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人”的西学东渐——从《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说起
1
作者 罗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30-35,共6页
《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发表在《新潮》杂志第2卷第5号,译者为鲁迅。该文发表在一份学生刊物上,体现出一种代际传承,更体现出尼采"超人"学说在中国的早期演化。鲁迅提出的"狂人"和傅斯年提出的"疯子"这... 《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发表在《新潮》杂志第2卷第5号,译者为鲁迅。该文发表在一份学生刊物上,体现出一种代际传承,更体现出尼采"超人"学说在中国的早期演化。鲁迅提出的"狂人"和傅斯年提出的"疯子"这两个概念都在"超人"的西学东渐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其与中国传统文化融通的产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词之一,"狂"的精神与尼采的"超人"精神在20世纪初激烈的文化碰撞中产生了绚丽的火花,对推动时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人 狂人 疯子 《察图斯忒拉的序言》 《新潮》
下载PDF
酒神仪式和“女性入侵”:解读《吕西斯忒拉忒》中的“女性赋权”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琳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81,共12页
"女性入侵"是古希腊旧喜剧的一个重要主题模式,也是西方喜剧传统中"两性之战"的原型。本文从旧喜剧源头古希腊酒神节上的性别表演入手,论析该主题衍生于酒神节仪式中的性别表演,其中蕴含了用女性气质中和过盛的男... "女性入侵"是古希腊旧喜剧的一个重要主题模式,也是西方喜剧传统中"两性之战"的原型。本文从旧喜剧源头古希腊酒神节上的性别表演入手,论析该主题衍生于酒神节仪式中的性别表演,其中蕴含了用女性气质中和过盛的男性气质以实现两性气质平衡的表演意图。本文通过研究《吕西斯忒拉忒》中的"女性入侵",揭示剧中"女性赋权"的仪式性内涵及其在当时语境下的社会历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斯多芬 旧喜剧 《吕西斯忒拉 女性入侵
原文传递
从意识看“两种文化”的对话——《伽拉忒亚2.2》和《想……》的叙事学解读
3
作者 蒋翃遐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72-77,共6页
鲍尔斯的《伽拉忒亚2.2》和洛奇的《想……》围绕意识问题,通过小说家和认知科学家相遇与分离的故事,回应了"两种文化"之争。鲍尔斯和洛奇采用双重结构、倒叙、互文及戏仿等叙述策略,通过不同的故事,揭示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 鲍尔斯的《伽拉忒亚2.2》和洛奇的《想……》围绕意识问题,通过小说家和认知科学家相遇与分离的故事,回应了"两种文化"之争。鲍尔斯和洛奇采用双重结构、倒叙、互文及戏仿等叙述策略,通过不同的故事,揭示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对话这一共同主题。文章认为,鲍尔斯和洛奇开创了神经小说这一新的文类,为叙事文学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亚2.2》 《想……》 意识 “两种文化” 对话
下载PDF
驶向卡列班之岛——论《伽拉忒亚2.2》中的主体与世界
4
作者 张小平 郭晓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48-52,共5页
理查德·鲍尔斯小说《伽拉忒亚2.2》再现了后人类时代受技术理性支配主体与自身、主体与他者、主体与世界的分裂。小说中,人工智能海伦从出生到自杀的成长与覆灭的过程,与小说作者同名主人公理查德对个人失败情感经历的回顾交替出现... 理查德·鲍尔斯小说《伽拉忒亚2.2》再现了后人类时代受技术理性支配主体与自身、主体与他者、主体与世界的分裂。小说中,人工智能海伦从出生到自杀的成长与覆灭的过程,与小说作者同名主人公理查德对个人失败情感经历的回顾交替出现,表征了后人类带给世界的冲击以及后人类时代新一轮的分裂与矛盾,发人深思。这篇小说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寓言,是鲍尔斯借人工智能的成长和覆灭对现代社会理性重建的一种文学想象、一种预警,那就是打破僵化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鲍尔斯 《伽亚2.2》 后人类 主体与世界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五四时期的鲁迅翻译文学与国民身份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建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42-47,共6页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文化处于转型时期,鲁迅既拥抱现代性,又反思现代性,从而产生了人类主义理想以及深刻的孤独与困惑情结。