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悲剧的超越——忆明珠《石破天惊的诗句》解读
1
作者 陈燕侠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1年第4期78-80,共3页
当代作家忆明珠的散文《石破天惊的诗句》向读者展现的是一个无限广阔的时空,揭示了一个终极意义的命题:人生的终点是死亡,人生即是一个悲剧。但真正的悲剧能够超越悲哀和悲观,引领人们走向悲壮和崇高。作品"惊"与"不惊&... 当代作家忆明珠的散文《石破天惊的诗句》向读者展现的是一个无限广阔的时空,揭示了一个终极意义的命题:人生的终点是死亡,人生即是一个悲剧。但真正的悲剧能够超越悲哀和悲观,引领人们走向悲壮和崇高。作品"惊"与"不惊"的艺术魅力在超越悲剧的大觉悟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开放的散文文体观蕴含了诗人不绝如缕的生命意绪和超越悲剧的生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明珠 悲剧 诗句 散文文体观 解读 当代作家 艺术魅力 生命力量
下载PDF
诗文俱佳的才子 有情有义的文人——忆念师友忆明珠先生
2
作者 徐兆淮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6期75-78,共4页
一位《钟山》的老作者走了,一位与刊物合作多年的老作家走了,作为《钟山》的老编辑,我自然感到十分痛惜。一位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堪称诗文书画俱佳的才子走了,作为同为文人的后辈,我深感,他的离世,实乃江苏文学界的一大损失。一位有情有... 一位《钟山》的老作者走了,一位与刊物合作多年的老作家走了,作为《钟山》的老编辑,我自然感到十分痛惜。一位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堪称诗文书画俱佳的才子走了,作为同为文人的后辈,我深感,他的离世,实乃江苏文学界的一大损失。一位有情有义、重情守义的师友走了,作为从业三十年的老编辑,曾经的老邻居,我不由感到分外的悲痛与伤感。他,就是年逾九十的老作家、老文人忆明珠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明珠 文人 才子 诗文 师友 中国当代文学史 《钟山》 文学界
下载PDF
“中国的名老头儿”——我与忆明珠的交往
3
作者 刘希涛 《华人时刊》 2015年第8期62-63,共2页
对当代诗坛稍有了解之人,对诗人忆明珠的名字不会陌生。 上世纪50年代我开始学诗,在贪婪阅读、摘抄名家诗作时,便记住了忆明珠的名字。
关键词 忆明珠 交往 中国 当代诗坛 50年代
下载PDF
写字画画做文章--忆明珠先生书画艺术略谈
4
作者 陈宇 《书画艺术》 2022年第6期86-87,共2页
长江文艺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出过一套《中国当代才子书》,这是一套非常有诱惑力的书,我读到则是近十年的事了,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套丛书的好感。丛书共四卷,分别是贾平凹、冯骥才、汪曾祺和忆明珠,对于其他三位,我不仅读过他们的散文小... 长江文艺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出过一套《中国当代才子书》,这是一套非常有诱惑力的书,我读到则是近十年的事了,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套丛书的好感。丛书共四卷,分别是贾平凹、冯骥才、汪曾祺和忆明珠,对于其他三位,我不仅读过他们的散文小说,还多少看到过些他们的书画作品,对他们的为文为艺充满了崇敬之心,对于他们在文学领域之外的书法绘画上的成就,也非常敬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文艺出版社 汪曾祺 忆明珠 书画艺术 书画作品 冯骥才 贾平凹 书法绘画
下载PDF
忆明珠给我出难题
5
作者 宫玺 《文学自由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8-100,共3页
关键词 忆明珠 《散文选》 人生体验 情感
原文传递
念奴娇·挽忆明珠
6
作者 尹石 《扬子江(诗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0,共1页
2017年10月25日,岁次丁酉暮秋,九月初六,少然谢世挽。阳,国之著名诗人、散文家忆明珠先生溘令其亲友门人悲恸不已、故填词以为祭挽。
关键词 忆明珠 散文家 填词
原文传递
灵魂的追求:自救与自赎——读忆明珠《天落水》
7
作者 唐晓渡 《诗刊》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5-57,60,共4页
