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自适应心跳间隔保活TCP连接的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栗永胜 崔佳冬 秦会斌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9-153,共5页
针对目前终端设备采用固定心跳间隔保活TCP通信长连接的方法中存在资源浪费、网络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心跳间隔自适应调节的方法。该方法将二分法应用于查找最优心跳间隔之中,通过不断缩小查找范围确定最优的心跳间隔。在中国移动... 针对目前终端设备采用固定心跳间隔保活TCP通信长连接的方法中存在资源浪费、网络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心跳间隔自适应调节的方法。该方法将二分法应用于查找最优心跳间隔之中,通过不断缩小查找范围确定最优的心跳间隔。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GPRS网络上对该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以自适应地找出保活TCP连接的最合适的心跳间隔,使心跳间隔尽可能大,同时能够保证连接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跳间隔 TCP长连接 自适应 二分法 GPRS网络
下载PDF
心跳间隔增量序列的多尺度分析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晓林 宁新宝 王新龙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489-2494,共6页
通过对心跳间隔序列、心跳间隔增量序列的多尺度熵和多尺度标准差分析,发现心跳间隔序列的多尺度熵主要反映年龄对心脏活动水平的影响,不足以作为区分充盈性心衰的诊断依据.然而,心跳间隔增量序列的多尺度熵分析却显示充盈性心衰和房颤... 通过对心跳间隔序列、心跳间隔增量序列的多尺度熵和多尺度标准差分析,发现心跳间隔序列的多尺度熵主要反映年龄对心脏活动水平的影响,不足以作为区分充盈性心衰的诊断依据.然而,心跳间隔增量序列的多尺度熵分析却显示充盈性心衰和房颤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复杂性较健康人有显著降低,揭示两种疾病的心率变异性有着共同的潜在动力学性质.提出了以心跳间隔增量序列在尺度4下的样本熵作为充盈性心衰和房颤的诊断依据并给出了参考值.通过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对结果的影响,发现即使是轻度心衰也能显著区别于健康人,意味着该参数可以用于心衰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心跳间隔增量序列 多尺度熵 样本熵 标准差 充盈性心衰 房颤
原文传递
基于Linux高可用集群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勇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0年第5期35-38,共4页
本文研究了高可用集群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Linux系统的高可用集群模型,并详细介绍了心跳机制。提出了基于状态权值选举算法,该算法真实的反映节点的状态,能公正的选举出最合适的主节点。采用新型算法能预测心跳数据的到达时间,可动态调... 本文研究了高可用集群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Linux系统的高可用集群模型,并详细介绍了心跳机制。提出了基于状态权值选举算法,该算法真实的反映节点的状态,能公正的选举出最合适的主节点。采用新型算法能预测心跳数据的到达时间,可动态调整心跳包的超时时间,从而减少对节点状态的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可用 集群 心跳算法 LINUX 选举 心跳时间间隔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基本尺度熵的多尺度化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晓林 崔胜忠 +1 位作者 宁新宝 卞春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160-8165,共6页
将基本尺度熵的方法在时间上做多尺度化的扩展,并将其应用到心跳间隔序列的分析研究中.研究发现,健康人的心率变异性是小时间尺度下的模式特定性与大时间尺度下的模式丰富性相结合的,而充盈性心衰患者则正好相反.这说明充盈性心衰患者... 将基本尺度熵的方法在时间上做多尺度化的扩展,并将其应用到心跳间隔序列的分析研究中.研究发现,健康人的心率变异性是小时间尺度下的模式特定性与大时间尺度下的模式丰富性相结合的,而充盈性心衰患者则正好相反.这说明充盈性心衰患者在小时间尺度下心脏动力系统的控制不力,导致随机性增加,而在大时间尺度下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又不够丰富,从而导致生命更容易受威胁.据此提出了以小时间尺度下的基本尺度熵值相对于大时间尺度下平台区基本尺度熵值的变异参数δ作为区分健康人和充盈性心衰患者的诊断依据.通过对72例健康人和44例充盈性心衰患者的计算,发现两组样本差异显著,证明了参数δ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化的基本尺度熵 心跳间隔序列 心率变异性 充盈性心衰
原文传递
基于心电分析的青藏高原驾驶人疲劳特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建蓓 马小龙 +2 位作者 张志伟 郭忠印 柳本民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1-158,共8页
为了得出驾驶人在高原环境下的疲劳特性,选取3个不同海拔的试验点与20名驾驶人进行模拟试验,对试验过程中驾驶人的心率变化与驾驶行为进行记录,以心跳间隔变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疲劳研究并验证其合理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疲劳... 为了得出驾驶人在高原环境下的疲劳特性,选取3个不同海拔的试验点与20名驾驶人进行模拟试验,对试验过程中驾驶人的心率变化与驾驶行为进行记录,以心跳间隔变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疲劳研究并验证其合理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疲劳时间点,建立了驾驶人疲劳的二元Logit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海拔为3 500、4 200、4 600 m时,驾驶人平均心跳间隔分别为0.759、0.746、0.615s;大型车与小型车驾驶人在海拔4 600m比在海拔3 500m的疲劳时间点分别提前20.8、8.4min,海拔越高疲劳时间点出现越早;时间、心跳间隔变化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疲劳的比率分别是原来的1.215、1.139倍;大型车驾驶人发生疲劳的比率是小型车驾驶人的14.6%,表明大型车驾驶人表现出更强的抗疲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青藏高原 疲劳特性 心跳间隔 心率 驾驶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