这两种体验成为他独特的个人话语,展现于五四时期翻译的《一个青年的梦》与《"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之...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文化处于转型时期,鲁迅既拥抱现代性,又反思现代性,从而产生了人类主义理想以及深刻的孤独与困惑情结。这两种体验成为他独特的个人话语,展现于五四时期翻译的《一个青年的梦》与《"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之中。本文关注这两部译作中的翻译选材与翻译策略,揭示译者在社会转型时期为建构国民文化身份所做出的努力。研究表明,两部译作在选材与翻译方法、翻译语言上都展开了积极的尝试,而《"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则将这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清晰地呈现了塑造文化身份的思路,极大地影响了鲁迅在整个五四时期的翻译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青年的梦》 《“察图斯忒拉”的序言》 国民文化身份 翻译选材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论鲁迅与尼采
6
作者 程致中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43-50,共8页
把鲁迅和尼采这两位生活在不同社会条件下,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思想家放在一块儿比较研究,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但是,由于一向疏于介绍尼采学说的缘故,鲁迅与尼采之谜尚未揭开。我想,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进一步讨论:(一)鲁迅早年为什么“... 把鲁迅和尼采这两位生活在不同社会条件下,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思想家放在一块儿比较研究,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但是,由于一向疏于介绍尼采学说的缘故,鲁迅与尼采之谜尚未揭开。我想,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进一步讨论:(一)鲁迅早年为什么“醉心于尼采”?(二)鲁迅在他思想发展的早期、中期从尼采学说中择取了什么?(三)鲁迅后期是不是“彻底否定”了尼采?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谈一点个人意见。一本世纪初年,鲁迅在日本求学时,东京学界正“磅礴着”尼采学说。据周作人回忆,鲁迅那时很喜欢读尼采,“《扎拉图斯忒拉如是说》一册常在案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哲学 鲁迅思想 论鲁迅 奴隶道德 强力意志 权力意志 主人道德 忒拉 个性主义 沉钟社
下载PDF
阿喀斯与伽拉忒亚
7
作者 亚历山大·夏尔·吉耶莫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08年第10期F0004-F0004,共1页
海仙伽拉忒亚爱上了英俊牧人阿喀斯。遭到海仙拒绝的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用滚动的巨石杀死了阿喀斯。痛苦绝望的伽拉忒亚把自己的血液变成了西西里岛的河水,取名阿喀斯河。这幅画表现的正是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发现两个年轻恋人的情景。
关键词 《阿喀斯与伽亚》 绘画作品 艺术欣赏 艺术评论
原文传递
论鲁迅翻译策略与汉语欧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彭建华 邢莉君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1年第2期136-147,共12页
鲁迅的翻译分期依然是可争议的。鲁迅的翻译包括文言翻译和白话翻译,1903至1917年主要是文言翻译,由于受到梁启超翻译的影响,鲁迅翻译的科学小说《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和《北极探险记》却部分采用了俗语(旧白话)。1918至1936年主... 鲁迅的翻译分期依然是可争议的。鲁迅的翻译包括文言翻译和白话翻译,1903至1917年主要是文言翻译,由于受到梁启超翻译的影响,鲁迅翻译的科学小说《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和《北极探险记》却部分采用了俗语(旧白话)。1918至1936年主要是白话翻译,然而鲁迅译尼采《察拉图斯忒拉这样说》(1918年手稿),又是采用文言翻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鲁迅 月界旅行 地底旅行 北极探险 忒拉 中间物 现代中国 现代日本小说集 小约翰 现代文学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