在忆明珠迄今的生命和创作历程中,灵魂的脆弱和坚韧有着同样充分的体现。关于这一点,我已进行过较详细的描述和剖析(详见拙作《血鸽、墨花、银蝶和佛头》(《雨花》1988年第四期)。如同无数中国知识分子一样,他的一生注定是悲剧性的一生... 在忆明珠迄今的生命和创作历程中,灵魂的脆弱和坚韧有着同样充分的体现。关于这一点,我已进行过较详细的描述和剖析(详见拙作《血鸽、墨花、银蝶和佛头》(《雨花》1988年第四期)。如同无数中国知识分子一样,他的一生注定是悲剧性的一生。意识到这一点足以使任何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心如死灰。然而,选择的必然性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在谈到忆明珠晚近的创作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明珠 创作历程 墨花 暮春吟 晚祷 秋怀 意志坚强 犯罪感 心理时空 游心
原文传递
忆明珠的诗、书、画小品及其它
8
作者 徐兆淮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4年第3期98-100,共3页
忆明珠的诗、书、画小品及其它徐兆淮从92年开始,他已经有好几个春节没有好生歇息了。除夕之夜,当千家万户都围聚着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节目之时,他却独自关上门,忽而凝神观画,忽而信笔挥洒。那支握在手里的画笔不停地在宣纸上勾... 忆明珠的诗、书、画小品及其它徐兆淮从92年开始,他已经有好几个春节没有好生歇息了。除夕之夜,当千家万户都围聚着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节目之时,他却独自关上门,忽而凝神观画,忽而信笔挥洒。那支握在手里的画笔不停地在宣纸上勾勒着、皴擦着、涂抹着。待到初一清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明珠 观画 除夕之夜 一幅画 一团团 论画 透不过气来 丰子恺 文艺领域 诗文书画
原文传递
待月山房今何在(外一首)——邮奉忆明珠先生
9
作者 尹石 《扬子江(诗刊)》 2013年第6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外一首 忆明珠 今何在 胶东半岛 梁书 古树参天 黄粱 案上 明式 斜风
原文传递
别了,忆明珠
10
作者 朱子南 《苏州杂志》 2019年第1期48-48,共1页
初识忆明珠,是在江苏省作协主持的在宜兴静乐山庄举办的笔会上。时在1986年11月下旬。出席笔会的有郭风、菡子、何为、高晓声、赵翼如、叶子等,而忆明珠则以他特有的幽默风趣,使人感到可亲。我带了一本空白本子,未能免俗,请何为、菡子... 初识忆明珠,是在江苏省作协主持的在宜兴静乐山庄举办的笔会上。时在1986年11月下旬。出席笔会的有郭风、菡子、何为、高晓声、赵翼如、叶子等,而忆明珠则以他特有的幽默风趣,使人感到可亲。我带了一本空白本子,未能免俗,请何为、菡子、郭风等在这本子上题辞以留纪念,忆明珠写的是:'让老树横满脸秋风忆明珠书赠子南同志1986.11.18宜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明珠
原文传递
《河上珠小集》书名有误
11
作者 洛雨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河上珠小集》 散文集 忆明珠 《荷上珠小集》 图书名称
下载PDF
建国十七年江苏诗坛掠影
12
作者 沈彦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44-52,共9页
江苏江海相连,山川秀美,田园如画,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名城棋布,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区,诞生过许多著名的诗人。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诗人都在江苏生活过,留下了著名的诗篇。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新诗逐渐取代旧诗登上了舞台,在一群开... 江苏江海相连,山川秀美,田园如画,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名城棋布,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区,诞生过许多著名的诗人。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诗人都在江苏生活过,留下了著名的诗篇。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新诗逐渐取代旧诗登上了舞台,在一群开拓者和先行者里,就有我们江苏的朱自清和宗白华。朱自清是东海县人,他在20年代初就发表新诗,并出版了诗集《雪潮》,发表许多关于新诗和歌谣创作的理论,在当时的文坛上有很大影响。宗白华是常熟人,早年在上海编《学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标语口号式 忆明珠 五十年代 王辽生 《诗刊》 诗作者 比兴手法 章品镇 当代诗坛
