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成年人犯罪量刑规则中“必减主义”之检讨——规范和实证角度的求证 被引量:5
1
作者 栾时春 张明泽 《青少年犯罪问题》 CSSCI 2012年第4期51-57,共7页
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但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对其量刑规定的"应当从轻、减轻"的"必减主义",不但与司法解释相矛盾,而且不能很好地应对实践中发生的形形色色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借鉴已... 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但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对其量刑规定的"应当从轻、减轻"的"必减主义",不但与司法解释相矛盾,而且不能很好地应对实践中发生的形形色色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借鉴已有实证研究成果,本文从现有规定、刑罚的预防功能、刑罚个别化、被害人的认可度等角度,认为"必减主义"应当进行适当的修正,采取量刑上的"得减主义",根据未成年罪犯的具体情况,对其决定是否减轻、从轻处罚及减轻、从轻幅度,从而更好地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必减主义 刑罚功能 社会公众认同感
下载PDF
帮助犯未遂研究
2
作者 焦云娜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1-64,共4页
根据共犯从属性理论,帮助犯未遂在正犯着手实行犯罪而未遂时成立,但帮助犯未遂与正犯未遂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失败帮助和无效帮助的场合下,帮助者的行为不属于帮助犯未遂的范畴,应当比照教唆未遂的情况对帮助者以独立帮助犯论处。对... 根据共犯从属性理论,帮助犯未遂在正犯着手实行犯罪而未遂时成立,但帮助犯未遂与正犯未遂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失败帮助和无效帮助的场合下,帮助者的行为不属于帮助犯未遂的范畴,应当比照教唆未遂的情况对帮助者以独立帮助犯论处。对于帮助犯未遂的处罚应限制在帮助犯参与重罪的情况,坚持以帮助犯的既遂犯而不是以正犯为参照标准的必减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犯 犯罪未遂 必减主义
下载PDF
由郑筱萸案引发对慎杀的德性思考
3
作者 朱与墨 《消费导刊》 2008年第2期108-108,110,共2页
如果郑筱萸有自首并重大立功,便判不了死刑。自首与立功竞合的必减主义可能使中国刑法的法网恢恢,吞舟是漏,必须将防止危害扩大或积极弥补损害与自首与立功并列为必减主义的三要件,三者竞合时才适用"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关键词 郑筱萸 坦白交代 死刑刑罚 自首与立功 必减主义
下载PDF
自首制度的本质探源与立法完善 被引量:1
4
作者 曾滨 《黑河学刊》 2011年第8期79-79,82,共2页
自首制度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时至今日,自首制度仍然是我国刑事司法中重要的刑罚裁量制度之一。探寻自首制度的本质及理论根源,发掘自首制度的价值,能够促成我们加深对自首制度的功能及法律意义的认识,最终有效的指导我们的司法实践,... 自首制度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时至今日,自首制度仍然是我国刑事司法中重要的刑罚裁量制度之一。探寻自首制度的本质及理论根源,发掘自首制度的价值,能够促成我们加深对自首制度的功能及法律意义的认识,最终有效的指导我们的司法实践,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首制度 本质探究 完善立法 利益博弈 主义 必减主义
下载PDF
简论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从波恩法院之刑事判决谈起
5
作者 魏彤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13年第2期211-224,共14页
2001年12月7日晚,被告人哈逖姆·马斯洛依(Hatim Maslouhi)潜入其前女友萨尔茨(Salz)家中,袭击并试图谋杀其男友被害人斯旺革卡尔帕(Swangkalpa),造成被害人身受重伤,直到萨尔茨冲天鸣枪后方才逃离。经相关专家鉴定,被告人在作案的... 2001年12月7日晚,被告人哈逖姆·马斯洛依(Hatim Maslouhi)潜入其前女友萨尔茨(Salz)家中,袭击并试图谋杀其男友被害人斯旺革卡尔帕(Swangkalpa),造成被害人身受重伤,直到萨尔茨冲天鸣枪后方才逃离。经相关专家鉴定,被告人在作案的整个过程中其认识能力与控制能力都与常人无异。经过对被告人行为的分析后,法院认为,被告人所实施的行为符合刑法典第212条意义上的未遂的故意杀人,具有违法性。但考虑到其之前患有精神幻觉症影响了被告人自身的行为,波恩法院对其进行了减轻刑罚的判决,判决其自由刑4年并送入精神病院进行治疗。在本判决中,波恩法院将被告人患有精神病是精神障碍者这一情况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成为减轻判决的根据。本文将以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为切入点,简评波恩法院的本份判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障碍者 自由刑 无责任能力 故意杀人 违法性 限制责任能力 必减主义 德国刑法
原文传递
关于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几个问题
6
作者 周珏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5-16,共2页
对刑法规定的“精神病人”的理解 我国刑法第十五条所规定的“精神病人”,并非仅限于医学上某些特殊类型的精神病人,而是泛指医学上的各种精神疾病患者。凡是能使患者在行为当时的辨认或者控制能力受损的各种精神疾病,不论是慢性的或者... 对刑法规定的“精神病人”的理解 我国刑法第十五条所规定的“精神病人”,并非仅限于医学上某些特殊类型的精神病人,而是泛指医学上的各种精神疾病患者。凡是能使患者在行为当时的辨认或者控制能力受损的各种精神疾病,不论是慢性的或者暂时性的,先天的或者后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人 司法精神病学 病理性醉酒 轻处罚 危害行为 必减主义 犯罪主观要件 鉴定结论 鉴定实践 社会危害性
原文传递
犯罪未遂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珏 《法学研究》 1957年第2期16-21,共6页
一在研究故意罪发展阶段的时候,"未遂"是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之所以值得往意,除了它本身在理论上的重要性外,从目前审判实践的需要来看,还有着以下一些理由:1.我国刑法典还没有颁布,不少同志对"故意罪发展... 一在研究故意罪发展阶段的时候,"未遂"是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之所以值得往意,除了它本身在理论上的重要性外,从目前审判实践的需要来看,还有着以下一些理由:1.我国刑法典还没有颁布,不少同志对"故意罪发展阶段"的认识是不明确的。例如,犯罪的"预备"、"未遂"、"既遂"、"中止"这些概念,不少同志在了解上很不一致,有时把"预备"和"未遂"混为一淡,有时把"既遂"和"未遂"混为一淡,有时又把"未遂"和"中止"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未遂 被害人 杀人罪 侵犯人身权利罪 预备行为 犯罪分子 犯罪阶段 故意犯罪的发展阶段 反革命罪 刑法典 具体罪名 社会危险性 必减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