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联”忆旧
1
作者 仲富兰 《财富生活》 2024年第1期18-18,共1页
对联,上海人一般俗称“门对”“对子”等等。一般的对联都是红色纸底、黑色字体。红色纸底表示的是红红火火,黑色字体一般都是用带有好意头的字词,两相结合寓意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儿时的徐家汇老街,各家各户是典型的移民城区,来自... 对联,上海人一般俗称“门对”“对子”等等。一般的对联都是红色纸底、黑色字体。红色纸底表示的是红红火火,黑色字体一般都是用带有好意头的字词,两相结合寓意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儿时的徐家汇老街,各家各户是典型的移民城区,来自江浙皖以及各地居民五方杂处,但每家每户基本都保持着贴对联的风俗,那时,一般人家都不到市场上去买,有点文化的,自己写;没有文化的,则要请人来写。我自读书起,父亲就要求我练毛笔字,父亲的用意之一,就是过年时写对联不求人,虽然我的书法水平不怎么样,但有时也有街坊四邻让我帮忙写个对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联 春联 徐家汇 毛笔字 忆旧 字体
下载PDF
旧事为何重提?--忆旧、叙事与自传记忆的功能研究及其整合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明 杜建政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32-1745,共14页
自传记忆的功能研究主要来自临床、人格和认知三大领域,它们在研究对象、术语、方法和结果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临床领域多以老年人为中心,研究的是忆旧的功能,主要从临床经验中进行理论归纳,提出了回忆的许多具体功能,一般通过RFS来测... 自传记忆的功能研究主要来自临床、人格和认知三大领域,它们在研究对象、术语、方法和结果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临床领域多以老年人为中心,研究的是忆旧的功能,主要从临床经验中进行理论归纳,提出了回忆的许多具体功能,一般通过RFS来测量,其洞见为实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启示。人格领域关注叙事在人格的毕生成长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性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叙事连贯性为重要指标,发展了多种测评工具。认知领域侧重于自传记忆基本功能的分类和机制,提出了具有统摄力的功能分类,还提出了各种认知模型,为更深入理解自传记忆功能发挥的机制提供了理论框架。尽管有上述区别,但三个领域在研究和应用领域的整合已是大势所趋。最后从实验范式、生态效度、毕生与跨文化视角、整合思路及测量方法上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旧 叙事 自传记忆 功能研究
下载PDF
“忆旧共同体”与多元社区的建设 被引量:4
3
作者 水镜君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社区”是一个外来词 ,但不同类型社区实体的存在由来已久。大多数社区是“忆旧共同体” ,有自己的历史记忆和传统。社区建设应该考虑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深入思考社区概念及社区建设的理念和意义 ,促成多元社区并存 。
关键词 社区 忆旧共同体 多元并存
下载PDF
论李广田三十年代散文创作的忆旧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秦林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49,共4页
李广田30年代散文创作注重客观忆旧视角对作者创作情思的审美启示作用。在思想内容的挖掘、展示上,李广田30年代的散文创作着力在童年时期的乡土生活中开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内容的提炼上,李广田30年代散文通过忆旧而净... 李广田30年代散文创作注重客观忆旧视角对作者创作情思的审美启示作用。在思想内容的挖掘、展示上,李广田30年代的散文创作着力在童年时期的乡土生活中开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内容的提炼上,李广田30年代散文通过忆旧而净化其创作的乡土情怀,从而形成了质朴纯净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广田 乡土散文 忆旧视角
下载PDF
情缘回想——论中国当代抒情忆旧散文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兆胜 《东岳论丛》 2000年第6期120-124,共5页