下载PDF
略谈沙白政治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13
作者 冠亚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53-57,共5页
任何成熟的诗人,他的作品都要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格调和气派,也就是说,诗人在一系列作品中要表现出他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这就形成我们平常所说的艺术风格。一个诗人的风格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它是诗人生活、思想和创作实践的产物,因而,... 任何成熟的诗人,他的作品都要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格调和气派,也就是说,诗人在一系列作品中要表现出他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这就形成我们平常所说的艺术风格。一个诗人的风格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它是诗人生活、思想和创作实践的产物,因而,布封说“风格是应该刻划思想的”,“风格都是本人”。(均见《论风格》——在法兰西学士院为他举行的入院典礼上的演说)另一方面,诗人的风格往往不是单枪匹马形成的,他往往还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雪莱说:“在任何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特色 创作个性 同时代作家 论风格 艺术风格 布封 忆明珠 系列作品 格律体 《诗刊》
下载PDF
试谈新时期江苏的山水风物诗创作
14
作者 沈彦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54-59,共6页
我国有悠久的山水风物诗创作传统。古代山水风物诗人留下的名篇佳作,成为我国灿烂的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珍品。江浙一带山川壮丽田园秀美,自古人文荟萃,产生过许多山水风物诗人诗作。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山水风物诗创作曾经有过一段... 我国有悠久的山水风物诗创作传统。古代山水风物诗人留下的名篇佳作,成为我国灿烂的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珍品。江浙一带山川壮丽田园秀美,自古人文荟萃,产生过许多山水风物诗人诗作。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山水风物诗创作曾经有过一段比较兴旺的时期。后来由于阶级斗争这根弦越绷越紧,山水风物诗被当作剥削阶段的“闲情逸致”来批判,诗苑中这朵“聊备一格”的小花便逐渐衰败下来,失去了颜色和香味。新时期,江苏的山水风物诗人首先活跃起来,佳作不断出现,在当代诗坛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创作 当代诗坛 诗苑 忆明珠 山水诗 《诗刊》 江浙一带 小叙事诗 人文荟萃 秋色赋
下载PDF
感官世界:崩溃与坠落
15
作者 许仙 《现代苏州》 2009年第16期113-113,共1页
不知道别人如何,我看情色片首先不是以所谓的研究的眼光,再说就我这一点点的道行,也根本谈不上什么研究。我记得忆明珠先生晚年写少年时期初读红楼,首先看的是第六回,第六回是什么来着?是贾宝玉初试云雨隋。尽管我的初衷不是猎奇... 不知道别人如何,我看情色片首先不是以所谓的研究的眼光,再说就我这一点点的道行,也根本谈不上什么研究。我记得忆明珠先生晚年写少年时期初读红楼,首先看的是第六回,第六回是什么来着?是贾宝玉初试云雨隋。尽管我的初衷不是猎奇,但当我买到这类片子的时候,内心还是比较兴奋的。把私密的事情公之于众,除了导演,演员也是要胆量的。而作为观众,我则喜欢一个人悄悄的观赏,总不能满大街嚷嚷我终于买到了《感官世界》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感官 坠落 少年时期 忆明珠 贾宝玉 初试 内心
下载PDF
向晚的花香——几位老作家近影
16
作者 王慧骐 《华人时刊》 2013年第5期62-64,共3页
