组为期6个月的家庭访视,对照组仅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和干预... 目的评价社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实施家庭访视后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在社区选取100名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人。研究者给予干预组为期6个月的家庭访视,对照组仅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和干预前后评估。对于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相关知识知晓率、行为改变率及相关指标方面的比较,除舒张压外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访视可提高社区心血管高危人群相关健康知识和健康责任感,促进其行为的改变,改善其不良生活习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访视 社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评价
原文传递
“治未病”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18
作者 李德科 唐荣伟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B08期31-32,共2页
目的:“治未病”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实施效果及意义。方法:本组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心血管高危病例,随机分为一般管理组和强化管理组,对强化管理组除生活方式干预外,增加中医体质辨识及综合调理、健康教育等干预方式,... 目的:“治未病”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实施效果及意义。方法:本组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心血管高危病例,随机分为一般管理组和强化管理组,对强化管理组除生活方式干预外,增加中医体质辨识及综合调理、健康教育等干预方式,并每月与医生保持沟通,干预周期一年,随访一年,然后统计结果。结论:实行强化管理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强化管理
原文传递
江苏省男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异常与吸烟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顾亦斌 盛红艳 +8 位作者 吴叶 毕媛 薛雨星 张秋伊 覃玉 苏健 崔岚 杜文聪 周金意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28-1232,共5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男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异常与吸烟之间的关系,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及早期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9月—2016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江苏省6个项目点抽取71511名35~75岁常住居民进行心血管病高... 目的了解江苏省男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异常与吸烟之间的关系,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及早期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9月—2016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江苏省6个项目点抽取71511名35~75岁常住居民进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对其中筛查出的4821名男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超声异常与吸烟的关系。结果江苏省4821名男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颈动脉异常者2783例,颈动脉异常率为57.73%;2783例颈动脉异常者中,颈动脉内膜增厚者761例(27.34%),颈动脉斑块者1797例(64.57%),颈动脉狭窄者225例(8.0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年均收入、居住地、饮酒情况及是否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等混杂因素后,江苏省现在吸烟男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异常风险为从不吸烟高危人群的1.391倍(OR=1.391,95%CI=1.214~1.593);对2699名曾经吸烟和现在吸烟者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年均收入、居住地、饮酒情况及是否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等混杂因素后,无滤嘴吸烟者颈动脉异常风险为有滤嘴吸烟者的1.440倍(OR=1.440,95%CI=1.184~1.750),吸入咽喉和肺部吸烟者颈动脉异常风险分别为吸入口腔吸烟者的1.420倍(OR=1.420,95%CI=1.081~1.865)和1.338倍(OR=1.338,95%CI=1.104~1.622)。结论江苏省男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颈动脉异常率较高,颈动脉异常与吸烟状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异常 吸烟 关系 心血管高危人群 男性
原文传递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发家族史与脑卒中的关联 被引量:7
20
作者 程亭亭 苏健 +5 位作者 覃玉 崔岚 丁帅 缪伟刚 周金意 武鸣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了解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脑卒中早发家族史对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基于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中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China PEACE-MPP)江苏省22552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研究... 目的了解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脑卒中早发家族史对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基于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中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China PEACE-MPP)江苏省22552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研究早发家族史对脑卒中患病的影响,并进一步进行早发家族史与高血压、糖尿病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与无早发家族史人群相比,有脑卒中早发家族史的人群患脑卒中的风险较高,OR值为2.04(95%CI:1.70~2.44);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来说,男性亲属型、女性亲属型和双性亲属型皆比无早发家族史人群患病风险高,OR值分别为2.18(95%CI:1.68~2.84)、1.76(95%CI:1.3~2.37)和3.12(95%CI:1.80~5.42);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病风险来说,只有女性亲属型人群与脑卒中无统计学意义。研究未发现早发家族史与高血压、糖尿病存在交互作用。结论有脑卒中早发家族史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较高,应当及早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和疾病的治疗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高危人群 早发家族史 脑卒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