20世纪下半叶忆旧散文中 ,对“情缘”的回想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较有代表性的作家是梁实秋、冰心、萧乾、肖凤等。《槐园梦忆》是梁实秋在这方面的代表作 ,是为了“悼念故妻程季淑女士”的 ;冰心的代表作则是一组由 12篇散文组成的《关... 20世纪下半叶忆旧散文中 ,对“情缘”的回想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较有代表性的作家是梁实秋、冰心、萧乾、肖凤等。《槐园梦忆》是梁实秋在这方面的代表作 ,是为了“悼念故妻程季淑女士”的 ;冰心的代表作则是一组由 12篇散文组成的《关于男人》。冰心没有像梁实秋那样在平静叙事中 ,笔底包含一片深情 ,而是平铺直叙 ,以讲述故事为主。萧乾、肖凤都是老北京 ,在他们的忆旧散文中 ,都有对老北京美好文化的回忆 ,对苦难的童年生活的难以忘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旧散文 梁实秋 冰心 萧乾 肖凤
下载PDF
六七十年代的眼睛——干校子弟忆旧文章的初步整理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光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0年第6期52-63,共12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和团中央的干部,分别下放至河南信阳和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他们的子女也跟随下放。其间,经历了在当地学校和干校子弟学校借读就读、干校人际环境,以及参加大人劳动的人生故事。论文采用这几个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和团中央的干部,分别下放至河南信阳和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他们的子女也跟随下放。其间,经历了在当地学校和干校子弟学校借读就读、干校人际环境,以及参加大人劳动的人生故事。论文采用这几个点,借这些孩子的“六七十年代眼睛”,观察社会的巨大变迁,及变迁对人们心灵的震荡和冲击。论文以材料为基础,客观叙述具体的人与事,希望在大事变和小人物故事之间,找到某种思想史的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孩子 干校 农村社会 忆旧视角
下载PDF
史里寻宝,时中唤情——刘笔农新华文坛忆旧散文探析
7
作者 张建英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4-86,共3页
刘笔农文坛忆旧散文再现了新华优秀作家在文学创作、培养新人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贡献。他对历史瞬间的艺术表现,准确地刻画了人物鲜明的性格气质,给读者以审美享受;其创作可以作为文学史料的补充;他尝试重筑新华文坛一个时代的文学画廊... 刘笔农文坛忆旧散文再现了新华优秀作家在文学创作、培养新人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贡献。他对历史瞬间的艺术表现,准确地刻画了人物鲜明的性格气质,给读者以审美享受;其创作可以作为文学史料的补充;他尝试重筑新华文坛一个时代的文学画廊,诠释了一代文化人对家园不能割舍的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坛忆旧 书写特点 精神慰藉 史料补充
下载PDF
新中国七十年忆旧
8
作者 李彬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1期32-33,共2页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我的花甲之年。新中国七十年风起云涌,气象万千,大江大海,波澜壮阔。我生逢这个时代,六十年来也留下点点滴滴的难忘印迹。回眸新中国七十年和自己人生六十年,有三段往事总是难以忘怀。第一段往事在我出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我的花甲之年。新中国七十年风起云涌,气象万千,大江大海,波澜壮阔。我生逢这个时代,六十年来也留下点点滴滴的难忘印迹。回眸新中国七十年和自己人生六十年,有三段往事总是难以忘怀。第一段往事在我出生前后。父亲隶属解放战争年代驰骋大西北的第一野战军,1949年在毛主席、党中央一声号令下,随王震将军翻祁连,越戈壁,车辚辚,马萧萧,挺进新疆,解放新疆,从此也定居新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野战军 王震将军 萧萧 忆旧 七十年 新中国成立 大西北 六十年
下载PDF
分歧与会通: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阐释史
9