忆明珠一直就不知道忆明珠老师竟与我比邻而居——我住汇林绿洲一期,他住二期。去年五月间,冯亦同先生出了一本新著,托我带给忆老,这才让我在相隔多年后,得以重见这位在我年轻时便心生仰止的前辈。上世纪七十年代忆老在仪征生活。彼时... 忆明珠一直就不知道忆明珠老师竟与我比邻而居——我住汇林绿洲一期,他住二期。去年五月间,冯亦同先生出了一本新著,托我带给忆老,这才让我在相隔多年后,得以重见这位在我年轻时便心生仰止的前辈。上世纪七十年代忆老在仪征生活。彼时我在扬州的一家纺织厂做工人,业余时间喜欢写点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七十年代 业余时间 忆明珠 纺织厂
下载PDF
桃花灼灼 一树缤纷——著名“钢铁诗人”刘希涛诗集、散文图集问世
17
作者 邵天骏 《秘书》 2016年第9期13-13,共1页
日前,著名"钢铁诗人"刘希涛的诗集《关于爱情》(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散文图集《文化名人与"涛声依旧"》(文汇出版社)在上海正式出版。一本从"生活深处飞起来"的《关于爱情》诗集,收集了从刘希涛已出版的6本诗集中精选出来的作品... 日前,著名"钢铁诗人"刘希涛的诗集《关于爱情》(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散文图集《文化名人与"涛声依旧"》(文汇出版社)在上海正式出版。一本从"生活深处飞起来"的《关于爱情》诗集,收集了从刘希涛已出版的6本诗集中精选出来的作品,共计249首,分为10辑。上海作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作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希 文汇出版社 爱情诗歌 复旦大学教授 陈思和 作协副主席 上海人民出版社 涛声依旧 忆明珠 臧克家
下载PDF
才情相济正当时 情海沉浮已茫然——忆才子型作家张弦
18
作者 徐兆淮 《太湖》 2010年第1期78-80,共3页
江南文坛多才俊,更兼有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一时间,遂有才子型作家联袂而出,异常活跃。于是,自上世纪90年代之后,人们逐渐从图书市场上。
关键词 张弦 苏童 创作经历 谌容 《钟山》 相济 《人民文学》 忆明珠 张玲 高晓声
原文传递
“归来诗人”叶橹
19
作者 孙德喜 《传记文学》 2018年第9期56-66,共11页
虽然文学史著没有将叶橹先生列入'归来诗人',但是我觉得他可以作为'归来诗人'而存在。叶橹虽然不是以创作活跃于诗坛,但是他的诗歌研究与评论足以让他立足于诗坛。所谓'归来诗人',是指1980年前后中国诗坛上活... 虽然文学史著没有将叶橹先生列入'归来诗人',但是我觉得他可以作为'归来诗人'而存在。叶橹虽然不是以创作活跃于诗坛,但是他的诗歌研究与评论足以让他立足于诗坛。所谓'归来诗人',是指1980年前后中国诗坛上活跃着的一批老诗人,他们都曾驰名诗坛,后来在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被迫中断诗歌创作,直到新时期到来,才重返文坛,焕发出新的创作生命。这些诗人以艾青、邵燕祥、牛汉等人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评家 诗歌创作 郭小川 诗歌研究 忆明珠 劳动改造 《诗歌报》 《文艺报》
原文传递
星回于天——《灰娃的诗》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润霞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09年第2期336-358,共23页
2009年5月16日下午,清华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在清华大学甲所举办了题为"星回于天—《灰娃的诗》研讨会"。来自各高校、出版机构等不同学科领域和单位的40余位诗人、学者、艺术家围绕作家出版社新出版的《灰娃的诗》展开讨论。... 2009年5月16日下午,清华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在清华大学甲所举办了题为"星回于天—《灰娃的诗》研讨会"。来自各高校、出版机构等不同学科领域和单位的40余位诗人、学者、艺术家围绕作家出版社新出版的《灰娃的诗》展开讨论。会议发言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从知人论世、人诗结合的角度讨论灰娃其人其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精神 鲁迅精神 作家出版社 牛汉 学史 忆明珠 心灵史 意识形态话语 诗歌史 会议发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