作者 田恩铭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30-33,共4页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是李白诗作中为数不多的以"叙事之法"言情的作品,可说是将叙事之法融入抒情文本的典范之作,自有其独特之处。这首诗创作时间的论定,詹锳、安旗等学者的观点趋向一致,认为是李白天宝十年(751)春居任城...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是李白诗作中为数不多的以"叙事之法"言情的作品,可说是将叙事之法融入抒情文本的典范之作,自有其独特之处。这首诗创作时间的论定,詹锳、安旗等学者的观点趋向一致,认为是李白天宝十年(751)春居任城所作。这首诗被采入多种古代的著名唐诗选本中,诗作体现了太白诗作的"叙事之法",这一点获得了古代选家的一致认同,而现代唐诗选本却多弃之不选。对于这首诗的语言艺术水准,古代学者评价甚高,现代选家亦有认可者,却并不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阐释史
下载PDF
论秦观词中的“忆旧”
10
作者 秦帮兴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4期40-41,共2页
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现存词77首,其中很多词表现了对往日的情感、人事的怀念及留恋,探索其"忆旧"的根源,是由于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直接造成的,词中大量的忆旧也丰富了秦观词的表现手法,很好地体现了秦观词情韵兼胜的艺术风... 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现存词77首,其中很多词表现了对往日的情感、人事的怀念及留恋,探索其"忆旧"的根源,是由于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直接造成的,词中大量的忆旧也丰富了秦观词的表现手法,很好地体现了秦观词情韵兼胜的艺术风格,并对后世的婉约派词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忆旧
下载PDF
寻书忆旧话编辑(上)
11
作者 吴道弘 《出版科学》 1997年第1期53-54,共2页
1996年9月间,在讨论三联书店店史出版工作时,仲秋元同志命我写稿。我是1950年2月在上海考入三联书店的,半年以后被调到北京三联总管理处编审部,第二年年底,三联并人人民出版社。这是建国初期新中国出版事业实行出版、发行分工,出版专业... 1996年9月间,在讨论三联书店店史出版工作时,仲秋元同志命我写稿。我是1950年2月在上海考入三联书店的,半年以后被调到北京三联总管理处编审部,第二年年底,三联并人人民出版社。这是建国初期新中国出版事业实行出版、发行分工,出版专业化等重大决策的一个具体步骤。编审部部分同志归人民出版社,我于8月间先到东总布胡同的人民出版社报到。东西总布胡同是一条笔直漫长的胡同,我从原来在胡同西头的29号办公,移到东头的10号大门上班了。 尽管我在三联书店工作不到两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易里 编辑工作 广义政治经济学 《实践论》 自然辩证法 联书 毛泽东 《反杜林论》 编辑出版 忆旧
下载PDF
剪子巷忆旧
12
作者 张道一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2-14,共3页
济南城里有条剪子巷,是我比较熟悉的一个地方,并且产生感情,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今已过去了60多年,也已变得面目全非了,但还忆起往昔的情景,如在昨日。
关键词 《剪子巷忆旧 散文 张道 文学
下载PDF
留连来时路 依然话当年——刘笔农新华文坛忆旧散文特色
13
作者 张建英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72-77,共6页
刘笔农专力写作新华文坛1旧人旧事,在华文文学界可谓奇特现象。刘笔农文坛忆旧散文回忆新华作家的创作道路和心灵轨迹,展示了新华文坛历史风貌和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之美。其运笔用墨自成一体,颇有特色且... 刘笔农专力写作新华文坛1旧人旧事,在华文文学界可谓奇特现象。刘笔农文坛忆旧散文回忆新华作家的创作道路和心灵轨迹,展示了新华文坛历史风貌和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之美。其运笔用墨自成一体,颇有特色且承继史家传统,保持客观立场,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笔农 新华文坛 忆旧散文
下载PDF
大化忆旧
14
作者 施杰锋 《广西电业》 2003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大化忆旧 施杰锋 散文 南宁 大化电站
下载PDF
论秦观词中的“忆旧”
15
作者 秦帮兴 《特立学刊》 2013年第4期58-60,共3页
秦观的词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存词77首,其中很多词表现了对往日的情感、人事的怀念及留恋,这是由其坎坷的人生经历造成的。大量的“忆旧”丰富了秦词的表现手法,体现了秦词情韵兼胜的艺术风格,并对后世婉约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秦观 忆旧
下载PDF
“怀人忆旧”的意义——读杨绛、黄宗江、楼适夷的散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政保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28,42,共7页
“怀人忆旧”的意义———读杨绛、黄宗江、楼适夷的散文周政保当今文坛上的散文读得多了,或许都能感觉到,凡耐读耐品、甚至拥有传世价值的佳作,其中有不少缘于前辈作家的辛勤笔耕──倘论及这些作品的特点,那最显著的则要数“怀人... “怀人忆旧”的意义———读杨绛、黄宗江、楼适夷的散文周政保当今文坛上的散文读得多了,或许都能感觉到,凡耐读耐品、甚至拥有传世价值的佳作,其中有不少缘于前辈作家的辛勤笔耕──倘论及这些作品的特点,那最显著的则要数“怀人忆旧”。我想,这不是每个作家都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散文 楼适夷 忆旧 作品 《堂吉诃德》 “文” 三句话不离本行 中国戏曲 社会文化背景 钱钟书
下载PDF
关于高校医学学报组稿工作的一点思考——读赵家璧《编辑忆旧》体会
17
作者 马英 《学报编辑论丛》 2012年第1期252-255,共4页
《编辑忆旧》的作者赵家璧是一位编辑出版家、作家、翻译家。该书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作者的编辑工作,读后感触颇多。阐述笔者读《编辑忆旧》后关于高校医学学报组稿工作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 《编辑忆旧 赵家璧 高校医学学报 组稿 体会
下载PDF
王培荀及其《乡园忆旧录》 被引量:1
18
作者 严薇青 《管子学刊》 1995年第1期89-90,共2页
王培荀及其《乡园忆旧录》严薇青淄博地区不仅现代是齐文化的中心,历史上也是人文荟萃之地。仅淄川一县,除我们熟知的蒲松龄、唐梦赉、高珩、张笃庆等知名人士外,还有不少诗人、学者;王培荀就是其中的一个。王培荀,字景淑,号雪峤... 王培荀及其《乡园忆旧录》严薇青淄博地区不仅现代是齐文化的中心,历史上也是人文荟萃之地。仅淄川一县,除我们熟知的蒲松龄、唐梦赉、高珩、张笃庆等知名人士外,还有不少诗人、学者;王培荀就是其中的一个。王培荀,字景淑,号雪峤(1783-1859),清道光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培荀 《聊斋志异》 蒲松龄 乡园 忆旧 《阅微草堂笔记》 严薇青 李攀龙 删节本 名胜古迹
下载PDF
从王培荀《乡园忆旧录》看清晚期地方士绅的风俗观
19
作者 周连华 《文化遗产》 CSSCI 2019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地方士绅所著的风俗类作品记述了传统乡土社会中幽微曲折的历史"真实",为历史民俗学、地方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乡园忆旧录》是清代淄川地方士绅王培荀回忆记录家乡风俗的随笔之作,书中记述了大量有关淄川乃... 地方士绅所著的风俗类作品记述了传统乡土社会中幽微曲折的历史"真实",为历史民俗学、地方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乡园忆旧录》是清代淄川地方士绅王培荀回忆记录家乡风俗的随笔之作,书中记述了大量有关淄川乃至山东地区的传说、建筑、物产、人物掌故、地方史实等事象,具有一定的地方民俗志色彩,是了解清晚期淄川乡土真实风貌的重要地方史料文献。从著作者王培荀的个人生活世界切入,通过对《乡园忆旧录》的解读,可以发现王氏在看似朴实客观的叙述中呈现出自己的书写策略与民俗观念,即鉴赏雅玩的著述观、眼光向下的取材观、寄情于俗的书写观以及辨风正俗的教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晚期 地方士绅 王培荀 《乡园忆旧录》 风俗观
下载PDF
中国电影发展忆旧——《影坛钩沉》序
20
作者 魏绍昌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55-57,共3页
因为中国电影是由上海哺育成长起来的,它势必与这个十里洋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本文提供了一些珍贵的史料,并叙及中国现在电影与上海的关系,与美国电影的关系。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电影发展 国产片 抗日战争 电影院 忆旧 上海电影 美国电影 艺术与技术 影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